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皮肤科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国际中医. 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 9 7d ,JL 化湿汤治疗d qL 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张晓杰1宋晓莉21.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250 0 112. 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级研究生摘要: 目的: 观察多年经验方小儿化湿汤治疗小儿湿疹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61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小儿化湿汤治疗组和氯雷他定颗粒对照组, 疗程4周. 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瘙瘁程度、 红斑、 丘疹, 渗出. 干燥等积分的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等. 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69. 44%,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 P < O . 05); 总有效率91. 67 %, 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 O . 05). 结论: 小儿化湿汤治疗小...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皮肤科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国际中医. 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 9 7d ,JL 化湿汤治疗d qL 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张晓杰1宋晓莉21.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250 0 112. 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级研究生摘要: 目的: 观察多年经验方小儿化湿汤治疗小儿湿疹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61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小儿化湿汤治疗组和氯雷他定颗粒对照组, 疗程4周. 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瘙瘁程度、 红斑、 丘疹, 渗出. 干燥等积分的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等. 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69. 44%,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 P < O . 05); 总有效率91. 67 %, 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 O . 05). 结论: 小儿化湿汤治疗小儿湿疹疗效肯定, 复发率低.1研究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来自20 0 6年3月 至20 0 7 年12月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f J诊, 共收集病例61例。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36例, 内n lid ,Jg 化湿汤, 对照组25例, 内服氯雷他定颗粒。 两组患者在年龄、 性别、 病程、 皮损分布小儿化煞、 症状等方面无显著差异( P > O . 0 5), 具有可比性。1. 2纳入标准1. 2. 1年龄2岁~12岁, 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分型标准瞳1。1. 2. 2治疗前1个月 内未服用长效皮质类固醇激素, 1周内未服用抗组胺药及皮质类固醇激素。1. 2. 3无心、 脑血管疾病, 无严重肝肾疾病。1. 3治疗方法1. 3. 1治疗组: 小儿化湿汤陈皮39 、 苍白术各69 、 泽泻69 、 云苓9 9 、 炒莱服予9 9 、 焦槟榔9 9 、鸡内金9 9 、 生地6 9 、 丹皮6 9 、 黄芩9 9 、 滑石129 、 甘草6 9 , 加水4 0 0 m l, 煎煮成约150 - - - 20 0 m l药液,每日1剂, 分3. - - - 5次服完。1. 3. 2对照组: 氯雷他定颗粒剂华畅( 南京亿华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H 20 0 4 0 4 39 ), 2~12岁儿童, 体重> 30 k g , 每天一次, 每次2包( 10 m g ); 体重30 k g , 每天一次, 每次1包( 5m g ), 每晚1次。1. 3. 3外用药: 两组相同。 ( 1)硝矾散: 朴硝、 明矾、 硼砂各等分(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药房制, 每瓶50 9 ), 用于有疱疹、 渗出者, 取1/3瓶散剂, 加约7 0 0 m l开水冲化, 待药液温度将至20 。 C 左右, 将6层纱布浸透药液, 拧至不滴水为度, 覆盖于皮肤表面, 每次10 ~15分钟, 每日1~2次。 ( 2)丹皮酚软膏( 安徽立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Z 34 020837 ): 用于皮肤红斑、 丘疹、 干燥、 脱屑者。1. 4 疗程: 每周复诊1次, 4 周为1个疗程, 1个疗程后观察结果。1. 5观察指标:参照P A S I评分法, 用6级评分法测定皮损面积, 皮损程度、 瘙痒程度分4 级( 0 = 无; l= 轻;_ - - 中:3= 重)观察治疗前后变化。1. 6 疗效判定1. 6. 1疗效评定方法症状积分下降指数= [ ( 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 100%总有效率= [ ( 痊愈病例+ 显效病例)/总病例数]× 10 0 %。1. 6. 2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 Y /T 001. 19 及卫生部19 9 7 年制定发布的<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 第三辑)进行评定。 2 9 8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皮肤科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圆际中医、 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治愈: 瘙痒消失, 皮损消退> 19096:显效: 瘙痒症状明显减轻, 皮损消退7 0%;有效: 瘙痒症状有所减轻, 皮损消退30 %;无效: 瘙痒症状无变化, 皮损消退< 30 %。1. 7 统计方法所有数据资料用E x cel输入, 由S P S S l2. 0 软件系统进行统计。 计量资料采用X S 表示, 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计量资料中组间比较如符合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设计t检验; 如不符合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则采用非参数检验进行比较。 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行X 列表资料的X 2检验。 P < 0 . 0 5为显著差异。2结果2. 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治愈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 < 0 . 0 5); 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P > O . 0 5), 见表1。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注: X - 3. 9 4 9 3, 。 P < 0 . 0 5; X 2= 0 . 2658 , P > 0 . 0 5.2. 2两组药物对不同中医证型的疗效比较组间比较: 湿热浸淫证治疗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 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治疗组化煞为权是什么意思, 但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 . 0 5); 脾虚湿蕴证两组总疗效相同, 无统计学意义( P > O . 0 5); 血虚风燥证治疗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愈显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 O . 05), 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 O . 05), 见表10。组内比较: 治疗组湿热浸淫证和脾虚湿蕴证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血虚风燥证, 但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O . 05); 对照组脾虚湿蕴证愈显率、 总有效率均最高, 血虚风燥证愈显率最低, 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 O . 0 5), 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 0 . 0 5)。 治疗组提示小儿化湿汤对三种证型均具有较好的疗效, 但对血虚风燥证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氯雷他定, 见表2。表2两组对不同证型疗效比较注: 总疗效比较: X 1= 2. 7 05, P '0. 845> 0. 05; X 1- 9. 7 89, P = 0. 134> 0. 05. 血虚风燥证比较: X 2- 4. 1506, 。 P < 0. 05.X 21. 56 52, ◆P > 0 . 0 5.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皮肤科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国际中医、 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 9 92. 3两组痊愈病例复发情况比较对两组痊愈患者进行1个月 的随访, 对各自的复发情况作比较, 发现汗f 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i; < o. 05), 见表3。表3治愈后1月 随访结果注: 四格表确切概率法( 双侧)检验, r = 4 . 4 27 4 , P < O . 0 5.3 讨论湿疹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迟发性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临床特点以多形性皮损、 渗出倾向和剧烈瘙痒为主,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近年来婴幼儿湿疹呈明显增多趋势, 是小儿皮肤病中最常jl! -和多发的疾病之一, 占小儿皮肤病门诊量的50 %以上。 中医药治疗本病有儿千年的医疗实践经验, 因其突出的疗效且副作用轻微而受到日益关注。根据我们的I临床观察, 小儿湿疹多病程较久, 反复发作, 皮疹常见于四肢, 胸腹部相对较少, 见红斑、 丘疹、 小水疱, 有轻度渗出结痂; 或表现慢性肥厚的色素沉着, 表面苔藓样变化; 或是亚急性或慢性变化, 皮肤增厚, 轻度苔藓化, 抓后常有轻微的糜烂渗出。 大部分d ,JL 常伴有偏食、 挑食、 嗜食肉食、纳食不香, 身体肥胖或瘦弱, 大便干结、 溏泄或困难, 舌质淡红, 苔腻, 脉滑, 或舌淡苔白腻, 脉缓等症状。究其原因, 我们认为,b JL 湿疹虽形于外而实发于内, 多由于脾失健运, 湿从内生。 小儿生长发育,全靠脾胃运化精微以营养之, 中医自古又有小儿稚阴稚阳之体, 脾常不足, 肌肤薄弱之说, 先天禀赋不耐或日常生活中喂养不当, 也极易造成脾失健运, 湿从内生, 浸淫肌肤而生湿疹。 脾主化生气血、 转输津液, 脾胃虚弱, 失其转输功能, 运化无权, 气血不足, 津液不充, 肌肤失荣, 皮损则枯燥脱屑, 肥厚增生。 目前中医药治疗本病, 尤其是对急性期多以清热、 凉血、 利湿之品, 过服苦寒清利之品, 易伐伤脾胃, 常会导致病情缠绵难愈。小儿化湿汤是根据中医药基础理论, 结合现代病因及临床实践分析总结出的经验方。 此方以调脾胃为要, 健脾消导治其本, 清热燥湿治其标, 使脾运复常, 湿邪自除, 肌肤得润, 病获痊愈。研究表明, 小儿化湿汤治疗d ,JL 湿疹的治愈率为69 . 4 4 %, 优于氯雷他定颗粒剂对照组; 总有效率91. 67 %, 临床疗效与氯雷他定颗粒剂相当。 小儿化湿汤对急性、 亚急性、 慢性期湿疹均有效, 尤其对慢性期的治疗优于氯雷他定颗粒。 中药组随访15例, 愈后1月 复发率6. 07 %, 明显低于西药组。 结果提示,治疗小儿湿疹, 小儿化湿汤是一种高效、 低毒、 低复发率的理想药物, 具有临床应用意义。参考文献:【1】 1赵辨, 张振楷, 倪容之等. 临床皮肤病学. 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第3版: 604.【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皮肤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995年1月 1日实施.
版权声明:本文为 “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