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中小佐小佑快一岁了,最近她俩晚上的睡眠逐渐形成了生物钟——8点多喝睡前奶、洗脸换睡衣,9点左右听摇篮曲上床睡觉,中间喝0~1次夜奶,然后一觉睡到天亮,很规律。
我甚至写过一篇文章《在每个宝宝哭闹无法入睡的夜晚,支撑我的是?》,回忆了一下整夜整夜抱着宝宝,无法入眠的时光……
在这之前,我曾拜读过很多关于宝宝睡眠的科普文章,购买了美国儿科学会的育儿指南,自以为做到了充分的知识和精神上的准备。
但实际上,只有当自己彻底走过一遍之后,才发现这其中不光需要大量的科学知识支撑,更是需要一定的玄学加持。
所以这篇文章,我想复盘回顾一下这一年来,关于佐佑的睡眠我们所经历的片段,希望能帮助到更多宝宝刚刚出生不久,正在面临困境的“新父母”。
而那些跟我们一样经历过了这段旅程的人,咱们一起来吐吐槽,说说你的经历,让更多的年轻父母收获经验吧!
佐佑小的时候,我拍过一个短视频,展示了一下“天使宝宝”佐子和“落地响”宝宝佑子——身为同卵双胞胎却差异明显的状况。
那时的佑佑睡着后必须放在身上,一放下就哭。虽然我们知道知识点——比较敏感的小月龄宝宝,在浅睡眠时被突然放下会因为失去安全感而哭闹,但实际在抱着孩子的时候,很难找到那个准确的放下宝宝的时机。如果尝试失败,宝宝开始大哭,就会前功尽弃。
在她适应了被床、安抚枕、我夹住之后,在我撤出来的同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塞一个安抚枕来代替我。
总之,那场面可以脑补各种电影里,人们不小心踩着地雷,然后一点点把鞋子脱出来的场景——当然这个方法的成功率也和电影中踩地雷的桥段一样随缘,全凭编剧(宝宝)的心情。
吐奶的情况也不少见——小佐子很随我,喝奶吃东西非常非常急,因此直到今天偶尔还会1分钟内把170ml左右的奶给干了,然后过了一会儿又开始吐,在小月龄时吐奶更是常事儿。
那时经常会在夜里喂完奶不久后发现宝宝吐了,然后紧急地换床单被单、给宝宝洗、换衣服等等,折腾得一溜够……好在那时因为疫情在家、时间相对灵活,就这样一天天坚持过来了。
四五个月时,我老婆发现佐佑的牙床上面,有了小小的白点(那就是牙)。于是,佐佑的第一个睡眠倒退期降临了。
那段时间的她们,天天疯狂啃噬手边能抓住的一切小儿夜啼符、并且在我老婆亲喂的时候会忍不住咬妈妈的乳头,给佐佑妈妈疼得直哭——这些都是因为宝宝出牙不舒服导致的。
当时,我们尝试把一些口咬玩具放在冰箱冷藏室里面,以备在宝宝牙疼的时候咬一咬。但到了晚上,她们睡得非常不安稳,经常一夜要起个5、6、7、8次……非常难熬。
那时她俩的大运动水准突飞猛进,经常无法控制自己的肢体——翻个身就一骨碌坐起来了佐佐有时候翻身翻不过去还会在睡梦中自己突然就急哭了,我看着一边觉得有点可怜一边很想笑,哈哈。
最终,尽管把我们折腾得不善,但这两次睡眠反复期,都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过去了——宝宝的睡眠形式从小月龄的“走量式浅睡眠”变成了质量更高的深睡眠,睡觉的次数经过了一次次的“合并同类项”,变成了如今的“上午一打盹,午晚两大觉”的形式。
现在回过头来看,宝宝的睡眠倒退时间不是很长,所以也不用太多地做什么,反倒是自己和家人通过配合倒休的形式,保证睡眠和休息更为重要。这段时期,体能储备大于技巧小儿夜啼民间灵验方法。
舒适的环境:适宜的温湿度(理论上20-24摄氏度,湿度60%) 、合适的光线、床褥舒适等等;
适宜的时机:不要在宝宝困极大哭的时候才开始进行哄睡,要注意把握宝宝的睡眠信号——例如揉眼睛、打哈欠、目光呆滞等等,出现这些信号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哄睡了。
上面这些是我们可以掌控、能做到的,但在实际的哄睡工作中,我们在宝宝“追人”这方面控制得不太好——这使得我们尝试了很多充满玄学的哄睡方法,尤其是针对我家小佑子(再不行我也去转小米了)。
之前在小月龄的时候,每次阿姨回家休假小佑子都不睡,哪怕是困得不行了哇哇大哭、哭到喘不上气(特别心疼),都很难进入睡眠状态。
那时我们轮流抱都不行,没办法了带佑佑去厨房,最终她在水池前听自来水“哗啦哗啦”的声音睡着了。之后每次阿姨回家,我们都用这招,但一次得费个两吨水,挑费太大了。
后来佐佑妈有一次去Spa,发现人家那有个产自尼泊尔叫“颂钵”的东西,一敲就会产生那种让人舒缓的空灵声音,二话不说就从淘宝上下单了。每当佑佑哭闹的时候,我就开始在旁边敲钟……有效!
再后来,有个临时代班的阿姨教给过我们一招——有时宝宝不睡是因为有点燥热,如果是这种情况,就抱着他们在凉快的楼道里走走(同时注意保暖)、念念三字经,很快就能睡着了。
我妈试过几次,这招也是有效果的,其实原理跟洗完澡更容易睡着一个道理——随着体温正常地下降,自然会让人感到舒缓、放松下来,进入睡眠状态。
在佑佑那段想阿姨、“打死”不睡觉的时光,我曾宽慰我老婆说过:大不了咱就跟宝宝拼体能呗,那么点儿小人儿还能拼过一大家子吗?
最近佐佑的睡眠规律多了,宝宝“追人”的问题也有所缓解——除了宝宝正常的发育成长外,这几个月中,我们让更多的家人一点点地参与进“哄睡”的环节,如今即使阿姨休假,佑佑也不会哭得声嘶力竭,可以正常入睡了。
只是吧……除非其他人都不在,佐佑这俩娃在哄睡这件事上还是不太找我和家中的其他男丁,也不知为啥。
2、别等宝宝哭闹了再开始哄睡,要捕捉睡眠信号,在他们开始揉眼睛、打哈欠、走神儿等等的时候就开始哄睡;
这一年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何为“小马过河”——带娃这件事,水深水浅、个中艰辛只有自己完整走一遍才能深刻领悟。
这一年中,我们也曾目睹过了因为某网红机构“睡眠训练”而产生的那场悲剧,看到了网上两派的口诛笔伐,让我在行动中也进行了思考。
在我看来,任何渴望以标准化形式养娃的一刀切做法都是耍流氓——这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的偷懒,它的潜台词不是为了帮助孩子过得幸福,而是让孩子不要麻烦自己。
你会发现,很多人灵验的方法,并不适用于每个宝宝。而有时尽管你尊重了科学知识和客观规律,但并没有奏效。
但在每一次沮丧和崩溃过后,我们都要努力思考宝宝的真正需求和自己能改变的细节,然后依据真正科学的方法,一点点地去进行尝试,一点点地去和宝宝建立连接,学着更懂他们,而不是去迷信一些违背人性的“万能解法”。
这也是我想分享这些经历的意义——我家的很多做法和网上那些“专家大神”相比,完全没什么话题性,甚至堪称笨拙——但你看,最终结果依旧是好的。
正迷茫中的朋友们,请相信我,一切都会过去的,宝宝很快就会长大。要相信科学,相信队友,相信自己。
1、在睡眠上,最好不要让宝宝对例如奶睡、抱睡等等的很多事物产生依赖,要把步骤分开,让孩子渐渐感觉到“睡觉就是睡觉”,而不是因为喝奶、被抱着这些原因才睡着的;
2、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同,慎用任何一刀切的“睡眠引导”,当有人说他有万能药的时候,那一定是骗子。要在科学知识的引导下,一点点地了解自家孩子的习惯和性格;
3、孩子在10个月左右才会逐渐形成生物钟,因此在这之前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这一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还是老话,要和队友一起倒班休息好,才能跑赢这场比赛。夜哭郎最有效的方法
版权声明:本文为 “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