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自闭症的表现小儿摩腹图片小儿推拿中,小儿的整个腹部也是一个穴位,对于消化疾病,大多会配用摩腹,以调理脏腑气机,今天接来说一说腹这个穴位。摩腹方向上,还是以“顺摩为补,逆摩为泻”为基准,“摩腹”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无论“顺时针”还是“逆时针”,凡小儿感觉“轻柔和缓”时都为补,反之,即有“泻”的作用。因此,摩腹时应以手法的轻重来影响补泻。
1、以两拇指从剑突起,分别朝两边推动,边推边从上向下移动,直到平脐为止,称为分推腹阴阳,操作100次。(剑突位于胸骨体的下端,上端与胸骨体相连,下端游离,约平对第四胸椎。)
2、全掌摩腹,摩5分钟。急摩、重摩、逆时针摩刺激量相对较大,属泻;缓摩、轻摩、顺时针摩时刺激量相对较小,属“补”。
(摩腹是1分钟120次左右,急缓可以用这个做参照;轻摩就是将手掌放置于腹部;重摩就是手掌稍用力,然后摩腹。)
5、一手食中无名与小指在腹的一侧,另一手拇指在腹的另一侧,两手同时向中部推进,并将腹部提起,谓之拿腹法。操作3~5遍。
1.摩、揉、推腹部,力度相对较轻,可健运脾胃,调大小肠,利于消化和吸收,可应用于脾虚所致之腹痛、厌食、泄泻等。
在小儿推拿中,腹、脐、龟尾、七节骨四穴,临床上常配合应用以治疗腹泻,其程式和套路被人们习惯称为“龟尾七节,摩腹揉脐”,即传统小儿推拿止泻四法。在选穴上,腹、 脐两穴在腹部,属阴;龟尾、七节骨两穴在背部,属阳。前后四穴相配,两阴两阳,从选穴上就遵循阴阳平衡的原则。腹泻有虚实之分,虚者多正气亏虚,实者多邪气盛,虚者补之,实者泻之。
传统止泻四法虽然只有四个穴位,但其操作却丰富多彩,如龟尾可揉可点可按,脐可摩可揉可捏挤小儿夜啼符,而摩腹与推七节骨更有顺逆与上下之分。因此,同样是腹泻,如为虚证,此四穴的操作应力度轻柔、时间长、频率缓,顺时针摩腹与上推七节骨;反之若为实证,宜力度重、时间短、频率快,逆时针摩腹与下推七节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为 “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