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治疗小儿夜啼的验方

时间:2022-11-27 05:38 阅读: 评论: 作者:admin

有效治疗小儿夜啼的验方

  有效治疗小儿夜啼的验方 小儿夜啼, 多见于 3 个月内的婴幼儿, 其特点是白天嬉笑如常, 入夜则啼哭不安, 或者每夜定时哭泣, 甚至通宵达旦。 中医认为多与心经积热、 脾胃虚寒及惊恐所致。 验方一 处方: 蝉蜕 5 个, 薄荷 1 克。 主治: 小儿夜啼。 用法: 水煎服。 验方二 处方: 黑丑 7 粒。 主治: 小儿夜啼, 属心脾积热者, 表现为夜啼伴烦躁不安, 面红, 手脚心热,大便干结。 用法: 黑丑即牵牛花的种子, 呈黑色者, 用时将其研末, 用温水调成糊状, 睡前敷于肚脐上, 用胶布固定, 第 2 天早上除去, 每日 1 次。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李国衡骨科验方 一、 续骨活血汤: 组成:...

  有效治疗小儿夜啼的验方 小儿夜啼, 多见于 3 个月内的婴幼儿, 其特点是白天嬉笑如常, 入夜则啼哭不安, 或者每夜定时哭泣, 甚至通宵达旦。 中医认为多与心经积热、 脾胃虚寒及惊恐所致。 验方一 处方: 蝉蜕 5 个, 薄荷 1 克。 主治: 小儿夜啼。 用法: 水煎服。 验方二 处方: 黑丑 7 粒。 主治: 小儿夜啼, 属心脾积热者, 表现为夜啼伴烦躁不安, 面红, 手脚心热,大便干结。 用法: 黑丑即牵牛花的种子, 呈黑色者, 用时将其研末, 用温水调成糊状, 睡前敷于肚脐上, 用胶布固定, 第 2 天早上除去, 每日 1 次。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李国衡骨科验方 一、 续骨活血汤: 组成: 落得打 9g 骨碎补 9g 川续断肉 9g 煅自然铜 9g 全当归 9g 杭白芍 9g 鲜生地 12g 乳香、 没药(各) 9g (制) 地鳖虫 6g。 主治: 骨折, 骨碎, 骨裂, 骨膜损伤。 按: 清 陈士铎《辨证录》 接骨门说, 骨折的治疗“内治之法必须活血祛瘀为先, 血不沽则瘀不去, 瘀不去则骨不接” 。 本方循此治理而化瘀续骨。 方中骨碎补, 自然铜, 地鳖虫在伤科中欲称“接骨三宝” 为接骨要药。 《本草纲目》 “自然铜接骨之功与铜屑同, 不可诬也, 但接骨之后不可常服, 即便理气活血可尔” 。落得打, 当归, 生地, 白芍为化瘀消肿, 活血止痛之品, 使骨折断端瘀阻疏化, 为续骨创造条件, 否则瘀不去则骨难续也。 二、 行气通滞汤: 组成: 枳实炭 9g 川厚朴 9g 熟大黄 9g 桃仁泥 9g 乳香、 没药(各) 6g 青皮、 陈皮(各) 6g 乌药 9g 车前子 15g 包 赤芍、 白芍(各) 6g 生甘草 6g。 主治: 脘腹内伤, 气滞血阻, 腹胀满痛, 二便不利。 或脊柱压缩性骨折, 瘀血留 内, 小腹胀痛, 大便秘结。 按: 本方中朴, 实, 黄为小承气汤, 取其疏通之功, 配合桃仁, 乳香, 没药的化瘀通滞, 青陈皮, 乌药行气畅中, 赤白芍, 甘草解痉镇痛。 六腑以通为和, 脘腹内伤, 胃气上逆, 脊柱胸腰段骨折, 瘀血内流生热, 燥屎不行此方甚为适合。 三、 和血壮筋汤: 组成: 生地 12g 党参 12g 楮实子 9g 白芍 15g 制首乌 12g 五加皮 9g 当归9g 川牛膝 9g 千年膝 15g 川续断 9g。 主治: 各种损伤后期, 下肢肌肉萎缩, 关节不利, 酸楚无力, 步履困难等症。 按: 本方根据常用理血方剂“四物汤” 加减而成, 既有补血又有活血的作用, 由于用以治疗下肢故去川芎。 又从脾主肉, 脾主四肢的理论指导, 方中加用党参益气健脾并加强和血。 首乌滋补肝肾, 可治腰膝萎软。 川断、 楮实子、 五加皮、千年健有坚强筋骨的作用。 牛膝引药下行, 亦可强筋壮骨。 故此方对腰膝酸痛,下肢萎弱有较佳功效。 四、 伸筋活血汤: 组成: 伸筋草 9g 川牛膝 9g 制狗脊 9g 左秦艽 4. 5g 当归 9g 桑寄生 9g 川木瓜 9g 杭白芍 9g 川续断肉 9g 乳香、 没药(各) 6g 杜仲 9g 甘草 6g。 主治: 一切跌打损伤。 劳损, 寒湿入络, 腰膝顽痛麻木, 行动不利。 按: 伸筋草对人体多种软组织损伤, 以及外邪侵淫, 其有舒筋活血, 祛风散寒止痛的作用。 配合川断, 杜仲, 桑寄生, 狗脊补肝肾, 强筋骨, 祛风湿, 又可通行血脉。 川牛膝, 木瓜活血通经消肿, 乳没药, 当归活血祛瘀止痛秦艽祛风化湿。 白芍,甘草解痉。 凡是腰膝急性损伤或慢性损伤急性发作, 既有积瘀, 又有水肿, 疼痛较重者, 此方疗效较佳。 五、 疲劳身痛汤: 组成: 羌活 9g 防风 9g 苍术 9g 仙鹤草 12g 大枣 9g 鹿含草 12g 炙乳香、没药(各) 6g 川木瓜 9g 合欢皮 12g。 主治: 外受风寒湿邪, 复因积劳过度伤筋, 遍体关节酸痛无力。 按: 仙鹤草在民间作为“脱力草” 配合红枣调补气血以治脱力劳伤。 近时将其醇溶性浸出物, 经动物实验证明有升高血压, 强心和恢复疲劳的作用, 本方仙鹤草合红枣源出于此小儿夜啼贴怎么写。 配合羌活、 防风、 苍术疏风化湿。 鹿含草、 合欢皮、 木瓜舒筋息痛安神。 神奇而又珍贵的治疗糖尿病偏方 用翻白草治疗糖尿病好处很多。 药源丰富, 全国各地均有生长; 不花钱或花小钱治大病, 减轻了力; 见效快, 只要不是依赖型的, 服用 20 天左右就可取得疗效。 长期坚持服用, 就能把血糖, 尿糖频等症状就会减轻或消失。 翻白草生长于山地, 路旁, 不受农药的污染, 无毒副作用。 有些患者显现了 神奇的疗效, 高兴地把翻白草称为救草, 把传方人称为救命人。 翻白草的采制方法: 全开花前连根挖取, 除掉枯叶及须根等杂质, 洗净, 晒干。 翻白草的使用方法: 翻白草全草 15棵) , 水煎服, 以药代茶, 一天喝大半暖瓶。 翻白草(蔷薇科) Potentilla discolor Bunge 别 名: 白头翁、 白五叶蛇莓(温州) , 土西洋青地白(乐清) , 三脚皮(洞头) 。 识别特征: 多年生草本, 高 15 一 40 匣米。 根多分枝, 具数个纺锤状的块根; 鲜时根皮棕褐色羽状复叶, 基生叶常具小叶 5 9 片, 茎生叶短小, 通常三出; 小叶矩圆形或狭长椭圆形, 长边缘具粗锯齿, 下面密生自色绵毛。 聚伞花序多分枝; 萼片 5 , 花瓣 5 , 黄色, 雄蕊和雌蕊多果卵形, 光滑, 聚合成球形。 花期 4 一 5 月, 果期 9 月。 产 况: 生于海岛及向阳丘陵山地或草丛中与石缝内。 洞头、 乐清、 瑞安、 平阳等县均产, 以洞头各岛屿较多。采 制: 全草入药。 夏秋两季采集, 趁鲜洗净, 晒干压紧防霉蛀。 成 分: 根含鞣质、 黄酮类等味甘、 微苦, 性平。 解毒消肿, 凉血散结。 用 法: 15 克一 60 克, 水煎服。 临床应用: 用于痢结结核等。 1 , 痢疾、 便血: 本品配龙芽草、 凤尾草煎服。 2 . 慢性咽炎、 口腔炎: 本品 15数日。 3 . 疖痈、 下肢溃疡: 本品、 苦参各 30 克, 煎汤熏洗患部。 4 . 颈淋巴结结核: 本品 501 . 5 斤浸一昼夜后, 隔汤炖, 以无酒味为度, 小儿不能饮酒, 将药物入酒浸湿后煎(水煎无效 一天一次或分数次服完, 15 剂为一疗程, 如未愈, 停药五天, 继续服用, 以愈为度。 乐清县中治疗颈淋巴结结核 11 例, 病程最长七年, 最短二个月。 绝大部分患者曾接受过链霉素及其他抗而改用本品治疗。 经 1 2 个疗程, 8 例颈淋巴结周围炎症消退, 肿块消失; 2 例疼痛、 炎症小; 1 例无效。 病例: 患者, 男性, 19 岁。 患颈淋巴结结核七年, 左侧、 右侧颈淋巴结先后肿明显、 头部发胀、 精神疲倦、 纳差, 曾服用异菸肼、 对氨水杨酸钠(PAS ) 、 四环素等无效, 注见减轻, 但停药后症状立即增剧。 后用翻白草每日 60 克, 如上法服用而愈。 (浙江《(2 ) 1973 ) 此外, 本品尚可用于咳血、 鼻出血、 子宫出血、 疟疾等。 附 注: 中药白头翁,翁 Pulsatilla chinensis ( Bunge ) Rogel 的根部或带地卜部分的根, 与本种系同名异物, 效别使用 牙痛速效汤 2008-10-30 14: 47 处方组成 生地 30 克, 丹皮 12 克, 石膏 30 克, 青皮 12 克, 荆芥 9 克, 防风 9 克。 服用方法 水煎两次, 两次煎液混合均匀, 分 2 次服, 儿童酌减。 每日 1 剂。 功能 清胃火, 解热毒, 祛风热, 凉血消炎。 适应症 风火牙痛, 牙根肿疼, 牙周炎, 牙龈出血以及龋齿引起的牙龈红肿化脓等症。 服药禁忌 服药期间禁食油荤、 燥热、 辛辣食物。 常用加减法 上牙疼痛者加黄连 6 克, 麦冬 12 克; 下牙疼痛者加知母 12 克, 黄柏 12 克;上两边牙疼痛加白术 9 克, 白芍 9 克; 右上方牙疼痛, 加大黄 lO 克(后下) , 枳壳 9 克; 右下方牙疼痛者, 加黄芩 9 克, 桔梗 9 克; 左上方牙疼痛者, 加柴胡 9克, 桔梗 9 克, 牙龈出血甚者, 加旱莲草 12 克, 仙鹤草 12 克, 金银花 18 克;齿龈胂疼伴化脓者小儿夜啼符, 加蒲公英 60-90 克, 连翘 12 克 消肿止痛膏 药物组成 黄连 20g 红花 20g 大黄 20g 乳香 20g 没药 20g 冰片 5g 制剂用法 共研细末, 用松节油成糊状, 敷于患处, 用纱布绷带包扎好 适应病证 软组织损伤。 病案举隅 李某, 男, 43 岁。 干活不慎摔倒, 右踝关节扭伤, 疼痛难忍, 不能行走。 检查: 右踝关节软组织肿胀, 压痛, 活动受限, 经 x 线照片无骨折。外敷消肿止痛膏后, 局部肿痛迅速消失, 5 天后恢复功能。 四肢骨折-消瘀定痛汤 药物组成 丹参 25g 赤芍 20g 灵仙 20g 川牛膝 20g 地丁 20g 金银花 20g 当归 15g 川断 15g 黄芪 15g 钩藤 15g 川芎 12g 骨碎补 12g 柴胡 12g 穿山甲 12g 地龙 12g 苏土元 12g 香附 12g 桃仁 10g 红花 10g 大黄 10g 桂枝 10g 蒲黄 10g 元胡 10g 丹皮 10g 制乳没各 5g 甘草 6g 制剂用法 水煎服, 每日 1 剂, 早晚各服 1 次。 病甚者每日 2 剂, 频服。 适应病证 四肢骨折、 脱位、 肢体肿胀疼痛、 功能障碍, 或合并有骨筋膜室综合征、 脂肪栓塞综合征、 挤压综合征等。 病案举隅 马某, 男, 12 岁。 右肱骨髁上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急诊住院。自述摔伤 3 天来反复整复 6 次, 石膏固定又紧, 剧痛而未入眠。 症见右肘上部骨突畸形, 肿甚, 张力性水泡, 皮肤板硬, 伤肢被动活动其痛加剧, 桡动脉搏动明显减弱, 体温 39℃, 脉紧数, 舌苔黄腻。 按儿童量即刻给消瘀定痛汤, 并重用当归、 丹参、 赤芍、 大黄、 穿山甲、 柴胡, 每日 2 剂, 频服。 伤肢平放,密切观察伤情变化。 服 2 剂后, 体温降至 38 摄氏度, 疼痛能忍受而入眠。 服 4剂后, 体温正常, 痛减、 肿始消, 皮肤变软, 桡动脉搏动有力。 续服 4 剂。 骨筋膜室综合征治愈, 肿痛全消。 资料来源 吴念先. 中国骨伤, 1992, 5(1) : 31 评 按 用本方; 治疗四肢关节损伤 9540 例, 其中合并筋膜室综合征、脂肪栓塞综合征、 挤压综合征共 154 例, 约占 1. 5%。 从肢体疼痛、 肿胀、 皮下瘀血、 关节功能等几方面评价疗效统计: 治愈 7860 例, 占 82. 5%; 显效 1540例, 占 16. 2%; 有效 120 例, 占 1. 2%; 无效 20 例, 占 0. 21%。 总有效率达99. 79%。 古人治伤, 专从血论, 血贵流通, 凡血证总以祛瘀为要。 宗“有所堕坠, 恶 血内留. . . . . . 者攻之” 之则, 消瘀定痛汤山复元活血汤、 当归导滞汤、 失笑散和芍药甘华汤化裁而成。 当归导滞汤源于复元活血汤而渐完善之, 同时, 当归导滞汤又含有桃仁承气汤、 小柴胡汤和小调经汤之义。 是治跌仆堕坠、 内外瘀血、 通窍活血之要方。 失笑散据现代医学: 认为能降低血管阻力, 增加血流量,提高机体对减压缺氧的耐受力, 增强逐瘀定痛之效。 对前述三种病发症, 在用药量上主张“功专力宏” , 剧痛瘀肿甚者当归、 赤芍 20~30g, 丹参 40g, 元胡、 香附可用 15g; 热毒甚者柴胡 20g, 地丁 40~60g少林药方集 2008-09-19 22: 14 在少林寺千张秘方中, 有一些治疗常见病症的方子十分简单易行, 现抄录如下: 鼻血急救方 取鲜小蓟叶数片, 揉烂, 迅速塞入鼻内止血。 又方: 以人头发一撮, 烧成灰, 将灰投入鼻内即可止血。 少林解酒方 少林武僧饮酒, 为唐太宗李世民所封, 偶有过量致醉或中毒不省人事、 长久昏迷者, 用葛花 30 克, 辽五味子 9 克, 煎汤一碗, 加灰菜水半杯为引, 灌服,片刻即可苏醒。 稿源: 郑州晚报 2004-08-06 16: 17 简介 自唐朝建国后, 少林寺僧兵逐日壮大, 盛时达两千余人。 为了及时治疗练武时的损伤和寺僧们的疾病, 便产生了僧医, 并在外科、 伤科方面, 积累了 十分丰富的经验。 本册从少林寺历代手抄秘本《少林寺跌打损伤秘方》 中, 择选部分疗效可靠、 药源丰富、 取材方便、 适合今用的方剂, 供武术爱好者在实践中试用、 验证。 ●十三味药主方(通治伤外科疾病) 玄胡索 3 克、 木香 3 克、 青皮 3 克、 乌药 3 克、 桃仁 3 克、 蓬术 3 克、 骨碎补 4. 5 克、 赤药 4. 5 克、 苏木 3 克、 当归尾 3 克、 三棱 15 克、 大黄 12 克、缩砂 9 克。 若大便不通者加生大黄 6 克, 小便不通者加车前子 9 克, 胃口不好, 不思饮食加川朴、 砂仁各 6 克。 按: “十三味主方” 是少林伤科、 外科方面用之有效的经验方, 无论是练武损伤, 还是练时 被对方击伤, 跌打损伤, 闪腰岔气, 或血积内瘀作痛, 已破未溃者, 均可用此方。 再结合病情随症加减, 内服或辅以内治, 无不奏效。 ●发散上部方 防风 9 克、 白芷 3 克、 红木香 3 克、 川芎 6 克、 归尾 6 克、 赤芍 6 克、 陈皮 6 克、 羌活 6 克、 法半夏 6 克、 独活 4. 5 克、 骨碎补 4. 5 克、 甘草 3 克、 生姜 3 片, 水煎, 用酒冲服。 ●发散中部方 杜仲、 川断、 贝母、 桃仁、 刘寄奴、 蔓荆子各 6 克, 当归、 赤芍、 自然铜(醋淬) 各 9 克, 肉桂 2. 4 克, 茜草 3 克, 水煎加姜汁服。 ●发散下部方 牛膝、 木瓜、 独活各 9 克, 归尾 6 克, 川芎 6 克, 川断、 厚朴、 威灵仙、赤芍、 银花各 7. 5 克, 甘草 3 克, 水煎加姜汁服。 ●发散通身方 凡人体上、 中、 下三部受伤, 须用发散药一至二剂。 气急有痰者加制半夏 9克; 风痰者加制南星 6 克; 心惊者加胆南星 4. 5 克、 桂心 2. 4 克、 香附 4. 5 克。同煎服。 ●少林药案(诸伤加减方) 少林药案是治疗诸部受伤的拟定加减方。 凡因跌打损伤和一切外伤, 均用“少林十三味药” 为主方, 再根据受伤部位、 症状、 病况酌情选用药案拟定的加减方同煎内服。 ●诸伤加减方 瘀血凝胸者加砂仁 3 克。 血攻心气欲绝者加淡豆鼓 3 克。 气攻心者加丁香 3 克。 气喘者加杏仁、 枳壳各 3 克。 狂言者加人参 3 克, 辰沙 1. 5 克, 金银花 3 克。 失音不能言者加木香、 菖蒲各 3 克。 气塞者加厚朴、 ...小儿氨酚烷胺颗粒

版权声明:本文为 “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fu.yonana.cn/cj/2022/1127/6457.html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关于我们
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
扫码关注
 备案号:湘ICP备2022023140号-1 
Copyright ©2019-2023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