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祛肝火、健脾胃的中成药,可以选择加味逍遥丸。加味逍遥丸中有丹皮和栀子可以,来清热肝经的热邪,同时还具有养血和健脾的作用,里面配合了当归,来养血柔肝,同时配合了白术等药物来健脾益气,可以治疗肝火旺盛而引起的脾胃虚弱。
中医认为肝属木而脾胃属土,如果肝火旺盛会导致木克脾土。这种情况在儿童比较常见,而且由于家长的宠爱骄纵,也会让儿童的肝火旺盛。在饮食上比如过食油腻的食物,或者过食辛辣的食物,也会导致肝气的上炎。在治疗上还要饮食上的控制,要减少这些食物的摄入。另外,尽量不要让儿童去熬夜。熬夜晚睡的话,会导致阴液的耗伤,阴液亏虚不能够收敛阳气会进一步加重肝火的亢盛。在服用加味逍遥丸期间,由于有凉性的丹皮和栀子,所以不要过量服用,过量服用容易导致阳气的亏虚,不利于人体正气的恢复。
儿童消化能力弱,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全,所以某些食物特别是不易消化的食物,儿童可能不能完全消化吸收,导致消化不良,食物在胃内滞留等症状,可能会引起腹痛、腹胀、嗳气、腹泻、便秘、呕吐、发热等不适症状。可以帮助宝宝调理脾胃,用小儿健胃消食片、醒脾养儿颗粒、小儿七星茶、丁桂儿脐贴、小儿健脾开胃合剂,还可以辅助一些益生菌起到促进消化的作用,比如妈咪爱、乳酸菌素片、食母生、乳酶生、多酶片都可以小儿夜啼符。
健脾胃的中成药具体如下:一、人参健脾丸,功能主治:健脾益气,和胃止泻,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饮食不化、倒饱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二、人参归脾丸,功能主治: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用于气血不足、心悸、失眠、食少乏力、面色萎黄,月经量少、色淡。现代可用于治疗神经衰弱,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功能性子宫出血等。三、补中益气丸,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四、补脾益肠丸,功能主治:温肾暖脾、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涩肠固泄、生肌止血的功效,达到胃肠两调的目的,临床用于治疗各型慢性肠炎,如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等。五、附子理中丸,功能主治: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
泻肝火常见的中成药有龙胆泻肝丸和当归龙荟丸,前者主要用于肝胆湿热或者是肝火上炎的症状,比如生气以后或者是着急上火以后,导致的面红目赤、眼睛干涩、口苦口干、心情烦躁和易怒、胸膈满闷、晚上睡不好觉等症状的治疗。而后者清热的力量比较强,主要适用于肝火比较大的人群的耳聋、耳鸣、口苦、口干、大便秘结的症状,不过由于后者泻下通便的力量比较强,所以只适合于体质比较强壮的人群服用。再者如果是脾气虚、湿气重,因为湿气压制肝气的升发而导致肝郁化火的情况,可以选用加味逍遥丸或者是丹栀逍遥丸的进行治疗。这两个药物有健脾和胃、疏肝泻热的作用,对于脾胃虚弱而导致的肝郁上火情况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泻肝火作用的中成药还是比较多的,在选药物的时候首先要判断肝火是实火还是虚火,如果临床上患者出现了脾气急躁、易怒、目赤、肿痛,胁肋部的胀痛、口苦、口干、大便干结,包括脸上容易长痘,舌质红、苔黄、脉玄或者是玄滑,一般认为是肝胆的实火。可以选用的药物,代表性的有龙胆泻肝丸或者是龙胆泻肝胶囊,还有红花清肝十三味丸、熊胆胶囊,清肝胆实火的药物来治疗。如果出现的是潮热、盗汗、头晕目眩、肝区的隐痛、眼睛的干涩、耳鸣、舌红少胎、脉细、脉数,往往是虚火。治疗的时候要滋补肝肾之阴,来清退虚火,可以选用的中成药主要有滋水清肝饮、石斛夜光丸、知柏地黄丸等等。
泻肝火的中成药有很多,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有泻青丸、泻肝安神丸、加味逍遥丸、柴胡疏肝散、龙胆泻肝丸等,这些中成药都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对于肝胆湿热、肝火旺盛进行调治。针对于患者出现的症状,像口苦、口干、眼睛干涩、后背疼痛以及患者出现脾气暴躁,甚至出现胆囊炎等相关疾病症状,都可以通过中成药进行辅助治疗。为了配合中成药的疗效,饮食上面也要注意,多吃清淡的食物,减少垃圾食品的摄入,同时要戒烟、戒酒,这些都有助于泻肝火,有助于中成药发挥疗效。
儿童吃什么健脾胃,可以遵循下面的方法。首先,可以多喝小米稀饭,因为小米稀饭的营养成分比较好,有养胃的作用。因为小米的颜色非常黄,并且颗粒比较小,熬成小米稀饭以后营养价值是非常高的,小米的黄色对应于中医学的脾的颜色,在多喝小米稀饭的时候会养脾胃,脾脏健运以后脾胃就会得到明显的改善。其次,可以多吃薏苡仁,因为薏苡仁可以起到健脾化湿的作用,薏苡仁具有两个方面的效果,健脾是补的效果,而利湿是属于泻的作用,从而起到标本兼顾的作用。
脾胃虚弱会导致一系列的不良反应。例如便秘,大便发黏、胃疼、胃胀、食欲不振、体形消瘦等等。所以儿童要多吃一些健脾胃的食物。比如山药、红枣、花生、黑豆、薏仁、芡实、糯米、莲子等等,这些食物可以帮助消化,提高食欲,祛除脾胃里的湿气,对身体是非常有益的。另外在生活中也可以多让孩子适当的运动,运动可以促进脾胃蠕动,帮助消化。
儿童健脾胃推拿方法如下:1、补脾经,脾经位于拇指桡侧,从指尖推向指根300次;2、清胃经,胃经位于大鱼际赤白肉际处,从腕横纹推向拇指指根300次;3、揉板门,板门穴位于大鱼际中点,按揉3分钟;4、掐四缝,四缝位于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第一关节处小儿夜啼民间灵验方法,掐揉5分钟;5、按揉足三里,足三里位于膝盖骨外侧凹陷下四指宽处,按揉5分钟;6、捏脊,双手提捏孩子脊柱旁开1.5寸处,从尾骨开始自下而上至颈椎,5-7遍。
儿童健脾胃的药包括很多种,比较常见的有小儿健脾开胃合剂、醒脾养儿冲剂。此外,还有其他的小儿七星茶、贝贝开胃宝、小儿健胃消食片和小儿健胃消食口服液,这些药物对开胃,健胃效果是非常好的。另外,宝宝也可以吃一些食物,比如薏仁、薏米等,也具有明显的开胃效果。同时,要注意多按摩腹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推拿的方法,相对是比较安全,也是有效果的。另外,可以通过其他的食物进行调理。
清肝火的中成药有很多,比较常见的是龙胆泻肝丸、柴胡疏肝散、泻青丸、木香顺气丸、泻肝安神丸、加味逍遥丸、丹栀逍遥丸等,这些药物都可以很好的使肝火下降,使相关的脾胃上火症状减轻,特别是对于心烦气躁、失眠、自觉发热、烦躁等,都有一定的好处。应用过程中可以有轻度腹泻,属于正常现象。但凡是清肝火的药物,对于肝肾都有轻度损伤,不适合长期应用,特别是含有木通等中药成分的中成药,使用时候一定要谨慎,不建议超过1个月,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应用。
祛湿的中成药,首选四妙丸、二妙丸、三妙丸、平胃散、参苓白术散等药物。体内的湿气重主要是由于身体脾虚、水液代谢障碍、肾阳不足等因素有关引起的,体内湿气过重会出现口腔黏腻、大便黏稠、消化不良、腹胀、食欲减退,面部和皮肤组织会出现油性皮肤等临床表现症状。可以采取健脾利湿、温阳利水的药物调理,如果是身体出现肾阳不足的情况,可以口服金匮肾气丸、五苓散等药物,也可以配合祛湿的食疗方案进行调理身体,比如薏苡仁进行熬汤口服。
对于祛除体内湿气,临床上可以选择中成药进行治疗。常见的有二妙丸、四妙丸、三黄片、参苓白术散、八正散等等,这些药物都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对于湿邪、湿热、寒湿等等疾患进行有效的调治,对于湿邪在体内引起的症状可以很好的治疗。临床上,祛除湿气很多时候需要祛除湿邪和热邪相混合的病邪,比如像常用的有八正散,就可以针对于下焦湿热、泌尿系感染,湿热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通过八正散进行有效的治疗。对于患者有湿气,有时需要配合着相关的抗生素,相关的药物进行调治疗效更好。
版权声明:本文为 “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