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新手爸妈不懂如何在孩子心情不好时进行安抚,只会用“抱起来喂奶”这一招,结果发现自己慢慢陷入抱睡、奶睡、点心奶、胀气、过度喂养、频繁夜醒等深坑。
“抱起来喂奶”可谓最简单粗暴的一种安抚方式。但是在孩子不饿的时候喂奶,将自己的乳头变为安抚奶嘴,治标不治本。同时,过度喂奶只会给孩子本未发育完全的肠胃增加负担,引发胀气、频繁夜醒等问题。
在育儿这条路上,还是需要新手爸妈打开脑洞,多多尝试不同的安抚方式,最好选择依赖性弱、对孩子作息影响小、可以慢慢培养出孩子自我安抚能力的方式。这里,一妈就提供27种安抚方式,你也可以不拘泥于此,思考下安抚孩子情绪的原理,自行开发更多的安抚方式。
本文图片出镜小朋友来自于一妞、呱呱、壹壹,非常感谢呱妈和壹壹妈的鼎力支持,欢迎更多妈妈将天使宝宝的照片、视频、经验贴等通过微信私信投稿过来!!!本文中的所有图片、动图、视频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让孩子情绪平稳,可以从他的感官体验入手,比如触觉、听觉、视觉、味觉、嗅觉。通过这些感官体验,给孩子安全稳定的感觉。最重要的一点:通过感官等各种体验,达到转移注意力的作用。当孩子注意力转移,他就很容易从不好的情绪中走出来。
当我们在选择安抚方法时,要尽量选择能引导孩子学会自我安抚的方法,有意识的教给孩子自我情绪管理的方法,尽量避免使用容易形成过度依赖的方法。作为父母,也要多尝试不同安抚手法,不要过于依赖某一种,给孩子多一点选择空间。
注意:在你准备用以下安抚方法前,请知悉以下方法都是针对孩子的情感需求的,目标在于让孩子从愤怒、伤心等激烈的情绪中慢慢平抚下来。等孩子情绪平复下来后,最重要的还是要找准孩子真实的需求,并且及时满足,可以结合宝宝一哭就抱,我错了吗?的哭闹排查表,判断孩子需求。
肌肤接触可以给宝宝最直观的感官体验,轻柔的抚摸、暖暖的体温,都会让宝宝安心。可以进行肌肤接触的方式有:
与孩子最亲密的接触,同时吮吸的过程也满足孩子口欲期发展的需要。每天几次的进餐时间的亲密接触,已经足够孩子的情感需求。请不要将喂奶作为吃饭时间之外的安抚方式,这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消化周期,引发作息紊乱。
你可以在孩子清醒的时间段多抱抱,孩子也能很好的与你互动。如果在孩子很困的时间, 建议不要让孩子在怀里睡觉,既然让孩子休息就舒舒服服在床上睡。睡前你可先尝试一下让孩子躺在床上的安抚方法,如果孩子爆哭,其他方法失效,可以毫不犹豫的抱起孩子,安抚至情绪平稳后即可放下。
每天可以将抚触安排为某段清醒时间的固定项目,全身的抚触配上轻柔的音乐,是孩子和父母最放松的时刻。有的孩子如果拒绝抚触,父母需要考虑下环境、时间、手法是否恰当。
轻轻的拂过孩子的额头,孩子会有种被宠溺的感觉。此法适合在睡前孩子情绪崩溃时使用,边轻轻摸头,边对孩子说:“妈妈在呢,放心睡吧”。这个方法不需要移动宝宝,只需要宝宝躺在床上即可。
妈妈群里很多妈妈发现这个方法也很好用,顺着孩子的眉骨轻轻的抚摸,与摸头法类似,可以让孩子平静下来。
适用于孩子疑似肠胃不舒服,顺着孩子的肚子打圈抚摸,即使不是因为肚子疼,这样的方法也会让孩子放松。
有的父母喜欢阻止孩子吃手,这是错误的。孩子认识世界就是从嘴巴开始,先吃吃自己的手、脚,认识自己,再吃吃周围的玩具、日用品,来认识外界。吃手也是婴儿最常见的自我安抚方法,既满足了口欲期需求,又可以让情绪平静。在口欲期如果阻止孩子吃手,那他很有可能在长大后很长一段时间仍喜欢吃手来弥补之前缺失的部分。所以,如果你的宝宝可以吃手变得安静,你应该感到高兴,而非烦恼,高兴孩子找到一种自我安抚的方式,高兴孩子开始认知自己。
抱抱的升级版,清醒时间可以抱着孩子走动参观下房间,缓解孩子情绪,但是睡前最好不要使用。很多妈妈都反应过自己从最开始的抱睡一步步变成边抱边摇边走,更有甚者还要抱着孩子做深蹲爬楼梯孩子才睡。等到孩子慢慢变重了,父母苦不堪言,还得一点点掰正改过来。当时为了一两次哭闹养成不良睡眠习惯,后期还需要更多哭闹去矫正,孩子大人都不舒服道教收惊符,此法无异于饮鸩止渴。所以在睡前建议不要使用。
背带可以让父母与孩子亲密接触,也方便父母带着孩子走动,但也是建议在孩子清醒时使用,偶尔外出孩子睡在背带里可以,但是尽量不要长期养成哄睡习惯。
有的妈妈发现,孩子一坐车上,车一开就能平静下来,甚至很快入睡。因为车启动后,既有摇晃还有可能伴有白噪音,明白了这个原理,你也可以试试看有没有别的可以在家里模拟的方式让孩子平静下来。开车场景受限制,无法长期使用。
当你的宝宝是因为无聊而哭闹,你可以试试做做被动操,转移下孩子注意力。边做边告诉他下一个动作是什么。
适用于0~3个月的宝宝,公众号里有视频教学(宝宝哭闹不止?3秒止哭!快转给新手爸妈们),适合疫苗、公共场合大哭等突发情况应急。
当宝宝烦躁不安的时候,可以轻轻的拍拍孩子的肩部、腿部、屁股,让他注意力转移。同时发出“嗯嗯、嘘嘘、哦哦”的声音,模拟白噪音。如果孩子惊跳反应明显,也可以轻轻按住孩子的手。嘘拍速度频率根据孩子情绪变化调整。情绪激烈时,可以声音放大盖过孩子哭声,拍的速度和频率也可以适当加大;情绪慢慢平稳时,可以一点点减弱声音和拍的力度速度。推荐睡前使用。
通过一些声音和语言,从听觉入手,让孩子情绪平复。有的爸妈为了让孩子平静刻意营造特别安静的环境,尤其在睡眠期间,但实际上很多宝宝在听着白噪音、谈话、舒缓的音乐时,反而更容易转移注意力,情绪平抚。
多给宝宝尝试不同风格的音乐,仔细观察宝宝的状态,有些音乐会让孩子沉醉其中,这样的音乐就很适合在宝宝情绪不好的时候拿出来使用。
在宝宝烦躁时,可以耐心的对宝宝说说话“你怎么了呀?”“妈妈在你旁边陪着你呢”“没事没事,我很理解你的心情”,或者一些朗朗上口的童谣也不错。注意不要长篇大论,多多重复短句,有节奏韵律最佳,或者带一些有趣的语调和表情。
你还可以借助很多辅助工具,让宝宝转移注意力,情绪安抚。安抚物品是非常好的选择,它可以帮助宝宝学会自我安抚的一些技巧,对于孩子心里复原力有所提升。
作为外来物,很多传统的家庭对安抚奶嘴总是抱有敌对态度。但是大可不必如此。安抚奶嘴很好的满足了孩子的口欲需求,可以达到很好的情绪安抚效果。你需要警惕的不是孩子过度依赖安抚奶嘴,而是你自己可能会过度依赖安抚奶嘴。记得前面讲过的吗?你的任何行为都对孩子进行了训练。如果你发现安抚奶嘴很有效,并且你不开发新的安抚方法,只用这一种,孩子只要情绪不好立马摸出奶嘴,那么对于孩子而言选择单一依赖性强势必会有不良影响。想要摆脱这样的不良影响,一方面父母不要偷懒,要多开发其他安抚方法,给孩子更多选择;另一方面使用时间父母也可以严格控制,比如只在情绪失控时再拿出来,情绪好后拿开。
是安抚奶嘴很好的替代物,可以在宝宝学习抓握的时候就多多出镜,孩子外出睡觉都选用固定的安抚巾或安抚娃娃作为陪伴,等孩子与它建立了情感联系,就可以发挥它的安抚功效了。安抚巾和安抚娃娃最大的好处是不需要戒除,需要多准备几个一模一样的交替使用,也是孩子自我安抚很好的道具。
可以给宝宝提供摇晃的感觉,高级的电动摇篮还配有白噪音音乐的功能。电动摇篮摇晃的频率固定,对于孩子的安全也有保障,适合0-6个月的宝宝。有条件的家庭可以选择。
妈妈群里的妈妈发现的一个小妙招:拿一张纸巾在孩子眼前晃动,或者将报纸、塑料纸等揉出很大的声音,都可以吸引到宝宝好奇的眼光。
前面讲过,我们应该优先选择可以引导孩子自我安抚且不会形成过度依赖的方法,同时还要考虑安抚方法操作的难度和适用场景范围。据此原则,对比较常见的安抚方法做了优先级分类,帮助你选择安抚方法时心中有数。下图中,红心数量代表优先级,优先级是指推荐使用的程度,红心越多优先级越高,越推荐使用。
注意:以下优先级排序仅供参考并不绝对,对不同家庭而言,优先级会因为孩子接受程度、家里条件等具体情况发生变化,在选择时可以考虑自身情况综合选择。
2.在孩子即将入睡之前的安抚,从优先级高的开始,一点点降低优先级。比如在哄睡阶段,优先使用白噪音、安抚物等干预程度较低的安抚方式,如果孩子情绪失控再选择拍拍、抱抱,最后考虑喂奶。
(这里不是禁止你喂奶,是确定孩子不饿还没到奶点的情况下,尽量不要使用喂奶这种安抚方式,不要把自己变成人肉安抚奶嘴,对你和孩子都不好)。
3.旧的安抚方法戒除前,可以先加入新的安抚方式让孩子适应,旧的方式一点点减少直至没有,循序渐进的方法可以给孩子适应期缓冲。
4.安抚的终极目标是让孩子发展自我情绪管理能力,建立自我安抚的机制。当然这并不是说,要让孩子达到完全不需要父母的水平,独立自主解决问题与父母的高质量互动陪伴都是建立安全型依恋关系的必要条件。
宝宝哭不是指责,而是在与你对话,他在努力用哭告诉你他的需求。所以面对宝宝哭首要事情是不要焦虑。
其次我们可以用到一些辅助的工具,帮我们更准确的判断,比如每日记录表、环境排查表、成长曲线、孩子所处月龄应有的需求特征等
哭声可以称为婴儿的第一语言,会最先被父母关注。父母的注意力非常容易放在“怎么阻止孩子哭”上,而非去思考“孩子为什么哭”上。但明显后者更为重要。有些书会建议你“不要思考,不要评估,相信直觉,立马行动”,但是你要知道:不评估不思考,你做出的决定往往是冲动而危险的。做父母的需要保持头脑的清醒。相信我,停下来30秒,思考一下再行动,你的孩子不会因为多哭了30秒,变成没有安全感的疯子。
一定不要以为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非黑即白的解决方式:“一哭就抱”和“任哭不理”。这是两种极端,凡是过于极端的方法大体都是有问题的。你需要做的是在两个极端中找到中间点,加入一些理性的思考与判断,留一些问“为什么”的时间给自己。
(当然啦,有些人喜欢弯弯绕,让别人去猜他在想什么,但是他一定会在语言、行为、表情等方面给你一些暗示,你可以把他/她看作还保有童真的成年人)
那么,你的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人,虽然他很小,但是他也有自己的想法和需求,那么他会通过什么方式让你获知他的想法?
对,他会用他的哭声、表情、肢体动作来告诉你他的想法和需求。而哭声是最直接的婴儿语言。(婴儿在这方面真的是弱者,可以利用起来传达自己想法的方式受到了生理限制!)
但是,我们却用自己的认知,自大的认为,婴儿最常用的语言“哭”和我们大人一样,只有发泄情绪这一个功能。
好吧,即使你认为婴儿哭全都是因为他情绪不好,但是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当你哭了的时候,你希望别人给你的安慰是什么呢?
好了,现在你能合理看待孩子哭这件事吗?试图阻止孩子哭,孩子一哭立马抱、立马喂奶,这种行为和“放任孩子哭不去管他”一样的残忍。
当你能够合理的认识孩子哭是一种语言,你就会知道他的哭声是在和你对话,并不是指责你是个不合格的妈妈!
要相信:能看这本书的你根本不缺乏母爱!你本身已经是很优秀的妈妈!否则不可能来理性思考孩子的需求问题!
你觉得满岁的宝宝嗷嗷狂叫续航能力超级强,等宝宝能跑能跳的时候,你就知道什么叫撒泼打滚人见人烦的熊孩子!
所以,下次孩子哭了,请先停下你大步奔向宝宝的脚步,放下你张开的双臂,静静的站在原地思考30秒钟!(30秒真的无伤大雅的,放心好了!)然后细细去听宝宝的哭声,不要把它当作我们成年人的“哭泣”,把它翻译成宝宝要说的话。不要给自己的情感施压,觉得宝宝哭了是我不够爱他,他只是在和你用他的语言说话而已!
帮孩子规律作息,帮孩子真正做到吃好喝好玩好睡好,让你的判断变得敏锐而犀利,对于即将出现的问题可以做到预判,并且有计划有方案地去解决这些问题,真正成为一个心中有数的妈妈。
试想一下这样的人:天天嘴上挂着“我爱你”,孩子哭了不管孩子是否饿了或者吃撑了只会用喂奶来解决,睡觉非要和孩子一起睡而不管自己是否打扰到孩子休息,24小时监控孩子不给孩子自己玩耍的时间和空间,只要孩子不哭就是好孩子,孩子一哭就证明自己不合格。
但是你问她:孩子为啥哭呀?孩子当下真正的需要的是什么?你是怎么计划的?你的家庭氛围如何?你和你老公的关系怎么样?你自己休息好了吗?
她的回答是:“孩子只需要你给他全部的爱,不要让他哭,他就会有安全感!作为妈妈就是要100%全天候迎合孩子”这样的言论。
把任何一种具体的行为形式(比如顺产与否、母乳与否、喂奶与否、抱与不抱、同床与否等等)与安全感挂上钩,却不去引发你关注思考孩子当下真实想法、尊重孩子真实需求、理性冷静思考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言论,都是恐吓你的毒鸡汤!
以这样的言论站在道德高地上,对你和你的孩子进行绑架,通过恐吓威胁,来阻止你思考,在这样的言论下浸淫的妈妈,只会疲惫不堪,烦躁焦虑,这种情况下你所给孩子的“爱”又值几斤几两呢?
孩子的安全感,就像手中握的沙子,你越想牢牢抓住,往往事与愿违,孩子因为你的不加思考与过多干预才会产生更强的不稳定感。
当你冷静下来,把你的孩子真正当作一个人一样尊重,照顾好你自己,把关注点放在家庭氛围、家庭关系管理上时,
不少家长应该都有过类似经历吧,月子里很乖巧的宝贝,满月后就开始变得不乖,经常闹觉、哭闹,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这就是“二月闹”,其实宝贝也有“苦衷”,并不是故意磨人,了解了可能的情况,你就知道怎么回事儿、如何正确应对了。
比如宝宝饿了、尿了、拉了、想让妈妈抱抱等,有需求没被及时满足,就会给妈妈放出终极大招——哭闹。
判断宝宝是不是拉了尿了,可以轻轻拉开纸尿裤的一侧检查,若是尿了拉了要及时更换纸尿裤,避免刺激宝宝臀部皮肤不舒服,而影响情绪和睡眠。
新生宝宝的胃肠消化能力还没那么强,如果妈妈在给宝宝喂奶时,姿势不正确,吃奶同时吃进去过多空气,长期积聚不能排除,就会引发宝宝出现肠胀气,严重时还会出现肠绞痛。
同时可以给宝宝做排气操小儿收惊符、顺时针方向按摩肚子、飞机抱、让宝宝趴大人肚子上、热敷等方法,帮助宝宝把气体排出。
另外,更重要的是平时做好预防,一是喂奶时方法要正确,避免宝宝吃进去很多空气;二是每次喂奶后给宝宝拍嗝。
有句育儿俗语是“一月睡二月哭”,满月后的宝宝,开始变得“哭闹扎推”,这和宝贝的特点有很大关系。
随着宝宝发育,看到东西的距离也逐渐增加,视力追随显现也逐渐明显,宝宝很容易被外界的声音所“干扰”。
另外,满月后的宝宝白天清醒的时间逐渐增加,但由于这个阶段的宝宝大多安全感不足,再加上有惊跳反射,也都会影响到宝贝的睡眠情况。
平时家长照顾宝宝时,尽量多陪伴宝宝、及时满足宝宝需求,增加宝宝的安全感,惊跳反射严重的宝宝,可以尝试裹襁褓或使用放惊跳睡袋等。
那想要让宝宝睡个好觉,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是很必要的,特别是房间的温度、湿度要适宜,小被褥要舒服并且厚度合适,不能太吵、灯光不能太明亮等。
如果房间内温度过热或过冷,可以在宝宝睡前适当调整,比如开空调或开窗户,尽量调整到室温20-24度,湿度在50%-60%。
给宝宝裹襁褓或使用睡袋,这样相当于给宝宝人为地营造了一个“束缚”的空间,给宝宝一种妈妈怀抱般的安全感,而且也可以减少宝宝因惊跳反射睡不好的情况。
虽然小月龄宝宝不会说话,并且自主活动能力也有限,但每个月的宝宝发育有特点,而妈妈提前了解这些育儿知识,正确应对,就会让宝宝变得好带很多。
有,我家同款宝宝,每天下午四五点开始闹,闹两三个小时才消停,真的很多方法都试过,最有效的就是带出去转转,不停的走,停一下都不行。
不用怎么去纠结原因,小婴儿就是喜欢哭,只要没有精神不好,或者身体哪里不舒服,就多带出去转转吧。
如果是一直哭怎么都哄不好并且定点哭可能是肠绞痛,没什么好办法,只能是勤揉肚子做排气操拍嗝等等。大点等胃肠发育好了就会自然而然好了,只能家人都辛苦点了。比如宝宝的爸爸可以飞机抱也会好点。
食物蛋白过敏导致直肠结肠炎,蛋白表现含有粘液或者血丝,从提供的资料看,基本可以排除,如果腹泻明显,建议做大便常规,大便还原糖,大便培养等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如果是乳糖不耐受,可以添加乳糖酶,或者无乳糖配方奶粉,绝大多症状就减轻或者消失。
版权声明:本文为 “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