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存在小儿推拿排痰四大手法,针对小儿有痰可以通过平肝清肺、揉板门、揉膻中、运内八卦、推天柱骨等手法缓解,都比较有效。主要是根据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而脾与胃相表里,有痰可以选用肺经、脾经和的穴位进行调理。
3、揉膻中:让小儿平卧,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即为膻中,用拇指或中指轻轻按揉此处,不要用力过大,以手指抬起后不会出现红印为准;
小儿有痰大多数是由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引起,如果通过推拿排痰效果不理想,建议考虑使用药物治疗。
小儿发烧的时候,推拿手法还是比较多的:1、可以给孩子推拿合谷穴。合谷穴也就是虎口的位置,发高烧的时候按摩这个地方特别有效,同时还具有治疗鼻塞的作用。2、风府穴,取穴的时候,顺着后脑勺往下摸,摸到一个凹陷的地方就是风府穴。发烧的时候能够按摩这个位置,可以解表散寒。3、按摩大椎穴。大椎穴在颈后的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的下面。大椎主一身的阳气,具有升阳强壮的作用,主要可以治疗发烧、感冒以及身体虚弱。4、还可以给宝宝推拿清天河水穴,用食指和中指沿着前臂的正中线,从手腕推向肘部乌药治疗小儿夜啼,一般需要推拿300-500次,还可以蘸一些凉水,同时给孩子推拿,退烧效果也是不错的。
对于儿童的盗汗,可以采用下面的推拿手法:首先,进行二人上马的按揉手法。二人上马的位置是在儿童手背第4-5掌指关节的后方,位于两掌骨间的凹陷处,家长可以用大拇指按揉二人上马穴,能够起到滋阴补肾以及治疗盗汗的效果,因为儿童的盗汗大多是由于阴虚火旺引起的。其次,可以按揉内劳宫穴,内劳宫穴位于儿童的手掌心,家长或者医生可以用大拇指按揉儿童的内劳宫穴,也能起到清除内热的效果。内热被清除以后,儿童的盗汗自然会有所缓解。
积食是小儿常见的表现,因为小儿饮食不知自节小儿夜啼符,经常会出现口臭、打嗝、腹胀,吃饭不香,大便干或者大便次数增多,大便臭秽,手心发热等积食的表现。出现积食后可以按摩小儿手掌部的大鱼际也就是板门穴,用食指按揉板门穴1-3分钟,有很好的消食导滞作用。另外还可以清大肠,大肠穴位于食指的桡侧,从指根向指尖方向推100-300下,也有消食导滞的作用。
出现咳嗽的时候,小儿推拿的手法有很多。首先,如果是干咳无痰的现象,可以给孩子按摩合谷穴,合谷穴在小儿虎口所在的位置。一般左右手都需要按摩推拿,每次需要按摩300-500次效果比较好,按摩的时候让孩子感到有轻微疼痛,力度往往比较合适。其次,还可以清肺经,清肺经具有泻热解表、止咳化痰的功效。肺经在孩子的无名指上,推拿按摩的时候需要从指根推向指尖,一般也要推拿300-500次或者3分钟左右,效果都比较好。此外,还可以轻轻地给孩子按揉天突穴,天突穴在孩子胸骨上窝所在的位置,按摩的时候具有止咳化痰的作用,但是力度不可以过大,往往会压迫气管,导致咳嗽加重。
如果儿童出现积食,家长可以采用推拿的方法进行改善症状。首先可以给孩子推板门穴,板门穴位于孩子两手掌的大鱼际处,家长可以用拇指进行推揉。一般可以顺时针推揉五分钟,逆时针推揉五分钟,对于孩子的积食以及积食出现呕吐,都具有良好的消食、导滞、止吐的作用。其次可以给孩子顺时针按摩腹部,家长可以用手掌轻轻地顺时针按揉孩子的腹部。一分钟按揉100-200次左右,连续按摩五分钟左右。对于孩子的积食,也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再次可以给孩子进行捏脊治疗,捏脊治疗主要是从孩子后壁的长强穴,一直向上捏到大椎穴,一般每次捏九遍就可以。
如果儿童有肾虚,可以采用补肾的推拿手法进行改善。具体来说,补肾的推拿手法包括推揉肾经穴、按揉足三里穴、涌泉穴,如下:1、可以推揉肾经穴,肾经穴位于儿童的小手拇指的指尖到指根处,家长可以用大拇指从小拇指的指尖向上推到指根处,推揉5-10分钟左右,可以具有明显的补肾作用。因为肾经处于手掌,选穴较顺利方便;2、按揉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也具有良好的健脾补肾的作用,因为先天和后天相互补充;3、按揉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足脚心,家长可以用大拇指点揉儿童的涌泉穴,按揉10-15分左右。
治疗小儿气管炎的推拿手法如下:1、清肺经,肺经位于无名指螺纹面,由指根推向指尖300次;2、补脾经,脾经位于拇指桡侧,从指尖推向指根300次;3、推六腑,六腑位于前臂尺侧,从肘横纹尺侧推向腕横纹尺侧300次;4、推三关穴,三关穴位于前臂桡侧,从腕横纹桡侧推向肘横纹桡侧300次;5、运内八卦,以孩子掌心类圆心,以圆心到中指2\/3距离为半径顺时针画圆,内八卦就在圆圈上,画200次;6、揉掌小横纹,掌小横纹位于掌面,小指尺侧指根下小横纹处,揉2分钟;7、揉天突穴,天突穴位于前正中线、推肩胛骨,双手从颈肩穴开始沿着肩胛骨内缘往下推,推10次。
腹泻是小儿推拿的优势病种,对于腹泻来说,它的推拿的手法是多种多样的,这与孩子具体腹泻的类型有关系。基本来说,对于腹泻推拿有四个基本的穴位,即摩腹、揉脐、龟尾、七节。摩腹主要以逆时针摩腹为主,因为是针对腹泻的孩子,揉脐顺时针、逆时针都可以。揉龟尾,加上七节骨,一般也是以上推为主。当然具体的来看,除了这四个穴位以外,还要根据孩子腹泻的类型,究竟是风寒引起的还是湿热引起的,还是伤食引起的,还是脾虚或者脾肾阳虚,这时候会有相应的加减。如果是风寒引起的,这时要加一些疏风散寒的穴位,比如外劳、一窝蜂。如果是伤食引起的,这时有可能要加揉板门、运八卦、清补脾、清补大肠。如果是湿热引起的,这时要清理湿热,用药加清天河水、退六腑。所以不同症型的腹泻是会有所加减的,临床上也要综合的进行判断。如果是脾虚引起的,要再加一些健脾的穴位了,像补脾、揉板门、运八卦、揉脾腧、足三里等。
基本方有清大肠、退六腑、运水入土和运土入水。幅度的操作方法,顺时针摩腹3到5分钟,揉全腹1到3分钟,推下七节骨,掐龟尾3分钟等等。
如果儿童患有感冒以后,家长可以采用推拿的方法进行调理和治疗。推拿治疗感冒的手法主要有:首先,给孩子按揉鼻翼两侧的迎香穴,位于孩子鼻翼两侧的迎香穴,顾名思义,具有通鼻窍,改善鼻塞流涕症状的效果。家长可以用两手的食指分别按揉孩子两侧的迎香穴,每次按揉5-10分钟,以孩子鼻翼两侧迎香穴部位皮肤微微发红为原则。其次,可以给孩子揉太阳穴。点揉太阳穴也可以有效的起到疏风散寒解表的效果,对于孩子鼻塞、流涕、打喷嚏等感冒症状,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发生感冒时,使用小儿推拿的手法,对于缓解轻度感冒,或者帮助治疗重度的感冒,都具有一定疗效。所以这时可适当的进行小儿推拿的治疗,首先可以按摩太阳穴,太阳穴对于缓解感冒引起来的鼻塞、流鼻涕以及头疼的现象,都具有很好的疗效。双手的拇指同时按揉小儿的太阳穴,3-5分钟后,使小儿感到稍微的疼痛感,疗效也比较不错。还可采用开天门方法,缓解孩子感冒引发的鼻塞和流鼻涕现象,这时可从孩子鼻根部推向孩子的发际线次左右效果比较好。可以推拿按摩大椎穴,大椎主一身的阳气,具有升阳强壮的作用,可以调节免疫力,对于缓解感冒引起来的发烧和头疼的症状,效果也是比较不错的。
治疗小儿疝气推拿手法如下:1、揉小天心穴,小天心穴位于大鱼际和小鱼际相交处,揉5分钟;2、平肝经,肝经位于食指罗纹面,由指根推向指尖300次;3、补脾经,脾经位于拇指桡侧,从指尖推至指根300次;4、补肾经,肾经位于小指螺纹面,由指尖旋推至指根5分钟;5、揉外劳宫穴,外劳宫穴位于手背,第2、3掌骨间,掌关节后0.5寸凹陷处,按揉2分钟;6、揉二人上马穴,二人上马穴位于手背,无名指与小指掌关节凹陷处,按揉2分钟;7、揉神阙穴,也就是肚脐,按揉2分钟;8、揉气海穴,气海穴位于脐下0.5寸处,按揉2分钟。
对小儿推拿治疗湿疹手法,认为是非常好的,因为过去中医认为砭、针灸、按摩、药,药放到最后,不像现在病人看病、医生开药、病人抹药、吃药,过去是比较主推手法的。小儿湿疹有几种情况,第一个是脾胃湿热,第二个是脾胃虚弱,两种情况比较多,总而言之跟脾有关系,所以在治疗的时候,用一些手法,如果是湿热,用穴法,大椎穴或者按压,揉肚子、揉腹、捏肌都可以,力度稍微大一点。如果是脾胃虚弱,就稍微柔和一点,方法如脐疗、揉肚脐能够增加自己的免疫力,推腹、捏肌、穴位,都是非常好的。
版权声明:本文为 “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