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流传过关习俗已很早了。多为在老人做寿棺时,左邻右舍为那些爱闹小毛病的孩子讨吉免灾的一种习俗。具体的形式是:一个人将小孩托在手中,从未上底的木椁里直贯下去,下面一个人接住后又从外边交给上边的人,如此反复三次,同时要对唱三遍《过关谣》。凡是给孩子过关的主家,都要专门给木匠师傅提上烟酒,送些赏钱,以讨取吉祥如意。淳化县通润镇北村的《过关谣》唱道:
礼泉、乾县等县小孩过关还有一种形式,这就是在皮影戏台子上过。因乾、礼一带流行弦板腔皮影戏,故当晚上皮影戏撑起亮子开场前,给娃娃过关的主家,要端上酒菜小儿化煞、香烟和红布,由长辈抱着孩子来到台前。把孩子由这头台角递进去,台上签手把孩子接住之后,在亮子上一绕,又由另一头台角送下去。同时伴唱《过关歌》,歌词是:
版权声明:本文为 “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