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化雨,润物无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使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即日起,永和乡党委将在公众号推出《清廉小故事》专栏。让我们一起阅读小故事,思考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打造美好的“清廉永和”。
茹瑺(1358—1409),字良玉,号恕庵,明代衡山藻江(今湖南省衡东县石湾镇枣山村)人。洪武时便少怀大志,聪颖好学,很早就进入国子监学习。起家承敕郎,迁右通政,累迁右副都御史、兵部尚书,加位太子少保。明惠帝即位,迁吏部尚书。因不睦于太常卿黄子澄,外放河南布政使,迁兵部尚书。燕王(即后来的明成祖)朱棣攻打龙潭时,奉命前往议和。明成祖即位后授兵部尚书小儿化煞、太子少保,册封忠诚伯,参修《明太祖实录》。永乐七年去世,享年五十二,归葬于衡山城郊巾紫峰麓流杯池畔,著有《忠诚集》。
茹瑺从政期间一向清廉自律,其诗中有“结茅衡岳依松竹,晚节清风耐岁寒”之句。他还制定了家训16条,以孝、悌、忠、信、忍、让、慈、廉、勤、俭、宽、严、庄、耕、读、馆16字为目,每字展开为一段文字,对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各个方面进行论述,融会了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智慧,其中不乏格言警句,如“愿儿孙,和气充,雁飞有序紧相从,弟敬其兄兄爱弟,花萼楼前树树红”、“为人若是无信实,独不见说尽千般少人怜”、“训尔让,戒争先,退步原来是向前”、“让人非是怕人者,恶因缘化善因缘等,句式活泼、音韵规整、朗朗上口,为不可多得的家训名篇。特别是在家训的“廉之训一条中说道,衣食荣禄不能从外界讨取,而是要靠自己的辛勤努力获得。如若取之太过,必伤廉洁之范;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物,也会以反常的方式失去。他希望后世儿孙安分守己、见利思义、不贪不占,获得贤明的名声。后来这则家训被收入茹氏族谱,后人谨遵,流传至今。
版权声明:本文为 “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