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法方药的原则则制订出来的。一个方剂的组成,往往要经过长时间的医疗实践,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逐渐形成的。朱老医生几十年来自已摸索出一些有效的经验方,有些是根据前人经验成方,在运用临床实际上践中,又凭其心得几经化哉,加以增减,删紊就简,更合取精用宏,扩大了治疗范围。现编集其经验方及常用方,分内服、外用两大类。内服方剂中,为了便于参考,又归纳为除湿、消风、清热等几类。在外用药方面,其大部分经验方的组成,配制方法比较简单,易于取材,而有较好疗效,适于工农兵需要,符合简谦便验的要求。值得提出的一点是,朱老医生还提供其师传外科良方《章氏经验方》,很有参考的价值,使其免于日久散佚。同时亦部分收取了国内报导过的经验方及我院其他老中医的部分常用有效验方,如五石膏、苦参酒、四黄膏等,特汇编一起,以供参考。
汤剂,俗称汤药小儿化煞、煎药。汤有荡涤之意,使病邪速去,具有吸收快,作用速,且能随证加减,灵活使用等优点。
方义:本方由龙胆泻肝汤精简而成。生地凉血清热;黄芩燥湿清热;赤苓、泽泻、六一散淡渗利湿;车前子、木通导湿从小便而泄。用于湿热型,舌红,苔黄腻,脉滑等证。
方义:本方由除湿胃苓汤增减而成,苍术、白术、陈皮、川朴健脾化湿;猪苓、茯苓、泽泻、六一散淡渗利湿;桂枝通阳化气。用于脾湿型诸证,身起水疱、渗水,而具有脾胃症状,如脾运不健、大便溏泄、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等证。
方义:生地、元参滋阴靖热;当归、丹参养血和营;茯苓、泽泻除湿而不伤阴;白藓皮、蛇床子除湿止痒。用于湿疹反复不愈,日久伤阴耗血,舌淡苔净或光之证。
方义:藿香、佩兰、芳香化浊,理气和中;苍术、陈皮健脾燥湿;茯苓、泽泻利水渗湿;白藓皮、地肤子除湿止痒。用于湿疹,具有脾胃诸证,如胃纳不馨、消化不良、大便溏薄之证。
方义:苍术、陈皮健脾燥湿;茯苓、泽泻、六一散渗湿清热;炒麦芽消食和中,用于儿童湿疹,而有消化不良、纳食不多、乳积之证。
方义:本方从《医宗金鉴》消风散增减而成。生地、当归、甘草凉血润燥;知母、生石膏清肌热;荆芥、蝉衣消风;苦参、白蒺藜祛风止痒。适用于血热生风,风燥诸证,舌质红,脉弦滑数。治玫瑰糠疹可加紫草凉血清热,人工荨麻疹加紫、桃仁。
方义:熟地、当归滋阴养血;荆芥、白蒺藜、苦参消风止痒;苍术健脾;麻仁、甘草润燥。适用于血虚风燥,皮肤干燥、脱屑、瘙痒之证。
方义:荆芥、防风、浮萍、蝉衣疏风清热;黄芩、大青叶苦寒清热;当归、赤芍和营活血。适用于风热型,舌质红,苔薄布。脉细滑等证。
方义:本方由局方消风散精简而成。荆芥、防风宣散肌表风邪;羌活祛风胜湿,蝉衣散风热、消瘾疹,合而用之使湿随风去;陈皮、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和中;银花、甘草清热化毒。适用于风湿热类型的皮肤病。
方义:本方为玉屏风散合桂枝汤组成。黄芪、白术、防风固表御风;桂枝、白芍、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发散风寒;佐赤芍活血祛风。日久发作不休可加乌梅、五味子酸收之品。
处方:苍术9克陈皮6克茯苓9克泽泻9克荆芥9克防风9克羌活9克木香3克乌药9克生姜3片大枣5枚。
方义:苍术、陈皮、茯苓、泽泻、大枣健脾助运;荆芥、防风、羌活、生姜祛风散寒;木香、乌药理气止痛。用于身发风疒疒,纳呆腹胀、恶心呕吐、大便溏泄、腹疼阵作等证。
方义:本方根据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旨。重用活血药归尾、赤芍、桃仁、红花等,佐以荆芥、蝉衣、蒺藜消风;甘草调和诸药。用于荨麻疹日久发作,以及皮肤瘙痒不止,舌质紫,脉细涩等证。
方义:生、元参滋阴润燥;当归、丹参养血润肤;煅龙牡、白蒺藜熄风止痒;甘草润燥。适用于血虚阴伤,皮肤干燥发痒。舌淡苔净,脉细弦诸证。
方义:当归、白芍养血润燥;元参滋阴润燥;红花活血、川芎行血中之气;黄芪补气,气行血亦行;荆芥、白蒺藜消风止痒、甘草润燥。本方适用于老年气血日衰,血不养肤,皮肤干燥发痒,舌质淡苔净之证。
处方:乌蛇9克蝉衣6克荆芥9克防风9克羌活9克白芷6克黄连6克黄芩9克银花9克连翘9克甘草6克。
方义:乌蛇、蝉衣搜剔风邪;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祛风止痒;黄连、黄芩清热燥湿;银花、连翘、甘草清热败毒。用于风热之邪内郁日久,未经发泄,皮肤剧痒,使风湿之邪复从表而出。
方义:本方由犀角地黄汤、白虎汤增减而成。生地、丹皮、赤芍清营凉血;知母、生石膏清解肌热;竹叶轻清风热;银花、连翘、生甘草重在解毒。适用于中药毒及风毒肿之证。证见舌质红绛,脉滑数等。
处方:生地30克元参12克麦冬9克石斛9克(先煎)沙参9克丹参9克赤芍9克花粉9克银花15克连翘9克炙鳖甲9克炙龟板9克生甘草6克。
方义:生地、元参、麦冬、石斛、花粉、沙参养阴增液;鳖甲、龟板滋阴潜阳;丹参、赤芍凉血和营;银花、连翘、甘草清热解毒。用于毒热伤营耗液,而致皮肤剥脱,潮红等证。
方义:黄连、黄芩苦寒泻火;丹皮、赤芍凉血清热;银花、连翘、蚤休、甘草清热解毒。适用于一切火毒诸证,大便干结,可加大青叶、大黄。
处方:生地30克丹皮9克赤芍9克黄芩9克知母9克生石膏30克桑白皮9克枇杷叶9克生甘草6克。
方义:生地、丹皮、赤芍凉血清热;黄芩、枇杷叶、桑白皮清肺热;知母、生石膏清胃热;生甘草清热解毒。用于脾胃积热。上蒸于肺。而成肺风粉刺、酒刺、酒皶鼻诸证。如大便秘结,可加大黄、大青叶。
处方:生地30克生槐花30克山豆根9克白藓皮15克草河车15克大青叶15克紫草15克黄药子12克。
方义:生地、生槐花、紫草凉血清热;山豆根、草河车、大青叶清热解毒;白藓皮消风止痒;黄药子凉血解毒。用于牛皮癣进行期,血热风燥之证。
处方:土茯苓30克忍冬藤9克生甘草6克板蓝根15克威灵仙15克山豆根9克草河车15克白藓皮15克。
方义:生地、不娼妓、赤芍凉血润燥;黄芩、甘草清热解毒;苍耳子、苦参、白藓皮、地肤子祛风除湿,清热止痒。此方适用于血热风燥之证,起红色丘疹,瘙痒极甚,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等。
处方:生地30克元参12克丹参15克当归9克白芍9克茜草9克红花9克黄芩9克苦参9克苍耳子9克白藓皮9克地肤子9克生甘草6克。
方义:生地、当归、白芍、丹参养血和营;元参、甘草滋阴润燥;茜草、红花活血;黄芩除湿清热;苦参、苍耳子祛风除湿;
白藓皮、地肤子除湿止痒。本方适用于血虚风燥之证。证见皮损肥厚浸润,瘙痒剧甚,舌质淡,苔薄布等。
处方:归尾9克赤芍9克桃仁9克红花9克香附9克青皮9克王不留行9克茜草9克泽兰9克牛膝9克。
方义:归尾、赤芍、桃仁、红花活血祛瘀;王不留行通经活血;青皮、香附理气,气行血亦行;茜草凉血清热;泽兰活血破瘀;牛膝引药下行。用于风湿阻于经络,气滞血瘀,结聚成核,红肿疼痛。
处方:龙胆草9克黄芩9克炒山栀9克生地30克车前子9克木通6克六一散9克(包)(或用滑石9克甘草3克)(当归、柴胡)
方义:生地凉血清热;胆草、黄芩、栀子苦寒利湿清热;车前子、木通、六一散导湿下行;当归、柴胡一般可不用,如在肝胆经部位,亦可用柴胡,如耳部湿疹(旋耳疮)。本方适用于湿热俱盛型诸证及渗出水多的皮损。
处方:苍术9克陈皮6克厚朴6克炒白术9克猪苓9克茯苓9克泽泻9克六一散(包)9克(滑石、甘草)(防风、栀子、木通、肉桂)
方义:本方合平胃散、五苓散加味组成。苍白术、厚朴、陈皮健脾燥湿;猪茯二苓、泽泻、六一散淡渗利湿。适宜和于脾湿型诸证,由于脾运失健,湿从内生,热象不显,而见舌淡,苔白腻,胃呆,便溏者。
处方:生地30克丹皮9克赤芍9克忍冬藤15克苦参9克白藓皮9克地肤子9克豨莶草9克海桐皮9克六一散9克(包)二妙丸9克(包)
方义:生地、丹皮、赤芍凉血清热;忍冬藤清热解毒;豨莶草、海桐皮、苦参、白藓皮、地肤子除湿止痒;六一散、二妙丸利湿清热。
处方:吴萸、补骨脂、仙茅、益智仁温肾助阳;苍术、茯苓、小茴香健脾理湿。用于肾阳不足,脾湿内生,阴囊发凉,潮湿、出汗、发痒之证。
方义:当归、丹参、赤芍、红花重在活血;荆芥、灵仙、蒺藜、苦参重在祛风,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旨。
方义:乌蛇、独活、白芷、蘽本、白藓皮驱风止痒;黄柏、银花、甘草燥湿清热。适用于风重于湿,肾囊干燥发痒,搔后略有出水之证。
处方:荆芥9克防风9克牛蒡子9克白蒺藜9克蝉衣4.5克生地15克丹参9克赤芍9克炒山栀9克黄芩9克银花9克连翘9克生甘草6克。
方义:荆芥、防风、牛蒡子、白蒺藜、蝉衣疏表祛风;生地、丹参、赤芍凉营清热;黄芩、山栀、银花、连翘、甘草热解毒。
处方:乌蛇6克羌独活(各)9克防风6克炙僵蚕6克生地15克丹皮9克丹参9克赤芍9克黄芩9克银花15克。
方义:乌蛇、僵蚕搜剔风邪;羌独活、防风祛风外泄;生地、丹参、丹皮、赤芍凉血清热;黄芩、银花清热败毒。适用于风邪久羁,缠绵不愈之症。
方义:风热阻于营分则发赤肿,风热阻于气分则发白肿,又称风注。又有风热阻于脏腑,气机失利则腹疼泄泻,均宜此方治之
处方:荆芥9克防风9克麻黄6克桂枝9克白芷6克羌活9克蝉衣6克当归9克赤芍9克佻仁9克红花9克。
方义:前六味药,辛温祛风散寒;蝉衣散风;归、芍、桃、红活血祛风,调和营卫。用于遇风着冷即起的风菩畾之证。
方义:地龙、角刺、刺猬皮通行经络,搜风止痒;佻仁、赤芍活血化瘀;银花、连翘清热解毒。用于瘀血阻于经隧,营卫之气不得宣通,风邪久郁而致风菩畾日久发作之证,兼风寒者加麻黄、桂枝。
处方:生熟地(各)15克当归9克何首乌9克紫贝齿30克磁石15克生龙牡(各)15克代赭石15克珍珠母30克白芍9克。
方义:紫贝齿、磁石、生龙牡、代赭石、珍珠母平肝潜阳;生熟地、当归养血;白芍和阴血,泻肝火;何首乌补肝肾、益精血。
处方:地丁9克野菊花9克银花9克连翘9克黑山栀9克半枝莲9克蒲公英15克草河车9克生甘草6克。
处方:银花15克白芷6克归尾9克赤芍9克大贝母9克花粉9克炙乳没(各)4.5克角刺9克炙甲片9克生甘草6克(防风、陈皮)。
方义:归尾、赤芍、炙乳没、白芷活血和营,消肿止痛;贝母、花粉、角刺、山甲托毒排脓;银花、甘草清热解毒。
处方:黄连6克黄芩9克元参9克板蓝根15克连翘9克陈皮6克马勃1.5克牛蒡子9克薄荷3克(后下)甘草3克桔梗3克(僵蚕、升麻、柴胡)
方义:黄连、黄芩、板蓝根、连翘、甘草清热解毒;马勃、薄荷、牛蒡子轻散风热;陈皮理气;桔梗载药上浮。
处方:广犀角3克(研末冲)生地30克丹皮9克赤芍9克黄连6克黄芩9克知母9克生石膏30克竹叶9克银花9克连翘9克元参9克生甘草9克(栀子桔梗)。
方义:本方综合犀角地黄汤、白虎汤、黄连解毒汤加减而成,原治温病发斑,气血两燔之证。现以治红斑性狼疮、药物性皮炎,毒热入于营血。以犀角、生地、丹皮、赤芍清营凉血;黄连、黄芩、银花、连翘、甘草清解毒热;知母、生石膏清温热;元参滋阴;竹叶清心除烦。
方义;荆芥、防风、牛蒡散风;黄连、黄芩、栀子燥湿;知母、生石膏清肌热,木通、六一散利湿。佐以元参滋阴。
处方:生地30克麦冬9克苍术9克白术9克赤苓9克泽泻9克黄芩9克炒栀子9克菌陈9克连翘9克生甘草6克(枳壳、元明粉)。
方义:苍术、白术、赤苓、泽泻健脾除湿;黄芩、栀子、菌陈、连翘、甘草清热解毒;佐以生地、麦冬滋阴清热。
处方:元参12克知母9克生石膏30克黄连6克连翘9克升麻9克生甘草6克(牛蒡子)竹叶30片。
方义:本方由化斑汤合清胃散加减而成。原治热入阳明发斑之证。元参滋阴;知母、生石膏清肌热;升麻、黄连、连翘、甘草清热解毒;竹叶轻清风热。
处方:黄芪30克当归30克牛膝15克元参15克石斛15克银花30克菊花15克地丁30克公英30克生甘草15克。
方义:黄芪补气行血;当归、牛膝活血和营;元参、石斛养阴;银花、地丁、公英、菊花、甘草清热解毒。
方义:生地滋阴凉血;当归、川芎、赤芍、红花活血破瘀;黄芩清上焦之热;佐以陈皮理气;赤茯苓清热利湿;甘草清热解毒。适用于痤疮日久,酒皶鼻中期。舌质红,苔薄黄腻等证。
处方:当归尾9克赤芍9克桃仁9克红花9克黑山栀9克大贝母9克花粉9克丝瓜络9克木通6克炙甲片9克炙乳没(各)6克。
方义:归尾、赤芍、桃仁、药花活血化瘀;山栀清热;贝母、花粉、甲片、木通通络消肿;乳香、没药活血止痛。
处方:独活9克桑寄生9克防风已(各)9克桂枝9克秦艽9克当归12克川芎9克赤芍15克牛膝9克细辛6克茯苓9克甘草9克。
方义:独活、寄生、防风已、秦艽、茯苓祛风除湿;当归、赤芍、川芎和营活血;桂枝、细辛、牛膝温经通络。
方义:当归、赤芍活血和营;桂枝、细辛、潞潞通温通血脉;甘草、大枣甘温益气。用于阳虚不足,气血运行不利,不能温故知新养四末,而见手足发凉紫绀,脉沉细之证。
处方:当归9克熟地12克白芍9克川芎6克首乌9克黄芪9克荆芥9克(防风)白蒺藜9克甘草6克。
处方:生地9克熟地9克当归9克元参9克丹皮9克红花9克白蒺藜9克生甘草6克僵蚕6克首乌9克。
方义:生熟地、当归养血;首乌、元参滋阴;丹皮、红花活血压计祛风;白蒺藜、僵蚕熄风止痒;甘草润燥。本方适用于血虚风燥,皮肤干燥,搔痒出血之证。
处方:生地15克熟地15克天冬9克麦冬9克花粉9克当归9克黄芪9克升麻6克黄芩9克桃仁9克红花9克。
方义:二地、二冬、花粉滋阴润燥;黄芪、当归补气养血;升麻、黄芩清热;桃仁、红花活血祛风。适用于日久伤阴耗血,血虚风燥之证,皮肤干燥、脱屑、瘙痒,舌质经绛等证。
处方:青皮6克陈皮9克半夏9克大贝母9克当归9克川芎6克昆布9克海藻9克海带9克连翘9克独活9克甘草6克。
方义:青皮、陈皮、半夏、贝母消痰;昆布、海藻、海带软坚;当归、川芎活血;独活、连翘散结;甘草反佐。
信息删除举报或发邮件到:转藏到我的收藏夹转Word文档下载一键复制全文类似文章最新转藏文章文档下载下载连接中...
版权声明:本文为 “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