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命锁也叫“寄名锁”,前身是“长命缕”,呈古锁状,一般多用金银宝玉制,它是挂在儿童脖子上的一种装饰物,承载着人们希冀“锁”住生命,孩子平安健康的长大。
千百年来,中国人通过生命历程的经验,经过干锤百炼、精雕细琢,把最重要、最美好的祝福凝固在“长命锁”上,并怀着无比虔诚的心情把“长命锁”佩戴到了孩子身上。
长命锁作为一种吉祥信物,带给了人们精神上的庇佑与慰藉,今天,它更是超越了人们祈望上天来保佑子孙的本意,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祈福精神的体现。
汉代,每逢五月初五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在门楣上悬挂上五色丝绳,以避不祥。五色丝虽为小物件,却象征着五方神力,能够驱除邪魔。古人认为五方具有神奇的力量 ,可以辟邪除灾。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由于战争频繁,加之瘟疫,灾荒不断。人们用五色丝编成绳索,系于妇女和儿童手臂,以祈求驱邪辟灾、祛病延年、健康长寿。
这种彩色绳索,当时称之为“长命缕”、也有叫“长生缕”、“续命缕”、“延年缕”等名称的。在南北朝以前,端午节系长命缕习俗已经在荆楚等地沿袭。
到了唐代,这一习俗已经在全国各地盛行,唐代张说《端午三殿侍宴应制探得鱼字》诗记载:“愿赍长命缕,来续大恩余”。
宋代,宫廷有端午节赐百官长命缕习俗。每到端午节前,皇帝还在长春殿亲自将续命缕赏赐给近臣百宫,以便他们在节日佩戴。
到了明代,长命锁作为儿童专有佩饰在全国各地极为流行,成年男女使用者日少。一般多用于小儿满周岁时,百索的进一步发展,就成了长命锁平安符咒图片大全。
新生儿满百日或周岁举行的仪式中最为流行的是挂长命锁。锁的用处加以夸张引申,便可用来锁住无形的事物。
在小孩胸前挂锁,其意义就在于锁住小孩的命,避免病魔疫鬼侵入危害小孩。人们认为小孩一旦戴上了锁,就能无灾无祸,平安长大。
所以,人们把这种锁称作长命锁。长命锁,流行于明清时期,一把小小的锁,承载着中国人对人生的太多认知和期许,“长命百岁”“岁岁平安”“步步高升”“五谷丰登”……
古人给小朋友穿衣讲究的是:“三暖两凉”,三暖指的是“三暖”是背暖、肚暖、足暖;两凉指的是头凉、心胸凉。
心是阳气发动的地方,这个地方要保证它清凉。 小儿阳气太盛,不能让它过热,所以古人给小朋友戴玉石或者金属的长命锁宝宝平安符,帮助这个地方散热。
此外,银本身对人体有保健作用,适合给体质娇嫩的孩子佩戴。同时还具有杀菌和试毒的作用,对成长中的孩子都有裨益。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述道:银具有“安五脏、安心神、止惊悸、除邪气”等作用。也就是说,银可以避邪,帮助孩子排除掉体内的“胎毒”,帮助心智尚未健全的小孩安神。
而玉有灵性,温润柔和。玉石摩擦皮肤刺激人体的穴位,所以经常佩戴玉,能活络人体的经络和皮肤等,改善人体的微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活跃细胞组织、从而增强人的免疫能力,达到防病健身之作用和防病治病效果。
佩戴的时间也有讲究,一般是少年儿童或刚刚入婆家的新媳妇胸前佩戴,其上装饰具有吉祥寓意的图案和花纹。幼儿于满月、百日或周岁开始佩戴一般至成人后摘下,也有至十二岁或婚娶时摘下,女士的成人银锁一般在女子结婚或节日庆典时佩戴。
外婆送长命锁:在江南地区,外婆要给刚出生的外孙送银制的装饰锁。俗信戴锁可以保佑幼儿无灾无疾,健康成长,能摆脱命运中的难关。
干爹干妈送锁:在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带,旧时新生婴儿人家,恐新生婴儿体弱多病,便采取替新生婴儿认干爹干妈的办法消灾避祸。所认干爹干妈为多子多福长寿之人,这样才能给新生婴儿带来好运。
干爹干妈要出钱为新生婴儿打制银锁和项链圈一个,戴在婴儿颈上。孩子长到12岁,便被认为已经过了危险期,则要取掉银锁、项圈,称之为开关。
版权声明:本文为 “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