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infantile pneumonia)是小儿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指由不同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或其他因素(如吸入羊水、油类或过敏反应等)所引起的肺部炎症。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固定的湿啰音。
小儿肺炎可由病原体感染引起,也可由其他因素如吸入羊水、油类或过敏反应等所致。部分感染引起的肺炎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打喷嚏或咳嗽的飞沫经空气传播。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引起小儿肺炎的首位病毒病原,其次为副流感病毒(1、2、3型)和流感病毒(A型、B型)。
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军团菌等。其中,肺炎链球菌是5岁以下儿童最常见的细菌病原。
包括沙眼衣原体(CT)、肺炎衣原体(CP)、鹦鹉热衣原体和家畜衣原体,其中以沙眼衣原体(CT)和肺炎衣原体(CP)多见。
婴幼儿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如气管、支气管管腔狭窄,黏液分泌少,纤毛运动差,肺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易于充血,间质发育旺盛,肺泡数少,肺含气量少,易被黏液阻塞等,导致其发病风险较高。
(1)发热:发病前可先有轻度的上呼吸道感染数日。早期体温多在38~39℃,也可高达40℃左右。但是新生儿、重度营养不良患儿体温可不升或低于正常。
(2)气促:表现为呼吸频率增快,多在发热、咳嗽后出现。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呼吸时有呻吟声、鼻翼煽动、三凹征、口周或甲床发绀。
(1)循环系统症状:较重肺炎患儿可出现脉搏加速,可达140~160次/分,心音低钝。如患儿心率增至160~200次/分或以上,面色苍白,口唇发绀,或颜面、四肢水肿,尿少,则为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征象。有时四肢发凉、口周灰白、脉搏微弱,则为末梢循环衰竭。
(2)神经系统症状:常见烦躁不安、嗜睡,或者两者交替出现。婴幼儿易发生惊厥。如惊厥的同时伴有明显的嗜睡或烦躁、意识障碍,甚至发生强直性肌痉挛、偏瘫等症状,可能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如脑膜脑炎婴儿定义名词解释、中毒性脑病等。
(3)消化系统症状:婴幼儿患肺炎时,常伴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呕吐常发生在剧烈的咳嗽之后。腹胀严重时,可致膈肌上升,压迫胸部,加重呼吸困难。如果肺炎发生在肺的下部,可引起急性腹痛。
临床表现有高热不退、呼吸困难加重,检查发现患侧呼吸运动受限、语颤减弱,叩诊呈浊音,听诊呼吸音减弱,其上方有时可听到管状呼吸音。当积脓较多时,患侧肋间隙饱满,纵隔和气管向健侧移位。
当肺脏边缘的脓肿破裂并与肺泡或小支气管相通,即可造成脓气胸。表现为患儿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加剧、剧烈咳嗽、烦躁不安、面色发绀。胸部叩诊积液上方呈鼓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如果支气管破裂处形成活瓣,气体只进不出,形成张力性气胸,可危及生命,必须积极抢救。
由于细支气管形成活瓣性部分阻塞,气体进得多、出得少或只进不出,肺泡扩大、破裂而形成肺大疱,可一个也可多个。体积小者无症状,体积大者可引起呼吸困难。
由于化脓性感染造成肺实质的空洞性损害,并形成脓腔。脓肿可单发或多发,侵及胸膜或破溃至胸膜腔可引发脓胸。起病通常隐匿,患儿可有发热、不适、食欲缺乏和体重下降等症状。疾病明显的时期可有咳嗽、咯血、咳恶臭味脓痰、呼吸困难、高热、胸痛。
肺炎部位支气管阻塞,腔内淤滞的分泌物造成对支气管壁的压力,日久可引起远端扩张。同时扩张的支气管,由于分泌物堆积,容易反复感染。临床表现为反复咳嗽、咳痰,部分可有咯血,大多数可在肺底闻及湿啰音,部分患儿可有干啰音,病史长的患儿可出现生长发育落后、营养不良,杵状指(趾)的出现早晚不一,且并非必然出现。
根据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可以初步判断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细菌性肺炎患儿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病毒性肺炎时,白细胞数计数大多正常或偏低,有时可出现淋巴细胞增高或出现异型淋巴细胞。
是灵敏的细菌感染指标,其升高程度与感染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细菌感染时血清CRP值多上升,非细菌感染时则上升不明显小儿收惊符。
(1)细菌学检查:是细菌性肺炎的诊断依据。采集气管吸取物、肺泡灌洗液、胸腔积液、脓液和血标本做细菌培养和鉴定,同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对明确细菌性病原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也可以做涂片染色镜检进行初筛试验。
(2)病毒学检查:是病毒性肺炎的诊断依据。感染肺组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鼻咽分泌物病毒培养、分离是病毒病原诊断的可靠方法。此外,检测病毒特异性抗原或基因,可用于早期诊断。
(3)其他病原学检查:冷凝集试验阳性可以判断患儿是否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细胞培养用于诊断沙眼衣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等。
胸部X线检查未能显示肺炎征象而临床又高度怀疑肺炎、难以明确炎症部位、需同时了解有无纵隔内病变等,可行胸部CT检查。
根据患儿病史,有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的症状,肺部听诊闻及中、细湿啰音和(或)胸部影像学有肺炎的改变可作出诊断。反复发作者,应尽可能明确导致反复感染的原发疾病或诱因,如原发性或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呼吸道局部畸形或结构异常、支气管异物、先天性心脏病、营养不良和环境因素等。此外,还要注意与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异物、支气管哮喘等疾病进行鉴别。
一般不发热或仅有低热,全身状况好,以咳嗽为主要症状。肺部可闻及干湿啰音,多不固定,随咳嗽而改变。胸部X线检查显示肺纹理增多、排列紊乱。
患儿有异物吸入史,突然出现呛咳,可有肺不张和肺气肿,可资鉴别。如果病程迁延,有继发感染则类似肺炎或合并肺炎,需注意鉴别。
儿童哮喘可无明显喘息发作,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咳嗽,胸部X线检查示肺纹理增多、排列紊乱和肺气肿,易与本病混淆。患儿具有过敏体质,肺功能检查及支气管激发和支气管舒张试验有助于鉴别。
患儿一般有结核接触史,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胸部X线检查显示肺部有结核病灶可资鉴别。粟粒性肺结核可有气促和发绀,从而与肺炎极其相似,但肺部啰音不明显。
7、患儿有缺氧表现时,如烦躁、发绀等,应及时吸氧。严重缺氧的患儿要使用机械通气(人工呼吸机)。
(1)肺炎链球菌感染首选青霉素或阿莫西林,耐药者选用头孢曲松、头孢噻肟、万古霉素,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等。
(2)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时首选甲氧西林类药物,如苯唑西林钠或氯唑西林,耐药者选用万古霉素或联用利福平。
(4)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不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菌首选头孢他啶、头孢哌酮;产ESBLs菌首选亚胺培南、美罗培南。
(1)利巴韦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有体外活性,但吸入利巴韦林治疗RSV所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有效性仍存在争议,考虑到药物疗效与安全性问题,不推荐用于RSV肺炎治疗。
可减少炎症渗出,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血管通透性和微循环,降低颅内压。常用药物有甲泼尼龙、琥珀酸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用药指征为:①严重喘憋或呼吸衰竭;②全身中毒症状明显;③合并感染中毒性休克;④出现脑水肿;⑤胸腔短期有较大量渗出。
(3)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患儿可用利尿、强心、血管活性药物,肺炎合并缺氧中毒性脑病时可使用脱水、扩血管、止痉、促进脑细胞恢复的药物。
多见于肺炎初期的患儿。表现为发热、咳嗽、气急、咽红。舌脉表现为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浮紫。治以辛凉开闭,宣肺止咳。
多见于肺炎初期的患儿。表现为恶寒发热、咳嗽气急、无汗。舌脉表现为舌淡红,舌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浮红。治以辛温开闭,宣肺止咳。
多见于肺炎极期或重症患儿。表现为高热不退、咳嗽、气急鼻扇、痰黄黏稠、面赤口渴。舌脉表现为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以清热涤痰,开肺定喘。
多见于肺炎极期或重症患儿。表现为高热炽盛、咳嗽喘憋、烦躁口渴、涕泪俱无、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脉表现为舌红芒刺,苔黄糙,脉洪数。治以清热解毒,泻肺开闭。
候多见于肺炎恢复期的患儿。病程较长,表现为干咳少痰、低热盗汗、面色潮红、五心烦热。舌脉表现为舌质红乏津,舌苔花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治以养阴清肺,润肺止咳。
多见于肺炎恢复期的患儿。表现为咳嗽无力、喉中痰鸣、面白少华、多汗、食欲不振、大便溏。舌脉表现为舌质偏淡,舌苔薄白,脉细无力。治以补肺健脾,益气化痰。
针对某些常见细菌和病毒病原,疫苗预防接种可有效降低小儿肺炎患病率。目前已有的疫苗包括肺炎链球菌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流感病毒疫苗等。
版权声明:本文为 “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