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半夜起来哭闹,边抱边哄,才能继续入睡;有时候哄都哄不住;有时喝下夜奶能安稳两小时,过后又继续闹……真是心力憔悴的夜晚。
一旦到了白天,宝宝又一切正常,用天使面孔逗你开心,白天和晚上差异如此大,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症状:到了晚上就爱哭闹,特别是下半夜哭更凶,哭声低弱,喜屈腰或俯卧,口中气冷,手脚比较凉,吃奶比较没有力气,尿比较清,嘴唇颜色比较淡、面目青白、舌质淡舌苔薄白。
《诸病源候论·夜啼候》:“小儿夜啼者,脏冷故也。夜阴气盛,与冷相搏则冷动,冷动则脏气相并,或烦或痛,故令小儿夜啼也。”
二、宝宝自身受了寒凉、吃了冷的东西,或寒气侵袭腹部。每到夜里阴寒更盛的时候,就会腹痛一会儿哭一会儿停,一晚上不安生,这种小孩一般也会大便偏稀,次数偏多。
这种情况,如果是小宝宝,我们可以给孩子热敷肚子,来温阳脾胃。用艾叶、生姜粉适量,炒热,纱布包裹后煨小腹部夜啼关对照表,从上到下反复多次,注意温度,另外热敷后,最好给宝宝带上肚兜,避免着凉。
症状:哭声洪亮,烦躁身热,不喜欢见光,上半夜啼哭较甚,脸蛋红嘴唇红,口中气热,小便黄大便干,舌尖红,舌苔薄黄。
症状:宝宝在睡中突然惊醒哭闹,神情很不安,哭声尖锐,面色乍青乍白。孩子在一周岁以内,特别是百天之内是非常容易受惊的,一般百天内尽量不要让孩子见陌生人,七岁内不要给孩子看恐怖片。
第一步,先把我们的大拇指放在孩子小天心穴的位置,轻轻摸上去,如果感觉到有明显的跳动,那就是轻度的急惊。如果拇指用点力按下去才能感觉到跳动就是轻度的慢惊。
第二步,我们再把大拇指放在孩子手心内劳宫穴的位置,轻轻摸上去,如果感觉到有明显的跳动,那就是中度的急惊;如果拇指用点力按下去才能感觉到跳动就是中度的慢惊。
第三步,我们再把大拇指放在孩子中指指根的位置(胆穴),轻轻摸上去,如果感觉到有明显的跳动,那就是重度的急惊。拇指用点力按下去才能感觉到跳动,就是重度的慢惊。
双手搓热,在距小孩额头5-10厘米处顺时针转一圈,然后再热双手,如此七次,可以通过大人的能量来安定孩子的磁场,补给能量的缺失。
症状:胃不和则卧不安,孩子不会一个晚上一直哭闹,但是翻身频繁,仔细观察会发现有积食的症状,比如舌苔厚、晨起有口气、大便臭、胃口不好、手心手背温差大。
晚上睡前给宝宝顺时针揉腹帮助消化,揉板门穴3~5分钟消食,关键是饮食要保持7分饱,甚至可以饿一顿小儿夜啼符,如果是母乳宝宝,妈妈饮食要清淡,吃太补太油腻,会造成母乳难消化,宝宝也容易积食。
版权声明:本文为 “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