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 清热除烦,健胃消食。用于脾胃不和,食积化热所致小儿夜啼证。症见乳食少思,见食不贪或拒食、腹胀,时哭闹,烦躁不安,夜睡惊跳,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 用法用量 开水冲服,一至六岁一次5g;六岁以上一次10g,一日3次。......
清热除烦,健胃消食。用于脾胃不和,食积化热所致小儿夜啼证。症见乳食少思,见食不贪或拒食、腹胀,时哭闹,烦躁不安,夜睡惊跳,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
性状本品为棕黄色至棕褐色的颗粒;味甜。功能主治清热除烦,健胃消食。用于脾胃不和,食积化热所致小儿夜啼证。症见乳食少思,见食不贪或拒食、腹胀,时哭闹,烦躁不安,夜睡惊跳,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
功能主治清热除烦,健胃消食。用于脾胃不和,食积化热所致小儿夜啼证。症见乳食少思,见食不贪或拒食、腹胀,时哭闹,烦躁不安,夜睡惊跳,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规格每袋装5g
成份小槐花、布渣叶、山楂叶、连翘、金银花、菊花、淡竹叶、灯心草、蝉蜕、钩藤、甘草。功能主治清热除烦,健胃消食。用于脾胃不和,食积化热所致小儿夜啼证。症见乳食少思,见食不贪或拒食、腹胀,时哭闹,烦躁不安,夜睡惊跳,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
成份小槐花、布渣叶、山楂叶、连翘、金银花、菊花、淡竹叶、灯心草、蝉蜕、钩藤、甘草。性状本品为棕黄色至棕褐色的颗粒;味甜。
功能与主治清热利湿,解郁止痛。用于肝胆湿热所致的黄疸、胁痛、腹胀、发热、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身体倦懒、皮肤黄染;黄疸型肝炎或无黄疸型肝炎见上述症候者。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岁至三岁一次5~10g,四岁至七岁一次10~15g,八岁至十岁一次15g,十一岁以上酌增,一日3次。
功能主治温补肝肾,固精,缩尿,明目。用于肾虚腰痛,遗精早泄,白浊带下,小便余沥,眩晕目昏。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2次。
规格每袋装2g用法用量开水冲服,六个月以下婴儿一次1g,六个月至三岁小儿一次2g,一日2次。
规格每袋装2g。用法用量开水冲服。1至3岁小儿,一次半袋,4至6岁,一次1袋,9至14岁,一次1小儿夜啼符、5袋。一日3次,或遵医嘱。
规格每袋装2g。用法用量开水冲服。1至3岁小儿,一次半袋,4至6岁,一次1袋,9至14岁,一次1、5袋。一日3次,或遵医嘱。
功能主治温中补虚,缓急止痛。用于脾胃虚寒,脘腹疼痛,喜温喜按,嘈杂吞酸,食少心悸及腹泻与便秘交替症状的慢性结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5g,一日3次。
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渗湿止泻。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大便溏泄,饮食减少,食后腹胀,倦怠懒言以及慢性肠炎见上述证候者。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2克,六岁以下儿童减半或遵医嘱,一日3次。
功能主治益精填髓[2],补肾壮阳。用于脊髓空洞症及其它脊髓疾患等症引起的腰酸腿软,肌肉萎缩疼痛,冷热感迟钝,目眩耳鸣。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7.5g,一日2次
功能主治疏风散寒,祛痰止咳。用于体弱感冒,气短乏力,怕冷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痰多,胸闷恶心。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包,一日2次。
功能主治祛暑解表,清热,生津。用于感冒病暑热症候,证见发热重,恶寒轻,汗出热不退,心烦口渴,溲赤、苔黄、脉数等。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0~20g,一日3次。
功能主治宣肺散寒,祛痰止咳。用于外感风寒、肺气不宣所致的咳喘,症见头痛鼻塞、痰多咳嗽、胸闷气喘。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5克,一日2次。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用于急性咽炎、肺胃实热证所致的咽痛、咽干、咽部灼热等症。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3次。
功能主治平肝熄风,清热安神。用于肝阳上亢所引起的头痛、眩晕、耳鸣、眼花、震颤、失眠;高血压见上述证候者。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袋(5g),一日3次,或遵医嘱。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咽止咳。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咳嗽气喘。用法用量口服,6个月以下小儿一次1/2片;7~10个月一次1片;1~2岁一次1.5片,2~3岁一次2片;3岁以上3~5片;一日2次。
功能主治利湿消积,驱虫助食,健脾益气。用于小儿疳积[1],暑热腹泻,呆自汁,烦躁失眠。用法用量开水冲服或嚼服,五岁以下一次5g,五岁以上一次10g,一日2次。
功能主治健脾消食。用于小儿食积、厌食。用法用量口服,小儿六个月至一岁,一次0.5片;一至二岁,一次1片;二至三岁,一次1.5片;三岁以上一次2片;一日2次。
版权声明:本文为 “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