芡实可能有些宝妈会觉得芡实有些陌生,其实,芡实与莲子是近亲,而且从来源到功效上都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同属睡莲科植物,均可补脾益肾。
芡实又名鸡头米、鸡头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上品之列,其性平,味甘涩,归脾肾二经,具有健脾除湿、燥湿止带、益肾固精之效,素有“水中桂圆”的称号。
民间自古就有煮食芡实粥以此取健脾益肾的习俗,芡实可谓“药食两用”的天然食补佳品,女子常服可健脾祛湿,男子可以益肾固精,老年人可以缓解腰膝疼痛。
正如清代医学家陈士铎所言:“芡实止腰膝疼痛,令耳目聪明,久食延龄益寿,视之若平常,用之大有利益,芡实不但止精,而亦能生精也,去脾胃中之湿痰,即生肾中之真水。”
芡实生长在池沼湖泊中,和莲藕、茭白、荸荠等8种植物并称为“水八仙”,并有着“水中人参”的美名。
“芡生水中而能益脾利湿”——《本经逢原》;“中者脾也,味甘益脾,故能补中。”——《本草经解》
芡实一方面可以去掉孩子体内湿气,让机体获得轻松感,消除疲倦。另一方面小儿化煞,可调整消耗的脾胃功用,补益脾胃,让它取得动力。所以芡实是既除障,又加油,十分给力。
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肾气好,中阳健旺。芡实不仅能祛湿健脾,还能固精补肾,这是非常难得的。
《本草求真》中提到:“芡实如何补脾,以其味甘之故;芡实如何固肾,以其味涩之故。惟其味甘补脾,故能利湿,而泄泻腹痛可治;惟其味涩固肾,故能闭气,而使遗、带、小便不禁皆愈。”
芡实含有多种氨基酸、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树脂、维生素、粗纤维、胡萝卜素、矿物质等。据营养成分分析,每100克芡实含有蛋白质4.4克、淀粉32克、钙9毫克、磷110毫克等。芡实还含有抗氧化成分,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
《本草择要纲目》说:“糯米合干芡实作粥食,益精强志,聪耳明目,通五脏,好颜色。” 对孩子、青年、老人,芡实都是补中上品。
那什么样的孩子适合选择芡实作为食补之品呢?有句话叫做“有适证用适药”,芡实对应的证就是“脾虚与肾虚”,所以,脾虚肝旺与肾气不固的宝宝,就很适合选择芡实。
芡实比较硬,比较难煲烂,在给宝宝食用芡实时,应该注意要把芡实完全煮熟,煮烂,如果是还没完全煮熟的芡实,可能会增加宝宝肠胃的负担,造成肠胃不适,孩子不好消化。
【功效】:老鸭营养丰富,味道较嫩鸭也更加鲜美醇厚,搭配芡实,具有健脾养胃、固肾利水的功效。适用于体弱、易遗尿的孩子。
芡实味甘、涩,性平,在食用上有很好的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等功效,但芡实富含淀粉、蛋白质等成分,如一次食用量太多,会引起消化不良等不适症状,建议每天吃10克为宜,大约是20颗芡实,一天不应超过15克的量,但若是作为某种疾病的治疗,芡实的服用量应当遵循医嘱。
在中医认为,上火属于热证范畴,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症候,常见眼睛红肿、口角糜烂、尿黄、牙痛等,一般吃性味温热的食物容易出现上火,但芡实性平、味甘涩,有补肾固精、健脾止泻的功效,适量食用不会引起上火。不过芡实含有较多的淀粉,较难消化,过量食用易导致胃肠不适,出现胃痛、胃胀等症状。
芡实主要的功效是健脾胃,儿童脾胃虚弱的情况下可以适量吃芡实调理,另外脾胃虚弱的患者饮食原则就是不吃生冷、寒性、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多吃一些温热散寒食物,还可以多吃番薯、牛肉、大枣、山药、白术、土豆、白扁豆、红薯、莲子、芡实、莲藕、羊肉、红花生、黑芝麻、核桃等。
对于本身火盛,上火厉害,手心发热的人;食滞不化者慎服,大小便不利者;芡实有较强的收涩作用,便秘、尿赤及产后妇女;比较小的婴儿不宜食用。
版权声明:本文为 “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