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儿童还不能对有关时间的刺激物归类,其后,在知觉水平上作出分类,再后,能把某一特定的时序与具体生活事件联系起来,并用故事的形式正确叙述先后发生的连续事件,最后,能够摆脱具体的直观的生活内容,把时间关系抽象概括出来,真正形成时间概念。这最后一个阶段,发生在7岁后。这种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体现了儿童思维发展由感性直观到抽象概括发展的规律和幼儿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在实验中,当幼儿(主要是4岁的儿童)不能认知画片表达的时序,而由主试提供了时间词(如说“这是早晨”并讲解其内容)时,唤起了幼儿的生活经验。不少幼儿由此“记住”了时间词。但是,在这一类情况下,幼儿犹如掌握数概念之前的“唱数”一样,唱出了“早晨’,“中午”,“晚上”,却没有掌握它的时间关系的内涵。例如,某些4岁儿童会说“早晨”,但不认识表达“早晨”这一时间内容的画片。只有当幼儿开始懂得“早晨”就是起床刷牙的时间,在幼儿园做早操的时间等等时,时间词“早晨”才获得了“实际意义”。幼儿进而逐渐掌握时间词所表达的时序关系,懂得“早晨是第一,中午是早晨之后”等等。也有一些幼儿已经形成了时间概念,却尚未确切掌握相应的词。例如有的幼儿说:“睡了一觉又是早上了”,但他不会使用“昨天晚上”,“今天早上”等时间词。
学前儿童掌握时间概念的发展过程,还麦现在逐渐把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分开。幼儿常常把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混淆,因为时间信息比空间信息更难输入,时间不断地在流逝,而且必须通过各种媒介物才能感知。空间因素相对来说就较为直观,另外,时间概念与距离、速度概念紧密联系,人们经常用时间来描述距离,或用距离描述时间。
4、5岁幼儿还常常分不清事物的空间关系和时间关系,在估计时间和再现时距时往往用空间关系代替时间关系(Piaget,1946,黄希庭等,1978)。例如,6岁儿童把小汽车行驶路程的远近和小汽车行驶的时间长短混同起来。他们往往认为小汽车“走4米花10秒时间”比“走2米花20秒时间”所用的时间长,6岁儿童仍然表现出这种倾向,单纯根据小汽车行驶的路程远近来判断行驶时间的长短,而把小汽车行驶的速度放在一边,但是已经开始把事物的时间关系和空间关系区分开。7岁以后基本上能够区分空间和时间关系,
学前儿童对一日时间的延伸(昨晚和明早)的认知水平低于对当日之内时序(上午、下午、晚上)的认知,而对过去(昨晚)认知的发展水平又低于对未来(明早)的认知水平。
4岁幼儿基本上还不具有时间相对性概念。5、6岁幼对一日前后延伸的时序相对性认知水平也很低。他所能够正确认知一日之内的时序,是因为一日之内的早上、中午、晚上是固定的。幼儿把这种时序看作孤立,静止的,把它从整个时间流中割裂开来。而“昨晚”是在今天早上之前,“明早”则在今天晚上之后,这种具有相对性的时间概念,要求既认识时间顺序的固定性,又认识时间概念的相对性,到7岁时才能掌握。
周期性发生的生活经验,如生活作息制度,幼儿园的活动,日月运行等,对幼儿认知时序有重要影响。正是由于幼儿对时间的认知主要依靠直接经验,每日的时序周期短,形成的印象比每周深刻,而季节的变化周期间隔的时间相当长,幼儿尽管知道春天小树发芽,夏天可以游泳,秋天有树叶飘落,冬天下雪等等,他们却不容易对季节变化的时序形成深刻的印象,因此对日、周,年之内的时序掌握水平的差异很明显。
可见,学前儿童时间认知的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体现了其思维发展由感性直观到抽象概括发展的规律和幼儿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时间概念和空间概念一样,是比较抽象的小儿收惊符。时间不断在流动,有一定延续性和顺序性,幼儿掌握时间概念也较困难。方格等(1984)曾进行了4——8岁儿童对时间顺序认知发展的实验研究。该研究结果发现:
幼儿对日、周、年的时序的认知水平差异很大鬼符图片大全。对一日之内的三个较大时间单位(早上、中午、晚上),5、6岁幼儿已经能够有正确的认识。4岁幼儿对这三个概念掌握还较差。4岁至6岁之间有一个较大的跃进。对一周之内的时序,5、6岁幼儿的认知明显地低于对一日之内时序的认知。而对一年之内四季的认知水平更低。
版权声明:本文为 “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