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是后天之本”,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和腐熟。就是指,胃对吃进来的食物进行初加工,脾将精微物质贮藏提取,并输送到其他部位,来维系机体的正常工作,其他过滤出来的废物,则通过胃肠排出体外。
现在的孩子普遍存在过度喂养、营养摄取不均衡的问题,一日三餐外每天还会大量地吃油炸、膨化等食品,长此以往孩子的脾胃容易受伤,疾病就随之而生。
如今天气越来越凉爽,家长们都在想,怎么给孩子贴秋膘。桐君堂国医馆儿科专家陈婉姬主任中医师指出,贴秋膘不是猛补,要适当,一些含有过多添加剂的零食以及寒凉的饮品要少吃或尽量不吃,油炸肥腻的食物也会容易加重肠胃负担,避免过多服食。
除了日常饮食作息的调整外,用穴位贴敷的方法助孩子健脾开胃也是一个好选择。研究出的小儿健脾膏,很适合脾胃差,食欲不振精神状态不佳的孩子贴敷。
穴位贴敷疗法由来已久,其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将膏贴贴敷于患处或一定的穴位上,通过药力作用于肌表,传于经络小儿夜啼符、脏腑,助缓解疼痛,调治身体。相比较成人,以适合的药物贴敷准确的穴位,对儿童更为适宜。
中医认为,小孩的生理特点是纯阳之体。小孩脏气清灵,生机蓬勃,且皮肤薄嫩,吸收能力比成人更强,更可以使药物有效成分渗透到体内,从而激发元气,促进血气津液运行,帮助调理孩子体内阴阳平衡,改善脾胃消化功能,扶正祛邪,加强体质。
陈婉姬医师的小儿健脾膏,是为助孩子健脾开胃消化,理气止痛小儿夜啼关化解方法,调肠胃专门研制的。与此同时,她指出,小儿疾病的生成是有多方面原因的,不是说免疫球蛋白低了打一针就可以了。小儿调理的目的就是增强体质,要综合调理,才可以把体质调好。
小儿健脾膏是陈婉姬医师研制出来的穴位贴敷膏药,由山楂、吴茱萸等中药组成,主要贴敷在神阙、中脘等穴位,适用于脾胃虚寒型的腹痛、腹泻、厌食等。
当初研制时,是针对一部分不肯服汤药的厌食患儿设计的外用制剂。6年前药丸制成后,在场的医生护士都抢先在自己身上试贴,体验一下贴了有什么感觉、贴多长时间局部会有感觉,其中一人贴后肚子不停地咕噜咕噜地叫,还频频放臭屁。下班路上,陈医师边走边琢磨,“难道这药可以促进肠蠕动?”
当时浙江省中药研究所中药药理专家杨明华正在做胃肠动力方面的研究,陈医师就拿了药丸让他在老鼠身上做了试验,结果显示小儿健脾膏可以促胃肠动力。
有了这种新发现,次年陈医师便顺利地得到浙江省中管局资助的“小儿健脾膏保促胃肠动力作用”课题,经过两年的认真研究,结果表明小儿健脾膏有助促胃肠动力,调节胃液、胃动素及消化液的分泌,促进消化吸收功能,增进食欲。
天气转凉后,也是膏方调理的较好季节。特别是一些孩子反复发病,如反复感冒、反复咳嗽、反复流感、反复哮喘、反复扁桃体炎等,可以根据体质,适当吃一些膏方调理。
小儿膏方以调理脾胃为主。小孩子脏腑娇嫩,用药不宜过于滋补,因此会常用饴糖、红枣、莲子等含糖、含淀粉类物质收膏塑形,这样做不仅口感好,一般经过一个季度的调理,可有助孩子胃口的变好,长高长壮,还有助预防咳嗽哮喘等病症。陈婉姬医师擅长为小儿开膏方调理,现在是收藏的时机,人体代谢下降,消耗少,适当调补,也可助补充人体气血津液,为孩子预防严寒常发的疾病。
从事中西结合儿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5年,擅长中西医儿科各类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尤其对小儿咳嗽、哮喘、慢性鼻炎、反复呼吸道感染、 厌食、腹泻、汗症、抽动症、遗尿、尿频、手足口病、营养不良、性早熟、小儿病后调理等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冬病夏治呼吸病、消化病、拨罐疗法治疗哮喘与肺炎罗音不消、中药脐敷治疗消化病、小儿保健、生长发育等方面亦有 较深的研究。主持“小儿健脾膏促胃肠动力作用研究”等厅局级科研项目数项,编写《古今中医儿科病辨治精要》1部, 发表科研论文31篇。论文多次在省中医药学会年会中获奖。中国农工民主党省立同德医院副主委,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儿 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预防方式1,拉到文末,点击“ 写留言 ”,发送“ 就诊分馆+ 就诊者姓名+联系电话 ”,会有工作人员与您联系。
预约方式2,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或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表单填写相关信息,预约报名陈婉姬医师小儿膏方!
版权声明:本文为 “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