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传承中医精髓揭秘流传4000多年的黄帝祝由术

时间:2023-10-28 16:35 阅读: 评论: 作者:admin

上古传承中医精髓揭秘流传4000多年的黄帝祝由术

  祝由术最早可以追溯到黄帝时代。《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一”历代圣贤名医姓氏”五帝”苗父》:“上古神医,以菅为席,以刍为狗。人有疾求医,但北面而咒,十言即愈。古祝由科,此其由也。”

  《圣济总录”卷第四”治法”由》:“周官疡医,掌众疡祝药劀杀之齐,必先之以祝,盖医之用祝尚矣。”

  历代以来中医体系都有祝由一脉,及唐”王焘《外台秘要》收载“祝由科”,说明最迟在唐代,祝由已成为中医体系独立一科,

  祝由之术,是一项崇高的职业,它曾经是轩辕黄帝所赐的一个官名。当时能施行祝由之术的都是一些文化层次较高的人,他们都十分受人尊敬。

  祝由之法,即包括中草药在内的,借符咒禁禳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祝”者咒也,“由”者病的原由也。

  “祝由”的概念很广,包括禁法、咒法、祝法、符法,以及暗示疗法、心理疗法、催眠疗法、音乐疗法等,并非仅仅祝其病由而愈其病。

  杨上善《太素·知祝由》:“上古之时有疾,但以祝为去病所由,其病即已……有病以祝为由,移精变气去之,无假于针药也。”

  日人·丹波元简《灵枢识·卷五》:“吴鞠通曰……祝,告也。由,病之所从出也。……祝由,详告以病之所有来,使病人知之,

  而不敢再犯。又必细体变风变雅,曲察劳人思妇之隐情,婉言以开导之,庄严以振惊之,危言以悚惧之,必使之心悦诚服,尔后可以奏效入神。”

  山东中医学院、河北医学院校释《黄帝内经素问校释》:“祝由:古代通过祝祷治病的一种方法,后世称用符咒禳病的为祝由科……所谓祝由,表面上看来完全是迷信形式,而实际上却是含有一定科学道理的最原始的精神疗法。”

  盖建民《道教医学》:“祝由治病带有心理疗法的医学底蕴,即通过祝说病由来‘移精变气’。‘移谓移易,变谓变改。皆使邪不伤正,精神复强而内守也。’其中包含有心理治疗的机制,即‘移易精神,变化藏心,导引营卫,归之平调而已’。”

  又云:“道教医家在为人治病时,其‘祝说病由,不劳针石’的心理医疗的手段及其实际医疗作用通常被淹没在道教祁神上章、斋醮祈禳、画符念咒的宗教活动气围之中,不易为世人所觉察。”

  祝由科不用方脉,可以避免误辩温凉而投虎狼之药;不用针炙,可以避免误刺穴道或刺伤血管神经、内脏。

  祝由上古就有,据历史考证,相传轩辕氏因为医学领域深邃,悬壶济世者不乏七窍只通三五窍者,往往以人命为戏,害人误已。

  于是仰观天文,俯察人心,授意左史苍颉,创造祝由术。祝由书由秘字符章造成,当时仓颉造字时,“天为雨粟,郁为夜哭,龙乃潜藏”,出现如此盛景。

  轩辕氏憬然有悟,知文字有灵,足以格天心而慑鬼魅。遂与歧伯咨商,在各秘字之下,标以主治病名,配以相当药引,试治疾病,百发百中,活人无算。

  祝由有一种信息物质的存在,有穿透性。祝由各有门派,一般都是咒语,古言符号,真言同用,符是符号语言,咒是语言符号,互依互存。祝由的特性和功效是多方面的,利用祝由可传递、接收、凝集储存宇宙信息为自身和他人治病。治病简单,方便,快速,不消耗自身精气,以发挥宇宙信息应有的能量,对治疗疑难怪病有不可思议的功效。

  祝由治病现在还无法用现代科学理论加以解释,但疗效却不可思议,看似简单,实则深奥,看似神秘,实则科学,有待炎黄子孙发掘、继承、应用和推广。

  祝由十三科计有大方脉、诸风科、胎产科、眼目科、小儿科、口齿科、金簇科等十三门类,可谓对人体诸种疾病无所不包、无所不医。

  按照《历代职官表》记载,在唐代的“太医署”中,祝由科是四大医科之一,太医署既是教育机构,又是医疗单位,编制四大科是:医科、针科、按摩科、咒禁科。每一科设博士一人,其余是医师、医工、医生若干人。一直到明代的太医院,也有祝由一科,最高级别是“咒禁博士”职位。祝由治病一直得到官方的承认与支持。但是能享受到这种医疗服务的也仅限于皇家、士大夫等高官富贵之家,普通老百姓很难有机会受益。

  直到清朝见建国后,太医院设置里,祝由科被排斥出了太医院,从此流行于民间,道家的其它门派也都吸收发展了符箓咒印的技术,潜行于民间,为广大百姓排忧解难,解除病苦。

  因祝由涉及“符章”、“神咒”,难免被笼上了某种神秘色彩,尤其篇首的“太上戒语”规定的“五不治”,即:“不诚不敬者不治,毁谤天医者不治、疑信不决者不治、重财轻命者不治、符咒不合不全者不治”等。因此,被人视为异瑞邪行,斥之为迷信。实际祝由十三科乃是古代人民在未能“详乎脉理、深原五行、详察五脏”的情况下,“贫不能参苓”而将天象运转,地脉俯和,神归气伏,返还太极小儿夜啼符,纳气功于图形(符咒)字样(符字)之中,运气干笺,运气于口舌,或噀水或布气以畅发真阳、驱病疗疾。

  玉书曰:“大道无形,视听不可以见闻,大道无名,度数不可以筹算”。祝由科缘于阴阳五行,穷精数理。其祝水咒中曾称:“天以一生,地以六成,一六既合,活泼澄清,在天为雨露,利万物而不穷,在地为江湖,会一元而归宗……”这讲的是自然界的盈虚消长、天地造化之道。

  祝由科施术前讲究祝水、祝墨、祝纸、祝笔、祝文,后叩齿三通念诵忏悔文……。施术者、患者敛心神,息杂念,做到相互神气交流,移气于纸,移气于墨,移气于水,木者元气动极,患者引之而归。《性命圭旨》曾写到:“心定而能慧;心寂而能感;心空而能灵;心诚而能明;心虚而能觉”,心地清静,天人感应、圣帝祖师天赐照灵,威力更大。

  符、咒、印都能通宇宙信息的符号,它们本身有能量但普通人会没有效果,必须修炼才能把符、咒、印活了,以实现“天人相应”。

  符篆可以分三种:符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图形,符文和图形合起来。历史上的符箓,经典的书是《祝由十三科》,

  手印:把天干地支联系到手指,实际上就是时空与阴阳五行八卦的对应,是宇宙的缩影。《阴符经》云:“宇宙在乎手”。

  祝由科的内容极为丰富,在古时候,在缺医少药的环境中,以图示意,以咒代药,以符接通信息是最简单的医疗保健方法。这是古人发现

  的一种人与宇宙相沟通的能量符号,掌握了这种神秘的能量符号,就可以定向调动宇宙场,为人类身心健康服务。符图的主要特点:

  3 、以疾病的部位、病性构图如脾胃、水湿病图中多用“土”字形,心脏、肝脏、肺脏病图形符中多“火”字形,因为“土”能生脾胃,

  5 、这些符图构造渗透、储存、连接了古代高功夫师、医学家的高能信 息,是宇宙中的物体能量符号,是人与宇宙能量交换的开关。

  6 、符图中呈圈状、点状、线条状、直线、竖线、 S 线、口字等,这些都是宇宙能量的符号,“同气相求”,开关一打开,宇宙能量就会定向定目标的射入患者病灶。

  祝者咒也,诅咒就是说最不好听的话,发出的信息也最不好,可以干扰一个人的场,场受到干扰,大脑就易于失控。所以说咒语威力是相当大的,是最神秘的。祝由医师要用咒语诅咒病魔,将病魔赶出人体,咒

  语是具有攻击性,驱散性的。咒语是修行人练到一定程度时,所发出的特定声音,这些声音,以次声波为多,对人体可以产生共振,共振效果好就可以达到治疗效果。

  祝由文化源远流长,产生于上古时代,完善于黄帝,盛行于秦汉,立科于隋唐,集成于宋元,衰败于明清。祝由术产生以来,主要用于治病救人,“沉疴痼疾无不立愈,痴聋盲哑悉得如初”。掌握此术者,足以济世活人。

  祝由术是中医治病的最高境界,纯属绿色物理疗法。于病人没有任何副作用,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医鼻祖孙思邈所著《千金翼方》中的禁经,也是较为完整的祝由术资料。

  我20年前祝由术的启蒙老师--李雄法师,是祝由术研究、发展推广的先驱人物,他把祝由十三科带到了北京,带到了卫生部、中医院,得到了各界高层的重视与发展。

  在李老师的推动下,2017年11月13日,《祝由术》由延安市人们政府批准,成功申请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9年10月12日,陕西省中医药专家协会祝由术传承分会在西安成立,这标志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 轩辕皇帝祝由术 ” 这颗璀璨的明珠重新被官方认可,并纳入医学行列。

  祝由术治病,几乎不接触病人病灶,只是画符、持咒,可以是纸质符,烧符化水口服,也可以是白水符,直接把符画在水里,病人喝下即有效果;还可以直接在患者病灶部位空中画符,短则数分钟,长则半小时,立即产生效果,立竿见影,病人经常惊讶于效果的神奇。祝由术还有其它的应用效果,大概分增益、消灾、勾召、降服四大类,关系生活的各方面,可以把祝由术喻为幸福生活的“保护神”。

  关于祝由术的起源于发展,引经据典的讲这么多,就为了说明,祝由术不是空穴来风、个人臆造的方术,也不是来自乡野的封建迷信,而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是黄老道学千年传承而来的治病救人的绝学。

  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祝由术如明珠蒙尘,被人们遗忘了。如今,随着量子物理学的发展,中医科学的被高层重视,祝由术也在被逐渐认可、重视,未来,祝由术一定会以他强大的治病健身能力,重放异彩,成为中医不可或缺的中药一部分,在以后的文章里,会重点剖析祝由术藏着的巨大的秘密,用现代量子物理学等理论方法,解密祝由术的深刻义理,理则圆融,法则神通。

版权声明:本文为 “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fu.yonana.cn/cj/2023/1028/21195.html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排行榜
关于我们
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
扫码关注
 备案号:湘ICP备2022023140号-1 
Copyright ©2019-2023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