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的五种“护身符”你都有吗?

时间:2023-02-04 08:33 阅读: 评论: 作者:admin

佛门的五种“护身符”你都有吗?

  提起护身符,多数人应该不陌生,作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通过佩戴护身符,寄托美好心愿的传统古已有之。但若说佛门中的“护身符”,倒是有几分新鲜,也许有人会猜:“你要说的莫不是《楞严咒》?”

  诚然,《楞严经》中的确有讲,抄写乃至佩戴《楞严咒》,能得诸多利益,譬如经中有言:“愚钝众生,……,若未能诵,写于禅堂,或带身上。”但是,本文要说的,却是另外五种“护身符”。

  佛说众生平等,“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未来皆当作佛。所以,菩萨道行者,非但不能伤人,也不应对《金刚经》中所谓“胎卵湿化”四生之属起杀念。

  可能有人会说,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灯罩纱,若时刻怕造杀业而战战兢兢,那学佛岂不是太辛苦了?释迦牟尼佛住世时,有比丘打扫寮房,也曾有此问。佛陀告诉他:“意在打扫,不在杀生。”于是比丘释然。

  世间一切财,一切物,各有其主,不应不问而取,不予而取。所谓偷,即缩身潜行,偷拿有主之物;所谓盗,即明火执仗,强抢他人之物。偷盗有直接、有间接,并非只有梁上君子才犯偷盗戒。生活中诸如假公济私、欺世盗名等等,都属偷盗一族。犯偷盗戒的人,恶名远播,为人所不齿,也难有立足之地。

  若持戒不盗,不取不义之财,反而乐善好施,扶危济困,则功德无量。《十善业道经》云,持不偷盗戒,可得十方赞美、处众无畏、辩才具足等十种利益。

  古人云:“万恶淫为首。”《楞严经》中说:“淫心不除,尘不可出。”在佛家看来,四众弟子有出家与在家之别,出家人戒淫,而在家人需戒邪淫。

  所谓邪淫,即非时非地,以及与配偶之外的人。佛经中有言,若持不邪淫戒,可得诸根调顺、世所称叹等利益。

  自古以来,“一言兴邦,一言丧邦”,言语的影响,不可谓不大。在佛教当中,言语又被称作口业,所谓两舌、恶口、绮语宝宝平安符、妄语,即四口恶业,其中前三者又可称为小妄语。两舌即挑拨离间,搬弄是非;恶口即言辞粗鄙,出口伤人;绮语即言辞轻佻,华而不实。

  对于修行人来说,则有大妄语戒,即未证言证,未得言得,乃至为了名闻利养,诈现威仪。佛说,人若离妄语,可得口常清净,言无失误,发言尊重,智慧殊胜等利益。

  饮酒本身并无过失可言,再者亲友欢聚,以净财沽酒而饮,也无可厚非。只是如古人所说,饮酒醉,最为丑,戒饮酒主要是因为酒能使人丧失理智,许多罪业,都是在饮酒之后造下的,因而《四分律》中说,饮酒有十过三十六失。包括坏颜色、无威仪、失智慧等等。智者最能举一反三,若离饮酒,则可得威仪具足,智慧开启等利益。

  也许你已经看出,佛门中的五种“护身符”,即为五戒。《华严经》云:“若能具足持净戒,是则如来所赞叹。”其实,细看佛门经典,其实就是佛陀在以言行教化众生持戒,因此,也不难理解众生要以“戒”为师,以“戒”为三无漏学的根本了。通过防非止恶,戒律使众生得以修学一切善法,五戒就是众生趣向正道,乃至最终圆满佛果的五种“护身符”。南无阿弥陀佛。

版权声明:本文为 “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fu.yonana.cn/ml/2023/0204/10508.html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关于我们
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
扫码关注
 备案号:湘ICP备2022023140号-1 
Copyright ©2019-2023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