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朱砂0.5克,五倍子1.5克,茶叶适量,药物研末,与捣烂或嚼烂的陈细茶拌匀,加少许水,捏成小饼状,敷于脐中,胶布固定,每晚更换1次。
3.胡椒5粒,栀子5个,葱白3条,共捣烂调匀,加鸡蛋清调成糊,敷于小儿脐上,12小时后取下。
4.吴茱萸、丁香、肉桂各等量,共研细末,取适量药末置于普通药膏,贴于脐部,每晚1次,次晨去掉。
6.焦山楂、鸡内金各等量,二药研为细末,每次取药末10克,米醋调为糊状,外敷于患儿肚脐孔处,敷料包扎固定,每日1换。
9.朱砂3克,僵蚕4克,五倍子5克,淡竹叶6克,夜交藤8克,研为细末,加米汤适量调和成一小圆形药饼,晚上睡前3小时敷脐孔处,外盖纱布,胶布固定小儿夜啼符,连涂3~4晚。
11.朱砂适量和水少许,放于瓷盆底上磨溶,以毛笔蘸朱砂液涂于小儿脐部,同时,涂心口及手足心,连敷3日。
12.酸枣仁、郁李仁各5克,捣烂,放在伤湿止痛膏中心,敷贴于肚脐处,包扎固定,每日1换,连续3~5日。
1.伏龙肝(灶心土)60克,研末,打入鸡蛋1个,再用少许清水调如糊状,外敷患儿百会穴、双足、手心及剑突下,包扎固定,每日1换,连敷3~5日。
2.伏龙肝、地龙粪、豆豉各适量小孩哭符咒图片大全,共研细末,清水调匀,外敷患儿百会穴、双足、手心及剑突下,包扎固定,每日1换,连用3~5日。
5.吴茱萸适量,研为细末,米醋调为糊状,放伤湿止痛膏中心,贴敷足心涌泉穴及神阙穴,每日1换,连敷3日。
6.朱砂、铅粉各等份。共研细末,每次取6克,用鸡蛋清调为糊状,外敷双足涌泉穴,每晚1次,连续3日。
取纯净干燥艾绒,卷成直径约1.5厘米的圆柱形艾卷,外裹桑皮纸,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神门、内关穴位,约距皮肤2~3厘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每穴位灸5~10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
蝉蜕10克,黄连、当归、白术、陈皮各5克,石菖蒲6克,丁香、灯芯草、砂仁、艾叶各4克,展砂3克,牛黄冰片各2克,共研细末,装入用花布做成的等边三角形(各5厘米)布袋内,用针线缝紧,挂于小儿胸前或缝贴于小儿内衣上,不可湿水,连戴数日。
丁香、肉桂、吴茱萸各15克治疗小儿夜啼的中药,研为细末,做成药物兜肚,每日晚上佩戴,睡前用热水袋热敷药兜15~20分钟,每3日换1次药。
白菊花、沟藤各80克,淡竹叶,灯芯草各50克,琥珀20克,五味子10克,打碎,装入枕芯中,夜间枕用。
版权声明:本文为 “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