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儿常用中成药汇总 风热感冒 小儿宝泰康颗粒 【成份】连翘、 竹叶柴胡、生地黄、玄参、蒲公英、桑叶、 浙贝母、马蓝、 滇紫草、桔梗、 莱菔子、甘草。辅料为蔗糖、淀粉 【功能主治】解表清热,止咳化痰。用于小儿风热外感,证见: 发热、流涕、 咳嗽。 【用法用量】温开水冲服,1岁以下每次2.6克,1岁至3岁每次4克,3岁至12岁每次8克,一日3次。 安儿宁颗粒 【成份】天竺黄、红花、人工牛黄、岩白菜、甘草、高山辣根菜、短管兔耳草、白檀香、唐古特乌头、蔗糖。 【功能主治】清热祛风,化痰止咳。用于小儿风热感冒,咳嗽有痰,发热咽痛,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岁以内一次1.5g,一至五岁一次3g,五岁以上一次6g,一日3次。 桑菊感冒颗粒(伍豪) 【主要成份】桑叶、菊花、薄荷、连翘、苦杏仁、桔梗等。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用于风热感冒初起,头痛,咳嗽,口干,咽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2袋,一日2-3次。 【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3.风寒感冒者不适用,其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鼻塞流清涕,口不渴,咳吐稀白痰。 4.糖尿病患者及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孕妇或正在接受其它治疗的患者,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服药三天后,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发热咳嗽加重,并有其他症状如胸闷、心悸等时应去医院就诊。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成份】连翘,淡豆豉,薄荷,荆芥,栀子(炒),大黄,青蒿,赤芍,槟榔,厚朴,黄芩,半夏、柴胡、甘草。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清热导滞。用于小儿风热感冒挟滞证,症见:发热咳嗽,鼻塞流涕,咽红肿痛,纳呆口渴,脘腹胀满,便秘或大便酸臭,溲黄。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6个月-1岁:一次1-2g;1-3岁:一次2-3g;4-6岁:一次3-4g;7-9岁:一次4-5g;10岁以上:一次6g;一日3次。 黄栀花口服液: 【成份】黄芩、金银花、大黄、栀子 【功能主治】清肺泻热。用于小儿外感热证,症见:发热、头痛、咽赤肿痛、心烦、口渴、大便干结、小便短赤。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见有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饭后服,二岁半至三岁一次5毫升,四岁至六岁一次10毫升,七岁至十岁一次15毫升,十一岁以上一次20毫升,一日2次。疗程3天。 苦甘颗粒 【成份】麻黄、薄荷、蝉蜕、金银花、黄芩、苦杏仁、桔梗、浙贝母、甘草、。 【功能主治】 疏风清热, 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用于 风热感冒及 风温 肺热引起的恶风、发热、头痛、咽痛、咳嗽、咳痰、气喘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8克,一日3次。 【禁忌】孕妇禁用;糖尿病患者禁服。 【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 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 滋补性中药。 3.高血压、 心脏病患者慎服。 复方西羚解毒片 【成份】 金 银花100g, 连翘100g, 桔梗100g, 荆芥穗100g, 牛蒡子(炒)100g, 甘草100g,淡 竹叶100g, 薄荷脑0.5g, 薄荷油0.5ml, 淡豆豉100g, 羚 羊角1g,水 牛角浓缩粉2g, 冰片5g。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 发热、 头痛, 咳嗽音哑,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4片,日3次。 【注意事项】 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小儿夜啼符。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风寒感冒者不适用。 4.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及脾虚便溏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风寒感冒 感冒清热颗粒 【成份】荆芥穗、薄荷、防风、柴胡、紫苏叶、葛根、桔梗、苦杏仁、白芷、苦地丁、芦根。 【功能主治】疏风散寒,解表清热。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2次。 【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3.风热感冒者不适用,其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有汗,口渴,鼻流浊涕,咽喉红肿热痛,咳吐黄痰。 4.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小儿夜啼民间灵验方法、孕妇或正在接受其它治疗的患者,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服药三天后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发热咳嗽加重,并有其他严重症状如胸闷、心悸等时应去医院就诊。 999感冒灵 【成份】三叉苦491g,金盏银盘327g, 野菊花246g, 岗梅736g, 咖啡因0.4g,对乙酰氨基酚20g,扑尔敏0.4g,薄荷油0.2ml。 【功能主治】解热镇痛。用于感冒引起的头痛, 发热,鼻塞,流涕,咽痛。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3次。 【注意事项】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3.高血压、 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糖尿病患者、消化道溃疡患者、膀胱颈梗阻、幽门十二指肠梗阻、 甲状腺机能亢进、青光眼以及前列腺肥大等患者慎用。 5. 脾胃虚寒,症见腹痛、喜暖、泄泻者慎用。 流行性感冒 连花清瘟胶囊? 【成份】连翘、金银花、炙麻黄、炒苦杏仁、石膏、板蓝根、绵马贯众、鱼腥草、 广藿香、大黄、红景天、薄荷脑、甘草。辅料为:淀粉。 【功能主治】清瘟解毒,宣肺泄热。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属热毒袭肺证。 症见:发热或高热,恶寒,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咽干咽痛,舌偏红,苔黄或黄腻等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 【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风寒感冒者不适用。 气虚感冒 辛芩颗粒 【成份】细辛、 黄芩、荆芥、 白芷、桂枝、 苍耳子、石菖蒲、黄芪、白术、防风。 【功能主治】益气固表,祛风通窍,用于肺气不足、风邪外袭所致的鼻痒、喷嚏、流清涕,易感冒;过敏性鼻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 3次,20日为一个疗程。 【药理作用】主要有抑制过敏反应和抗组胺作用。 例如: 1、鼻鼽:症见鼻窍不通,鼻流浊涕,头昏脑胀等,西医诊断为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 2、感冒:症见恶寒发热、头痛鼻塞、鼻流浊涕等症,西医诊断为感冒、流行性感冒等。 3、急性鼻炎、慢性鼻炎及儿童哮喘亦有较好疗效。 玉屏风颗粒 【成份】黄芪、白术(炒)、防风。辅料为糊精、甘露醇、矫味剂、粘合剂。 【功能主治】?益气,固表,止汗用于表虚不固,自汗恶风,面色皓白,或体虚易感风邪者。?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5克,一日3次。 【注意事项】1.忌油腻食物。?2.本品宜饭前服用。?3.小儿、孕妇、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4.服药二周或服药期间症状无明显改善,或症状加重者,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就诊。? 暑湿感冒 藿香正气水 【成份】苍术、陈皮、厚朴(姜制)、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 广藿香油、紫苏叶油。辅料为干姜汁、药用乙醇。 【功能主治】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半支(5毫升)~1支(10毫升),一日2次,用时摇匀。 【注意事项】1. 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饮食宜清淡。 2. 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 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 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 吐泻严重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感冒咽痛 小儿金翘颗粒: 【成份】金银花、连翘、葛根、大青叶、山豆根、柴胡、甘草。辅料为蔗糖。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止痛。用于风热袭肺所致 乳蛾,证见:恶寒发热,咽部红肿疼痛,吞咽时加剧,咽干灼热,喉核红肿;小儿 急性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五岁至七岁一次7.5g,一日3次;八岁至十岁一次7.5g,一日4次;十一岁至十四岁一次10g,一日3次。五岁以下小儿遵医嘱。 小儿咽扁颗粒 【主要成份】金银花、射干、金果榄、桔梗、玄参、麦冬、牛黄、冰?片。 【功能主治】清热利咽,解毒止痛。用于肺实热引起的咽喉肿痛,咳嗽痰盛,咽炎。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岁至二岁一次4克,一日2次;三岁至五岁一次4克,一日3次;六岁至十四岁一次8克,一日2~3次。 【禁?忌】糖尿病患儿禁服。 【注意事项】 1.忌食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婴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急性喉炎不适用,症见咳嗽伴有犬鸣声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4.风寒袭肺咳嗽不适用,症见发热恶寒、鼻流清涕、咳嗽痰白等。 5.脾虚易腹泻者慎服。 芩翘口服液: 【成份】黄芩? 连翘?荆芥 野菊花 玄参? 水牛角?大黄(酒炙)? 皂角刺?蜂房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止痛。用于急喉痹( 急性咽炎)、风热乳蛾(急性充血性扁桃体炎)属内有 郁热、外感风邪证者,症见: 咽痛或吞咽痛,咽干灼热,口渴多饮、咳嗽,痰黄,便干,尿黄,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有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0ml,一日3次。急喉痹(急性咽炎)者,5天为一疗程,风热 乳蛾(急性充血性扁桃体炎)者,7天为一疗程。 感冒发热 小儿柴桂退热颗粒: 【成份】柴胡、桂枝、葛根、浮萍、黄芩、白芍、蝉蜕。 【功能主治】发汗解表,清里退热。用于小儿外感发热。症见:发热,头身痛,流涕,口渴,咽红,溲黄,便干等。 【规格】每袋装4g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1岁以内,每次2g;1-3岁,每次4g;4-6岁每次6g;7-14岁每次8g;一日4次,3天为一个疗程。 羚羊角颗粒 【成份】羚羊角。 【功能主治】平肝熄风,清肝明目,散血解毒。用于高热惊痫,神昏痉厥,子痫抽搐,癫痫发狂,头痛眩晕,目赤翳障,瘟毒发斑,痈疮疖毒。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g,一日2次,小儿酌减。 清热解毒 金莲清热泡腾片 【成份】金莲花、大青叶,石膏、知母、地黄、玄参,苦杏仁(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咽生津,止咳祛痰口主治外感热证。症见高热、口渴、咽干.咽痛.咳嗽、痰稠,亦适用于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见有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加热水适量,泡腾溶解后口服,成人一次2片,一日4次,高烧时每四小时服1次;小儿1岁以下每次1片,一日3次,高烧时每日4次;1-15岁每次1-2片,一日4次,高烧时每四小时1次,或遵医嘱。 【注意事项】虚寒泄泻者不宜服用。 银柴口服液: 【成份】柴胡、金银花、黄芩、葛根、荆芥、青蒿、连翘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咽止渴。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外感内热症,症见:发烧恶风,头痛,咽痛,汗出,鼻塞流涕,咳嗽,舌边尖红,苔薄黄等症。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瓶,一日3次,连服3天。 【不良反应】偶有腹泻。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者宜温服 清开灵颗粒 【成份】胆酸、珍珠母、猪去氧胆酸、栀子、水牛角、板蓝根、黄芩苷、金银花。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镇静安神。用于外感风热时毒、火毒内盛所致高热不退,烦躁不安,咽喉肿痛、舌质红绛、苔黄、脉数;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急性气管炎,高热等症属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6g(一次1~2袋),一日2~3次,儿童酌减或遵医嘱。 热炎宁颗粒 【成份】蒲公英、虎杖、北败酱、半枝莲。辅料为:糊精、甜菊糖。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内郁化火所致的风热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苦咽干,咳嗽痰黄,尿黄便结;急性咽炎、急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2袋,一日2~4次;或遵医嘱。 【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风寒感冒者不适用。 4.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及脾虚便溏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发热体温超过38.5℃的患者,应去医院就诊。 6.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6.发热体温超过38.5℃的患者,应去医院就诊。 7.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四季抗病毒合剂 【成份】鱼腥草、桔梗、桑叶、连翘、荆芥、薄荷、紫苏叶、苦杏仁、芦根、菊花、甘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炎退热。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流感等病毒性感染疾患,症见头痛,发热,流涕,咳嗽等。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一次10~20毫升,一日3次;小儿2~5岁一次5毫升,5~7岁一次5~10毫升,一日3次。 【不良反应】孕妇禁用;糖尿病患者禁服 【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发热体温超过38.5℃的患者,应去医院就诊。 5.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成份】蒲公英 板蓝根 苦地丁 黄芩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抗炎消肿。用于疖肿、腮腺炎、咽炎、扁桃体炎等。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ml,一日3次。如有沉淀,摇匀后服用。 【药理毒理】本品对大肠杆菌和脆弱类杆菌所致小鼠皮下混合感染的脓肿形成有一定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脆弱类杆菌腹腔注射所致小鼠感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肿胀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伤寒菌苗所致家兔体温升高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穿王消炎片 【成份】穿心莲、了哥王。 【功能主治】消炎解毒。用于痰热咳喘,腹痛,以及急慢性扁桃腺炎、咽喉炎、肺炎,急性肠胃炎、急性菌痢见以上症状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片,一日3次。 复方双花片 【成份】金银花、连翘、穿心莲、板蓝根。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用于风热外感、风热乳蛾。症见发热,微恶风,头痛,鼻塞流涕,咽红而痛或咽喉干燥灼痛,吞咽则加剧,咽扁桃体红肿,舌边尖红苔薄黄或舌红苔黄,脉浮数或数。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一次4片,一日4次;儿童三岁以下一次2片,一日3次;三岁至七岁一次2片,一日4次;七岁以上一次4片,一日3次,疗程3天。 【注意事项】1.忌食厚味、油腻;2.素脾胃虚寒者慎用。 板蓝根颗粒 【成份】板蓝根。辅料为糊精、蔗糖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5~10克,一日3~4次。 【注意事项】 1、忌烟酒、辛辣、鱼腥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糖尿病患者及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脾虚便溏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扁桃体有化脓或发热体温超过38.5℃的患者应去医院就诊。 6、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金荞麦片 【成份】金荞麦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排脓祛瘀,祛痰止咳平喘。用于急性肺脓疡、急慢性气管炎、喘息型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及细菌性痢疾。症见咳吐腥臭脓血痰液或咳嗽痰多。喘息痰鸣及大便泻下赤白脓血。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5片,一日3次。 双黄连颗粒 【成份】金银花、黄芩、连翘。辅料为蔗糖、糊精。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见发热、咳嗽、咽痛。 【用法用量】口服或开水冲服。一次2袋,一日3次;6个月以下,一次2/5袋~3/5袋;6个月至一岁,一次3/5袋~4/5袋;一岁至三岁,一次4/5袋~1袋;三岁以上儿童酌量或遵医嘱。 【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风寒感冒者不适用。 4、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及脾虚便溏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发热体温超过38.5℃的患者,应去医院就诊。 7、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穿心莲内酯滴丸 【成份】穿心莲内酯。辅料为:聚乙二醇、薄膜包衣预混剂。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用于上呼吸道感染风热证所致的咽痛。 【用法用量】每袋含穿心莲内酯0.15克。口服,一次1袋,一日3次。 【注意事项】 1.忌烟酒、辛辣、鱼腥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温补性中药。 3.孕妇慎用,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脾胃虚寒大便溏者慎用。 黄连上清丸 【成份】黄连、栀子(姜制)、连翘、蔓荆子(炒)、防风、荆芥穗、白芷、黄芩、菊花、薄荷、大黄(酒炙)、黄柏(酒炒)、桔梗、川芎、石膏、旋覆花、甘草 【功能主治】散风清热,泻火止痛。用于风热上攻、肺胃热盛所致的头晕目眩、牙齿疼痛、口舌生疮、咽喉肿痛、耳痛耳鸣、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用法用量】口服。水丸一次3~6克,一日2次。 【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服药后大便次数增多且不成形者,应酌情减量。脾胃虚寒者禁用 茵栀黄颗粒 【成份】茵陈提取物、栀子提取物、黄芩苷、金银花提取物。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用于急性、慢性 病毒性肝炎所致黄疸及转氨酶升高,属于湿热邪毒内蕴证者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2袋,一日3次。一个月为一个疗程。 【注意事项】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通鼻窍 鼻渊通窍颗粒 【成份】辛夷、 苍耳子(炒)、麻黄、白芷、薄荷、藁本、黄芩、连翘、 野菊花、天花粉、地黄、丹参、茯苓、甘草。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宣塞通窍。用于急鼻渊( 急性鼻窦炎)属外邪犯肺证,证见:前额或颧骨部压痛,鼻塞时作,流涕粘白或粘黄,或头痛,或发热,苔薄黄或白,脉浮。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5g,一日3次。 【不良反应】偶见腹泻。 【注意事项】脾虚腹胀者慎用;服药期间勿食辛、辣等食物 止咳 清宣止咳颗粒 【成份】 桑叶、 薄荷、苦 杏仁、 桔梗、 白芍、 紫菀、 枳壳、 陈皮、 甘草 【功能主治】 疏风清热, 宣肺止咳。用于小儿外感 风热咳嗽,证见: 咳嗽,咯 痰,发热或 鼻塞,流涕,微恶风寒,咽红或痛。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1~3岁:每次1/2包;4~6岁:3/4包;7~14岁:每次1包;一日3次。 【注意事项】1.忌食辛辣、生冷、 油腻食物。 2.婴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脾虚易腹泻者慎服。 4. 风寒袭肺咳嗽不适用,症见 发热恶寒、鼻流 清涕、咳嗽痰 白等。 止咳平喘 小儿咳喘灵口服液 【主要成份】麻黄、金银花、苦杏仁、板蓝根、石膏、甘草、瓜萎。 【功能主治】宣肺清热,止咳。祛痰、平喘。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肺炎、咳嗽等。【用法用量】口服,二岁以内一次?5ml,三至四岁一次?7.5ml; 五至七岁一次?10ml;一日?3~4?次。 小儿清肺化痰泡腾片 【成份】麻黄、前胡、黄芩、炒 紫苏子、石膏、 苦杏仁(炒)、 葶苈子、竹茹。 【功能主治】 清热化痰,止咳平喘。用于小儿肺热感冒引起的 咳嗽痰喘。 【用法用量】口服,一岁以内每次服3ml,一岁至五岁每次服10ml,五岁以上每次服15~20ml;一日2~3次,用时摇匀。 【注意事项】1. 脾虚泄泻者慎用。 2.运动员慎用。 止咳化痰 复方鲜竹沥液 【功能主治】 清热化痰,止咳。用于 痰热咳嗽,痰黄黏稠。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0毫升,一日2~3次。 【注意事项】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 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 滋补性中药。 3. 风寒咳嗽者不适用。 4. 支气管扩张、 肺脓疡、肺心病、肺结核患者出现咳嗽时应去医院就诊。 5.糖尿病患者及有高血压、 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儿童、孕妇、 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及脾虚便溏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7.服药期间,若患者发热体温超过 38.5℃,或出现喘促气急者,或咳嗽加重、 痰量明显增多者应去医院就诊。 鲜竹沥 【主要成份】本品为竹子加热后沥出的液体。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用于肺热咳嗽痰多,气喘胸闷,中风舌强,痰涎壅盛,小儿痰热惊风。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5-30ml,一日2次或遵医嘱。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 【成份】麻黄、苦杏仁、石膏、金银花、连翘、知母、黄芩、板蓝根、麦冬、鱼腥草。辅料为苯甲酸钠、甜蜜素。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宣肺化痰,用于热邪犯于肺卫所致发热、汗出、微恶风寒、咳嗽、痰黄,或兼喘息、口干而渴。 【用法用量】口服,一岁至三岁每次1支,一日3次;四岁至七岁一次l支,一日4次;八岁至十二岁每次2支,一日3次,或遵医嘱。 【不良反应】大剂量服用,可能有轻度胃肠不适反应。 肺力咳合剂 【成份】梧桐根、红花龙胆、红管药、前胡、百部、黄芩。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镇咳祛痰。用于痰热犯肺所引起的咳嗽痰黄,支气管哮喘,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七岁以内一次10毫升,七岁至十四岁一次15毫升,一日3次。 【注意事项】1.忌食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婴儿及糖尿病患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脾虚易腹泻者慎服。 4.风寒袭肺咳嗽不适用,症见发热恶寒、鼻流清涕、咳嗽痰白等。 桑菊止咳合剂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止咳化痰。用于外感咳嗽,鼻塞身热,咽干口渴。 【用法用量】10-20ml,一日三次。 肺得宁合剂 【功能主治】养阴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平喘。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阴虚咳嗽,胸闷痰多,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口服,30ml,日三次。 金振口服液 【成份】羚羊角、平贝母、大黄、黄芩、牛黄、青礞石、生石膏、甘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用于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符合痰热咳嗽者,表现为发热、咳嗽、咳吐黄痰、咳吐不爽、舌质红、苔黄腻等。 【用法用量】口服。6个月~1岁,一次5毫升,一日3次;2岁~3岁,一次10毫升,一日2次;4岁~7岁,一次10毫升,一日3次;8岁~14岁,一次15毫升,一日3次。疗程5~7天,或遵医嘱。 【不良反应】偶见用药后便溏,停药后即可复常。 【注意事项】风寒咳嗽或体虚久咳者忌服。 灯台叶颗粒 【成份】灯台叶 【功能主治】止咳,祛痰。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咳嗽。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0克,一日3次。 【禁忌】糖尿病患者禁服。 【注意事项】1.忌烟、酒及辛辣、香燥、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有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心病、肺结核患者出现咳嗽时应去医院就诊。 返魂草颗粒 【成份】返魂草 【功能主治】清热祛痰,镇咳平喘。用于肺内感染,慢性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呼吸道感染等。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5g,一日3次。 消积止咳 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 【成份】山楂(炒)、槟榔、枳实、枇杷叶(蜜炙)、瓜蒌、莱菔子(炒)、葶苈子(炒)、桔梗、连翘、蝉蜕。 【功能主治】清热肃肺、消积止咳。用于小儿食积咳嗽,痰热温肺所致的咳嗽、夜间加重、喉间痰鸣,腹胀,口臭等。 【用法用量】口服,一岁以内一次5ml,一至二岁一次10ml,三至四岁一次15ml,五岁以上一次20ml;一日3次;5天为一疗程。 止泻 婴儿健脾颗粒(脾可欣) 【成份】白扁豆(炒)、山药(炒)、鸡内金(炒)、白术(炒)、川贝母、木香、人工牛黄、碳酸氢钠。辅料为:蔗糖。 【功能主治】健脾,消食,止泻。用于婴儿非感染性腹泻属脾虚挟滞证候者,症见: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气臭,含有未化之物,面色不华,乳食少进,腹胀腹痛,睡眠不宁 【用法用量】口服。1岁以下每次1克,1岁至3岁每次4克,4岁至7岁每次8克,每日2次。 【注意事项】 1.忌辛辣、生冷、油腻及不易消化等食物。 2.婴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糖尿病患儿禁服。 3.感染性腹泻如肠炎、痢疾等疾病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4.对大便次数增多及水份丢失明显,有脱水表现应去医院就诊。 5.服药2~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丁桂儿脐贴 【成份】丁香肉桂荜茇。 【功能主治】健脾温中,散寒止泻。适用小儿泄泻,腹痛的辅助治疗。 【用法用量】外用。贴于脐部,一次1贴,24小时换药一次。 小儿功劳止泻颗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止泻。本品用于大肠湿热所致的小儿腹泻。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五周岁以下一次2.5克,五周以上一次5克,一日3次。 【注意事项】1.忌食辛辣、生冷、油腻及不易消化等食物。?2.婴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3.感染性腹泻如肠炎、痢疾等疾病应立即去医院就诊。?4.对大便次数增多及水份丢失明显,有脱水表现应去医院就诊。?5.服药2~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便秘 灵菇合剂 健脾消食 山白消食合剂 【成份】山药、白术、茯苓、大枣、山楂(焦)、鸡内金、首乌、龙眼肉、牡蛎、枳实、当归、槟榔(焦) 【功能主治】健脾和胃,消食化滞。用于小儿厌食症,表现为面色无华,不思饮食,脘腹胀满,食后呕吐,大便不调。 【用法用量】口服,2~3岁可止小儿夜啼,一次3~4毫升;3~7岁,一次5毫升;7~15岁,一次10毫升;一日3次。 【注意事项】1.忌食生冷油腻及不易消化食品。 2.婴儿及糖尿病患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感冒时不宜服用。 4.长期厌食,体弱消瘦者,及呕吐次数多者应去医院就诊。 化积口服液 【成份】鸡内金(炒)、三棱(醋制)、莪术(醋制) 槟榔、雷丸、 茯苓(去皮)、 海螵蛸、红花、鹤虱、使君子仁。 【功能主治】健脾导滞,化积除疳。用于 脾胃虚弱所致的疳积,症见面黄肌瘦、腹胀腹痛、厌食或食欲不振、大便失调。 【用法用量】口服,周岁以内幼儿,每次5毫升,每日2次;二岁至五岁以内儿童,每次10毫升,每日2次;五岁以上儿童,每次10毫升,每日3次。 【注意事项】1.忌生冷油腻及不易消化食物。 2.婴儿及糖尿病患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感冒时不宜服用。 4.如腹胀腹痛较重,或长期厌食、体弱消瘦者应去医院就诊。 健胃消食片 【成份】太子参、陈皮、山药、炒麦芽、山楂。辅料为蔗糖、糊精、硬脂酸镁。 【功能主治】健胃消食。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食积,症见不思饮食、嗳腐酸臭、脘腹胀满;消化不良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可以咀嚼,一次3片,一日3次。小儿酌减 胃肠安丸 【成份】木香 沉香 枳壳(麸炒) 檀香 大黄 厚朴(姜制) 朱砂 麝香 巴豆霜 大枣(去 核) 川芎等。 【功能主治】芳香化浊,理气止痛,健胃导滞。用于食积乳积等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脘腹胀满, 腹痛,食积乳积等,以及 肠炎,菌痢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小丸一次20丸,一日3~5次;小儿1岁内一次4~6丸,一日2~3次;1~3岁一次6~12丸,一日3次;3岁以上酌加。大丸一次4丸,一日3次,小儿酌减。 参苓白术散 【成份】白扁豆、 白术、茯苓、甘草、桔梗、莲子、人参、砂仁、山药、薏苡仁。 【功能主治】补脾胃,益肺气。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克,一日2-3次。 【注意事项】1 ?忌不易消化食物。 2 ?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汉森四磨汤口服液 【成份】木香、枳壳、乌药、槟榔 【功能主治】顺气降逆,消积止痛。用于婴幼儿乳食内滞证,症见腹胀、腹痛、啼哭不安、厌食纳差、腹泻或便秘;中老年气滞、食积证,症见脘腹胀满、腹痛、便秘;以及腹部手术后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 【用法用量】口服, 成人一次20ml,一日3次, 疗程一周: 新生儿一次3—5ml,一日3次,疗程2天;幼儿一次10ml,一日3次,疗程3—5天。 【药物禁忌】 孕妇、 肠梗阻、 肠道肿瘤、 消化道术后禁用。 【注意事项】(1)一般手术病人在手术后12小时第一次服药,再隔6小时第二次服药,以后常法服用或遵医嘱; (2)冬天服用时,可将药瓶放置温水中加温5—8分钟后服用: (3)药液如有微量沉淀,属正常情况,可摇匀后服用,以保证疗效。
版权声明:本文为 “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