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宗这些本土童谣你听过几首?还会唱几首?

时间:2023-02-18 06:25 阅读: 评论: 作者:admin

师宗这些本土童谣你听过几首?还会唱几首?

  师宗,是滇东高原深处一个神奇的地方,这里群山逶迤,河谷纵深,平坝相连,气候多样。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三千五百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息繁衍了,后来曾经是漏卧古国、自杞国等地方政权以及师宗部落的势力范围,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设州,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立县,设州立县已经700余年了。

  古老的历史,孕育了深厚的地方文化。小小的童谣,在师宗也被演绎得多姿多彩。师宗古代的童谣因历史原因没有记录和流传下来,近现代的童谣却也折射出师宗一些古老社会的生活情景,延续着许多深厚的地方文化因子。但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电视、网络等技术的全覆盖,儿童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新生童谣的时代感也更强了,而许多传统童谣正逐渐消失。2008年6月7日,童谣已被国务院批准立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和传承师宗地方传统优秀童谣,也正扬帆当时。师宗童谣具有师宗的地域特点,有着浓浓的家乡味儿,也是乡愁的“茶多酚”。因此,“拾遗”一些师宗传统童谣,勾起一丝童年的美好记忆,在教儿童学语识物时,在与儿童游戏玩耍时,在摇篮边随口吟唱时,在含饴弄孙逗乐时,一首反复吟唱的童谣,也许就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薪火传承,在儿童小小的心灵世界里,播种下天真无邪的文明种子。

  摇篮曲:是指母亲及其他亲人哄孩子睡觉时唱的歌曲,是对幼儿吟唱的童谣。可一边喃喃吟唱,一边轻轻拍打孩子,既有音乐感、节奏感,又给孩子安全感、幸福感,便于孩子快速入睡。师宗的摇篮曲大多随口吟唱,无固定模式。

  2.《催眠曲》:小囡囡,来吃红米饭。什么红?朱砂红;什么朱?两个猪;什么两?秤两;什么秤?观音秤;什么官?啄木倌;什么啄?老鸹啄;什么老?人老;什么人?古时人;什么鼓?羊皮鼓;什么羊?山羊;什么山?太华山;什么太?高老太;什么高?白石膏;什么白?饵块白;什么饵?糖饵;什么糖?鸡屎糖;什么鸡?抱母鸡;什么抱?城隍庙;什么城?肚子疼;什么肚?油葫芦;什么油?花椒油;什么花?睡着啦!

  4.《小狗狗,不要叫》:小狗狗,不要叫;小蚊子,不要闹,我家宝宝在睡觉。靠着小枕头,盖上小被窝,闭上小眼睛,宝宝快(nóng,睡觉很香之意)。

  逗乐曲:是大人带幼童时,一起与幼童互动作乐的童谣。如《逗虫》,大人用一个手指,引导孩子也用一个手指来相轻轻触碰,然后大手小手作豆虫远飞之状重复游戏,即可从小培养儿童的注意力、想象力,又可增加儿童的音乐感;又如《拉大锯》《推磨歌》,大人双手拉着孩童的双手,作拉锯、推磨状反复游戏,可体验劳动的场景和快乐。

  4.《拉大锯》(一):拉锯,拽锯,烧火,放屁;买老牛,犁田地,犁得个大荸荠,给宝宝,吃掉吃掉。

  5.《拉大锯》(二):拉锯,拽锯,外婆门口演大戏,请我狗狗来看戏,冇(biu)得哪样吃,给您吃个小狗屁。

  安慰歌:是大人对孩子不小心摔跤、受惊、夜哭不止等吟唱的歌曲,表达了对小孩平安、健康成长的无限希藉,蕴含着浓浓的父母深情。

  2.《掼跤歌(二)》:宝宝掼着爬起来喽,爬起来喽,掼金得金,掼银得银,掼着宝宝,爬起来就变成小大人喽!

  3.《散惊歌》:出—出出出出—,出—出出出出—,哪点吓(hè)着哪点散小儿夜啼符,从脚趾甲手指甲里出来,从头发稞子里出来,从毫毛根子里出来,出来就好掉,让宝宝不再惊手惊脚,让宝宝快长快大!

  数数歌:用循着数字的方式引导认识事物的童谣,对培养儿童数数、认识遵循事物规律,变数字为形象,化抽象为具体十分有用。

  1.《十姊妹》(一):大姐粉白,二姐紫色,三姐三打扮,四姐有人看,五姐五马灯,六姐唱花灯,七姐麒麟灵,八姐害死多少人,九姐狐狸精,十姐是观音。

  2.《十姊妹》(二):大姐粉白,二姐紫色,三姐三打扮,四姐来人看,五姐一枝花,六姐弹棉花,七姐七个巧,八姐是个宝,九姐背娃娃,十姐做妈妈。

  5.《螺纹歌》(一):一螺巧,二螺拙,三螺四螺无话说,五螺六螺不盘田,七螺八螺要当官,九螺住大厦,十螺赛神仙。

  6.《螺纹歌》(二):一螺巧,二螺笨,三螺四螺逗人恨,五螺不盘田,六螺有学问,七螺八螺有官运,九螺住高楼,十螺富贵命。

  7.《螺纹歌》(三):一螺文,二螺武,三螺穿绸布,四螺吃饱肚,五螺金成山,六螺做大官,七螺巧,八螺精,九螺不清闲,十螺中状元。

  8.《正月正》(一):正月正,狮子闹龙灯;二月二,老龙抬起头。三月三,荠菜花儿赛牡丹;四月四,四个铜锤溜一字;五月五,五只龙船漂花鼓;六月六,家家门前晒红绿;七月七,七个果子甜如蜜;八月八,八丫西瓜赛月牙;九月九,九朵菊花泡老酒;十月十,十个老倌偷食吃;冬月冬,家家围着向烘笼(火盆);腊月腊,吃稀饭来煮嘎嘎(肉)。

  9.《正月正》(二):正月正,唱花灯;二月二,龙翻身;三月三,披被单;四月四,雁归去;五月五,过端午;六月六,秧苗绿;七月七,新鲜果子甜如蜜;八月八,秋风发;九月九,喝老酒;十月朝,寒衣烧;冬月冬,提烘笼;腊月腊,吃嘎嘎。

  问答歌:用一问一答或连问连答的形式来叙述事物、反映生活的童谣。在问答中,能启迪儿童的心智,唤起儿童的注意力,培养儿童的随机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百货郎》:“百货郎。”“哎。”“你从哪里来?”“我从天上地水来。”“天有多高?”“八十八丈高。”“几匹骡子几匹马?”“八匹骡子八匹马。”“你家烂阳蔑借我耍?”“随你耍。”

  2.《鹦哥鹦哥哪里来》:“鹦哥鹦哥哪里来?”“城门山中来。”“城门山中有多高?”“万重万重高。”“骑匹骡子骑匹马,请你鹦哥进城耍。”“鹦哥不得空。”“请你鹦哥钻狗洞。”

  3.《小娃娃,出来玩》:“小娃娃,出来玩。”“不得闲。”“要整囊(做什么)?”“要扫地,要烧水。”“烧水整囊?”“烧水煮饭。”“煮饭整囊?”“煮饭爹妈吃。爹妈做活累又累,早吃晚饭早早睡,比药还金贵。”

  4.《城门城门几丈高》(一):“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进城门,带把刀。”“走进城门挨一刀。”

  5.《城门城门几丈高》(二):“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骑匹马,买把刀。”“钻进城门挨一刀。”

  6.《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骑匹马,坐坐轿。”“走进城来到处绕。”

  7.《城门城门几丈高》(四):“城门城门几丈高?”“八十二丈高。”“格有鼓?”“羊皮鼓。”“格有锣?”“八大河。”“格有刀?”“关公带兵耍大刀。”

  8.《城门城门几丈高》(五):“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九尺高。”“城门城门几丈宽?”“十匹大马并排穿。”“城门城门几丈深?”“十匹大马首尾跟。”(合)“城门高,挎大刀;城门宽,当军官;城门深,挂红灯。灯火笑,家书到;开城门,迎贵人;白马叫,将军到。拉缰绳,过城门;走进城门数一数,将军领兵八万五。”

  3.《师宗风物》,师宗县人民政府文化体育局、云南省烟草师宗县公司编,云南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

  5.《云南民间文学集成丛书·曲靖市民间文学集成》,曲靖市文化局、曲靖市文联孙育鼎主编,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1990年版。

  7.《云南民间文学集成·宣威民间文学集成综合卷》,张绍祥主编,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2001年版。

  李慧林,师宗大同小官庄人。自小受乡音俚调浸染,深怀泥土情结,时光虽逝,乡音如辙,其大多作品都着力于发现和发掘师宗本土逝去或即将逝去的带有浓郁乡愁气息的历史文化元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为 “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fu.yonana.cn/cj/2023/0218/12258.html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关于我们
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
扫码关注
 备案号:湘ICP备2022023140号-1 
Copyright ©2019-2023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