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圣叹说过:一花、一瓣小儿夜啼符、一毛、一鳞、一焰,其间皆有极微。能找到极微处,便构成了作品的“意蕴”。
要创作出独特的“意蕴”来,那就是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一叶一如来。既要遵循摄影真实、生动的逻辑,也要敢于突破某些传统的东西。
曾经被纪实摄影和新闻摄影界推崇备至的美国《生活》杂志,在1937年9月,用中国摄影家王小亭的一幅作品作封面,引起世界级轰动。
在淞沪会战之初,日军即遭遇了中国军队意想不到的激烈抵抗,激战10日后,仍“久攻不下上海,于是妄图扩大战区,日军就无所不用其极地狂轰滥炸平民区,不顾人道原则和国际法,于8月28日下午2时左右,12架日机分批轮炸遣送难民离沪的沪杭铁路南站及候车者,长达2小时,死亡人数至少达200名,伤者也多达千余人,车站全毁,运输中断!
轰炸一起,救护人员及中外记者冒看漫天烟火,进入遍地死伤、已沦为废墟之南站,及尚在燃烧中的南市市区。
王小亭背起重达70多公斤的德国造“埃尔莫”电影摄影机,驾驶汽车直驶军火库。快到目的地时,他看到火车南站挨了炸弹,一片狼藉。
他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当时目睹的可怕场面:铁轨上、月台上到处躺着炸死炸伤的人,断肢残体处处皆是。只是由于想到了工作,才使我忘了所看到的东西。我停步装上片子,看到脚上的鞋子已满帮是血。
当时,100英尺胶片还剩下十来英尺。突然间,他看见一个哇哇大哭的小女孩,她的母亲刚被炸死,父亲正要伸手去拉她。这一幕生动而残酷的生离死别镜头,刚好进入了摄影机内。
《生活》的《中国娃娃》刊登后,因为空袭使车站成为废墟与哭泣的小娃娃图像,立刻获得广大美国及世界人民的同情,瞬间扭转西方世界对中国战事的冷漠态度。
该照片不但震惊美国舆论界,甚至迅速流传于全世界。有许多人认为,该照片是美国民众从支持到反对日本侵略中国的关键之一。
面对国际舆论铺天盖地的抨击,日本方面狼狈不堪。南站一带远离交火地区,没有任何军事设施,8月29日英商办的英文老牌《字林西报》刊出,该报记者在被炸当时曾巡行南市街巷,证实未见一名中国士兵。
日本军方辩解说是“误炸”,诡称飞行员错把火车站货栈看作军火库,把候车的难民当成调动中的军队符咒名称。
实际上,南站遣送难民早已众所周知。日军对南站及周边情况也了如指掌,所谓“误炸”之说只能是欲盖弥彰。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日方发动右翼势力在摄影理论和构图上大做文章,说什么这张照片是特地摆设而拍的,说什么是在隔了轰炸后几天补拍的,又说什么王小亭从一个妇女手上花钱把儿童放在地上,打了一下嚎哭时,拍下这张照片的,又说是东拼西凑假造的,种种诬蔑之词不一而足。
理屈词穷的日本政府和军部对王小亭恨之入骨,他们声称照片是为了反日宣传而伪造的,于是悬赏10万元缉拿王小亭,特务四处搜捕。
战争期间,王小亭的足迹留在了中国大陆的每一块土地上。他的最大贡献,是为米高梅公司包办了全中国境内的重大战事报道。炮火最猛烈的地方总有他的身影:在重庆,他曾被日本飞机炸伤;他几十次随美国飞机越过喜马拉雅山,飞临印度和缅甸,摄录那里的战事;
版权声明:本文为 “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