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医学知识的认识也越来越高,尤其是有婴儿的家庭,父母也慢慢成为医生。由于婴儿抵抗的能力较弱,很容易出现发烧症状。一般来说,低烧可以在家中治疗,主要是服用药物。所以有些家长想知道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是否是退热药?
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马来酸氯苯那敏:中枢抑制,长期使用可引起嗜睡、疲劳、困倦。对乙酰氨基酚:一种常用于婴幼儿的安全解热药。,长期过量服用可能导致肝脏损害。人工牛黄:中药,风险系数未知。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主要是缓解咳嗽,流鼻涕和头痛的症状,应该是有孩子的家庭中常备的药物。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具有一定的解热作用,虽然它可以退烧,但这种药物不是专门的退烧药,所以最好在宝宝发烧时对症治疗。
使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的注意事项1.虽然这种药可以减轻儿童感冒和发烧的症状,但使用时要注意剂量。各年龄段儿童的剂量不同。2.使用该药物时要提前了解其不良反应,有些孩子会有口干,服用药物后出现恶心,孩子会出现皮疹,其实这些都是正常的药物反应,通常停药后可以自己恢复。3.服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一般不能超过一周,如果孩子的症状没有好转,则需要立即停药并去医院治疗。
4.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不能吃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这会对胎儿产生副作用,最常见的是使胎儿畸形。对于哺乳期妇女,也可能减少母乳分泌和降低母乳质量。
成年人跟儿童相比,体温相对要低一些,不同的测量方式,得出的体温的正常范围也有所不同。比如,临床上最常用的是腋窝的温度,一般指36.0℃到37.30℃之间,算是正常的体温。肛门的温度还是略高一些,一般是指从36.5℃到37.5℃,算是正常的体温范围。对于口腔的温度,也是指36℃到37℃之间,算是正常的范围。目前来讲,很多非接触红外线的测量方式,特别是额头体温的测量方式逐步在推行,因为不是封闭的环境,所以温差比较大,受外界的影响也比较大,一般是指35℃到37℃,认为是正常的体温。说的体温多少度是指腋窝的温度,也就是在临床上界定是否发烧是以腋窝的温度是否超过37.3℃为准小儿夜啼符。如果腋窝的温度超过了37.3℃,就认为有发烧。根据发烧的程度,有不同的分类,临床上常见的分类是指,比如37.3℃到38℃,称为低热,38℃到39℃称为中度发热,39℃到41℃称为高热,超过41℃称为超高热。需要指出的是,低热或中度的发热对于调动机体的免疫能力来抗击细菌和病毒,来抗击疾病是有好处的。但是随着温度的过高,比如特别是超过38.5℃以上,发热对人体的伤害也是逐步增加的,特别对于儿童,超过39℃也会有抽搐,甚至是晕厥的风险,所以要及时的去处理。
成年人临床上界定是否发烧是以腋窝的温度是否超过37.3摄氏度为准。如果腋窝温度超过37.3摄氏度,就认为有发烧。根据发烧的程度,有不同的分类,临床上常见的分类是指,比如37.3到38度,称为低热,38度到39度称为中度发热,39度到41度称为高热,超过51度称为超高热。需要指出的是,低热或中度的发热对于调动机体的免疫能力来抗击细菌和病毒,来抗击疾病是有好处的。但是随着温度的过高,对人体的伤害也是逐步增加的,要及时处理。
对于儿童患者,一般需要吃退烧药的同时吃消炎药。对于两者的药理作用,没有明显的冲突,吃完退烧药以后可以同时吃消炎药。但是,如果孩子在吃完退烧药以后有明显的恶心、呕吐,这样会把一些消炎药吐出来,影响消炎药的抗炎效果。这种情况可以先让孩子等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再吃消炎药,能够促进消炎药物的吸收。如果是一些中成的退烧药,可能和西药之间有相互作用,最好是分开服用。建议吃退烧的中药以后,等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吃消炎药,能够避免中成药和西药的相互作用,起到更大的疗效,减少副作用。
如果一个人他的体温是34.5℃,应该不正常,该情况需考虑几种情形:第一,是体温测量的准不准确,如腋窝测量,有些病人夹闭的不够严实,不够封闭,或夹闭的时间过短,就有可能显示的34.5℃,其实可能实际上是一个正常的体温。第二,正确的测量体温仍然是34.5℃,应该是体温过低的情况,该情况见于多种情况,如病人处于低代谢状态,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其本身这种低代谢,有可能造成基础体温低于正常人的体温的下限,34.5℃也是有可能的。
怀孕随着雌孕激素的变化,体温会有升高,会升高0.3到0.5度,一般体温不超过三十七度。升高的时间是指停经四十天以后,持续两到三周,两到三周以后体温会逐步下降到原来的水平。如果体温超过三十七度或者伴有其它的一些临床症状,比如有咳嗽、咳痰、尿频、尿急、腹痛、腹胀、腹泻等这些相关的一些临床症状,考虑这种发烧不是怀孕引起的生理性的升高,可能是有其它的疾病引起的病理性的发热,这种情况就得需要及时去医院做相应的一些诊断和治疗的处理。
浑身感觉发热,但测体温不高,在中医上讲,可以考虑把它归为内伤发热一个范畴,这种发热有可能是一个气虚发热,他的几率有两种可能:一、内伤发热,发热有可能是气虚发热,是素体气阴亏虚后出现的发热,另外,可能是久病而影响到我们的气阴亏虚而出现的。二、阴虚发热,是由于过度劳累、长期生病、身体虚弱或身体先天不足而导致阴液亏虚,气血不足有一定关系,表现为全身乏力、困倦、面部发红等症状。要给养阴清热的药物,基本上经常运用到青蒿鳖甲汤,同时注意进食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多喝水、注意保暖。
高烧的患者最明显的症状就是体温明显升高,高烧是指体温超过了39度,又不高于41度。高烧时患者可能会出现身体发冷、乏力以及肌肉酸痛等症状。有部分患者还会伴随有恶心呕吐或者腹痛腹泻的消化道反应。儿童由于大脑发育还未完善。高烧有可能会引起意识发生改变,甚至出现全身抽搐小儿夜啼中成药。高烧出现的临床症状还和原发疾病有关,高烧时除了给予物理和药物退热外,还应该适当的增加饮水量,避免身体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现象发生。
小孩发烧的时候,尤其是高热状态,末梢循环因为发热的原因扩张,血流量增大,会产生热量,通过皮肤进行散热,所以才会出现手心、脚心发热的表现。如果小孩发热的症状较轻,低于38℃,同时伴有手心、脚心较热,高于身体其它温度,考虑是积食的表现。小儿暴饮暴食之后容易使食物在胃肠蓄积,从而引起食物热,会表现为左上部以及手心、脚心发热的情况,机体要通过末梢循环散发食物造成的食物热。如果只是单纯发热造成的手心、脚心热,可以通过物理降温进行缓解,必要的时候口服退热药物。若是积食导致,可伴有舌苔较厚、恶心、呕吐、酸臭的大便,如果同时伴有上述症状,可选择消食的药物口服,配合少食多餐、小儿推拿缓解症状。
中医退烧的方法比较多,像中药有发汗、清热、消积退烧等方法,这些方法都有退烧的作用。还有推拿、针灸、拔罐、物理疗法等。所谓退烧最快的方法,中医只要辨证准确,一般两副或三副中药就可以快速退烧且不容易反复。这比西医的退烧药有很大的优势。我们需要分清楚是因为风寒还是风热外感引起的发热。风寒外感的发热主要表现是全身发冷、关节疼痛、肌肉疼痛、无汗,治疗的关键是要发汗,多用麻杏石甘汤来进行加减。风热外感引起的发热,一般伴有咽痛、口渴、发热比较重,不怕冷,有汗,可以用银翘散进行加减治疗。内热重的高烧可以用白虎汤来治疗,它的汤药中很重要的一个方药是生石膏,生石膏退热的效果非常好。夏季如果是暑湿外感引起的发热,可以用藿香正气散来进行加减。总而言之,只要方证相符,中药可以达到快速退烧的效果。
小孩半夜发烧,超过38度5以上,需要服用退热药处理。38度5以下,可以考虑物理降温。小孩发热在感染性疾病内很常见,如果夜间发热,首先要积极的降温处理,家长要有适合的这种测温手段,比如电子体温计或者水银体温计来准确测量孩子的体温。一般在水银体温计腋下体温达到摄氏38度5以上,要积极应用口服退热药降温处理;如果38度5以下中低度的发热,可以考虑物理降温的措施,比如退热贴或者温水擦浴,洗温水澡,都有一定的降温作用。当然,如果持续出现这种发热情况,可能还得到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检查、诊断和相对应治疗。
版权声明:本文为 “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