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佝偻病(neonatalrickets)是由于维生素D和(或)钙磷缺乏引起的钙磷代谢失常和骨骼成骨不良所致,属于营养性骨病,若出生时已发病者,称为先天性佝偻病。本病严重影响新生儿的正常生长发育。亦常并发手足搐搦症、惊厥或喉痉挛,可危及生命或发生缺氧性脑损伤。需要从孕妇和新生儿生后早期积极进行预防。
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主要或常见病因包括围生期维生素D不足、日照不足、生长速度快、食物中补充不足和疾病影响等。
母亲妊娠期,特别是妊娠后期维生素D不足,如母亲严重营养不良、肝肾疾病、慢性腹泻,以及早产、双胎均可使得婴儿体内贮存不足。
因紫外线不能通过玻璃窗,婴幼儿被长期过多地留在室内活动,使内源性维生素D生成不足。大城市高大建筑可阻挡日光照射,大气污染如烟雾、尘埃可吸收部分紫外线。气候的影响,如冬季日照短,紫外线较弱,或户外活动时过度的阳光隔绝,如衣物覆盖及高指数防晒霜的使用,亦可影响部分内源性维生素D的生成。
如早产及双胎婴儿生后生长发育快,需要维生素D多,且体内贮存的维生素D不足。婴儿早期生长速度较快,也易发生佝偻病。重度营养不良婴儿生长迟缓,发生佝偻病者不多。
胃肠道或肝胆疾病容易影响维生素D吸收,如婴儿肝炎综合征、慢性腹泻等。肝、肾严重损害也可引起佝偻病。
(1)血清磷、钙、25-(OH)D3测定:生后第1周内,正常新生儿血清磷增高,血清钙降低,在佝偻病早期,由于甲状旁腺代偿性分泌增加,血清甲状旁腺素升高,血清钙正常或稍降低,血清磷降低。钙磷乘积稍降低。随着疾病进展,血清钙降低,血清磷明显降低,钙磷乘积更加降低。
(2)血清ALP活动测定:血清ALP由成骨细胞合成,当机体缺乏维生素D时,骨钙化不良,成骨细胞活跃,血清ALP活性上升,其改变出现早于影像学变化,所以其活性测定是诊断佝偻病较敏感的指标,且便于动态观测。
目前推广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放射免疫法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25-(OH)D3浓度,同时测定血清钙、磷和ALP。人们认为血清25-(OH)D3是早期敏感指标,ALP为临床诊断指标,钙、磷为参考诊断指标。
(3)微量血清碱性磷酸酶的定性测定:方法操作简便、易于推广,近10余年来各地基层医院普遍采用骨碱性磷酸酶(BALP)定性结果作为诊断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实验室依据。但临床工作中BALP的定性试验稳定性较差,因此,仅用BALP一项指标难以肯定诊断。
正确的诊断必须依据维生素D缺乏的病因、临床表现、血生化及骨骼X线检查。新生儿佝偻病的临床表现不明显,常在进行X线诊断检查时,发现骨骼改变。大部分孕妇在妊娠期有腓肠肌痉挛及腰骶部疼痛史。目前公认的诊断佝偻病的金标准是血生化和长骨X线摄片。
约占正常新生儿的2%,常见于早产儿或在宫内受到孕母骨盆压迫者。在生后不久即被发现前囟大,骨缝宽,边缘骨质呈不规则状软化,一般在佝偻病出现症状前(生后2~4个月)上述症状消失。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染色体病变定位于6p21,基因定位于CBFA1。新生儿期即可发现明显体征,为多发性骨发育异常,头颅增大,前额突出,下颌前突,鼻翼扁宽。前囟大,骨缝宽,闭合延迟,X线可发现颅骨骨化延迟,可有多个骨化中心(称为Wormain骨)。出牙延迟,牙缝宽,易发生龋齿。锁骨短小或缺如。肩部下垂,可在胸前靠拢。身材矮小,骨盆骨化延迟,关节尤其肩关节易发生脱臼,可有隐性脊柱裂。多数患儿智力正常,偶见智力障碍、惊厥或癫痫。
可有软骨发育不全,IUGR,Apert综合征,Kenny综合征,甲状腺缺如,先天性成骨不全,早产儿代谢性骨病,致密性骨发育不全,HallermannStreiff综合征,Russell-Silver综合征,脑积水,13、18、21三体综合征,低磷酸脂酶血症等。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在补充维生素D的同时,给予适量钙剂,将帮助改善症状、促进骨骼发育。同时调整膳食结构,增加膳食来源的钙摄入。
小儿佝偻病的治疗周期一般为两到三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若不接受正规治疗,患者可出现胸部畸形,生长发育迟缓,将对患者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患者需注意用药不良反应,可以仔细阅读说明书或咨询医生了解不良反应。若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
1、每天保证一定的户外活动时间,尽量多暴露皮肤,直接接受阳光照射。但是夏季气温高,需要避免太阳直射以防中暑。
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有无食物缺乏、烦躁不安、嗜睡等维生素D中毒的表现,一旦发现应及时带孩子就诊。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2、日常生活所食用的食物中,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较少,一般需通过专用的维生素D制剂得到补充,但应适量。
(1)户外活动:多晒太阳是预防维生素D缺乏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简便而有效措施,保证儿童的体育运动特别是户外活动时间。平均户外活动应在1~2小时/日。婴儿皮肤娇嫩,过早暴露日光照射可能会对其皮肤造成损伤,户外晒太阳注意循序渐进小儿夜啼符,逐步增加接受阳光的皮肤面积,如面部、手臂、腿、臀部等,并逐步延长晒太阳的时间;此外,由于阳光中的高能蓝光对婴儿视觉的不利影响,应避免阳光直晒,特别是6个月以内小婴儿。
(2)维生素D补充:根据医生建议补充维生素D。夏季阳光充足,可暂停或减量服用维生素D。一般可不加服钙剂,但乳及乳制品摄入不足和营养欠佳时可适当补充微量营养素和钙剂。
对于早产儿小儿推拿图片,尤其是出生体重1800~2000g的小早产儿,母乳强化剂或者早产儿专用配方奶的使用对维持骨骼正常矿化、预防佝偻病的发生十分重要;注意碱性磷酸酶活性及血磷浓度的定期监测,出院后仍需定期进行随访;当患儿体重1500g并且能够耐受全肠道喂养,经口补充维生素D 400IU/d,最大量1000IU/d,3个月后改为维生素D 400~800IU/d。
版权声明:本文为 “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