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体重、身高、头围、胸围正常值

时间:2023-11-09 08:50 阅读: 评论: 作者:admin

儿童体重、身高、头围、胸围正常值

  镇鬼灵符图片大全壁纸2.身高(长) 身高指头顶到足底的全身长度;3岁以内儿童应仰卧位测量(称身长),因立位测量不易准确,立位与仰卧位测量值约相差1~2cm。身高(长)增长与种族、遗传、内分泌、营养、运动和疾病等因素有关,但短期的疾病与营养波动不会明显影响身高。身高(长)的增长规律与体重类似,年龄愈小增长愈快,也有婴儿期和青春期2个生长高峰。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 cm,生后第一年增长约为25 cm,其中前3个月约增长11~12 cm。第二年身长增长约10 cm左右,即2岁时身长约85 cm。2岁以后身高(长)增长约年均5~7 cm。2~12岁身高(长)的估算公式为:7×年龄+70 cm。进入青春早期时身高出现第二个增长高峰,其增长速率达儿童期的2倍,持续2~3年。女孩进入青春期较男孩约早2年,故女孩在10~13岁时常较同龄男孩为高;但因男孩的青春发育期虽开始晚,而持续时间较长,故男孩最终成人身高通常较女孩为高。

  颅骨缝出生时尚分离,约3~4个月时闭合。在额骨与顶骨之间为前囟门,约在1~1.5岁时闭合;在枕骨鳞部与顶骨之间为后囟门,最迟约于生后2~4月闭合。早闭或过小见于小头畸形;迟闭、过大见于佝偻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前囟饱满常提示颅内压增高,见于脑积水、脑炎、脑膜炎、脑肿瘤等;而凹陷则见于极度消瘦或脱水者。

  (4)上、下部量:测量上部量(从头顶至耻骨联合上缘)和下部量(从耻骨联合上缘至足底)可以帮助判断头、脊柱和下肢等各部分比例是否适当。初生婴儿上部量﹥下部量(中点在脐上);随着下肢长骨的增长,中点下移,2岁时在脐下;6岁时在脐与耻骨联合上缘之间;12岁时即位于耻骨联合上缘,即上、下部量相等。

  (5)坐高:是由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高度,﹤3岁儿童取仰卧位测量,称为顶臀长。坐高的增长反映头颅与脊柱的发育。由于下肢增长速度随年龄增长而加快,坐高占身高的百分数即随年龄而下降,由出生时的0.67降到14岁时的0.53。

  (1)头颅:可根据头围大小,骨缝和前后囟闭合迟早等来衡量颅骨的发育。头围测量法为平眉弓及枕骨粗隆处的周长。出生时头围约33~34 cm;在第一年的前3个月和后9个月头围都约增长6 cm,故1岁时头围为46 cm;生后第2年头围增长减慢,2岁时头围48 cm;5岁时为50 cm;15岁时头围接近成人;约为54~58 cm。头围测量值在2岁以内最有价值,连续追踪测量比单次测量更重要。较小的头围,小于平均值-2个标准差(﹤X-2SD)常提示脑发育不良;头围增长过速则常提示脑积水。

  1.体重 体重易于准确测量,是反映儿童生长与营养状况的灵敏指标;儿科临床也作为计算药量、静脉输液量等的依据。

  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其胎次、胎龄、性别和宫内营养状况有关。我国1995年九市城区调查结果显示平均男婴出生体重3.3±0.4㎏,女婴为3.2±0.4㎏小儿夜哭民间土办法,与WHO的参考值一致。出生后可出现暂时性生理性体重下降(3%~9%),与摄入不足、胎粪排出和水分丢失等有关。约在生后3~4天达最低点,于7~10天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生后如及时喂哺可减轻或避免生理体重下降的发生。

  (2)胸围:胸围的大小与肺和胸廓的发育有关。出生时胸围平均为32cm左右,比头围小1~2cm;1岁左右胸围等于头围;1岁以后胸围应逐渐超过头围,头围与胸围的增长曲线形成交叉。头围、胸围增长线的交叉时间与儿童的营养和胸廓的发育有关,发育较差者头、胸围交叉时间延后。

  (3)上臂围:上臂围值反映上臂肌肉、骨骼、皮下脂肪和皮肤的发育水平,也反映了小儿的营养状况。1岁以内上臂围增长迅速,1~5岁期间增长缓慢。不能测体重和身高时,可测量上臂围以普查﹤5岁小儿的营养状况:﹥13.5 cm为营养良好;12.5~13.5cm为营养中等;﹤12.5cm为营养不良。

  (6)指距:是两上肢水平伸展时两中指尖的距离,反映上肢长骨的生长。正常人指距值略小于身高值,如指距值大于身高值1~2cm,则可能有长骨生长异常。

  (7)牙齿:人一生有两副牙齿,即乳牙(共20个)和恒牙(共32个)。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最晚2岁半出齐,2岁以内乳牙的数目约为月龄减4~6。6岁左右开始萌出第1颗恒牙即第1磨牙,以后乳牙逐个脱落代之以恒牙,18岁以后出现第3磨牙(又称智龄,也有终生不出者),恒牙一般在20~30岁时出齐。具体顺序见表4-1-1

  可人为地划分为7个不同阶段或年龄期,从而有利于掌握健康评估的重点。(1)胎儿期:从精子与卵子结合、新生命的开始,直到小儿出生为胎儿期。遗传因素及孕期健康水平均能影响胎儿的发育。(2)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到刚满28天为止的4周为新生儿期。小儿开始独立生活,内外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由于其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还不成熟,因此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3)婴儿期:从出生到满1周岁以前为婴儿期。这是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容易发生消化紊乱和营养不良,后半年易患感染性疾病。(4)幼儿期:1周岁以后到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此时小儿生长发育稍减慢但活动范围增大,易发生意外创伤和中毒,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多。(5)学龄前期:3周岁以后到6~7岁入小学前为学龄前期。此阶段生长速度较慢,防病能力有所增强,仍可发生传染病和各种意外,并易患免疫性疾病。(6)学龄期:从6~7岁入学起到12~14岁进入青春期为止为学龄期。此期体格生长稳步增长,除生殖系统外的其他器官发育到本期末已接近成人。发病率在这个时期有所降低,但易出现近视眼和龋齿。(7)青春期:从第二性征出现(一般女孩11~12岁、男孩13~14岁),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为青春期。此时受性激素作用影响,生长发育速度明显加快、但性别差异显著:男性声音变粗、长出胡须、肩宽、肌肉发达、发生遗精:女性则骨盆变宽、脂肪丰满、出现月经。该期可出现良性甲状腺肿、贫血,女孩可出现月经不规则、痛经等。易引起心理、行为、精神等方面的不稳定。

  儿童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我国有近3亿0~14岁小儿,约占总人口的23%。增强儿童体质,保障儿童身心健康,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前提。因此正确评估儿童的健康状况是一项不可欠缺的重要工作。

  小儿体重不是等速增长的,年龄愈小、增长速率愈快。出生至6足月为第一个增长高峰:出生后前3个月每月增加700~800 g,其中第一个月可﹥1000 g;4~6个月时每月增加500~600g;7~12个月时每月增加300~400g。故3足月的婴儿体重约为出生时的2倍(6㎏),1周岁时婴儿体重约为出生时的3倍(9㎏)。生后第二年体重增加2.5~3.5㎏,2岁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4倍(12㎏);2岁至青春前期体重增长减慢,年增长值约2㎏。进入青春期后,由于性激素和生长激素的协同作用,体格生长又复加快,为第二个增长高峰期,体重猛增达4~5㎏/年小儿收惊符,可持续2~3年。

  (8)骨龄:骨的成熟与生长有直接关系,骨化中心的出现和骨骺与骨干的融合标志着骨的生长结束,故骨龄是生长的较好指标。通过X线检查长骨骨骺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数目、形态变化及融合时间,可判断骨骼发育情况。测定骨龄,一般摄左手X线片,了解其腕骨、掌骨、指骨的发育。腕部于出生时无骨化中心,生后出现顺序为:头状骨、钩骨(3个月左右);下桡骨骺(约1岁);三角骨(2~2.5岁);月骨(3岁左右);大、小多角骨(3.5~5岁);舟骨(5~6岁);下尺骨骺(6~7岁);豆状骨(9~10岁)。10岁时出全,共10个,1~9岁腕部骨化中心的数目约为其岁数加1。生长激素缺乏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症、肾小管性酸中毒等时骨龄明显落后;中枢性性早熟、先天生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则常超前。

版权声明:本文为 “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fu.yonana.cn/a/sw/2023/1109/22652.html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关于我们
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
扫码关注
 备案号:湘ICP备2022023140号-1 
Copyright ©2019-2023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