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治卒得鬼击方》云:今巫实见人忽有被鬼神摆拂者,或犯其行伍,或遇相触突,或身神散弱,或愆负所贻。该书乃周流华夏九州之中,收拾奇异,捃拾遗逸,选而集之张天师灵符治病的符。其备急方多是从民间捃拾,其名词称谓亦源于民间,可见民间确有鬼神说,而对其治疗亦多采用道教医学之巫祝耳!
隋·巢元方等《诸病源候论》是第一部病因证候学专著,该书有鬼邪、鬼魅候。在《鬼邪候》云:凡邪气鬼物所为病也,其状不同。或言语错谬,或啼哭惊走,或癫狂惛乱,或喜怒悲笑,或大怖惧如人来逐,或歌谣咏啸,或不肯语。及《鬼魅候》中云:凡人有为鬼物所魅,则好悲而心自动,或心乱如醉,狂言惊怖,向壁悲啼,梦寤喜魇,或与鬼神交通。病苦乍寒乍热,心腹满、短气,不能饮食,此魅之所持也。根据症状描述,多是神志异常的表现。
而对其病因,宋·陈言则认为是精神不全,心志多恐,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疰忤中恶证治》中云:由人精神不全,心志多恐,遂为邪鬼所击,或复附着,沉沉默默,寝言谵语,诽谤骂詈,讦露人事,不避讥嫌,口中好言未然祸福……或悲泣呻吟,不欲见人,其状万端,如醉如狂,不可概举。此皆鬼神及诸精魅附着惑人,或复触犯忌讳,土地神灵,为其所作。
元·朱震亨则认为乃冒犯不正之气,吊死问丧、入庙登冢者多患之,如《丹溪心法·厥》云:尸厥、飞尸、卒厥,此即中恶之候小儿夜啼符,因冒犯不正之气,忽然手足逆冷,肌肤粟起,头面青黑,精神不守,或错言妄语,牙紧口噤,或昏不知人,头旋晕倒,此是卒厥、客忤、飞尸、鬼击。吊死问丧、入庙登冢,多有此疾。
而清·莫枚士则直言鬼神致病病因学说,其在《研经言·原因》中云:百病之因有八:……三鬼神,……鬼神之属,有冲击,有丧尸,有精魅,有祸祟。
清·徐大椿则认为神气虚则受鬼,其在《医学源流论·病有鬼神论》中云:人之受邪也,必有受之之处……凡疾病有为鬼神所凭者,其愚鲁者,以为鬼神实能祸人;其明理者,以为病情如此必无鬼神。二者皆非也。夫鬼神犹风寒暑湿之邪耳。卫气虚则受寒,荣气虚则受热,神气虚则受鬼。盖人之神属阳,阳衰则鬼凭之。《内经》有五脏之病,则现五色之鬼,《难经》云:阳脱者见鬼……若神气有亏,则鬼神得而凭之……治鬼者,充气神而已……其外更有触犯鬼神之病,则祈祷可愈。
据上所述,历代医籍确有鬼神致病说,即祸祟邪气病因学说。中医是实践、经验医学,其理论来自实践,源于民间。故历代医籍中所记载的鬼神致病说,亦即民间之鬼神之说。
版权声明:本文为 “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