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晚上频繁夜醒一个小时醒一次而且哭得很伤心是什么原因?应该怎么办?

时间:2023-11-11 15:10 阅读: 评论: 作者:admin

宝宝晚上频繁夜醒一个小时醒一次而且哭得很伤心是什么原因?应该怎么办?

  首先,要明确的是,宝宝的睡眠周期相较于成年人,本身就很短,月龄越少越短,比如一个周期只有三四十分钟。有时候,一个睡眠周期结束,而没有顺利进入下一个睡眠周期,就会醒来,而且感觉不好哄。

  而醒来后哭闹,尤其是对于小月龄宝宝来说,哪里不舒服,是比较常见的原因,比如肠绞痛导致的肚子胀气、出牙时牙龈肿胀带来的烦躁、穿盖太多或者室内太热、又或者真的没吃饱等等,都会导致宝宝因为不舒服而闹腾,怎么哄都睡不着,这时候就需要家长耐心排查,然后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有光睡不着、太吵睡不着,这事十分好理解。所以夜里记得关好灯、拉好窗帘、保持安静(不过,白天午睡的时候不要拉窗帘哦,家人也要正常走动)。

  体感太冷或太热,都会让宝宝睡不踏实。判断穿、盖、铺是否合适,可以摸宝宝后脖颈的位置,温热是最好的状态,如果有汗,说明他热了。

  小宝宝的身体协调性不太好,特别是刚出生的小婴儿,睡觉时很可能会挥手蹬脚,一顿操作之下就把自己吵醒了,解决方法是可以给他包襁褓或用睡袋(襁褓要根据孩子的接受度逐渐放松,避免孩子产生依赖)。

  另外,正在学翻身的宝宝,也可能睡着时翻了过去却翻不回来了,情急之下也会醒嘛,如果是这样,只能等他熟练掌握这个技能啦,不会太久的~

  小宝宝深浅睡眠交替频率比较频繁,浅睡眠时难免会睁眼、吸吮、翻身,甚至哭几声,如果这时你抱起来安抚,反而有可能把他彻底弄醒。

  所以当小家伙看起来睡得不太踏实时,咱不妨先观察片刻,尽量等他自己接觉,如果确定宝宝真的要醒,再把手轻轻放在他身上,缓慢拍几下安抚。

  人类幼崽对于母乳总是有着迷之依恋,而如果宝宝和爸妈一起睡大床,他整夜都会被妈妈身上散发出的母乳甜香环绕,一宿都要和“啊,好香!我想吃奶”的诱惑对抗,睡踏实自然比较难。想解决这个问题?

  办法就一个,让宝宝睡小床!然后让爸爸挨着小床一侧睡,并在必要时安抚宝宝,确有喂奶需求时再找妈妈。

  随着宝宝不断get新的大运动技能,他可能会出现阶段性的睡眠倒退问题,在睡梦里依旧会沉迷于“练功”,太过刻苦时就把自己练醒了。

  如果你发现宝宝睡觉时动作有明显增多,醒之前基本都是在翻身、移动身体,那么夜醒八成就是由于这个原因了。至于解决办法……只能~等他~长大~

  一般宝宝会在6个月左右开始出现分离焦虑,变得更粘人、爱哭闹,尤其白天爸爸妈妈不在家,晚上才回来,这种情况下,宝宝夜里很可能睡不踏实。那怎么办嘞?

  聪明如你一定猜到了,只要有机会,父母要尽可能多和他互动,进行高质量陪伴;跟宝宝分开前(哪怕是短暂的分离),也要提前跟孩子说好,并约定见面时间。

  然后,剩下能做的,还~是~等~你得相信,有了家人足够的关注,宝宝某个时间绝对能自己战胜分离焦虑。

  抱睡、奶睡,都属于不正确的哄睡姿势,不利于宝宝良好睡眠习惯的建立,所以如果日常用的是这种哄睡方式,那么娃入睡困难,或者说睡眠质量差时常夜醒自然也不奇怪。

  如果宝宝已经习惯了抱睡或者奶睡,在调整的过程中要记得循序渐进,比如先逐渐缩短抱睡的时间,别等宝宝完全睡着后再把他放到小床上,而是在稍微摇晃、宝宝有了困意的时候,就尝试把他放下,然后用轻拍的方式继续哄。

  另外,像肠绞痛、出牙不适、鼻塞、纸尿裤太湿,又或者是纯粹的饿了等,也都会导致宝宝夜醒。不过这些原因比较容易被发现,大家及时排查,有针对性地解决就好啦。

  正因此,各种号称能让宝宝变“睡神”的方法,可以快速“虏获”老母亲的心和钱包。但自以为走在“科学育儿”路上的妈妈们,也一定要擦亮眼睛,在鱼龙混杂的信息中,避免交“智商税”。

  不过,这对很多家长来说,听上去仍可能更像是“别人家的孩子”。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脾气,想睡整觉没那么容易。

  以是否同床为例,有研究发现,与同床睡眠婴儿相比,单独房间,与家长同屋、但独床睡的婴儿,夜晚觉醒次数平均少0.57次和0.20次,最长连续睡眠时间分别延长24分钟和7分钟[2]。

  有研究发现,母乳喂养的孩子夜醒较频繁,连续睡眠时间较短,特别是与母亲睡在同一张床上的婴幼儿更为明显。

  1. 营造舒适的卧室环境。将室内保持在21℃左右,湿度保持在40%~50%,千万别给孩子盖得太厚。

  2. 帮宝宝形成昼夜感知。宝宝刚出生时是没有昼夜概念的,一般会在三四个月时对昼夜有感知。因此,在夜晚尽量保持房间黑暗和安静,进行短暂的操作时不要开大灯,可以开亮度较小、光线柔和的小夜灯或台灯,但避免整夜开灯,包括夜灯或台灯。

  4. 别等宝宝完全睡着才放床上。尽量固定时间,在宝宝迷迷糊糊时就放到床上。可以先让宝宝屁股着床,稍停留一会儿,再把头背部缓缓放下。

  5. 给宝宝锻炼自主睡觉的机会。有时宝宝夜间哼唧、翻滚、哭闹,可能并没有完全醒来,并不需要大人干预。

  如果发现宝宝确实需要安抚或喂奶,建议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可以先拍一拍、抚摸一下、低声哼歌等较轻柔的方式;若宝宝仍哭闹厉害,再考虑喂奶等方式。

  [1]王惠珊,黄小娜,蒋竞雄.中国城市0~5岁儿童睡眠时间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14(4):354-356.

  简短的描述,却能清楚看到妈妈们的辛劳,我想亲身体验过的都懂。关于频繁夜醒我几年前就科普过,今天重新汇总更新一下。文章涵盖三大部分:怎么样才算频繁夜醒?为什么会频繁夜醒?频繁夜醒怎么办。

  在我们希望解决某一个问题前,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正常的、什么是不正常的,这样才能有一个合理的心理预期。

  关于宝宝夜醒,0-3月龄宝宝夜里会因为饥饿而频繁醒来吃奶,对于这个月龄区间,夜醒3次左右是正常的。3-6月龄的宝宝,需要继续吃夜奶,不过次数可能减至2-3次。到了6-12月龄,宝宝们的睡眠差异较大,有些可能已经能睡整觉了而有些仍然需要几次夜奶,只要宝宝和妈妈都愿意,6-12月龄期间保持1-2次夜奶也未尝不可。

  与以上状态不同的是,有些宝宝夜里每1-2小时,甚至每小时都会醒来,要么吃奶要么抱哄,而很多时候是含上乳头就睡过去,撤出乳头马上又醒过来,抱在手里就睡过去,放下就醒来。这可能是频繁夜醒宝宝最典型的表现。

  那到底怎么样才算夜醒频繁,才称得上是睡眠问题?作为一个大概的参考,6月龄以上宝宝,如果下面的表现持续长达3个月左右,就会认为存在睡眠顾虑:

  为什么有的宝宝睡觉相对容易,成了天使宝宝,而有的宝宝却是每小时一醒,成了小睡渣呢?个体差异自然是可能原因之一,但最根本的原因可能来自于我们平时哄睡和接觉的操作上,下面是详细的解读。

  宝宝的睡眠是由一个一个的睡眠周期组成的。月龄不同,每个睡眠周期的长短会不同,不同宝宝的睡眠周期长短也会不同。周岁内,一个睡眠周期大约是30-50分钟。

  不论是成年人还是婴幼儿,每个睡眠周期都是由深睡眠和浅睡眠组成。当一个睡眠周期结束,宝宝们会短暂醒来。当醒来后无法自己顺利进入下一个睡眠周期时,可能就会通过哭的方式来寻求帮助接觉。如果发生在夜里,便是夜醒,而如果每一个睡眠周期更替都要哭着让妈妈来帮助接觉,便是我们看到的频繁夜醒了。

  简单来理解,宝宝频繁夜醒是因为他们还没有能力做到一个睡眠周期结束之后,自己顺利进入下一个睡眠周期,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接觉能力。

  这个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宝宝们需要学习和练习。假如我们从来不给或很少给宝宝们机会学习和练习,他们就很难获得这个技能,自然也就需要更多的帮助来实现接觉和入睡,这便是频繁夜醒背后的原因。

  把这些理论放在现实中,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个循环往复,也许大家都很熟悉:宝宝夜醒了哭了,立刻喂奶或抱哄,然后宝宝平静下来了,我们自己的心里感觉也舒服了,因为宝宝不哭了,能睡过去;但是,一停止喂奶或一放下,宝宝立刻醒了或放下没多久就又醒了。

  其实,这样的操作是十分可以理解的,也不是什么错误。因为宝宝哭了说明有需求,我们出于本能也会去响应和去满足,这在小月龄时期尤为多见。不过,要是宝宝一醒来,就立刻去喂奶或者抱哄的操作长期存在,其实也意味着宝宝们并没有自己学习接觉的机会小儿夜啼符,而且也会慢慢养成只有妈妈喂奶或抱哄,才能进入下一个睡眠周期的习惯。

  在小月龄时期,夜醒和夜奶相对频繁时,妈妈们通常还能接受和坚持,而只要妈妈和宝宝之间能平衡,自然就不是问题,因为希望宝宝怎么睡,自己怎么睡,是妈妈个人的选择和决定。

  不过,对于6月龄以后的宝宝,长期呈现频繁夜醒的睡眠特点,就可能严重影响妈妈的休息和生活状态,而且也可以影响宝宝与妈妈之间的关系。当频繁夜醒或睡眠问题严重影响生活了,便是许多妈妈们决定开始科学引导宝宝理想睡眠习惯的时刻。

  并不是所有的夜醒,都是因为饥饿。而一些过往睡眠习惯良好的宝宝,也可能会因为一些暂时性的原因出现夜醒次数增多,要是我们盲目应对,则可能让好习惯消失,让接下来的睡眠操作变得异常艰难。因此,宝宝夜里醒来了,第一步要做的是排查原因,知道原因了才能更好的应对。

  由于饥饿,夜里拉大便尿片脏了(小便的话,通常不推荐在夜里换尿片,除非是湿透了),太热了,太冷了等原因导致宝宝夜醒,我们自然只需要针对这些原因,争取最小的动静,去除原因安抚宝宝顺利接觉即可。

  要是因为宝宝最近在长牙,鼻塞感冒等原因身体有些不舒服,最近在学习新技能(比如学翻身,学爬,学说话),最近开始体会分离焦虑了(通常8-9月龄左右)等原因导致的暂时性夜醒增多了,我们能做的是给予及时的安抚和陪伴,耐心陪着宝宝共同渡过这些特殊时期,期间尽量保持过往理想的睡眠操作即可。

  要是排查之后发现,宝宝可能是依赖吃奶或抱哄才能接觉的频繁夜醒问题,就可能需要陪着宝宝学会在合适的地方(自己的婴儿床)用合适的方式入睡和接觉(不是通过吃奶,抱哄的方式才能入睡和接觉)。

  比如,0-3月龄,做到按需睡,白天每隔一小时左右,让宝宝睡一次;而到了3-6月龄,则可以考虑3-4次左右的白天小睡;到了7-12月龄,白天可能2次小睡就足够了,而从3次小睡自然过渡到2次小睡的月龄通常是在8-9月龄期间。

  比如,周岁内的宝宝,每次睡觉前可以预留30分钟来进行一些平和而固定的睡前动作,可以给宝宝安排洗澡,刷牙,穿睡袋,讲故事,对话,放舒缓的音乐等,并且努力做到宝宝入睡前的最后一刻是在自己的小床里,而不是在哺乳或者在妈妈怀里。这样慢慢引导,可以让宝宝把睡觉与这些睡前动作和自己的小床关联起来。

  如果宝宝在抱睡、奶睡之后,频繁醒来,要求怀抱或吃奶来接觉,因此严重影响了宝宝和妈妈的休息,那其实意味着要有意识的避免习惯性的通过抱睡或者奶睡入睡。

  我们上面讲过,宝宝们频繁夜醒最关键的原因可能在于宝宝在每个睡眠周期更替(接觉)的时候,需要哭着醒来寻求额外的帮助。另外,婴幼儿睡觉有一个特点,就是什么方式哄入睡,在什么地方睡着,就会需要在同样的地方和同样的方式来接觉。所以,合理的入睡方式,也往往意味着合理的接觉方式。

  总的来讲,每次入睡前,给宝宝机会尝试自己在小床里入睡,期间给予宝宝必要的安抚和帮助,比如陪伴,轻拍,哼唱等。另外,合理的安排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以及建立理想的睡前程序,其实也是从根本上减少入睡和接觉的难度。

  对于已经习惯了喂奶或抱哄才能入睡或接觉的宝宝,往往需要一个过程才能慢慢改变这些习惯,这个过程与习惯形成的时间长短以及宝宝的个体化状况有关,但通常是3-14天可以实现转变。在引导和培养宝宝新的入睡和接觉习惯时,尽量寻求个体化的评估,指导和支持,避免通过任由宝宝长时间哭闹的方式来盲目尝试。

  进入深睡眠,这时宝宝睡得特别熟,不容易吵醒,一般持续70~~120分钟,然后转入20~30分钟的浅睡眠,一夜如此交替3~5次。

  婴幼儿时期,宝宝的睡眠时间长,浅睡眠和深睡眠各占50%。宝宝的浅睡眠期到深睡眠期周期很短,而且次数多,并不太能分清昼和夜,特别是出生第一个月的婴儿更是如此。

  随着宝宝的成长和脑神经的发育完善,其总的睡眠时间相应减少,渐渐养成夜里长睡白天小睡的节律,浅睡眠期到深睡眠期的周期也相应延长,深睡眠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比例相应提高。

  随着宝宝的长大,白天活动增多,晚间浅睡眠期的表现除了肢体转动外,还会有梦语、夜哭等,但这些动作大多是无意识的,即使睁眼也是无光的。

  其实孩子和成人的睡眠是一样的。只是宝宝不知道黑夜中必须躺在床上,自我控制和约束能力差,醒来后,有的哼哼唧唧找妈妈,有的哭吵一顿,有的则干脆坐了起来。

  而大人碰到这种情况,首先会担心宝宝是不是病了,抱起宝宝仔细检查,或者心疼地又拍又哄,或者问他是不是小便、是不是喝水、是不是想吃奶等,这就喊醒了浅睡眠期的宝宝,使其从迷糊的半梦半醒状态中彻底清醒过来。

  有时宝宝夜间哭闹不停,家长甚至还会拿出白天孩子喜欢的玩具给他,这样就更唤醒了他,于是出现了夜间玩耍的孩子。也有的家长递上奶瓶试试,宝宝叼到了奶头实际是找到了安慰物,而家长却以为他饿了。于是出现了迷迷糊糊、吃吃停停的现象,吃一瓶奶的时间正好是宝宝由浅睡眠期进人深睡眠期的时间。

  1.当宝宝在浅睡眠期出现各种动作、声音时,家长可静静地等待5分钟以上,再去关心,让他自行调节进人深睡眠期。千万不要应答、或有大的声响惊醒他。

  2.当宝宝醒来哭叫时,在确定其没生病后,就慢慢放下,但不要说话,用手抚摸、轻拍他,同时关灯。用奶瓶的宝宝可以喝点儿水,但不要让他坐起来。

  3.绝不能和宝宝玩耍,让其继续睡觉,即使他大哭大闹也不要理会。第一次他可能会哭闹好久,但几天后就会安静地睡觉了。

  作为一个过来人,最大的教训就是不要给孩子捂太热,我儿子小时候就是,睡眠很浅,睡不了一会就要醒,很容易哭闹,其实就是不舒服,烦躁,他又不能说话,所以只能哭,我每次抱着他去阳台上透透风,就舒服了,睡着了。

  老祖宗说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真是几千年的经验,不是没有道理的,现在的家长生怕孩子冻着了饿着了,其实孩子冷得热不得,比大人少穿一件衣服才合适,但绝大多数大人都放不开,怕感冒,越怕感冒抵抗力越差,越容易感冒。

  我建议观察一下孩子有没有皮肤发红?甚至是起皮疹,如果是,出了过敏之外很有可能就是太热了。试试看,不要给孩子捂厚了,不要盖厚了,保持房间通风。

版权声明:本文为 “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fu.yonana.cn/cj/2023/1111/23028.html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排行榜
关于我们
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
扫码关注
 备案号:湘ICP备2022023140号-1 
Copyright ©2019-2023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