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积食

时间:2023-02-17 07:50 阅读: 评论: 作者:admin

小儿积食

  小儿积食,是指小儿饮食不当,影响到消化功能使食物停滞胃肠所形成的一种疾病。在中医学中称为积滞。临床常见食欲不振,厌食,腹部胀满,嗳气小儿夜里啼哭咒语,呕吐,大便酸臭不调等。发生与饮食不当、素体脾虚、病后失调等因素有关。小儿各年龄段都可发病,以婴幼儿多见。本病一般预后良好,个别患儿可因积食日久,未及时治疗,进一步损伤脾胃,导致气血化源不足,转化为疳证。

  主要表现为不想吸乳,食欲不振,腹胀腹痛,拒按,呕吐食物、乳片,睡眠不安,夜间哭闹,大便酸臭,或便秘,舌淡红,苔白垢腻,脉弦滑,指纹紫滞。

  主要表现为不想吸乳,食欲不振,稍微进食即有饱胀感,呕吐酸腐,腹胀喜按、喜俯卧,睡眠不安,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精神倦怠,肢体无力,大便稀溏,夹有不消化食物残渣,舌质淡,苔白腻,脉细滑,指纹淡滞。

  本病发生与饮食不当、素体脾虚、病后失调等因素有关。基本病机为乳食停聚中脘,积滞不化。病位以脾胃为主,病多属实证,但若患儿素体脾气虚弱,可呈虚实夹杂。

  (1)小儿脾胃功能发育未完善,运化能力比较薄弱,如果哺乳不加节制,或添加辅食过频、过多、过急,导致脾胃不能及时运化,宿食停聚中焦,发为本病。

  (2)鸡蛋、肉类、鱼类等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喂入过多,或贪食生冷,油腻或坚硬难消化的食物,脾胃运化不能及时,宿食停滞胃脘,发为本病。

  患感冒、泄泻、肺炎等疾病后,调理不当,或过用苦寒药,损伤脾胃,进食或哺乳稍有不慎,则停滞不化,而成积滞,形成本证。

  本病临床常见食欲不振,厌食,腹部胀满,嗳气,呕吐,大便酸臭不调等症状。除积滞主症外,可伴有烦躁不安,夜间哭闹等。

  1、新形成的积食,往往有明显的伤乳,伤食病史,发病急,腹部胀痛拒按,有灼热感,可有嗳气,呕吐酸腐,因积食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小儿往往不想吸乳,食欲不振,甚至厌食。

  2、病久形成积食,发病较缓,病程较长,稍微进食,即有饱胀感,伴有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乏力等症状。

  若积滞日久,未及时治疗或治疗失误,进一步损伤脾胃,导致气血化源不足,营养及生长发育障碍,形体逐渐消瘦转为疳证。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需要西医的血常规、大便检查、血生化检查、B超检查、胃功能检查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对症状严重或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婴儿,可进行胃电图、胃排空、胃肠道压力检测等,对胃动力及感知功能进行评估,指导调整治疗方案。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不想吸乳、食欲不振,腹胀,大便酸臭不调等临床症状,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对应的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小儿夜啼符。此外,通常还需要与厌食等进行鉴别。

  厌食以长期食欲不振为主要特征,一般无脘腹胀满,大便酸臭等症状,积食可有厌食症状,但不想吸乳,食欲不振是由于宿食内停所致。

  本病以消食化积,理气行滞为主要治则。本病治疗,除内服药外,推拿及外治等也是常用疗法。本病在治疗时,一定要家长配合合理喂养。

  (2)常用中药:炒麦芽、砂仁、香附、陈皮、炒谷芽、茯苓、焦山楂、焦六神曲、鸡内金、莱菔子、陈皮、法半夏、连翘。

  (2)常用中药:白术、木香、黄连、甘草、茯苓、人参、焦六神曲、陈皮、砂仁、炒麦芽、焦山楂、山药、肉豆蔻。

  (3)中成药:小儿胃宝丸、小儿康颗粒、小儿磨积片、健胃消食片、婴儿健脾口服液、益气健脾口服液。

  保和丸、小儿消食颗粒、小儿肠胃康颗粒、枫蓼肠胃康合剂、小儿化食口服液、小儿胃宝丸、小儿康颗粒、小儿磨积片、健胃消食片小儿夜啼哭化解方法、婴儿健脾口服液、益气健脾口服液等,视病情辨证选用。

  足三里、中脘、四缝。乳食内积加内庭、天枢,脾虚夹积加脾俞、胃俞、气海。毎次取3~5穴,中等刺激,不留针,实证用泻法为主,辅以补法;虚证用补法为主,辅以泻法。

  清胃经,揉板门,运内八卦,推四横纹,揉按中脘、足三里,推下七节骨,分腹阴阳。用于乳食内积。补脾经,运内八卦,揉中脘,推大肠,揉按足三里。用于脾虚夹积。

  本病未及时治疗或误治,进一步损伤脾胃,营养生长发育异常,转为疳证,表现为形体消瘦,精神萎靡,饮食异常等。

  如果本病的病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喂养不当,可能会引起本病再次发作。特别是先天不足,素体脾虚,人工喂养的婴幼儿容易反复发病。

  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保持充分睡眠休息、保持情绪愉悦,生活起居有规律等,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机体的恢复。

  遵医嘱定期复诊。一般需要做血常规、大便检查、血生化检查、B超检查、胃功能检查等,以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发生与饮食不当、素体脾虚、病后失调等因素有关。因此养成合理喂养习惯,正确添加辅食,注意病后调摄等措施,有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

版权声明:本文为 “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fu.yonana.cn/cj/2023/0217/11947.html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关于我们
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
扫码关注
 备案号:湘ICP备2022023140号-1 
Copyright ©2019-2023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