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啼郎。过路客商念一句小儿夜啼符,我家小儿一觉睡到大天亮。”这是书写在黄纸上,早些年在凉亭里随处可见的纸条。据说,家里的有哺乳期的婴儿晚上啼哭,只要在七个凉亭里贴张,就不哭了,非常灵验。我不信这一套,也可以想像到:纸条贴出时,一般婴儿都哭闹了好多天,都已折腾了好多个夜晚。纸条贴出后,也开始适应了,会安稳睡觉。婴儿夜啼,家长比较纠结,无奈之下才纷纷效仿。
婴儿刚出生时,对环境不适应,也因为惊吓等原因。几乎没有一个人婴儿时,每天晚上都能安安静静睡觉的。但婴儿对环境的适应也很快。等到会走路,会说话,能与大人们交流后,婴儿夜啼现象就很少会发生了。
可是,要真正适应环境,从而改变环境,就不那么容易了。每个人从小到大不断地读书、学习,就是为了适应环境的需要,学习掌握适应环境和改变环境的基本功。掌握了基本技能之后,还需要要有坚定的人生意念和坚强的决心。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要改变人生的环境,首先就要提高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要有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坚韧的斗志,才能成功。环境因素对人的影响是相当深远的。环境决定了人的生存条件,影响到人的精神、心理,甚至影响一个人的终生。环境影响人的意念和行为,人与环境是矛盾的,人作为主体,一方面,总是渴望能摆脱环境的限制。另一方面,又希望能从环境中源源不断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环境作为客观事物,它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当人的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又有可能使环境产生变化。因而,人与环境的协调,永远是社会发展和个人生存的主题。
适应环境的目的是改变环境。这是因为环境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人类从原始社会到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既是一部社会发展史,也是一部人类环境的改变史。从哲学的观点来说看,事物总是要不断发展,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因此不想去改变环境的想法肯定是错误的,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你不主动去改变世界,世界也在改变。你只不过是被动的接受,跟着走罢了。其实,我们人类的任何行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改变着环境。
人要改变环境,首先要学会生存。这是因为人的生存离不开环境。而这环境恰恰又是你要改变的,这就要求你首先解决生存问题。人假如连生存都困难,就谈不上改变环境。生存是人最基本的问题,这就是你不能改变环境,也就要适应环境的道理。有些人到一个地方,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什么都想改变,这样的人肯定是要碰钉子。这是因为改变环境不能凭你的想像来做,而要从现有的实际出发。从实际出发,你首先要适应那里的环境,了解那里的情况,才能做下一步的工作。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过程。在适应环境这个问题上,我们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不可能一蹴而就,从原始社会一下子就能到共产主义社会。改变环境也是一样,急于求成,想马上就改变什么,是不可能的。一有困难,就认为我们不能改变环境,只能适应环境,也是软弱的表现。我们要知道,改变环境是目的,适应环境只是手段,应该在改变中学会生存,在生存中学会改变环境,却不能把适应环境作为害怕困难逃避的理由。事实上适应环境有二种情况:一种是积极的态度,是为了更好地从现有的实际出发,去改变环境,制定正确的方法与步骤。另一种是消极的态度,只是为了逃避现实,回避矛盾找的借口。
另外,适应环境是要有原则的,有些环境我们是不能去适应。例如,违法犯罪的环境就不行。假如我们都去适应这样的环境,贪污腐败会更多,犯罪也会更多,社会就会更乱了。这也不是我们所愿意看到的。常在河边站,要做到不湿鞋是困难的,但也不是不能做到,这要看每个人的意志与信念了。
改变环境不是以个人的喜好来决定方向。什么事情不合自己的愿望就不想去改变,不管自己的意愿正确不正确,也是不行的。我们要把自己的意愿同社会发展的方向结合起来考虑。只有符合社会发展的改变才能真正改变环境,才有生命力。只有把自己的生命与人类最伟大的进步事业联系起来,才能有改变环境改变世界的勇气和动力,才能有所作为。
版权声明:本文为 “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