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夜啼的中医辩证调治

时间:2023-01-18 14:01 阅读: 评论: 作者:admin

小儿夜啼的中医辩证调治

  孩子神志怯弱,心气不足,突见异物,则暴受惊恐。惊则伤神,恐则伤志,造成惊恐神怯而啼。表现为夜间突然啼哭,似见异物状,哭声不已,精神不安,睡中时作惊惕,面色青灰等。

  夜啼是婴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不少孩子白天好好的,可是一到晚上就烦躁不安,哭闹不止,人们习惯上将这些孩子称为“夜啼郎”。

  孩子一般不会无缘无故地哭,如果他哭个不停,一定是不舒服的原因。经常出现夜啼不仅会使孩子睡眠不足影响其生长发育,也十分影响父母的休息。所以,防止孩子夜啼并不是小事。

  中医认为,夜啼的孩子一般情况良好,没有发热、呕吐、泄泻、口疮、外伤等。也多不是因伤乳食、饥饿、皮肤瘙痒等引起啼哭。孩子内脏有寒凉,入夜阴寒气盛则脏更寒,致使心烦腹痛,引起夜啼。也有的是因受到惊吓或心火内热所致。总之,夜啼是因寒、因热、因惊所致。其病在脾、心。因夜啼的原因不同,中医主张对其进行辩证分型调治。

  一般因为母亲喜食辛辣、厚味、不易消化的食物,奶水为热性,孩子吃后产生内热,或重衣厚被、室内闷热造成婴儿热郁于内而成心火上炎,心热躁扰而哭啼。表现为啼哭时哭声较响,见灯火则哭声更剧,哭时面赤唇红,烦躁不安,身腹俱暖小儿夜啼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等。

  希望更多注重养生的朋友们能够遵循自然规律,树立应四时而存正确的思想观念,思维习惯,养生百度文库识,维持正常的身体机能,健康过好每一天。

  婴幼儿吃了过冷的东西或寒性的母乳(母亲过量吃生冷、冰镇食品),或外受风寒侵袭肚腹而感寒伤脾,会出现哭声低微、睡喜蜷曲、腹喜摸按、四肢欠温、吮乳无力、大便溏薄、小便色青、面色青白、唇舌淡红的现象。

  建议:保持居室安静,调节室温,避免受凉,母亲注意保养。脾虚的孩子在饮食上注意不要吃生冷、油腻、不好消化的食物以及坚果等零食。应该多吃一些具有健脾益气作用的食物。

版权声明:本文为 “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fu.yonana.cn/cj/2023/0118/9996.html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关于我们
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
扫码关注
 备案号:湘ICP备2022023140号-1 
Copyright ©2019-2023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