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啼是小儿常见病证,对于其病因病机可归纳为寒、热、虚、惊四大类,历代医家多从“脏寒、心热、神不安、拗哭”进行阐述,这在临床是多见的。
小儿夜啼西医多归入夜惊及睡眠不安等心理、情绪、行为异常类疾病,除外小儿因饥饿小儿夜啼符、尿布潮湿、衣物不适、夜间点灯等不良习惯引起的夜间啼哭。此外,小儿夜啼作为一种疾病,应考虑到泌尿系统感染、佝偻病、缺铁性贫血和某些皮肤疾患等都可以使小儿发生夜啼。
中医治小儿夜啼经验方是怎样的?中医临床具体辨证主要有脏寒气滞证、心肝郁热证、惊恐伤神证、脾胃虚弱证、阴虚内热证、饮食积滞证、心肝血虚证、瘀血阻滞证、痰热扰心证,可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参考以下经验方治疗:
治小儿夜啼外用方1.朱砂,五倍子,琥珀,五味子。将上药研末混匀,用黄酒调成小饼状,敷于脐中,胶布固定,每晚1次,连用5天。
治小儿夜啼外用方2.木通,生地,龙齿,石菖蒲,灯心草。将上药研末混匀,加蜂蜜调成饼状,敷贴于双足涌泉穴上,每24小时换药1次,连用7天小儿夜啼中医辨证论治。
附内服方一则:蝉蜕,钩藤,柏子仁,夜交藤,茯神,黄连,甘草,酸枣仁。水煎,每日1剂,分2服完。连用7天。
中医提醒:以上方药的使用须根据病情制定治疗用量,不可盲目自行治疗,以求满意疗效。文章来源:古方中医网求医问药专题
版权声明:本文为 “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