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开始之前,想先跟大家说一下,微信最近改了推送规则,如果不常读、不加星标,就没办法收到咱们的信息了。
他回想起一开始婴儿受到惊吓的症状,女儿对游泳没有这么恐惧,但在经历过几次呛水、以及教练的纠正后,她才变得越来越害怕。
但很快当她看到别人游得比她好,自己手势又错了,只会更加着急,陷入不断呛水的循环......”
原因在于,女儿害怕的情绪被接纳后,又得到了重构,当她知道“害怕”是件正常的事情后,反应就不一样了。
心理学有一个词是“共情”,即我看到你难在哪儿,你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是什么,我帮你解决问题。
待我了解了情况后,我先是表示理解:“让妈妈看看你的难题,哎你还别说,这题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确实挺难的。”
然后共情:“其实妈妈小时候数学特别差,连鸡兔同笼学了半个月才学会,你比我强多了。不着急,咱慢慢来哈。”
而赋能式沟通的重点就是帮孩子提高自我效能感,让孩子深信“我能行”,从而催生出面对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就像李松蔚老师与女儿的对话,既接住了孩子恐惧的情绪,又让她用平常心去看待失败,从而在孩子内心种下“我可以”的种子。
我就拿着卷子帮他分析:“这次的题明显比之前的要难,而且有很多题型也是你没接触过的,做不出来也正常,不是你能力的问题小儿聪慧符。”
但仅靠简单的“我相信你可以的” 、“你能行”这类鼓励,很难带给孩子“我能行”的信念,还会给孩子徒增压力。
后来,我观察这个男孩和父母的聊天模式,发现他们很少会要求孩子按照他们的想法走,而多是引导的语气:
在爸妈的合理引导后,孩子会了解一定的后果,作出相应的选择,爸妈要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其根据后果判断自己选择的合理性。
孩子向父母求助时,爸妈表示支持,如果孩子想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爸妈也要认同,这会有利于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松弛式沟通,就是用言语给孩子传达爱、信任、和接纳,从而让孩子的内心充满安全感,对未来充满希望。
之前好多妈妈问怎么进咱们“树妈福利群”,我就特意做了一个二维码。咱们的群里,每天会发一些免费课程资源。我从各出版社和品牌方要来书籍、好物等福利也会在群里给大家做免费抽奖。大家有教育方面的问题,也可以在群里交流。
来源简介: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的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版权声明:本文为 “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