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是一个运用绿色手法来给宝宝改善身体状况的手段,其显著的疗效和无副作用地特点备受家长们的青睐。于是就有很多人想要学习和了解这门学科,但是由于宝宝的生理结构的特点,很多推拿手法和穴位与成人推拿有所区别,是很多人穴位找不准,手法运用不当。今天就跟小美一起来学习一下特殊的穴位。
坎宫为线型穴位,起于眉心,横向眉梢,沿着眉弓为一条横线。推拿手法为:先用两拇指掐按眉弓中点片刻,再用两拇指绕侧面,自眉心向眉梢作分推,并以其余四指放于头部两侧以固定之,称推坎宫,亦称分(头)阴阳。推后也可点刺放血或掐按揉摩,以增强疗效。
小天心为与儿童手指的掌根部婴儿肠绞痛一招见效,为大小鱼际交界处的凹陷中,进行小儿推拿的时候或揉、或掐、或捣等。根据小儿疾病的特点,揉小天心可以清热、镇惊、利尿、明目等;掐、捣小天心主要能够镇惊安神,可以用来治疗小儿惊风抽搐、夜啼不安等疾病。
内八卦位于手掌面,以掌心(劳宫穴)为圆心,以圆心至中指根横纹内2/3和外1/3交界点为半径,画一圆,八卦穴即在此圆上。
具体推拿是可用拇指指腹螺纹面做运法,称为运八卦,或掐,称为掐八卦。主要功效作用又宽胸利膈,理气化痰,行滞消食,此外顺时针运内八卦止泻,逆时针运八卦止吐的功效。
外八卦和内八卦相对,位于手掌背面,按摩时主要以运法为主,可以宽胸理气,通滞散结,可以用来治疗胸闷、腹胀、便秘等症。
二人上马位于小儿手背无名指和小指掌指关节后的凹陷中。通常易拇指指端或揉或掐,被称为揉上马或者掐上马。其中揉上马可以滋阴补肾,顺气散结,利水通淋,为小儿补肾滋阴的重要推拿手法。
一窝风位于手腕背部,屈腕时,手背掌根部中间凹陷处即为一窝风,又被称为外一窝风。推拿是通常用指腹进行揉,称为揉一窝风。可以起到温中行气,止痹痛,利关节的作用;此外揉一窝风还可以发散风寒,宣通表里,对于寒凝经络所引起的寒凝疼痛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三关位于小儿前臂桡侧缘,为掌横纹的拇指端同肘横纹的拇指端的连线上。通常采用推三关的手法对小儿疾病进行治疗,具体方法为用指腹用腕侧直推向肘侧。推三关可以补气行气,温阳散寒小儿夜啼符,发汗解表,主治小儿一切虚寒病症。
天河水位于小儿前臂内侧,掌横纹与肘横纹的中点连线上。推拿是主要使用指腹由掌横纹直线上推至肘横纹处,为清天河水。清天河水的推拿手法较为平和,可以清热解表,泻火除烦,主要用来治疗热性病症,能够清热而不伤阴分。
六腑穴为一线状穴,在腕横纹小拇指侧到肘横纹内侧处的连线即为本穴。进行推拿按摩时主要使用指腹从肘推向腕部,称为退六腑。主治发热多汗,推六腑性寒凉,可以清热、凉血、解毒。对于温病发热脏腑郁热积滞、壮热烦渴以及肿毒等实热证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七节骨为小儿命门到尾椎骨端(长强)所形成的的直线。推拿时用指腹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做直线推,被分别称为推下七节骨、推上七节骨。主要可以用来治疗泄泻、便秘、痢疾以及小儿脱肛等症。
如果给宝宝按摩,刮痧这一类的,一定要记住不能被风吹到。因为按摩时候会使得毛孔张开,如果被风吹到了,不仅不会起到增强体质的作用,反而会让宝宝生病。
版权声明:本文为 “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