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药: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是指哪些药?

时间:2023-11-02 19:17 阅读: 评论: 作者:admin

瑶药: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是指哪些药?

  “打药”起散瘀消肿止痛作用,如“虎”类及部分“钻”类等药物;如杉树、松树、田七、鸟不站、青蒿、尖尾风、韭菜、透骨消等。竹叶龙根(寮刁竹)。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毒蛇咬伤、风湿骨痛、无名肿毒等和打胎的,这类药物应用过量易伤身体,孕产妇及妇女月经期禁用;妇女、儿童及老人应慎用。

  白九牛----五指那藤,红九牛----毛杜仲藤,花九牛----花皮胶藤,青九牛----中华青中胆,绿九牛----大花山牵牛,黑九牛----威灵仙,紫九牛----翼核果,蓝九牛----白木通

  大钻----厚叶五味子,小钻----南五味子,大龙钻----龙须藤,大红钻----异形现五味子,小红钻----冷饭藤,双钩钻----钩藤,六方钻----翅茎白粉藤,四方钻----叶白粉藤,铁钻----瓜馥木,铜钻----定心藤,黄钻----棱枝味子,黄红钻----厚叶素馨,

  其次,风打概括了药物的形质特征。药物禀天地之气生、阴阳之气长。天地之气禀赋之多少,对药性必然会产生直接影响。生长过程中得地之阴气多者,药材质地细腻,富含油汁、水津,药效柔弱和缓;生长过程中得天之阳气多者,药材质地干劲,少津或无汁,药效多激烈。如一身保暖、血党等,得地阴而质润,力缓性质温和,以调滋见长;又如白花丹、黑老虎,得天阳气而气燥烈,力宏性质猛烈。

  当然,药物的风打、刚柔是相对的,亦有许多药物兼具风打之性。如血三七、血见愁、开刀见血等,禀刚之气、得柔之性,既能攻坚软坚、活血化瘀,又能滋阴而潜阳,一药而数用。

  “风药”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活血散瘀、补气补血、健脾胃、益肝肾作用的药。如“牛”类,“风”类及部分“钻”在等药物如白背风、血藤、鸭脚木、九龙藤、麻骨风、四方藤、半边风、大发散、小发散、红糖等,常用于痧病、肝胆及消化道疾病、妇科、神经科及小儿疳积等,临床上用风类药较安全,它毒副作用少,一般不会因过量而伤其身体,即便是老人、儿童或孕产妇都可放心使用。

  瑶族药浴是中华民族医药瑰宝,被称之为中国式SPA,是一种来瑶族深山中流传已久的泡澡方式小儿化煞,主要是通过水的热效应,将人体皮肤的毛孔舒张,药物迅速渗透。使瑶药中能发散表邪,解除表证的药物,让血管开始扩张,药物自毛孔入主肺、膀胱经,偏行肌表,让人体各器官进入微循环调节状态,同时有大量汗液和毒素一起排出体外;促使新陈代谢加快,改善组织营养和全身机能,彻底排除微循环障碍,总之人的疾病都与微循环有关,微循环障碍直接影响疾病的治疗。而“瑶族药浴”的基础作用就是帮助人体改善微循环,解百病之根本,再之药液又能刺激皮肤的神经末梢感受器,通过神经系统,形成新的反射,从而对一些风热湿毒引起的风湿骨痛、关节炎等疾病达到逼湿排毒、润肤止痒,对改善失眠、健胃通便、消除疲劳、肩周炎具有独具特色治疗作用。

  以风打论药性、概括药物性能特点,是瑶医药学药性理论的组成内容之一。其对临床辨识药性、选药组方的指导意义不容忽视。“风打”是一个既对立又统一的概念。风,即柔弱、柔软;打,即坚硬、坚强;二者相对而言。

  首先,风打反映了药物的功效特点。瑶族古代医者认为,药物气味有风打之分,“风者纯而缓,打者燥且急”。风药具有和缓、平调脏腑机能作用,如白九牛、紫九牛、大钻、小钻之属;打药则作用较为峻急,取效速捷,具有峻逐邪气之效。如入山虎、上山虎、下山虎、猛老虎等气醇力专、作用刚峻、驱邪攻滞最速,列为打药。

  麻骨钻----买麻藤,黑钻----毛蕚清风藤,葫芦钻----石柑子ຫໍສະໝຸດ Baidu槟榔钻----大血藤,白钻----南五味子属,蓝钻----南五味子属

  浸骨风--藤石松;龙骨风--桫椤;石上风--长叶铁角蕨;麻骨风--小叶买麻藤;鸡爪风--假鹰爪;牛耳风--黑风藤;假死风--山胡椒;金线风--粉叶轮环藤;冷骨风--萍蓬草;大肠风--苎叶蒟;小肠风--山蒟;四季风--丝穗金粟兰;九节风--草珊瑚;慢惊风--金线草;牛膝风--土牛膝;暖骨风--毛瑞香;保暖风--结香;红节风--北酸觉杆;独脚风--薄叶红厚壳;半边风--翻白叶树;金骨风--算盘子;入骨风--常山;鬼刺风--莓叶委陵菜;扭骨风--榼藤;七爪风--深裂锈毛藤;南蛇风--喙荚云实;鸭仔风--大果油麻藤;金钱风--排钱树;五层风--野葛;九层风--密花豆;半荷风--半枫荷;五爪风--粗叶榕;追骨风--薜荔;刺手风--珠芽艾麻;过山风-过山枫;黄骨风--多花勾儿茶;倒丁风--雀梅藤;扁骨风--扁担藤;走血风--飞龙掌血;大散骨风-灰背清风藤;小散骨风--簇花清风藤;八角风--八角枫;九季风--白簕;三角风--常春藤;阴阳风--树参;鸭脚风--鹅掌柴;鹞鹰风--通脱木;竹叶风--百两金;血风--走马胎;走马风--心叶紫金牛;酸吉风--酸藤子;破骨风--清香藤;羊角风--羊角拗;爬墙风--络石;大白背风--球兰;水浸风--风箱树;鸡场风--牛白藤;急惊风-白马骨;鹰爪风--钩藤;黑节风--接骨草;白面风--羊耳菊;细接骨风--小驳骨;大接骨风--黑叶小驳骨;粘手风--尖尾枫;穿骨风--大叶紫珠;过墙风--臭牡蛎;红顶风--鎮平;五指风--黄荆;钻地风-活血丹;来角风--山姜;过节风--开口箭;穿心风--穿心藤

  瑶药种类繁多,据调查所用品种达1236种,其中最常用的是“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共104种,对于药的分类有其独特的民族特点。

  瑶医根据药物性能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对具体某一种药,除了按其性分为温、热、寒、凉、平性外,还按药物功效分为风药及打药。其中又有“温热药”、“寒凉药”之分。

  除了前面所述及的风类药、打类药之外,瑶药中还有一类药既具风类药的功能,又具打类药的特性,我们称之为“风打相兼药”。如部分“钻”类药,包括大钻、小钻、九龙钻、大红钻、小红钻、双钩钻、六方钻、四方钻、槟榔钻等,此类药气味多辛、苦,性温,既能行气止痛,祛风除湿,舒筋活络,健脾消气,又能散瘀消肿,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筋骨痛,腰腿痛,坐骨神经痛,跌打损伤,还可用于病后虚弱、头晕目眩、小儿疳积、急性肠炎、慢性胃炎、胃溃疡、痛经、产后腹痛、产后风瘫等病的治疗。应用此类药时,在剂量上不应偏执,而应根据不同的疾病、不同的病情、病人不同的体质,严格把握用量,风打有所侧重,既要避免病轻药重,达到去病而不伤人,又要避免药轻病重,难以发挥作用。

  瑶族药浴疗法的神力,已成为中国式SPA养生会所众多亚健康状态人士的最爱,源自年祖方瑶族药浴,越发显示出它的珍贵与神奇!瑶族药浴药包的主要成分由透骨草、九节风、杜仲藤、香石藤、大钻、大发散、扶苦藤等38种味纯天然珍贵草药特制而成;其独具天候的药材必须是独特生态环境才能生长,药材极其珍贵;而它神秘而独具特色的疗效则要从沐浴中才能细细地体味出来!

  瑶族住在云南、贵州、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等南方各省,那里气候多变孕育神奇的药材。一千多年历史的瑶族先民对药材进行一个系统化的归纳。

  入山虎----两面针,上山虎----海金子,下山虎----滇白珠,毛老虎----羊踯躅,猛老虎----白花丹

  瑶药的药味可分为苦、甜、麻、酸、锥、辣、涩、淡等八种,分别具有不同的性能和功效。有谚语为证,如“形态识别须多认,常用五味要弄通,辛散气浓能解表,辛香止痛治蛇虫,苦能解毒兼清热,咸寒降下把坚攻,味淡多为利水药,甘温健脾补中宫,酸味固湿兼收敛,性味精研用不穷,若要发挥药永效,辨病识药第一功”。

  苦味药有清火作用,如同乐七、水灵芝、地苦丹;甜味药有补益作用,如野山参、胖婆娘、白山七;麻味药有胜寒燥湿作用,如山花椒、马蹄香、羊角七;酸味药有止泻收敛作用,如酸米草、酸菜根、野梅子;锥味药有消毒治阴疽作用,如独脚莲、螃蟹七、三步跳;辣味药有解毒生肌作用,如辣蓼草、血山七、雄黄连;淡味药有通下破气的作用,如铁筷子、金腰带、金边七。

版权声明:本文为 “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fu.yonana.cn/xq/2023/1102/21789.html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关于我们
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
扫码关注
 备案号:湘ICP备2022023140号-1 
Copyright ©2019-2023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