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渗性脱水:血清钠低于 130mmol/L;# 等渗性脱水:血清钠在 130-150mmol/L; 高渗性脱水:血清钠高于 150mmol/L。 # 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 3.5mmol/L。 挤压反射:新生儿至 3-4 个月婴儿对固体食物出现舌体抬高、舌向前吐出的一种保护性反射。 乒乓头:六月龄以内婴儿的佝偻病以颅骨改变为主,前囟边较软,颅骨薄,检查者用双手固定婴儿头部,指尖稍用力压迫枕骨或顶骨的后部,可有压乒乓球样的感觉。6 月龄以后颅骨软化消失。 方头:婴儿佝偻病患儿额骨和顶骨中心部分常逐渐增厚,至 7-8 个月时,从上向下看变成“方盒样”头型。头围较正常增大。 佝偻病串珠:佝偻病患儿骨骺...
# 低渗性脱水:血清钠低于 130mmol/L;# 等渗性脱水:血清钠在 130-150mmol/L; 高渗性脱水:血清钠高于 150mmol/L。 # 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 3.5mmol/L。 挤压反射:新生儿至 3-4 个月婴儿对固体食物出现舌体抬高、舌向前吐出的一种保护性反射。 乒乓头:六月龄以内婴儿的佝偻病以颅骨改变为主,前囟边较软,颅骨薄,检查者用双手固定婴儿头部,指尖稍用力压迫枕骨或顶骨的后部,可有压乒乓球样的感觉。6 月龄以后颅骨软化消失。 方头:婴儿佝偻病患儿额骨和顶骨中心部分常逐渐增厚,至 7-8 个月时,从上向下看变成“方盒样”头型。头围较正常增大。 佝偻病串珠:佝偻病患儿骨骺端因骨样组织堆积而膨大,沿肋骨方向于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可扪及圆形隆起、从上至下如串珠样突起,以第 7-10 肋骨最明显。 佝偻病手足镯:佝偻病患儿骨骺端因骨样组织堆积而膨大,手腕、足踝部可形成钝圆形环状隆起。 鸡胸:一岁左右的佝偻病患儿可见胸骨和邻近的软骨向前突起,形成“鸡胸样”畸形。 肋膈沟或 郝氏沟(Harrisons groove):严重佝偻病患儿肋骨软化,因膈肌运动的牵扯在胸壁的下缘形成一水平凹陷。(严重佝偻病小儿胸廓的下缘形成一水平凹陷小儿定义医学,即~) 膝内翻(O 形腿)或 膝外翻(X ) 形腿):由于骨质软化与肌肉关节松弛,小儿开始站立与行走后双下肢负重,可出现股骨、胫骨、腓骨弯曲而形成严重的膝内翻或膝外翻。有时有 K 形样下肢畸形。 面神经征:以手指尖或叩诊锤骤击患儿颧弓与口角间的面颊部,引起眼睑和口角抽动为面神经征阳性;新生儿期可呈假阳性。 陶瑟征:以血压计袖带包裹上臂,使血压维持在收缩压和舒张压之间,5 分钟之内该手出现痉挛症状即阳性。 围生期:是指产前、产时、产后的一个特定时期。目前国际上有四种定义,按照 WHO 的推荐我国现以自妊娠 28w 至生后 7d 的一段时期来计算围生儿病率和死亡率。 足月儿:37wGA42w 的新生儿。 早产儿:GA37w 的新生儿,又称未成熟儿。 过期产儿:GA42w 的新生儿。 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 1h 内的体重2500g 的新生儿。 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 1h 内的体重1500g 的新生儿小儿收惊符。 超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 1h 内的体重1000g 的新生儿。 巨大儿:出生后 1h 内的体重4000g 的新生儿。 适于胎龄儿:婴儿的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平均出生体重的第 10-90 百分位之间。 小于胎龄儿:BW 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 10 百分位以下或低于平均体重 2 个标准差的新生儿。 大于胎龄儿:BW 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 90 百分位以上或高于平均体重 2 个标准差的新生儿。 高危儿:指已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监护的新生儿。 中性温度:指机体维持体温正常所需的代谢率和耗氧量最低时的环境温度。出生体重越低,日龄越小,所需中性温度越高。环境温度过高、进水少及散热不足,可使体温增高,发生脱水热。新生儿寒冷时无寒战反应而靠棕色脂肪化学产热。 假月经:部分女婴生后 5-7d 阴道流出少许血性分泌物,或大量非脓性分泌物,可持续 1w,是由于来自母体的雌激素中断所致。 新生儿窒息:指婴儿出生后不能建立正常的自主呼吸而导致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及全身多脏器损伤,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和儿童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 原发性呼吸暂停:胎儿或新生儿缺氧初期,呼吸代偿性加深加快,如缺氧未及时纠正,随即转为呼吸停止(20s)、心率减慢(100bpm)、发绀,即原发性呼吸暂停。 继发性呼吸暂停:若缺氧持续存在,则出现几次深度喘息样呼吸后,继而出现呼吸停止,即~。 HIE)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指围生期窒息引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或新生儿脑损伤。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 ):是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所致,为生后不久出现呼吸窘迫并进行性加重的临床综合症。其病理上有肺透明膜的改变,故又称肺透明膜病(HMD)。多见于早产儿。 染色体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染色体数目和(或)结构异常的疾病,常造成机体多发畸形、智力低下、生长发育迟缓和多系统的功能障碍,又称之为染色体畸变综合症。 遗传代谢病(IEM) ):是遗传性生化代谢缺陷的总称,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蛋白质分子在结构和功能上发生改变,导致酶、受体、载体等的缺陷,使机体的生化反应和代谢出现异常,反应底物或者中间代谢产物在体内大量蓄积,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的一大类疾病。有先天性、家族性、终生性的特征。 咳嗽变异型哮喘:儿童哮喘可无喘息症状,仅表现为反复和慢性咳嗽,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常在夜间和清晨发作,运动可加重哮喘。部分患儿最终发展为典型哮喘。 麻疹粘膜斑:是麻疹早期的特征性体征,常在出疹前 1-2 天出现,开始时见于下磨牙相对的颊粘膜上,为直径 0.5-1.0mm 灰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迅速增多,可累及整个颊粘膜至唇部粘膜,部分可融合,于出疹后 1-2d 消失。 原发综合征:由肺原发病灶、局部淋巴结病变和两者相连的淋巴管炎组成,胸片上呈典型的双极哑铃型影像。 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症。 生理性腹泻:多见于 6m 以内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即出现腹泻,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症状,食欲好,不影响生长发育。此类腹泻可能为乳糖不耐受的一种特殊类型,添加辅食后,大便即逐渐转为正常。 三凹征:上呼吸道梗阻或严重肺病变时,(呼吸肌用力收缩以增强呼吸动力,)可见胸骨上下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软组织凹陷,又称吸气性凹陷。 疱疹性咽峡炎: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 A 组。好发于夏秋季。起病急骤,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体检可发现咽部充血,在咽腭弓、软腭、腭垂粘膜上可见多个 2-4mm 大小灰白色的疱疹,周围有红晕,1-2d 后破溃形成小溃疡,疱疹也可发生于口腔的其他部位。病程为 1 周左右。 咽结合膜热:病原体为腺病毒 3、7 型。以发热、咽炎、结膜炎为特征。好发于春夏季,散发或发生小流行。临表为高热、咽痛、眼部刺痛,有时伴消化道症状。体检发现咽部充血、可见白色点块状分泌物,周边无红晕,易于剥离;一侧或双侧滤泡性眼结合膜炎,可伴球结合膜出血;颈及耳后淋巴结增大。病程1-2 周。 迁延性肺炎:肺炎病程达到 1-3 个月称之。 肺大疱:由于细支气管形成活瓣性部分阻塞,气体进的多、出的少或只进不出,肺泡扩大,破裂而形成肺大疱,可一个亦可多个。体积小者无症状,体积大者可引起呼吸困难。X 线可见薄壁空洞。 小儿少尿:新生儿尿量每小时1.0ml/kg,婴幼儿每日尿量少于 200ml/m 2 ,学龄前儿童少于 300ml/m 2 ,学龄儿童少于 400ml/m 2 。 骨髓外造血:出生后,尤其在婴儿期,当发生感染性贫血或溶血性贫血等需要增加造血时,肝脾和 LN可随时适应需要,恢复到胎儿时的造血状态,出现肝脾和 LN 肿大。同时外周血中可出现有核 RBC 和或幼稚 NC。这是小儿造血器官的一种特殊反应,病因纠正后即恢复正常。 生理性贫血:生后随着自主呼吸的建立,血氧含量增加,EPO 减少,骨髓造血功能暂时性降低;胎儿RBC 寿命较短,且破坏较多;加之婴儿生长发育迅速,循环血量迅速增加等因素,RBC 和 Hb 逐渐降低,至2-3m 时 RBC 降至 3.0x10 12 /L、Hb 降至 100g/L 左右,出现轻度贫血,呈自限性。 热性惊厥:发病年龄为 3m-5y,体温在 38℃以上时突然出现惊厥,排除颅内感染和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和代谢性疾病,既往没有无热惊厥史,即可诊断为~。
版权声明:本文为 “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