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玉佩中有两种形状、质地上非常相似的品类:平安扣和玉璧。它们大多呈圆形,中有圆孔,带一定厚度。历史上著名的“和氏璧”,便是玉璧中的殿堂级传说。
玉璧是一种扁圆形、正中有孔的玉质器物。古人将带有小孔的环状玉石称为「璧」,将带有大孔的环状玉石称为「瑗」(见《尔雅·释器》)。
玉璧在新石器时期已有,最早的用途是礼器,主要功能是祭天。《周礼·春官·大宗伯》中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也正因为玉璧是「礼天」的重器,它在造型上才会呈现出外呈圆形、内有圆孔的特点,完全符合古人「天圆地方」的观念。《说文》中对「璧」作出了解释:「瑞玉,圆器也」。古人赋予玉璧礼天的重任,将其视为祥瑞重器。
将玉璧作为配饰,兴起自战国时期,盛行于汉代。在尺寸上,作为佩饰的系璧要比作为礼器的玉璧小许多,一般认为在10cm以内。纹样上,早期玉璧多素面无纹、器形简单,自春秋战国起,玉璧开始有了雕饰,至汉代,雕工逐渐精细化,出现浮雕和螺旋状纹饰。
到了现代,人们对古代玉璧进行了传承和发展:造型上,现代璧采用了古代璧的形状,圆形中间有小孔,且璧的中间较厚,而孔处与周围的边缘部分较薄;材质上除了传统的玉以外,也出现了翡翠、金属、牙骨等质地的璧;工艺上,璧身多带有纹饰,并仿照汉代的出廓璧,在圆璧外缘又附加雕刻一些装饰。由于玉璧本身具有玉质的内在美、工艺美、历史美、纹饰美、意蕴美等特点,历来受到收藏爱好者的青睐。
一种观点认为平安扣来源于玉璧。作为祥瑞重器的玉璧,一度被古代帝王和贵族所垄断。历经沧海桑田,旧时王谢堂前燕,终有一天飞入了寻常百姓家,玉饰品也从庙堂走向了民间。在这漫长的过程中,智慧的劳动人民将玉璧缩小简化,成为了可以随身携带的「平安扣」,传承至今。
另一种观点认为平安扣来源于古代铜钱。古人认为铜钱可以避邪保平安,同时也是财富、身份的象征,寓意财源滚滚。美观起见,人们用玉模仿铜钱的形状,做成了圆孔的平安扣。因此,平安扣也称怀古、罗汉眼。
平安扣是中国的一款传统玉饰。从外型看,它圆滑轻巧宝宝平安符,质朴周正,符合中国人的传统审美。无棱无角、无纹无饰的特点,也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无为」和「中庸」。
因此,平安扣长久以来都被作为护身符,被人们赋予了消灾辟邪、吉祥和美、永保平安的美好寓意。无论是逢年过节长辈赠礼、莘莘学子远赴赶考,还是至亲好友依依作别,平安扣都民间最受欢迎的礼物选项之一。
如果你在寻找一枚质地上成、款式大方的平安扣挂件,或想收藏一枚工艺精湛、古朴大方的玉璧,欢迎关注国拍民品拍卖会和海上名家APP。我们将甄选附带证书的精美拍品,不定期推出平安扣和玉璧,欢迎关注选购。
版权声明:本文为 “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