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扣也称怀古,可祛邪免灾,保出入平安。自古以来我们中国人就有玉保平安的说法,疫情当前,很多人都想戴件玉器或送人一件玉器,算是给自己、给朋友、给家人的一份祝福,而最能贴合“玉保平安”这一美好愿望的玉器当属平安扣,算起来,这一器型已经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
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便发现了玉这种美丽的石头,认为这是神赐给人类的礼物,因此先祖便把玉与普通石头区分开来,用玉制作成礼器,用来作为人与神沟通的桥梁。“玉璧礼天、玉琮礼地”,玉璧是史前文化中最重要的礼器之一,是今天各种平安扣的滥觞,玉璧被用来敬天,祈求上天给百姓带来福祉,保佑百姓平安。
玉璧的形制与今天平安扣相似,都是中间为留孔,周边为玉,《尔雅释器》中指出:”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邢禹疏:”肉,边也,好,孔也,边大倍于孔者名璧。”(”肉”是指从内圈到外圈之间,即环状玉石。”好”是指当中的孔,肉为孔径的两倍便是璧。与此器近似的还有玉瑗,玉环,三者的名称由中心的圆孔大小来决定,大孔者为瑗,小孔者为璧。孔径与玉质部分边沿相等者为环。)但从实际出土情况看,大多玉璧并不是严格按照之个规制。史前时期的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齐家文化、嵩泽文化、良渚文化中,均出土了大量玉璧,形制多为单孔,也有两孔、三孔、甚至多孔的玉璧,这些玉璧多为素面,但良渚玉璧中发现了刻有符号,也有人认为是文字。
及至商代,玉璧数量急剧减少,从形制上看与史前时期玉璧也大有不同,妇好墓中出土的一件玉璧,孔周两面都突起呈圆口状,璧两面均饰有四组同心圆刻线,显示了高超的琢磨工艺。
春秋战国时期,玉璧的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宝宝平安符,从“礼天”向祭祖演变,但仍是国之重器,如曾名垂史册的“和氏璧”,璧上面也开始雕琢各种纹饰,如谷纹、云纹、雷纹等。
至汉代,玉璧连祭祖的功能也消失迨尽,成了王公贵族系于身上的装饰品,纹饰也更加繁冗复杂,出现了出廓璧,甚至璧上出现了“宜子孙”等祝福语。
到了唐代,玉彻底由通神的礼器沦落为人间的玩物,玉璧也退出了历史舞台,宋代开始兴起了一股研究古玉、仿制古玉的风潮,玉璧再次现身江湖,这种风潮到清代乾隆时期达到巅峰,但玉璧从此再无曾经的辉煌。
到了今天,人们喜欢将其缩小简化,发展成今天的平安扣,既可素戴神武宝宝符石,也可镶嵌金、钻石等,还有美好的寓意在里面,成了最受人们喜爱的玉器。祝健康平安的句子辟邪护身符图片大全
版权声明:本文为 “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