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夜贴怎么写小儿夜啼符图片夜啼(nocturnal crying),是指以小儿夜间啼哭不安,时哭时止,或毎夜定时啼哭,甚至通宵达旦,但白天能安静入睡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证。多见于新生儿及6个月内的婴儿。发生与先天不足、护理不当,暴受惊恐有关。啼哭是新生儿及婴儿的一种生理活动,是表达要求或痛苦的方式。如果因为饥饿、惊恐、尿布潮湿、衣被过热或过冷等引起啼哭,通过喂乳食、安抚亲昵、更换潮湿尿布、调节冷暖后很快停止,不属病态小儿夜啼符。本病一般预后良好,若长时间啼哭不止,睡眠不足,会影响小儿健康。
主要表现为,夜间啼哭,哭声低弱,时哭时止,睡喜蜷曲,腹喜揉按,伴有四肢欠温,吮乳无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小便较清,面色无华,口唇色淡,舌质淡,舌苔薄白,指纹多淡红。
主要表现为夜间啼哭,哭声洪亮,见灯光更加严重,哭时面色口唇发红,伴有烦躁不宁,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尖红,苔薄黄,指纹紫紫。
主要表现为夜间突然啼哭,神情不安,稍有声、光刺激则惊恐、哭闹,手足、肌肉微微抽动,紧偎母怀,面色时青时白,哭声时高时低,时急时缓,舌苔正常,指纹青紫。
本病病因有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两个方面。先天因素主要为孕母素体虚寒或孕母性情急躁,遗患于胎儿,后天因素包括饮食不节,护理不当,暴受惊恐。病位在心、在脾,以实证居多。
由于孕母虚寒体质,导致小儿出生后先天不足,脾胃虚寒,夜间脾寒更加严重,出现腹痛,啼哭不止。或孕母性情急躁,或患病后治疗用药使用不当,火热内蕴,导致小儿出生后体内积热,心火上炎,心神不安而啼哭不止。
孕母平时贪凉,多食寒凉性食物,由奶水影响及小儿,导致孩子受凉,导致脾胃虚寒,或过多食用辛辣刺激、温燥性食物,火热内蕴,影响及小儿,导致体内积热,心火上炎,心神不安而啼哭不止。
出生后护理不当,腹部受寒,或用冷乳哺食,导致寒邪直中脾胃,入夜脾寒更加严重,所以腹痛,啼哭不止。或平时穿着过暖,导致体内积热,心火上炎,心神不安而啼哭不止。
小儿活动范围增大,缺乏生活经验和自理能力,对外界一切危险事物和潜在的危险因素缺乏识别和防范,如果突然遇到异常情况,或听到特异声响常致惊恐。惊则气乱,恐则气下,扰动神明,则心神不宁,神志不安,惊惕叫扰,啼哭不止。
本病临床以夜间不明原因的反复啼哭、白天能安静入睡为主要特征。根据哭声的强弱、持续时间及兼症不同,可分为脾寒、心热、惊恐三种。
夜间不明原因的反复啼哭,定时啼哭,甚至通宵达旦,白天能安静入睡,可持续数日或数周。因脾寒引起的哭声低微、时哭时止,因心热引起的哭声响亮、啼哭不止。因惊恐引起的哭声尖锐、骤然发作。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需要西医的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X线、B超检查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胸部、腹部X线检查,可以观察心脏、肺部、腹部的情况,以排除外感发热、口疮、肠套叠、寒疝等疾病。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夜间啼哭不安,时哭时止,或毎夜定时啼哭,甚至通宵达旦,但白天能安静入睡等临床症状,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对应的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此外,通常还需要与生理性夜啼和其他疾病引起的夜啼等进行鉴别。
因饥饿、惊恐、尿片潮湿、衣着过冷或过热等引起的啼哭,可通过给予乳食、安抚、更换尿片和调节冷暖后,啼哭即止,属生理性啼哭。生理性啼哭哭声多洪亮有力。而有些婴儿的不良习惯,如习惯点灯而眠、摇摆而眠、怀抱而眠等,一旦改变也可引起啼哭不止,此为拗哭,应注意纠正。
凡能引起身体不适或疼痛的任何疾病,均可致小儿哭闹不安。除外生理性啼哭,若小儿长时间反复啼哭不止,则应考虑为病理性啼哭。临证必须详细询问病史,仔细进行体格检查,必要时辅以有关实验室检查。如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颅内出血,常有音调高、哭声急的“脑性尖叫”声;急腹症时可引起阵发性哭闹不安,伴面色苍白、出汗等症状;佝偻病时,常有夜间啼哭,烦躁不安、易惊。
本病辨证要与辨病相结合,不可将他病引起的啼哭误作夜啼,延误病情。本病临证按脾寒、心热、惊恐辨治,分别以温脾、清心和镇惊为基本治疗原则。
主穴分阴阳,运八卦,平肝木,揉百会、安眠。脾寒配补脾土,揉足三里、关元;心热配泻小肠,揉小天心、内关、神门;惊恐配清肺金,揉印堂、太冲、内关。或由轻到重、交替按摩百会、四神聪、风池。
本病排除他病引起的啼哭,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良好,若未及时治疗,长时间啼哭不止,睡眠不足,会影响小儿健康。
患者在积极药物治疗的同时,注意多情感交流,保持衣物清洁干净、保持周围环境舒适等,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机体的恢复。
1、鼓励通过拥抱和抚摸,说话和唱歌,促进与患儿的情感交流,使患儿有安全感,尽快适应周围环境。
遵医嘱定期复诊。一般情况需要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X线检查、B超检查等项目,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本病发生与体质、饮食、护理、惊吓等因素有关,因此平时饮食有节、注意护理得当,避免受惊吓等,有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
版权声明:本文为 “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