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推拿常用穴部50余个,其中重点穴部22个: • 面头部:天门、坎宫、太阳 • 上肢部:总筋、阴阳、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大肠、三关、六腑 • 下肢部:足三里、涌泉 • 胸腹部:膻中、中院、肚脐 • 肩背腰骶部:脊、肺俞、鱼尾、肩井
• 【位置】耳后高骨下凹陷处。 • 【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按揉。按3-5次,揉30~
• 【操作】用拇指自下而上地交替直推, 称开天门;若推向囟门则称为大开天门, 30~50次。
• 【操作】两拇指自前向后推称推太阳;用中指 揉该穴,为揉太阳小儿夜啼符,也称运太阳;向眼方向揉 为补,向耳方向揉为泻, 30~50次
• 第一步:面头部(开天门、坎宫、太阳) • 第二步:上肢部(总筋、阴阳) • 第三步:下肢部 • 第四步:胸腹部 • 第五步:肩背腰骶部(拿按肩井)
门、推坎宫、推太阳;在上肢部操作时, 须先按揉总筋、分推阴阳,此五者为常例, 有推开治疗大门和疏通经络之意。拿按肩 井有关闭推拿治疗疾病大门之意,一开一 关体现了小儿推拿的完整性。
• 【位置】肚脐正中。 • 【操作】用中指指腹揉转,揉中加按,100-300次;或掌摩。 • 【功效】温阳散寒、健脾和胃、消食导滞、涩肠固脱。 • 【主治】腹胀、腹痛、食积、吐泻、便秘。 • 【临床应用】常与摩腹、揉龟尾、推上七节骨配合应用。
• 【主治】头面病:头痛,眩晕,五官病:目赤 肿痛,视物不明,鼻塞,鼻衄,鼻渊,耳鸣, 耳聋,咽喉肿痛;神志病:失眠,癫痫;外感 病:感冒,发热,颈项强痛。
疗咳嗽、胸闷、痰鸣等症,临床上常与揉乳 旁、推揉膻中合用。以食、中二指同时按揉, 称揉乳根、乳旁。
• 【作用】揉天枢:疏调大肠、理气消滞。用 治急慢性胃肠炎及消化功能紊乱引起的腹泻、 呕吐、食积、腹胀、大便秘结等症,常与摩 腹、揉脐、推上七节张天师三十六道灵符、揉龟尾等同用。可用 中指按脐,食指与无名指各按两侧天枢穴同 时揉动。
• 【作用】按揉百会:安神镇惊,升阳举陷。 治疗惊风、惊痫、烦燥等症,多与清肝经、 清心经、掐揉小天心等合用;用于遗尿、脱 肛等症,常与补脾经、补肾经、推三关、揉 丹田
版权声明:本文为 “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