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体重、身高、头围、胸围正常值定义pdf

时间:2023-02-12 22:16 阅读: 评论: 作者:admin

儿童体重、身高、头围、胸围正常值定义pdf

  免费在线 岁以下儿童体重、身高、头围、胸围正常值 体重( kg ) 身高(厘米) 头围(厘米) 胸围(厘米) 出生时 男 3.32 女 3.25 男 50.56 女 49.91 男 33.73 女 34.38 男 33.32 女 33.08 1 月 5.00 4.68 56.64 55.25 38.08 37.33 38.05 37.20 2 月 5.9 5.55 58.98 58.38 39.88 39.21 40.28 39.28 3 月 6.5 6.00 61.59 60.24 40.16 40.48 40.70 40.33 4 月 7.07 6.6 64.00 62.52 41.90 40.89 42.51 41.31 5 月 7.43 6.90 65.69 64.39 42.90 41.86 43.04 41.85 6 月 7.75 7.15 67.39 65.56 43.61 42.56 43.32 42.22 7 月 8.03 7.45 68.43 67.92 44.15 43.01 43.94 42.67 8 月 8.45 8.00 69.70 68.70 44.66 43.68 44.18 43.50 9 月 8.65 8.2 71.54 69.86 45.11 43.97 45.60 43.56 10 月 9.05 8.36 72.74 70.89 45.32 44.30 45.31 44.18 11 月 9.10 9.0 73.78 72.35 45.71 44.65 45.39 44.25 12 月 9.54 9.1 75.61 73.99 46.25 45.09 46.35 45.25 15 月 10.21 9.55 77.64 76.41 46.90 45.74 47.26 46.28 18 月 10.68 10.05 80.02 78.71 47.83 46.38 48.43 47.04 21 月 11.16 10.75 82.90 81.50 48.04 46.83 49.27 48.19 24 月 11.8 11.27 85.14 83.70 48.27 47.09 49.83 48.72 27 月 12.08 11.65 86.83 85.56 48.41 47.27 50.26 49.25 30 月 12.75 12.22 88.56 87.49 48.89 47.84 51.04 50.16 33 月 13.21 12.65 90.84 89.50 49.03 48.11 51.55 50.31 3 岁 13.75 13.34 93.35 92.06 49.34 48.22 51.70 50.68 3 岁半 14.73 14.30 96.93 95.81 49.74 48.50 52.48 51.67 4 岁 15.78 15.06 100.34 99.71 49.83 49.09 53.03 52.12 4 岁半 16.27 16.02 103.52 102.44 50.22 49.46 53.74 52.80 5 岁 17.46 16.94 107.02 106.43 50.95 49.79 54.57 53.62 5 岁半 18.22 17.82 109.53 109.39 50.95 49.92 55.22 54.28 6 岁 19.34 18.75 113.09 112.72 50.98 50.24 55.83 55.14 6 岁半 19.87 20.06 116.04 115.82 51.25 50.53 56.65 55.93 7 岁 21.36 21.04 119.30 119.06 51.64 50.57 57.31 56.49 身体检查 / 健康评估 加强营养及适当补钙 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健康 加强营养 , 维生素 AD 滴剂 , 葡萄糖酸钙 正常 无异常 母乳喂养,适当添加辅食 第四章 特殊年龄人群健康评估 [教学要求 ] (1)掌握小儿身体评估特点;老年身体评估特点。 (2 )熟悉小儿年龄分期;小儿体格生长评估;老年人生活质量评估。 (3 )了解老年人衰老表现;老年人生活质量评估量表的应用。 [教学重点 ] 小儿身体评估特点;老年身体评估特点。 [教学难点 ] 小儿体格生长评估;老年人生活质量评估。 [学时数 ] 2 学时 [教学内容 ] 第一节 小儿健康评估 儿童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我国有近 3 亿 0~14 岁小儿, 约占总人口的 23% 。增强儿童体质,保障儿童身心健康,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前提。 因此正确评估儿童的健康状况是一项不可欠缺的重要工作。 一、小儿年龄分期及意义 小儿处于不断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生长发育是小儿的基本特点。从受精卵到发育结束, 可人为地划分为 7 个不同阶段或年龄期, 从而有利于掌握健康评估的重点。 (1)胎儿期: 从 精子与卵子结合、 新生命的开始, 直到小儿出生为胎儿期。 遗传因素及孕期健康水平均能影 响胎儿的发育。 (2 )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到刚满 28 天为止的 4 周为新生儿期。 小儿开始独立生活, 内外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 由于其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还不成熟, 因此 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 (3 )婴儿期:从出生到满 1 周岁以前为婴儿期。这是小儿生长发育 最迅速的时期。容易发生消化紊乱和营养不良,后半年易患感染性疾病。 (4 )幼儿期: 1 周 岁以后到满 3 周岁之前为幼儿期。 此时小儿生长发育稍减慢但活动范围增大, 易发生意外创 伤和中毒,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多。 (5)学龄前期: 3 周岁以后到 6~7 岁入小学前为学龄前 期。此阶段生长速度较慢,防病能力有所增强,仍可发生传染病和各种意外,并易患免疫性 疾病。 (6 )学龄期:从 6~7 岁入学起到 12~14 岁进入青春期为止为学龄期。此期体格生长 稳步增长, 除生殖系统外的其他器官发育到本期末已接近成人。 发病率在这个时期有所降低, 但易出现近视眼和龋齿收惊神咒符怎么填写。 (7)青春期:从第二性征出现(一般女孩 11~12 岁、男孩 13~14 岁),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为青春期。此时受性激素作用影响, 生长发育速度明显加快、但性别差异显著:男性声音变粗、长出胡须、肩宽、肌肉发达、发 生遗精:女性则骨盆变宽、脂肪丰满、出现月经。该期可出现良性甲状腺肿、贫血,女孩可 出现月经不规则、痛经等。易引起心理、行为、精神等方面的不稳定。 二、小儿生长发育评估 (一)体格生长 1.体重 体重易于准确测量,是反映儿童生长与营养状况的灵敏指标;儿科临床也作 为计算药量、静脉输液量等的依据。 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其胎次、胎龄、性别和宫内营养状况有关。我国 1995 年九市城区调 查结果显示平均男婴出生体重 3.3±0.4 ㎏,女婴为 3.2 ±0.4 ㎏, 与 WHO 的参考值一致。 出 生后可出现暂时性生理性体重下降( 3%~9% ),与摄入不足、胎粪排出和水分丢失等有关。 约在生后 3~4 天达最低点,于 7~10 天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生后如及时喂哺可减轻或避免 生理体重下降的发生。 小儿体重不是等速增长的, 年龄愈小、 增长速率愈快。 出生至 6 足月为第一个增长高峰: 出生后前 3 个月每月增加 700~800 g ,其中第一个月可﹥ 1000 g ;4~6 个月时每月增加 500~600g ; 7~12 个月时每月增加 300~400g 。故 3 足月的婴儿体重约为出生时的 2 倍( 6 ㎏),1 周岁时婴儿体重约为出生时的 3 倍( 9 ㎏)。生后第二年体重增加 2.5~3.5 ㎏,2 岁时 体重约为出生时的 4 倍( 12 ㎏);2 岁至青春前期体重增长减慢,年增长值约 2 ㎏。进入青 春期后,由于性激素和生长激素的协同作用, 体格生长又复加快, 为第二个增长高峰期,体 重猛增达 4~5 ㎏/ 年,可持续 2~3 年。 小儿体重超过同龄正常儿均值加 2 个标准差(或第 97 百分位)者为体重过重,见于肥 胖症 (体重超过同性别、 同身高正常儿均值 20% 以上),也可见于发育过快儿童或水肿患儿。 反之,低于同龄正常儿童平均数减 2 个标准差(或第 3 百分位)者为低体重,可见于:重症 营养不良、家族性矮小等。 临床上可按以下公式粗略估计体重: ﹤6 月龄婴儿体重= 0.7 ×月龄(㎏)+出生时体重(㎏) ; 7~12 月龄婴儿体重= 0.25 ×月龄(㎏)+ 6 (㎏); 2 岁至青春前期体重= 2 ×年龄+ 7 (或8 )(㎏)。 2.身高 (长) 身高指头顶到足底的全身长度; 3 岁以内儿童应仰卧位测量 (称身长), 因立位测量不易准确,立位与仰卧位测量值约相差 1~2cm 。身高(长)增长与种族、遗传、 内分泌、营养、 运动和疾病等因素有关, 但短期的疾病与营养波动不会明显影响身高。 身高 (长)的增长规律与体重类似, 年龄愈小增长愈快,也有婴儿期和青春期 2 个生长高峰。出 生时身长平均为 50 cm,生后第一年增长约为 25 cm ,其中前 3 个月约增长 11~12 cm。第二 年身长增长约 10 cm 左右, 即 2 岁时身长约 85 cm 。2 岁以后身高 (长)增长约年均 5~7 cm 。 2~12 岁身高(长)的估算公式为: 7 ×年龄+ 70 cm 。进入青春早期时身高出现第二个增长 高峰, 其增长速率达儿童期的 2 倍, 持续 2~3 年。女孩进入青春期较男孩约早 2 年, 故女孩 在 10~13 岁时常较同龄男孩为高; 但因男孩的青春发育期虽开始晚, 而持续时间较长, 故男 孩最终成人身高通常较女孩为高。 3.身体各部的生长 (1)头颅:可根据头围大小,骨缝和前后囟闭合迟早等来衡量颅骨的发育。头围测量 法为平眉弓及枕骨粗隆处的周长。出生时头围约 33~34 cm ;在第一年的前 3 个月和后 9 个 月头围都约增长 6 cm ,故 1 岁时头围为 46 cm ;生后第 2 年头围增长减慢, 2 岁时头围 48 cm ; 5 岁时为 50 cm ; 15 岁时头围接近成人;约为 54~58 cm 。头围测量值在 2 岁以内最有价值, 连续追踪测量比单次测量更重要。较小的头围,小于平均值 -2 个标准差(﹤ X -2SD )常提 示脑发育不良;头围增长过速则常提示脑积水。 颅骨缝出生时尚分离,约 3~4 个月时闭合。在额骨与顶骨之间为前囟门,约在 1~1.5 岁 时闭合; 在枕骨鳞部与顶骨之间为后囟门, 最迟约于生后 2~4 月闭合。 早闭或过小见于小头 畸形;迟闭、过大见于佝偻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前囟饱满常提示颅内压增高,见 于脑积水、脑炎、脑膜炎、脑肿瘤等;而凹陷则见于极度消瘦或脱水者。 (2 )胸围:胸围的大小与肺和胸廓的发育有关。出生时胸围平均为 32cm 左右,比头 围小 1~2cm ; 1 岁左右胸围等于头围; 1 岁以后胸围应逐渐超过头围,头围与胸围的增长曲 线形成交叉。 头围、胸围增长线的交叉时间与儿童的营养和胸廓的发育有关, 发育较差者头、 胸围交叉时间延后。 (3)上臂围:上臂围值反映上臂肌肉、骨骼、皮下脂肪和皮肤的发育水平,也反映了 小儿的营养状况。 1 岁以内上臂围增长迅速, 1~5 岁期间增长缓慢。不能测体重和身高时, 可测量上臂围以普查﹤ 5 岁小儿的营养状况:﹥ 13.5 cm 为营养良好; 12.5~13.5cm 为营养中 等;﹤ 12.5cm 为营养不良。 (4 )上、下部量:测量上部量(从头顶至耻骨联合上缘)和下部量(从耻骨联合上缘 至足底)可以帮助判断头、 脊柱和下肢等各部分比例是否适当。 初生婴儿上部量﹥下部量 (中 点在脐上);随着下肢长骨的增长,中点下移, 2 岁时在脐下; 6 岁时在脐与耻骨联合上缘之 间; 12 岁时即位于耻骨联合上缘,即上、下部量相等。 (5)坐高:是由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高度,﹤ 3 岁儿童取仰卧位测量,称为顶臀长。坐 高的增长反映头颅与脊柱的发育。 由于下肢增长速度随年龄增长而加快, 坐高占身高的百分 数即随年龄而下降,由出生时的 0.67 降到 14 岁时的 0.53 。 (6)指距:是两上肢水平伸展时两中指尖的距离,反映上肢长骨的生长。正常人指距 值略小于身高值,如指距值大于身高值 1~2cm,则可能有长骨生长异常。 (7)牙齿:人一生有两副牙齿,即乳牙(共 20 个)和恒牙(共 32 个)。生后 4~10 个 月乳牙开始萌出,最晚 2 岁半出齐, 2 岁以内乳牙的数目约为月龄减 4~6 。6 岁左右开始萌 出第 1 颗恒牙即第 1 磨牙,以后乳牙逐个脱落代之以恒牙, 18 岁以后出现第 3 磨牙(又称 智龄,也有终生不出者) ,恒牙一般在 20~30 岁时出齐。具体顺序见表 4-1-1 表 4-1-1 牙萌出时间程序 乳牙 数目 (个) 萌出年龄 牙总数 恒牙 数目 (个) 萌出年龄 牙总数 下中切牙 2 4~10 2 第一磨牙 4 6~7 4 上切牙 4 切牙 8 6~9 12 6~14 8 下侧切牙 2 前磨牙 8 9~13 20 第一乳磨牙 4 10~ 17 12 尖牙 4 9~14 24 尖牙 4 18~24 16 第二磨牙 4 12~ 15 24 第二乳磨牙 4 20~30 20 第三磨牙 4 17~30 32 较严重的营养不良、佝偻病、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21- 三体征等患儿可有出牙迟缓、牙 质差等。 (8)骨龄:骨的成熟与生长有直接关系,骨化中心的出现和骨骺与骨干的融合标志着 骨的生长结束,故骨龄是生长的较好指标。通过 X 线检查长骨骨骺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 数目、形态变化及融合时间,可判断骨骼发育情况。测定骨龄,一般摄左手 X 线片,了解 其腕骨、 掌骨、 指骨的发育。 腕部于出生时无骨化中心, 生后出现顺序为: 头状骨、 钩骨 (3 个月左右) ;下桡骨骺 (约1 岁);三角骨 (2~2.5 岁);月骨 (3 岁左右);大、小多角骨 (3.5~5 岁);舟骨( 5~6 岁);下尺骨骺( 6~7 岁);豆状骨( 9~10 岁)。10 岁时出全,共 10 个, 1~9 岁腕部骨化中心的数目约为其岁数加 1。生长激素缺乏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症、肾小管性酸 中毒等时骨龄明显落后;中枢性性早熟、先天生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则常超前。 (二)神经精神发育 在小儿成长过程中, 神经心理的正常发育与体格生长有同等重要意义。 神经心理功能的 发育是在神经系统生长成熟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感知、运动、语言、情感、判断和意志性 格等方面。 除先天遗传因素外, 与小儿所处的环境和受到的素质教养水平也有密切关系。 具 体发育过程见表 4-1-2 。 表 4-1-2 小儿神经精神发育过程 年龄 粗、细动作 语言 适应周围人物的能力与行为 新生儿 无规律、不协调动作;紧握拳 能哭叫 铃声使全身活动减少 2 月 直立及俯卧位时能抬头 发出和谐的喉音 能微笑,有面部表情; 眼随物转动 3 月 仰卧位变为侧卧位; 咿呀发音 头可随看到的物品或听到的 0 用手摸东西 声音转动 180 ;注意自己的手 4 月 扶着髋部时能坐;可在俯卧位时 笑出声 抓面前物体; 自己玩弄手, 见食物表 用两手支持抬起胸部;手能握持 示喜悦,较有意识的哭和笑 玩具 5 月 扶腋下能站得直;两手各握一玩 能喃喃地发出单词 伸手取物;能辨别人声; 具 音节 望镜中人笑 6 月 能独立一会;用手摇玩具 能认识熟人和陌生人; 自拉衣服; 自 握足玩 7 月 会翻身;自己独坐很久;将玩具 发“爸爸” “妈妈” 能听懂自己的名字;自握饼干吃 从一手换入另一手 等复音,但无意识 8 月 会爬;会自己坐起来、躺下去; 重复大人所发简单 注意观察大人的行动;开始认识物 会扶着栏杆站起来;会拍手 音节 体;两手会传递玩具 9 月 试独站;会从抽屉中取出玩具 懂几个较复杂的词 看见熟人会手伸出来要人抱; 或与人 句,如“再见” 等 合作游戏 10~11 月 能独站片刻;扶椅或推车能走几 开始用单词, 一个单 能摹仿成人的动作;招手、 “再见”; 步;拇、食指对指拿东西 词表示很多意义 抱奶瓶自食 12 月 独走;弯腰拾东西; 能叫出物品的名字, 对人和事物有喜憎之分;穿衣能合 会将圆圈套在木棍上 如灯、碗;指出 作,用杯喝水 自己的手、眼 15 月 走得好;能蹲着玩; 能说出几个词和自 能表示同意、不同意 能叠一块方木 己的名字 18 月 能爬台阶;有目标地扔皮球 能认识和指出身体 会表示大小便; 各部分 懂命令;会自己进食 2 岁 能双脚跳;手的动作更准确; 会说 2~3 个字构成 能完成简单的动作, 如拾起地上的物 会用勺子吃饭 的句子 品;能表达喜、怒、怕、懂 3 岁 能跑;会骑三轮车; 能说短歌谣, 数几个 能认识画上的东西;认识男、女; 会洗手、洗脸; 数 自称“我” 表现自尊心、同情心、 脱、穿简单衣服 害羞 4 岁 能爬梯子;会穿鞋 能唱歌 能画人像;初步思考问题; 记忆力强、好发问 5 岁 能单腿跳;会系鞋带 开始识字 能分辨颜色;数 10 个数; 知物品用途及性能 6~7 岁 参加简单劳动, 如扫地、 擦桌子、 能讲故事; 开始写字 能数几十个数;可简单加减; 剪纸、泥塑、结绳等 喜独立自主 (三)、身体评估 1.评估注意事项 为了获得准确无误的身体评估资料, 评估者必须尽可能取得患儿的合作, 在进行身体评 估时尚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在询问病史时应采用微笑、表扬语言鼓励、或手抚摸等方法与患儿建立良好的关 系,也可用听诊器或其他玩具逗他玩耍以消除患儿的恐惧感, 取得信任与合作: 并可借此观 察小儿的精神状态,智力及对外界的反应情况。 (2 )评估时可让婴幼儿坐或躺在家长的怀里检查,尽量让孩子与亲人在一起,以增加 其安全感。 (3)可根据患儿情况灵活掌握评估顺序。一般小儿开始接受评估时较安静,可先检查 心肺听诊、 心率、呼吸次数和腹部触诊等易受哭闹影响的项目;而口腔、咽部等不易接受的 部位应放在最后评估;皮肤、四肢躯干骨骼、 全身浅表淋巴结等容易观察的可随时查。 如果 哪一部位疼痛,该处评估也应放在后面。 (4 )小儿免疫功能差,评估小儿前要清洗双手,应使用一次性压舌板以防交叉感染; 评估者的工作衣、听诊器等要经常消毒。 2.评估内容 (1)一般状况 与小儿一接触,即应开始观察。如在问病史的过程中,就注意观察小 儿的营养发育情况, 神志、 表情、 语言能力、 对事物的反应, 皮肤颜色、 体位或行走姿势等。 在自然状态下所得资料较为真实,可供正确判断小儿的神志状况,发育营养和病情轻重。 (2 )一般测量 包括:体温、呼吸、脉搏、血压;身长、体重、头围、胸围等。 1)体温 可根据小儿的年龄和病情选用不同的测温方法: ①口腔测温法适用于神志清 楚能配合的> 6 岁小儿,准确且方便,测试 3 分钟, 37.5 °C 以下为正常。 ②肛门内测温法 适用于 1 岁以下小儿、不合作的儿童或昏迷、 休克患儿等,测温时间短且准确,小儿取侧卧 位,下肢屈曲,将已涂润滑油的肛表水银头轻轻插入肛门内 3~4cm ,测温 2 分钟, 36.5~ 37.5 C° 为正常。③腋下测温法,腋下测温较安全、方便,但测试时间较长,将消毒的体温 表水银头放在小儿腋窝中,使上臂压紧腋窝,测试 4~ 5 分钟, 36~37°C 为正常。 2 )脉搏、呼吸 小儿脉搏及呼吸易受进食、活动、哭闹等因素影响,故应在安静时评 估。评估脉搏应选择较浅的动脉如桡动脉, 婴幼儿最好选择股动脉或通过心脏听诊检测; 应 注意脉搏的速率、节律、 强弱及紧张度。 由于小儿新陈代谢旺盛而且交感神经占优势, 故脉 搏相对较快, 随年龄增长可逐渐减慢。 凡脉搏显著增快而在睡眠时不见减慢者, 应怀疑有器 质性心脏病。 通过听诊或观察腹部起伏评估小儿呼吸情况; 也可用少量棉花纤维置于小儿鼻 孔边缘,观察棉花纤维摆动次数,并注意呼吸节律及深浅。小儿年龄越小,呼吸频率越快, 且容易出现呼吸节律不齐; 婴幼儿呈腹式呼吸, 当开始行走时出现胸腹式呼吸。 肺炎患儿呼 吸加快,可达 40~80 次/分,并有鼻翼扇动,重者呈点头状呼吸、三凹征及发绀。各年龄小 儿脉搏呼吸正常值见表 4-1-3 。 表 4-1-3 各年龄小儿呼吸、脉搏次数(每分钟) 年龄 脉搏 呼吸 脉搏 / 呼吸 新生儿 120~ 140 40~45 3/1 < 1 岁 110~ 130 30~40 3~4/1 2~3 岁 100~ 120 25~30 3~4/1 4 ~7 岁 80~ 100 20~25 4/1 8~ 14 岁 70~90 18~20 4/1 3) 血压 测量血压时袖带宽度应为上臂长度的 2 /3 ,故应根据不同年龄选择不同宽 度的袖带, 过宽者测得血压值较实际为低, 过窄者则较实际为高。 新生儿和小婴儿可用多普 勒超声监听仪测定收缩压, 或用简易的潮红法测量。 小儿血压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 正常 值可用以下公式推算:收缩压=(年龄 ×2 )+80 (mmHg ),收缩圧的 2 /3 为舒张圧。正常 时下肢血压比上肢血压高约 20mmHg 。收缩压超出标准 20mmHg 者为高血压,低于标准 20mmHg 者为低血压。 (3)皮肤和皮下组织 应在明亮的自然光线下评估, 并注意在保暖情况下仔细评估身 体各部位,观察皮肤颜色,有无苍白、黄染、发绀、潮红、皮疹、瘀点(斑) 、脱屑小儿收惊符、色素 沉着,毛发有无异常,触摸皮肤弹性、皮下组织,有无水肿等。一般采用测量腹部皮褶的厚 度,观察皮下脂肪,判断营养状态,其测量方法为:在腹部脐旁乳头线上,以拇指和示指相 距 3cm 处,与皮肤表面垂直成 90°角,将皮脂层捏起,然后量其上缘厚度。 I 度营养不良时 其厚度多为 0.4~0.8cm ;II 度营养不良时,腹部皮褶厚度常小于 0.4cm ;III 度营养不良时, 皮下脂肪几乎消失。 小儿因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 面颊的潮红与苍白有时不一定能正确反映 有无贫血,此时观察甲床、结合膜及唇粘膜更可靠。 (4)浅表淋巴结 评估时注意大小、数目、活动度、质地、有无粘连圧痛等,特别是 颈部、 耳后、 枕部、 腋窝、 腹股沟处, 正常时这些部位可扪及单个质软的淋巴结, 黄豆大小, 活动度好,无圧痛。 (5)头部 1)头颅 观察大小、 形状、 必要时测量头围; 前囟为额骨和顶骨边缘形成的菱形间隙, 初生时 1.5~2.0cm (两对边中点连线) 大小, 一般在生后 2~3 个月, 随头围增大而略有增大, 以后应逐渐缩小, 于 12~18 个月时闭合。 注意前囟有无紧张感、 凹陷或隆起; 小婴儿注意有 无枕秃和颅骨软化、血肿或颅骨缺损。 2 )面部 有无特殊面容、 眼距大小、 鼻梁高低, 双耳位置和形状等。 21- 三体综合征 (又 称先天愚型综合征)患儿有眼距宽、鼻梁低平、眼裂小、眼外侧上斜等特殊面容。 3)眼、耳、鼻 有无眼睑浮肿、下垂、眼球突出、斜视、结膜充血、眼分泌物、角膜 混浊、瞳孔大小、形状、对光反应。检查双外耳道有无分泌物、局部红肿及外耳牵拉痛;若 怀疑有中耳炎时应用耳镜检查鼓膜情况。 观察鼻形、 注意有无鼻翼扇动、 鼻腔分泌物及通气 情况。 4 )口腔 口唇色泽有无苍白、发绀、干燥、口角糜烂、疱疹。口腔内颊粘膜、牙龈、 硬腭有无充血、 溃疡、 粘膜斑、 鹅口疮、 腮腺开口处有无红肿及分泌物。 牙齿数目及龋齿数。 舌质、 舌苔颜色。咽部评估放在最后进行,评估者一手固定小儿头部使其面对光源,一手持 圧舌板, 在小儿张口时进入口腔, 圧住舌后根部, 利用小儿反射性张口暴露咽部的短暂时间, 迅速观察双扁桃体是否肿大,有无充血、分泌物、脓点、假膜及咽部有无溃疡、充血、滤泡 增生、咽后壁脓肿等情况。 (6)颈部:有无斜颈、短颈或颈蹼等畸形,颈椎活动情况;甲状腺有无肿大,气管位 置;颈静脉充盈及搏动情况,有无颈肌张力增高或弛缓等。 (7)胸部 1)胸廓 注意有无佝偻病的体征,若胸骨下部显著突前,前后径增大,横径缩小,则 为鸡胸; 若胸骨下部剑突处显著凹陷为漏斗胸; 肋骨与肋软骨接连处呈圆形增大为佝瘘病串 珠;胸部前面肋缘向外突出, 而自胸骨剑突沿膈附着的部位向内凹陷为肋膈沟。 观察胸廓两 侧是否对称、心前区有无隆起、有无桶状胸、肋间隙饱满、凹陷、增宽或变窄等。 2 )肺 望诊应注意呼吸频率和节律有无异常,有无呼吸困难和呼吸深浅改变;吸气性 呼吸困难可出现 “三凹征 ”(即胸骨上窝、肋间隙和剑突下在吸气时向内凹陷) ,呼气性呼吸 困难可出现呼气延长。 触诊在年幼儿可利用啼哭或说话时进行。 小儿胸部叩诊时用力要轻 (因 其胸壁薄,叩诊反响较强) ,也可用直接叩诊法,用两个手指直接叩击胸膛。听诊时正常小 儿呼吸音较响, 呈支气管肺泡呼吸音, 应尽量保持小儿安静, 或利用小儿啼哭后的深呼吸时 容易闻及细湿啰音。 肺炎时腋下、 肩胛间区及肩胛下区较易听到湿性啰音, 故应特别注意这 些部位有无异常。 3)心 望诊时注意心前区是否隆起,心尖搏动位置、强弱和搏动范围,正常

  2 岁小儿 的心尖搏动在第四肋间,左侧最远点可达乳线 岁时在左第五肋间锁骨中线 ,肥胖婴儿不易看到搏动。触诊心尖搏动的位置及有无震颤,并注意震颤出 现的部位和性质 。心界叩诊时用力要轻才易分辨清浊音界线 岁以内婴幼儿一般只叩心 脏左右界; 从心尖搏动点左侧起向右叩, 听到浊音改变即为心左界, 记录为第几肋间左乳线 外或内几厘米; 叩出肺肝浊音界, 然后在其上一肋间自右向左叩, 有浊音改变时即为心右界, 以右胸骨线 (胸骨右缘 )外几厘米记录。各年龄小儿心界见参考表 4-1-4 。 表 4-1-4 各年龄小儿心界 年龄 右界 左界

  12 岁 右胸骨线cm * 胸骨旁线为胸骨线与乳线之间的中点线 应在安静环境下进行心脏听诊, 且要用小的听诊器胸件。 小婴儿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响 度几乎相等;随年龄的增长,心尖部第一音较第二音响, 而心底部第二音超过第一音。 小儿 时期肺动脉瓣区第二音比主动脉瓣区第二音响 (P >A ) ,有时可出现吸气性第二心音分裂。 2 2 杂音部位、 性质、时期、响度及传导方向等对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有重要价值; 也要注意学龄 前期及学龄儿童常于肺动脉瓣区或心尖部听到生理性收缩期杂音或窦性心律不齐。 (8)腹部 在新生儿或消瘦小儿望诊可见肠型或蠕动波, 应注意新生儿脐部有无分泌 物、出血、炎症,脐疝大小。触诊应尽量争取小儿的合作,可让其躺在母亲怀里或在哺乳时 进行,评估者的手应温暖、动作轻柔,如小儿哭闹不止,可利用其吸气时作快速扪诊。应主 要观察小儿表情反应评估有无压痛, 而不能完全依靠小儿回答。 正常婴幼儿肝脏可在肋缘下 1~2cm 扪及,柔软无压痛; 6~7 岁后不应再触及。婴儿期偶可触及脾脏边缘。肝脾肿大也 常见于婴幼儿贫血, 可能提示髓外造血。 叩诊可采用直接叩诊或间接叩诊法, 其检查内容与 成人相同。听诊在小儿可闻肠鸣音亢进、如有腹部血管杂音时应注意其部位。 (9)脊柱和四肢 注意有无畸形, 躯干与四肢比例失调和佝偻病体征, 如 “O”形或 “X” 形腿、手镯、脚镯样变、脊柱侧弯等;观察手、足指 (趾 )有无杵状指、多指 (趾) 畸形等。缺 铁性贫血者指甲菲薄、脆弱,严重者呈扁平或匙状指。 (10)会阴肛门和外生殖器 观察有无畸形如先天性无肛、尿道下裂、 两性畸形、 肛裂 等;女孩有无阴道分泌物、 畸形; 男孩有无隐睾、 包皮过长、 过紧、 鞘膜积液和腹股沟疝等。 (11)神经系统 根据病种、病情、年龄选择必要的检查。 1) 一般检查:观察小儿的神志、精神状态、面部表情、反应灵敏度、动作语言能力、 有无异常行为等。 2 ) 神经反射:注意新生儿期特有的吸吮反射、拥抱反射、握持反射是否存在;新生儿 和小婴儿期提睾反射、腹壁反射较弱或不能引出, 但跟腱反射亢进,并可出现踝阵挛; 由于 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不成熟,

  2 岁小儿 babinski 征可呈阳性,但若一侧阳性、一侧阴性则 有临床意义。 3) 脑膜刺激征:注意颈部有无抵抗、 kernig 征和 brudzinski 征是否阳性,评估方法与 成人一样, 由于小儿不配合, 要多次评估才能确定。 在解释检查结果意义时一定要结合病情 及年龄特点全面考虑,因为正常小婴儿在胎内时屈肌占优势,故生后头几个月 kernig 征和 brudzinski 征也可呈阳性。

版权声明:本文为 “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fu.yonana.cn/a/sw/2023/0212/11029.html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关于我们
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
扫码关注
 备案号:湘ICP备2022023140号-1 
Copyright ©2019-2023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
 备案号:湘ICP备20220231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