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出现在诗人的诗歌里,也流行于宫廷,皇帝到了特定节日就会赏给近臣佩戴,可见当时自上而下,能文能武的都很偏爱这个小物件。到了明代,成年男女戴“长命锁·”的情况逐渐变少,多送给儿童佩戴,并慢慢将这种彩色的绳索发展成长命锁。毕竟同样是为了锁住好运,金银玉器制作的锁状配饰,无论是美观程度,还是价值方面都远胜于普通的绳索。
长命锁的前身是“长命缕”,起源于汉代。那时候每逢五月初五端午节,各家各户都会在自家的门楣上挂上五色绳,象征五方神力,可以驱魔避邪。到了魏晋时期,由于年年战乱、四处瘟疫,百姓流离失所,人们就把这五色绳编成腕饰戴在身上,取名“长命缕”。
长命锁是中国传统的吉祥物,有长命百岁的寓意。民间认为小孩戴长命锁就是借百家的福气,可以避凶趋吉、压惊辟邪、长命百岁。而现在很多成人也喜欢戴这种锁儿,把它当作自己的护身符,不让邪气上身,不被病魔缠绕,祈祷福寿。
金锁的造型千变万化,金锁的材质也是多种多样。有足金,有K金,也有最近流行的3D硬金,价格根据含金量多少有高有低,各有好处,看自己的消费能力了。足金、K金都比较熟悉了,这里只简单说一下3D硬金,它不是某种黄金材质,而是一种工艺,主要以“电铸”模式生产而成。3D是three-dimensional的缩写,意为三维图形。3D硬金的纯度同样为千足金,硬度为97,比传统千足金首饰硬许多,具有硬度高、耐磨性强、花纹细致、立体感强等特点。
3D硬金虽然够硬,但是和钻石一样怕磕碰,产品本身纤薄,每件厚度大概在0.2~0.3毫米之间,佩戴这种金饰注意防摔防撞。另外,它也没办法保证每件倒模出来的产品一样重,因为高温金水流入模具,直接冷却成形,极难控制具体的重量,所以明明标着3克的金饰,有的人买回去发现只有2.7,有的3.1,这属于正常的误差范围。加之有了新工艺的成本,即便是含金量一样,硬金也比足金贵些,而且一旦有磨损,商家基本不会回收或者修复。所以,纯金虽然造型不时髦,但是货真价实;硬金优点很多,短板也有。大家权衡考虑,买适合自己的就好了。
银锁是长命锁的主流材质,一方面是因为它比黄金便宜,大部分人都买得起;另一方面银具有“安五脏、安心神、止惊悸、除邪气”等养生作用,适合体质娇嫩的孩子或大人佩戴。
银锁有圆形的,也有椭圆形的。一般长10至14厘米,宽6至8厘米。用项链或丝带穿入锁档中,形成一个圈,挂在脖子上,锁垂在项下胸前即可。小孩子戴的银锁上面都刻有文字,一般都是写长命百岁、长命富贵、后生可畏之类的字眼。雕刻图案的银锁也有,多为龙、虎、麒麟、牡丹、八宝、莲花、蝙蝠、祥云、瑞兽等传统的寓意美好的象征物。
从古至今,给孩子从小戴玉饰玉饰是一种随处可见的习俗了,玉锁自然是其中一款热门单品。玉的养生作用,不仅对儿童有益,对大人同样有效,佩戴玉锁可以摩擦脖颈穴位宝宝平安符,活络人的身体和大脑之间的经络,贯通上下血液和精气,起到促进新陈代谢、活化细胞组织、增强免疫能力等作用。
金锁银锁玉锁古已有之,又因好处这么多而经久不衰。那么这样的吉祥物是自己买,还是别人送合适呢?得看各种情况了。
而黄河、长江一带的人家,在过去如果遭遇新生儿体弱多病的情况,就需要认干爹认干妈来消灾避难。被当地人选为干爹干妈的人都是多福多寿的,他们可以通过赠与长命锁来把自己的好运传递给新生儿。等孩子长到12岁,度过了危险期,就可以去掉长命锁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传统习俗被突破,也被创新,像长命锁这种吉祥物,小孩可以戴,大人看见适合自己的款式也可以戴成人款,具备的寓意都是一样的。
比如有一种红布自制的锁,人们把红布编成锁状或项圈,下坠写着“长命百岁”的银牌,每年过生日时,加一层红布,直到12岁时取下焚化,以示平安度过童年,以后都能长命百岁。还有一种铜钱锁,是把丝线编成三尺长的辫子,中间打个结当作锁,再下坠几枚铜钱。小孩在戴它之前,需要用黄纸烧一下铜钱,以求神明保佑孩子无病无灾,健康长大。
长命锁作为一种风水吉祥饰品,有很多的佩戴方式都很讲究,下面整理了一些带佩戴长命锁的注意事项,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老一辈的讲究小孩戴长命锁,先戴银,等过了百日再戴金。有的人家给孩子算过五行后,发现金过剩,就不给戴金了。宝迷们可以算算自己的五行情况,金少了戴金锁,金多了戴银锁戴玉锁都可以。
国家质检总局近期从市场上采样50批次银饰品,对其中的铅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发现,14批次产品铅含量过高!宝迷们在购买贵金属饰品时,一定要从正规渠道购买,不放心的还可以追要省检以上的鉴定证书。
上面有提到哪些人可以送锁,那么这里就说一下谁不适合送。一般来说,亲生父母是不宜给自己的孩子送长命锁的,这个跟传统习俗有关。
民间还有一种说法,在给孩子取长命锁时,要边摘边念,“头上挂,脚下摘,姥姥亲、姥爷爱,长命百岁!长命百岁!”。这样即使长命锁取下来了,好运还是留在了孩子身上。佩戴长命锁的成人要不要这样操作呢?小编觉得生活中多点仪式感也没什么不好的,当然不说也没事啦。
版权声明:本文为 “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