1、如果夜眠惊啼、入睡困难、甚至梦中易惊醒或有不欲饮食等症状,适合按摩坎宫穴,部位在小儿眉间开始,绕两眼周一圈,可以按摩50~100圈;
2、如果因突受惊吓、小儿鼻根部发青,可以圆圈式的按揉小儿双侧的合谷穴、命门穴、太阳穴、以及双手食指风关、气关、命关等三关穴,同时可以口服安神补脑液配合治疗。
当小儿出现咳嗽之后,想要以按摩去改善,可以通过下面这些方式去操作。首先就是按摩小儿的肺俞穴,找到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的位置,然后就可以用手掌去进行来回按摩,预计按摩10分钟左右即可。其次就是选择按摩膻中穴小儿收惊符,找到宝宝的两个乳头之间胸骨中上线的位置,然后用手指和中指去进行按压,大概按摩五分钟的时间即可。或者还能选择按摩风池穴,这个按摩的位置就是小儿的头后方耳朵两边,选择的按摩方式就是旋转,需要按摩的次数就是100次左右。
揉天突穴位于喉下胸骨切口上缘中间0.5英寸的凹陷处。膻中穴位于胸骨上两个乳头连线的中点,各两分钟将有胸肋的儿童推至背部,拇指相互面对,其他四个手指分开,沿1-4根肋骨向外推到腋中线分钟按压并按揉肺俞穴,第三胸椎棘突旁1.5英寸,按揉2分钟。沿着肩胛骨的内侧边缘,自上而下左八字式分推大约30次。用拇指罗纹面旋转并按摩儿童掌心内八卦处座,每次约一分钟,内劳功穴位于掌心当中。
关于丰胸的按摩手法,可以看看以下几种:1.集中式,双手放在胸外,从虎口向上按压,然后从内到外,一直到乳房外,然后松开手,这样反复练习15次至25次。2.抚摸式,左手轻轻触摸右侧乳房,右手轻轻触摸左侧乳房,每侧共三分钟。触碰方法很多,可以旋转,也可以纵向和横向接触,但必须坚持触摸三分钟以上,触摸时不要太用力。3.抹油式,将丰胸精油涂抹在乳房上,用右手掌心握住右胸,左手轻轻放在右胸,左手手指紧贴在一起,右手沿胸掌向上,左手沿手势轻轻向下,这样重复练习十多次,然后换成对侧乳房重复练习。
患有颈椎病,可采取按摩和推拿的方法来缓解疼痛,按摩和推拿可帮助颈部肌肉舒缓,同时使局部软组织粘连情况得到改善,促进血液循环。如果想采取中医按摩治疗的方法,最好去有资质的医院,医生会根据病人身体情况进行相应检查,选择适合的按摩手法。如果患有的是脊髓型颈椎病,不可推拿按摩,会伤害脊髓。在按摩时手法一定要轻柔,不可暴力,也不能过快。
想要对颈部做好按摩的工作,可以选择用推法手法,这种手法就是表示掌肘部和指部等用力都在相同的部位上,然后再去进行相同方向的直线运动,操作的时候要注意力量均匀。或者还能选择拿法,这种就是利用食指和中指两个枝头,在一定的部位上面用力,力量刚开始应该轻点,然后在慢慢加重,使用相同的节奏去操作。另外还能选择按法,这种就是用肘部或者掌部对体表进行按压,力度应该从轻到重,切记不能去使用暴力,而且着力点也应该固定没有改变。
长时间或近距离的玩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就会形成眼部的疲劳。临床研究表明,做眼保健操是缓解眼部疲劳的最好方法,眼保健操即一种对眼部穴位进行按摩的手法,促进眼部血管内的血液循环,从而使眼部的肌肉得到放松。眼保健操中的轮刮眼眶放松效果最明显,要求用食指的第一和第二指腹分别按压在眼窝的上下缘,由内向外进行按摩,而拇指则需要按压在太阳穴上起支撑作用,每次按摩半分钟即可。
咳嗽一般分为外感风寒、外感风热以及内伤咳嗽几种证型:1、外感风寒,常用推拿手法包括清肺经、补肾经,按压外劳宫、二马、三关、天突、膻中、乳旁、乳根等穴位。2、外感风热,常用手法包括清肺经、补肾经、清天河水,并推拿内劳宫、小天心、二马、天突、膻中、乳旁和乳根等穴位。3、内伤咳嗽,证型较为特殊,多数患者由久咳引起,常用推拿手法包括补肺经、补肾经、清肝经,推拿二马、天突、膻中、乳旁、乳根、肺俞、肾俞等穴位。平时建议要多喝水小儿的意思,注意休息,多吃清淡饮食,少次辛辣刺激性食物。
不是所有的颈椎病都可以通过按摩进行治疗的,如果进行按摩,有可能会导致病情更加严重,比如脊髓型的颈椎病,主要症状有腹带感、行走不稳、四肢无力等,在行走的时候如同采棉花,病情比较严重的,不要采取牵引的方法,有可能会加重病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手术进行治疗,缓解脊髓压迫。神经型颈椎病的主要症状有疼痛或者上肢麻木、疼痛等,发病早期可通过牵引并结合药物进行治疗,药物的作用是营养神经、脱水消肿以及活血化瘀。颈椎病按摩的手法动作一定要轻柔,主要手法有推拿、磙法、揉法、按法。神经性的颈椎病可采取旋转的方法,避免使用暴力,动作要轻柔。颈椎按摩适用于颈型脊椎病或者神经型颈椎病。
小儿咳嗽可以按摩肩胛骨,在胸廓的后方,位于第2至第7肋之间,是一个倒置的三角形扁骨。用双手沿双肩胛骨骨缝做弯月形,然后从上向下推,手指要用心内力,能够刺激到肩井穴、肺俞穴、风门穴等,对治疗咳嗽有很好的效果,操作应不少于200~300次。
小儿发烧可以用退热方法,小儿推拿中退热方法比较多。比如可以退六腑、清天河水以及推脊柱等,这些都可以达到清热作用,还有推肺经都可以。现在小儿发烧很普遍,通过按摩也能取得好的效果。退六腑进行推拿可以从手、尺侧、腕部到肘根部这样用食指和中指二指做快速摩擦,涂上按摩介质,以局部皮肤发红、潮热为度。另外,还有清天河水或者打马过天河,即从腕部进行拍打,边拍边向上往上。另外还有小儿推肺经,可以在第四指螺纹面做泻法,它是朝指端方向推。还可在后背脊柱正中从大椎穴推到龟尾穴,做正中向下推法,也可以有很好的泻热作用。
如果宝宝发烧在治疗方面要以疏风解表、清退热邪为主,换句话而言,也就是将宝宝体内入侵的风邪转出,促使体温恢复到正常。而小儿推拿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其基本的要求主要有4点:柔和、轻快、平稳、着实。由于宝宝的肌肤比较娇嫩,所以皮肤很容易被擦破,在操作时要注意用力,力度不可过大,要注意轻柔且动作要快,这样才能在短时间内对穴位造成一定的刺激。尤其是推拿方法,成人操作的具体频率应该在每分钟120~160次左右;儿童则要保持在160~200字左右每分钟。另外也要注意在韵律时保持力气均匀、速度适中,只有进行规范性的操作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首先,天堂开门推拿一百次,它位于从眉毛中间到天门穴前发际线的一条直线上。方法是将拇指腹部按在穴位上,呈直线,两个拇指自下而上交替按压,按压50-100次。重点是用力要轻柔均匀,推拿要有节奏,频率大约是每分钟200到300次。第二,在坎宫穴位形成从眉间到眉间的水平线次。方法是用拇指的侧面和手指的腹部沿直线推动穴位。分别操作两个拇指从眉心到眉梢。将推坎宫推拿50到100次。要点是当轻柔均匀地推时要有节奏,大约每分钟200到300次。第三,晕法指的是100次晕圈,位于眉与眼角延长线相交的太阳穴,以及眉毛受压的凹陷处。这种方法是指将拇指或中指按在某个穴位上,这被比作胡星或圆周运动。该方法将顺时针运动称为补,逆时针运动称为泻,中指指尖运动称为晕圈,是晕圈的50至100倍。要点是光晕法应该轻而不重,慢而不急。应通过旋转摩擦将其推至身体表面,频率应为每分钟80至120次,这是合适的。
小儿推拿治疗咳嗽的手法,在初期可以用捏脊法、分推肩胛骨、揉肺腧穴、揉檀中穴、分推檀中穴、清肺经、补脾经。如果感冒中期咳嗽有痰时,我们可以加上运内八卦,揉中脘穴。如果久咳未愈,可以在上述手法基础上,再加上补肾经、补脾经、揉关元穴以及揉肾腧穴等推拿手法。我们的五个指头的指面,分别代表了我们的脾经、肝经、心经、肺经和肾经。补益各脏腑经络的手法治疗是顺时针的旋推我们的指面,经各脏腑的手法治疗是从指尖推向指根,小儿推拿治疗咳嗽效果非常好,应用中药配合适当的推拿治疗对治疗咳嗽有很大帮助。
中医中药是中华文明的结晶,中医中药中有非常多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比如推拿按摩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其实推拿按摩的手法是比较多的,可以达到数百种,但是目前经常使用的,不超过30种,而且南北方对推拿按摩的使用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南方江浙一带主要使用一指禅,用滚法很多;北方主要用按揉的方法比较多,如果是腹部出现了不适感,可以采用振腹疗法,也可以加上捏脊的疗法;而颈部经常是采用扳法。
中医上有一种治疗方法叫做按摩,特别是对一些敏感的穴位进行按摩,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疾病的作用。按摩的手法有很多,比较常见的有滚法、扳法、指压法等等,对于一些老年人来说,可以使用正脊进行必要的治疗,正脊的方法包括了不定点的侧扳法、侧扳旋转、旋转、按压等方法。正脊与按摩的区别在于按摩通过松解局部肌肉、韧带等缓解疼痛,正脊是从病根上做起,但是无法根治。政绩需要隔一段时间做一次,但是远期疗效并不是很好。
大多数女人在按摩乳房时是可以采取上提推油法的方式来改善,比如可以将大拇指一边以及四指合拢为一边,此时可以在虎口张开从胸部的外侧向中间推移,防止出现胸部外扩,其次在按摩期间也可以采取侧推乳房按摩法,以及直推乳房按摩法,这种方法是可以使用右手掌面,在锁骨下方着力均匀柔和的下直推到乳房根部,然后再向上推回,建议每次20~50次左右比较好。
小儿咳嗽可以通过中医按摩进行改善,如果小孩咳嗽时伴有稀稠的痰液,并且痰液颜色发白,可能是风寒引起的咳嗽,可以按摩患儿掌心的外合骨穴,每天按摩30次左右则可以达到良好的止咳效果。如果小孩痰液比较粘稠,颜色有些发黄,则属于风热型咳嗽,可以每天按摩小孩拇指、食指以及中指等50~100次左右也可以起到止咳的作用。而对于痰液较多的小孩,则适宜于按摩天冲穴,每天按摩100次左右即可。
首先可以疏通三焦,把双手重叠放在患者的天枢穴上面,然后用顺时针的方式去按摩,重复反复按摩五次到八次,等到往上反射到胃部以上就说明上焦已经通畅,等反射到二阴部就意味着下焦通畅,如果没有效果,每天按摩一次,连续按摩十天为一个疗程。其次就是补脾和胃,双手重叠按摩腹部,选择顺时针的方式按摩两分钟到三分钟,可以更好促进肠胃蠕动。还能选择正敷,就是用手掌放在患者的腹部,然后用手心跟肚脐对准,中间指头对准上腕,上肢完全放松下来,腕关节处于静止的状态去发力,上下震动十分钟左右,同样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消化不良可以按摩足三里穴和四缝穴,足三里是一个很好的穴位,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在治疗消化系统方面起着双向的作用,按摩足三里可以有效的治疗腹泻、便秘等症状,所以足三里穴是可以缓解消化不良等症状。四缝穴是经外奇穴,是消宿食、化积滞的专用穴位。用大拇指用力掐按就可以有效的治疗消化不良。
一般小儿鼻腔黏膜比较柔嫩、狭窄,很容易出现感染导致鼻窦充血肿胀,引起呼吸不畅或者鼻塞的现象,如果小儿在患有感冒时没有得到正规治疗,引起鼻炎或者鼻窦炎,鼻炎引起鼻塞,建议采取按摩或者推拿的方式来改善,在推拿期间建议按揉风池、肺俞、合谷、大肠俞等,建议按揉两分钟左右。但迎香穴建议10分钟较好,除此之外,期间也可以揉足三里5分钟、推补肾经500次、推补肺经300次、掐迎香3分。
版权声明:本文为 “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