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真人版】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图解

时间:2023-02-18 14:39 阅读: 评论: 作者:admin

【高清真人版】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图解

  ①在拇指桡侧缘末节,自指尖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用于直推法补脾经);②在拇指桡侧缘自指尖至指根(用于直推法清补脾经);③在拇指的螺旋面(用于旋推法补脾经)。

  操作:术者用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夹住小儿手,食指和拇指捏住小儿拇指,用右手拇指推之。①直推法:将小儿拇指屈曲,自指尖推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称补脾经(或补脾土);②将小儿拇指伸直,自指根至指尖来回推,称清脾经(或清补脾经)。③旋推法:拇指面旋推,顺时针方向为补,逆时针方向为泻。一般用300~500次。

  作用:脾为后天之本,补之可补虚扶弱,补血生肌,进饮食,化痰涎,助消化,止泻痢;清之可清热利湿,消食化积。

  说明:经实验证明:推补脾经有以下作用:①对胃蠕动有促进作用;②可使胃液的酸度增高;③可使胃蛋白酶分泌增加;④对淀粉酶作用不明显。

  操作:将小儿的食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推之。由指根推向指尖,称为清肝经(或称平肝或泻肝);由指尖推向指根,称为补肝经。一般100~500次。

  说明:肝经一般用清法,不用补法,若肝虚应补时,则用补肾经代之,为滋肾养肝法。因肾为肝之母,补肾即补肝。如肝实或不采用本穴,可用泻心火,或用清天河水、清小肠穴代之,因肝为心之母,实则泻其子,心与小肠相表里。

  操作:将小儿的中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推之。由指根推向指尖,称为清心经;由指尖推向指根,称为补心经。100~500次。

  说明:心经一般用泻法,不用补法,因心火不能妄动。若心气虚或不采用本穴,可用清天河水穴代之。如患儿高热并见两颧腮部色赤尤甚,为火来烁金,可有剧咳发作,应采用泻法,推1~2次后,多见两颧腮色赤消退,对剧咳也可缓解。但对患有肺结核病的两颧腮色赤者,用之无效。

  操作:将小儿的无名指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推之。由指根推向指尖或来回推称为清肺经;由指尖推向指根,称为补肺经。100~500次。

  说明:肺经一般用清法或泻法,不用补法。小儿慢性腹泻、虚寒泻,应用本穴时应慎重,推清本穴时间要少,或不取本穴,用之不当,多见腹泻加剧;如患急症需用本穴时,可推清本穴1~2次,待症见缓解后,应停用。自汗、盗汗及脱肛可用补法,对肺风喘急等症,禁用补法。

  操作:将小儿的小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由小儿小指指尖推至指根,称补肾经。100~500次。

  操作:将小儿食指固定于术者左手虎口内,以右手拇指外侧缘推之。自指尖推向指根称补大肠,自指根推向指尖称泻大肠,来回推称清大肠。100~500次。

  说明:大肠有固肠涩便之功,但水泻(即湿热泻)时,应以利尿为主,推大肠时先用泻法、清法,等尿多后再用补法;里急后重时先用泻大肠,症状缓解后改为清大肠或补大肠。虚证、脱肛者要用补法;翻肛、肛门红肿、便秘者用泻法或清法。

  操作:患儿立掌,术者以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侧握小儿四指,使其小指尺侧面暴露,再以右手拇指推之,自指根推向指尖,称清小肠(或称利小肠或推小肠)。一般100~500次,若单独推小肠,可推1000次(如无小便时用)。

  操作:令小儿掌心向上,用中指、拇指端揉之或用拇指甲掐之,或右手半握拳用食、中指第一、第二节背面捣之。揉100~500次;掐3~5次;捣5~20次。

  主治:感冒发热,神昏,烦躁不安,惊风,抽搐,癫痫,失眠,夜啼,一切眼疾,小便不利,疹痘欲出不透,解颅等症。

  操作:术者以两手拇指自小天心穴向两侧分推,称分阴阳;自小天心两侧的阴池穴、阳池穴向小天心穴合推,称合阴阳。100~300次。

  主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红白痢疾、肠炎、惊风、抽搐、泄泻、呕吐、黄疸;痰涎壅盛、胸闷咳喘。

  操作:使小儿大鱼际暴露,术者用右手拇指来回推之称清板门;以指端在大鱼际平面的中点做揉法,称揉板门。100~500次。

  主治:食欲不振、呕吐、泄泻、感冒发热、高热不退、阴虚内热、疹痘潮热不退或疹痘后低热、烦躁不安、口臭、鼻出血、鼻腔炎、上牙龈红肿、光面舌、苔厚等。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掐揉之,称掐揉内劳宫;以中指端点患儿手掌中心处,微用力后迅速抬起,称点内劳宫;在掌心中滴几滴凉水,以指端逆运内劳宫,或从小指掌面运到掌心,称运内劳宫或水底捞明月。揉100~300次,运10~30次,掐3~5次。

  位置:在手掌内。取法:以左手为例,掌根在上为北,以内劳宫为圆心,以内劳宫到中指根横纹的2/3处为半径画圆,内八卦即分布在该圆上。

  操作:术者左手托小儿四指,使掌心向上,右手以拇指外侧缘在穴上推运,顺时针方向推运称顺运内八卦;逆时针方向推运称逆运内八卦。操作时应盖住或轻运离宫。100~300次。

  操作:使小儿掌心向上,用拇指桡侧缘从食、中、无名、小指根横纹逐个来回推之或掐之,称清四横纹(推四横纹)或掐四横纹;推四横纹亦可用拇指在四指根部横纹处左右来回横擦。每个横纹推50~200次(独穴用需800次)或掐5~8次。

  操作:术者左手托小儿手,使其掌心向上,右手中指揉之,称揉总筋;或用拇指掐之或掐揉之,称掐总筋或掐揉总筋。揉100~300次,掐3~5次。

  位置:在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中点(总筋)至肘横纹中点(曲泽)成一直线.清天河水:术者左手托住小儿前臂及手腕,使其掌心向上,右手拇指或食、中指并拢,用指面向心方向推之,即自总筋穴推至曲泽穴,称清天河水(所有穴向心推为补,唯独天河水向心推为清)。该穴常用清法,100~300次。

  2.大清天河水:在前臂掌面,由内劳宫推至曲泽穴,称大清天河水。拿法、推法同上。100~300次。3.打马过天河水:拿法同上,术者先以右手中指运内劳宫,再以食、中二指的指端蘸凉水,自总筋、内关、间使循天河水向上弹打至洪池穴(曲泽穴)。各穴弹打3~5下为一遍,共弹打3遍为1次治疗。

  外感发热,口渴,口干,烦躁,夜啼,睡眠不宁,口疮,重舌、木舌、伸舌、弄舌,痰喘,咳嗽,小便短涩等一切热证。

  令小儿掌侧位,掌心向内。术者左手托住小儿尺侧腕关节,食、中二指并拢直托小儿前臂,以右手拇指或并拢的食、中二指指面在前臂桡侧,由腕横纹起推至肘横纹,称推三关。100~300次。

  一切虚寒证,营养不良性贫血,黄疸,瘫痪,痘疹欲出不透,下肢痿软(婴儿瘫),疮疖(无脓期,有助化脓),手足凉等。

  令小儿掌侧位,掌心向内。术者左手握住小儿桡侧腕关节,以右手拇指或并拢的食、中二指指面在前臂尺侧,由肘横纹起推至腕横纹,称退六腑。100~300次。

  一切实热证,高热不退,惊厥,烦躁,口疮,重舌,木舌,牙龈红肿,咽喉肿痛,腮腺炎,赤痢,便秘小儿夜哭化解的法术,无名肿毒,疮疖(红肿期),疹痘不消等。

  本穴为补元阳之主穴,穴位温热,能内达外散。揉之能发汗,凡脏腑凝寒痼冷,用之有温通作用,但温通之中又有收敛作用,而不致温散太过。

  使小儿掌心向下,术者左手食指垫于患儿小横纹穴处,其余手指握住患儿食、中、无名指,使患儿无名指与小指之间的缝隙加大,利于穴位操作,右手拇指或中指指端斜行插入穴中,上下揉动小儿夜啼符,称揉二马。100~500次。

  使小儿掌心向下,术者以右手拇指或中指端掐揉或掐之,称掐揉威灵或掐威灵。掐揉200~300次,掐5~10次。

  使小儿掌心向下,术者以右手拇指或中指端掐揉或掐之,称掐揉精宁或掐精宁。掐揉200~300次,掐5~10次。

  体虚患儿慎用本穴,以防克消太甚,元气受损,如必须用时,应多与补肾经、补脾经、推三关、捏脊等补益穴同用。

  使小儿掌心向下,术者以右手拇指或中指端揉或掐之,称揉合谷或掐合谷。掐揉200~300次,掐5~10次。

  在手背与内八卦相对处。取法:以外劳宫为圆心,以外劳宫到中指指根2/3处为半径画圆,外八卦就在该圆上。

  术者左手托小儿四指,使掌心向下,以右手拇指外侧缘在穴上推运,顺时针方向推运称顺运外八卦;逆时针方向推运称逆运外八卦。操作时应盖住或轻运离宫。100~300次。

  术者以食、中指指端斜行插入二扇门穴后,上下揉动,称揉二扇门;或用双手拇指甲掐之,称掐二扇门。揉100~500次,掐3~5次。

  二扇门穴常用于实热证及体壮的小儿,对于虚证及体弱者最好用乙窝风较安全。体虚患儿须用二扇门时,必须先固表(补脾经、补肾经、揉肾顶),然后再用汗法。

  术者左手托小儿手,使掌心向下;以右手拇指指甲依次从小儿拇指第一指间关节掐至小指的第一指间关节,称掐五指节;或掐后继揉,称掐揉五指节。掐3~5次,掐揉30~50次。

  本穴对止鼻出血有良效,除掐法外,亦可用绳扎法,即用细绳由中指第三节横纹起扎至指端(不可过紧),扎好后让患儿静卧片刻可止血。

  本穴对咽喉肿痛,急、慢性喉痹,扁桃体炎,声带水肿以及惊厥等症用之有效。一般轻症可用掐法,如病情较重可用三棱针点刺放血。

  ①在手腕两侧凹陷处,非针灸取穴(可用拿法操作);②桡骨茎突上方,两手虎口交叉,食指指端下取穴(可用掐法操作)。

  ①以拇、食二指分别按于手腕两侧的列缺穴,相对夹持,一紧一松,反复增减用力,称拿列缺;②以拇指甲掐之,称掐列缺。3~7次。

版权声明:本文为 “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fu.yonana.cn/cj/2023/0218/12395.html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关于我们
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
扫码关注
 备案号:湘ICP备2022023140号-1 
Copyright ©2019-2023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