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猞猁遇到敌害就装死的传说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正如几乎所有的文学造谣都是由对某些现象的不了解和张冠李戴,擅自借鉴的,比如说据科学研究,猞猁其实是一种十分狡猾,并且心机很重的动物,很多人就借助同样十分狡猾,并且心机很重的赤狐诈死的寓言故事,编了个猞猁遇到敌害就装死的传说。
在那篇文章中说了,猞猁遇到敌害就会装死,并且是一种可怜的大猫。根据文章中的猞猁会像负鼠、猪鼻蛇一样躺在地上装死,而狭义上的猞猁通常指的是欧亚猞猁,但广义上的猞猁则是指猞猁属下的所有物种,包括西班牙猞猁、欧亚猞猁、短尾猫和加拿大猞猁,除去不常见的西班牙猞猁之外,后三者都是比较常见的猞猁。根据负鼠、猪鼻蛇的地理分布,且文章中的猞猁会像负鼠、猪鼻蛇一样进行装死,可以知道文中所说的是北美洲的猞猁,则不是欧亚猞猁。
且根据文中的猞猁与短尾猫存在区别,因此可以得知文中的猞猁与短尾猫并不是同一物种,所以也不是短尾猫小儿化煞,因此综上所述,文中的猞猁只能是加拿大猞猁。而在猫科动物中,前臂相对最长的三种分别又是加拿大猞猁、猎豹和薮猫。有趣的是,这三种猫科也恰好是战斗力最弱的三种,所以加拿大猞猁真的是如人们所说,是很可怜的大猫也就不足为怪了。
而加拿大猞猁、猎豹和薮猫这三者又往往被人们称为猫科之耻的主要原因则是因为加拿大猞猁吃兔子,薮猫吃老鼠,猎物体型均远远小于自身,力量自然就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弹跳能力,大长腿使它们能跳得更远。而猎豹的主食是跑得很快的小型羚羊,所以它将对速度的追求做到了极致,成为了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
并且猎豹经常被它的豹属表亲狮子和花豹欺负,而加拿大猞猁偶尔还会被小渔貂爆头,它们因此被网友调侃为“猫科三废柴”。这正是它们为了追求速度和弹跳而牺牲力量的缘故。
关于动物的种种假故事不断流传,增加了我们寻找靠谱知识的难度,让我们在有需要的时候,难以寻找可靠的信息来源。而文学小说领域的造谣同样危害很大,这些谣言阻碍了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并且正是由于一些人在网上不负责任地妖魔化或萌化流浪动物,导致一些人因为狗伤人事件层出不穷,并且无法得到合理解决而咒骂路边流浪狗应该被灭尽杀绝,另一些人则因为猫咪可爱而萌生了私自领养放养流浪猫咪的念头。这些对于动物保护和动物福利都是很不利的。
另外现代化城市的发展,让人们越来越远离自然,对于许多孩子来说,书中的童话和电视里的动画塑造了他们对大自然的认知。虚假的形象和不符合科学的故事情节,进一步拉大了孩子们与真实的自然间的距离,对身边的花鸟鱼虫视而不见,缺乏对本土野生动物的基本概念。而社会文学领域的造谣同样危害很大,这些谣言阻碍了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并且某些人自作主张给身边动物打上的好坏善恶的标签,也从而影响着公众对于某些事物的好恶。人们也因此对一些物种,如流浪狗、黄鼠狼和野猫等等生活之中的动物产生误解、仇恨,为它们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是灭顶之灾。
如果我们带着科学的眼光去看待这些社会现象,不难分辨其中的真伪。而真实的世界往往比童话中更加神奇,因此我们需要童话来培养真善美的心灵,更需要科学合理的童话来打开观察世界的窗口。
我喜欢寓言故事,其实我也渴望人生多些幻想、拟人化的刻绘,美好的东西是我们这个世界所需要的。可是我还是希望故事可以融入幻想和人格化的成分,但不要加入虚假的东西。故事寓言终究是人们创作的,其中既有以人类思维和视角的加工,也有文学虚构和艺术性修改的情节。但有一点我是肯定的,即使寓言中的动物形象存在虚构和艺术加工,不可否认的是动物们为了生存而战顽强不息,是值得人类尊敬和吸纳的品质。并且动物小说领域应该成为人类了解认识自然的一个启示与缩影,而不是成为无良者文学造谣和不理性、客观的认识动物的罪魁祸首和帮凶。希望广大读者能自觉抵制谣言,科学、理性地认识动物,更希望写动物小说的作者们能摸着自己的良心创作。
动物小说依旧在持续发展着,而在世界各地也不断涌现出全新的动物文写手,为动物小说的历史书写着全新的篇章。动物小说,这个跨度达千年之久的古老动物文学类型正在中国大地上焕发着全新的生机,照亮着人与自然的美好蓝图。
还是那句老话,故事我们可以讲,也可以被创作。但不能少了求真务实的探索愿望,不能躲在故事中出不去。即使寓言中的动物形象存在虚构和艺术加工,不可否认的是动物们为了生存而战顽强不息,是值得人类尊敬和吸纳的品质。并且自然界中的真实故事,远比寓言童话更加震撼。
版权声明:本文为 “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