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退烧药临床上常用的有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尼美舒利以及中药退热药等。当体温<38.5℃时,不主张使用退烧药物,先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如给患儿多饮水、温水擦浴、贴退热贴等。体温>38.5℃,再进行口服退热药物。
1、对乙酰氨基酚:临床上最常用的是对乙酰氨基酚类的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类的退烧药适用于2个月以上的婴幼儿和儿童,它的主要制剂包括有口服液和栓剂。如果孩子没有胃肠道反应,临床上通常选择口服液制剂。如果孩子伴有明显的恶心、呕吐或者吃药困难,这种情况下可以选择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栓剂;
2、布洛芬:布洛芬类的退烧药主要适用于6个月以上的婴幼儿和儿童,也有栓剂,如果孩子伴有明显的恶心、呕吐或者口服药物困难的情况下,也可以选择给孩子使用布洛芬栓;
3、尼美舒利:尼美舒利也是儿童退热药物,但是它适用的年龄是12岁以上的儿童,12岁以下的儿童是禁止使用的;
4、中药退热药:儿童可以用的退热药物还有中药退热药物,例如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连花清瘟颗粒等。相对来说中药的药效更平缓一些,但最好在中医师或中药师的指导下辨证选择对应的中药,退热药无效的情况下需要及时更换成西药退热药物,以免持续高热不退导致孩子出现热性惊厥的情况。
首先,对乙酰氨基酚类的退热药物。对乙酰氨基酚类的退热药物主要包括泰诺、泰诺林等,可以起到良好的退热、镇痛效果...
儿童退烧,首先要看是低烧还是高烧,低烧药里边有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小儿解感颗粒或者小儿柴桂退热颗粒,还有双黄连口服液。适用于37.5-38.5℃之间的低烧范围。而高烧是超过38.5℃,可以口服吃美林或者泰诺林,这两种是比较温和的紧急退烧药,可以间隔4个小时口服吃1次,但是1天的总量不能超过4次,这两种药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交叉口服,但是总量都不能超过4次。有一部分孩子口服药物特别困难,可以用紧急退高烧的药物肛塞退烧栓,还可以到医院打退烧针。
退热药物实际上都会有退热的效果,儿童使用的就是两类,一类是对乙酰氨基酚,另一类是布洛芬,都是解热镇痛的药物。布洛芬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起到解热镇痛的作用。对乙酰氨基酚也是通过下丘脑体温中枢的前列腺合成酶的抑制过程,减少前列腺素含有的缓激肽、组胺等合成和释放,主要作用于神经中枢。减少以后,可以导致体温中枢调定点的下降,也达到降温的作用,所以这两个药物应该都有很好的降温作用。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相对比,布洛芬的作用更强,退热可能更快,而且持续时间要比对乙酰胺氨基酚更长。对乙酰氨基酚的持续时间没有布洛芬长,但是相对副作用会小,因为美林或者布洛芬相对容易引起胃肠道的副作用,对乙酰氨基酚相对副作用会小,所以可以在不同的情况下进行不同的选择。
儿童退烧药包括以下几种:一、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是常用的退烧药物,尤其是可用于六个月以下的小宝宝,所以常备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包括的成药有泰诺林、百服咛。二、布洛芬,布洛芬也是常用的解热止痛的药物,多用于六个月以上的宝宝,要注意布洛芬的副作用,可能会有出血倾向。如果宝宝有出血倾向的疾病,要尽量少用,可以使用对乙酰氨基酚,代表药物是美林。三、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比较传统的解热止疼的药物,但是目前孩子很少使用,主要用于川崎病的治疗。四、中药,宝宝如果是低烧合并有上火等症状,可以使用中药,如羚羊角颗粒、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或者是小儿热速清颗粒等,都能缓解低烧的症状。宝宝发烧的时候体温超过38.5℃,要积极给予退烧治疗,防止高热惊厥。发烧只是一种症状,许多疾病都可以出现发烧,所以要及时就诊明确发烧的原因,给予对因治疗。
儿童退烧的药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首先,对乙酰氨基酚类的退热药物。对乙酰氨基酚类的退热药物主要包括泰诺、泰诺林等,可以起到良好的退热、镇痛效果。如果儿童的年龄超过了3个月,有腋下温度超过38.5℃的情况,可以应用对乙酰氨基酚退热。其次,布洛芬。布洛芬也是儿童退热药的常见品种,布洛芬的常见药物包括美林、恬倩等,也可以起到良好的解热镇痛的作用。退热药物的种类主要是以上的两种,这两种效果非常好,副作用也比较轻微,都属于一线的用药。
儿童退烧药目前国际、国内都推荐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6个月以下的儿童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6个月以上的儿童推荐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这两种退热药物退热效果良好,副作用低,安全性高,因此被广泛使用。其他的阿司匹林、安乃近、尼美舒利等退热药物,由于副作用大目前已经禁用于儿童。儿童腋温≥38.5℃小儿夜啼符,或者因为发热出现了不舒适和情绪低落的情况可以使用退热药物。
儿童的退热药,市面上经常容易买到的品牌,例如美林、安瑞克、泰诺林等等。实际上,退热药不用强调品牌,也就是不用强调厂家,更重要的是关注退热药的成分。可以让儿童安全使用的退热药,有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不同的厂家对这两种药物额外起了不同的商品名,所以买药的时候,就看成分不看品牌。其中,6个月以下的宝宝发热,尽量不用退热药,如果病情需要必须使用退热药时,可以使用对乙酰氨基酚,这样用药安全系数会大一些,而不是首选布洛芬。另外,发热本身是有原因的,常见于感染性疾病。那么单纯退热是不解决根本问题的,退热药的目的,是让宝宝舒服一些,提高宝宝的舒适度,不解决感染本身的问题。所以,如果想让体温彻底的退下来,稳定下来,应该从原发病入手,积极治疗感染的问题。
一般目前常规使用效果比较好的药物就是美林和泰诺林,这两个药物可以选择性使用,建议吃美林和泰诺林,这两个都可以,两个效果都好。这是儿童最常用,而且是疗效比较快,副作用比较少的药物,这两个药是经常使用的西药,效果快而且起效比较好。如果是中成药,起效较慢,一般低烧的时候可以选用比如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瓜霜退热灵、小儿热速清,都是中成药,孩子如果低烧的时候可以选择这些药物。低烧的时候是38.5℃以下,可以选用这些药物。如果高烧38.5℃以上,就要选择美林和泰诺林,这两个药物退烧效果都是比较好的。
儿童高烧的退烧药常见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布洛芬类的退烧药,另一种是对乙酰氨基酚类的退烧药。布洛芬类的退烧药建议应用于六个月以上的婴儿,对乙酰氨基酚类的退烧药可以应用于两个月以上的婴儿。如果孩子吃药困难,或者由于频繁的呕吐、不能进食,也可以选用布洛芬栓、对乙酰氨基酚栓。同时可以辅助于物理降温,比如让孩子多喝温热的水,贴退热贴,退热贴可以贴在额头或者是颈部两侧。也可以用温水擦拭孩子的身体,反复多次进行擦拭,重点擦拭额头、颈部两侧、腋下、大腿根、腘窝、肘窝这些大动脉走行的地方。此外,也可以配合用温水给孩子泡澡。
儿童常用的退热药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双金连合剂。双金连合剂的成分主要包括金银花、黄芩、柴胡等,可以起到良好的清热解毒、退热的效果。2、银翘解毒颗粒。银翘解毒颗粒的成分主要包括金银花、连翘、荆芥、豆豉等,可以起到疏风散热的作用。3、可以给儿童服用蓝芩口服液。蓝芩口服液的成分主要包括板蓝根、黄芩、栀子等,具有良好的清热泻火作用,适合儿童高热持续不退以及咽喉疼痛等症状。4、可以给儿童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这两个药物属于西药,可以应用于体温超过腋下38.5℃的时候。
临床上常用的儿童退热药主要有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药物都是可以在药店购买到的,剂型有混悬剂或者颗粒,还有小儿退热栓剂。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的药效区别不是非常大,如果要是39℃以上的高热,可以首选布洛芬。如果宝宝的年龄不足三个月或者小年龄段的孩子,首选推荐对乙酰氨基酚。这两个药物口服进去大概半个时到一小时起效,维持时长4-6个小时,属于临时退热药。除了退热以外,建议家长积极的观察病情,查找发热的主要原因。
目前,儿童退烧药效果比较好的有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作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所致发热的首选药物,剂量是10-15mg/Kg/次,每4-6小时可重复使用,每天不超过5次,疗程不超过5天。小于三岁的宝宝,1次最大剂量小于250mg。副作用少,但是肝肾功能不全或大量使用者,可出现血小板减少、黄疸、氮质血症,小于3个月的宝宝禁用。布洛芬是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唯一推荐用于临床的非甾体抗炎药,剂量是5-10mg/Kg/次,每6-8小时1次,每天不超过4次。心功能不全者慎用,有尿潴留、水肿、肾功能不全者,可发生急性肾衰竭,小于6个月的宝宝禁用。
应用于儿童退热的药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首先是布洛芬类的退热药物,布洛芬类的退热药物属于非甾体的抗炎药,可以有效的改善儿童的体温非常高的情况,也可以缓解头痛等不适症状。比如儿童布洛芬成分的美林等,具有良好的退热效果,在服用退热药物以后的40分钟左右,就会全身慢慢出汗,并通过汗液带走体内过多的热量,从而起到有效的退热效果。其次是对乙酰氨基酚类的药物,对乙酰氨基酚类的药物也可以给儿童服用,并且对乙酰氨基酚类药物疗效比较好,副作用比较轻微,适合于在3个月以上的儿童服用。布洛芬适合在6个月以上的儿童服用,这两种退热药物是最为常用的也是最安全的。
1、双金连合剂。双金连合剂的成分主要包括金银花、黄芩、柴胡等,可以起到良好的清热解毒、退热的效果。
一般孩子发烧超过38.5℃需要服用退烧药,目前常用的退烧药有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布洛芬干混悬剂、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儿童退烧药的作用是什么?...小儿夜啼贴怎么写
版权声明:本文为 “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