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钙的孩子除有夜啼外,还会有相应的表现,比如孩子会有多汗、枕秃、方颅、囟门闭合晚、肋骨串珠等等。为孩子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并让孩子多晒太阳,孩子会好的。
孩子受到惊吓后,晚上常会从睡梦中惊醒并啼哭,孩子哭的时候常常伴有恐惧表现,在生活中,不难找到是什么原因让孩子受了惊吓。解决的方法是安慰孩子可止小儿夜啼,告诉孩子没什么可害怕的,并暂时不要让孩子直接接触使他害怕的物体或人,慢慢孩子会安稳入睡的。
许多疾病,譬如感冒及各种急性传染性疾病的患病期间,孩子都会在睡后哭闹。一些慢性疾病,如贫血、结核等,也会使孩子因为难受而在睡中哭闹。
孩子盖得太厚,会使孩子因热而烦躁,出现啼哭;被子盖得太少,冷的刺激也会使孩子啼哭。褥子铺得不平,小衣服过紧或衣服的系带硌了孩子,会使孩子哭闹。
比较定时的哭闹同孩子饥饿有关。母乳喂养者,母亲不必拘泥喂奶的间隔时间,当孩子饿时就让孩子吃,孩子吃奶中睡着了,可以弹弹孩子的小脚心让孩子吃饱再睡。
大一些的孩子经训练,已知控制小便,但在夜里他还不会自己起来尿尿,有时孩子会说尿尿,但很多时间,孩子是用哭来表示自己要尿尿的。父母只要摸到这个规律,为孩子把过尿后,孩子便会继续入睡。
有些孩子白天睡得多,夜里便精神十足,当父母因疲倦不理他时,孩子就会用哭抗议。纠正的方法是白天减少孩子的睡眠时间,多逗孩子,晚上孩子睡眠会有所改善。经过一段时间后,孩子的生活有了规律,就会白天兴奋晚上安眠的。
有些孩子哭闹是在撒娇,他是想用哭来吸引父母的注意力,让父母抱抱自己或给予爱抚。这些孩子的父母常常是工作过忙,照顾孩子时间少,或片面强调了对孩子的“自立”培养,使孩子出现“皮肤饥饿”。只要父母给孩子多一些爱抚,孩子的需满足了,就不再哭闹了。
证候:啼哭时哭声较响,见灯尤甚,哭时面赤唇红,烦躁不宁,身腹俱暖小儿夜啼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尖红,苔薄黄,指纹多紫。
分析:心主火,热伏于内,扰动神明,故人夜心烦而啼。(保婴撮要·夜啼)云:“心属火,见灯则烦热内生,两阳相搏,故仰身而啼。”《幼科发挥·心所生病》云:“心属火则烦,多夜啼。”此证为受热所致,故哭声响亮,面赤唇红,身腹俱暖,大便秘结。苔黄,指纹紫均为热象。小便短赤,舌尖红为心经有热之象。
方药::生地清热凉血,竹叶、木通清心降火,甘草梢泻火清热,灯心引诸药人心经。同时要注意避免衣被及室内过暖。
大便秘结而烦躁不安者,加生大黄以泻火除烦;腹部胀满而乳食不化者,加麦芽、莱菔子、焦山楂以消食导滞;热盛烦闹者加黄连、栀子以泻火除烦。
证候:夜间突然啼哭,似见异物状,神情不安,时作惊惕,紧偎母怀,面色乍青乍白,哭声时高时低,时急时缓,舌苔正常,指纹色紫,脉数。
分析:小儿神气怯弱,复因暴受惊恐,则心神受惊,故睡中惊悸而突然啼哭,神情不安,时作惊惕,紧偎母怀以求安全。《育婴家秘·夜啼》云:“惊惕者,常在梦中哭而作惊。”暴受惊恐,神志不安,心虚胆怯,故面色乍青乍白,指纹色紫,脉数。
《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夜啼候》:“小儿夜啼者,脏冷故也。夜阴气盛,与冷相搏则冷动,冷动与脏气相并,或烦或痛,故令小儿夜啼也”,治以温脾散寒、行气止痛、安神宁心为主。经过小儿推拿治疗3次后,亮亮病情开始好转,继续治疗3天,睡卧安宁。
1、摩腹、捏脊为主(中医有句古话“胃不和则卧不安”,摩腹、捏脊疗法能调理脾胃,使之正常运转);
小儿不仅脏器发育不完全,神经系统也没有发育成熟,对外界的刺激适应能力较差,容易惊吓,所以家长一定要防止外界对小儿过激的刺激,对小儿要注意防寒保暖,也要注意勿使衣被过热,孕妇及乳母,勿食辛辣、寒凉刺激性食物。即使是对于病理性夜啼的小儿,从这些方面加以注意,也是有利于小儿康复的。
②指压灸:医者手执患儿前臂,令其仰掌,用拇、食二指托住前臂,取医者右手食指点压上方三穴,时压时止,反复数次后,再以细枝艾条温和悬灸,每穴3~5分钟,每日临睡前施灸效果更佳。
主治:啼哭时哭声较响,见灯尤甚,哭时面赤唇红,烦躁不宁,身腹俱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尖红,苔薄黄,指纹多紫。
操作规程:艾条悬灸。中脘、神阙可以灸10分钟左右,公孙用双侧每穴可灸5分钟,每日1次或早晚各2次。
主治:啼哭时哭声低弱,时哭时止,睡喜蜷曲,腹喜摩按,四肢欠温,吮乳无力,胃纳欠佳,大便溏薄,小便较清,面色青白,唇色淡红,舌苔薄白,指纹多淡红。
②艾条温和灸:手心之劳宫穴,足心之涌泉穴,需用艾条温和悬灸,每穴3~5分钟,每日1~2次,临睡前加灸一次效果尤佳。
主治:夜间突然啼哭,似见异物状,神情不安,时作惊惕,紧偎母怀,面色乍青乍白,哭声时高时低,时急时缓,舌苔正常,指纹色紫,脉数。
版权声明:本文为 “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