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四代天师张继宗所撰《崆峒问答》,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用非常直白、浅显地语句,解答了道友在初入道门时,碰到的诸多问题,是正一道基础入门必读经典。
各位读者,全文有两万多字,没有几人能一口气读完,可以收藏起来,有空就读几段,常读必有真收获。
《崆峒问答》是流传在上海地区关于道教基本知识的抄本。从内容方面看可能是最全面的抄本,共317问(327)。答者是“袭封五十四代大线年)清康熙四十二年授为光禄大夫,四十六年赐建府第于京师。”
《崆峒问答》至今未见正式的刊行本,是尚未发现抑或其他原因,确实不得而知。余在废纸堆中检回,有幸一睹.觉得内中不少材料很少见,甚至罕见,真伪也难辨。
作问答的目的很清楚,在抄本第一页上依稀可见:“吾家老祖天师建正一宗坛祝国佑民。符书印剑授自异人,历历可考。乃传久矣,宴故神其说,流入荒诞。此嗣教之惧也,因作《崆峒问答》以志焉。”道教许多抄本均有“道家秘笈不传外人”“秘笈不传无义之人”的铭文。鉴于此秘传在秘密传抄中难免抄错传讹,加之时间久长,难控损益。天师所虑不无道理。
答曰:老天师生有仙骨,得子房公家传钤记,言西蜀青城山,洛阳二酉有所藏三皇秘典,故踰淮自洛入蜀至青城尽得其秘。归洛阳于北邙山修之三年,有白虎啣符而至,遂入嵩山石室得黄帝九鼎之丹书及太清丹经,同弟子王长、赵升从鄱阳泝流入云锦山炼丹。
丹成,龙虎现。访西源璧鲁洞,得制命五岳及神虎秘文。闻蜀多妖殄,欲往除之。至阳平山修行感遇太上老君。于汉安元年正月十五日亲授盟威经箓二十四品,三五斩邪雌雄宝剑,阳平治都功玉印。
修之千日,乃入青城山战鬼。至则鬼神皆降,复二十四治。葛璝、涌泉、北平诸山修九正法及养神轻身之术,居本竹治授灵宝诸法,居平盖治合九华大药,道成至玉局治。太上复降,说北斗诸经三八谢罪法忏。永寿二年会三界万神于青城黄帝坛,盟九岳四渎二十四治福庭鬼狱,定三十六靖庐,七十二福地,三百六十名山。
命人处名阳,鬼处明阴。每治设祭酒男官女官以赞玄化。复游各郡,斩妖孽夺咸池,大利蜀民。功成蒙太上册封正一天师。至云台治见绝巘下桃熟,命王长赵升二弟子投身取之,既则,师亦飞下投王赵二弟子。起,遂以余丹及剑印授二弟子,祖曰:“吾遇太上亲传至道,此文总领三五步罡,正一枢安,世世一子绍我之位,非吾宗子不传。”是日同王长赵升,千乘万骑于蜀中云台山白日上升。时汉永寿元年九月九日也。
答曰:江右龙虎山乃老天师炼大丹之所。后因入蜀战鬼遂居汉中。四代祖盛公携剑印经箓来居祖坛,所以遂居江右。
答曰:三山观水、仙仓仙室、药筐丹灶、机杼染具、马厩莺架、辘轳杵臼、酒瓮棋枰、仙船仙兽、茶炉泥料诸岩都是。
答曰:卞和玉为秦所得。玉印其一刻为传国玉玺,其二未镌,藏于阿房宫。后因子房公随汉高祖入关得之,藏于阳平关。二代天师讳衡祖得于土中,遂镌之文曰:阳平治都功印。
答曰:祖印乃汉安二年正月十五日于四川鹤鸣山蒙太上老君授阳平治都功印一颗,雌雄二剑以制伏天下鬼神。
答曰:亦阳平治都功印。因古时用祖印于符牒上,后人以为大亵。故嘉靖年间复赐银印代之,谓之代劳印。其祖印非国家大典斋醮不可轻用。
答曰:老祖天师得太上祖印之后不敢以祖印为下行,故另镌玉印一枚为下行印。至二代天师既得卞和玉印之后即封而不用。今入觐,留此印以镇山,故名镇山印。
答曰:老天师得授太上印剑,剑即令牌也。鬼神不伏,飞剑斩之,故发令之际,按剑一下,则邪鬼慑伏。后因命诸弟子代行法事,此剑不能遍付诸生,故用枣木刻剑形于上,以代用之。老天师无其他令牌也。
答曰:鄙山原名云锦山。祖天师自鄱阳泝流而上访鬼谷璧鲁诸洞,采神虎宝章,见山水清秀,即于此山炼黄帝九鼎大丹。丹成龙虎现,故改今名。
答曰:仙人刘根,身长绿毛,故名毛公。得道后留钤记云“太乙神虎宝章符得须寻西壁鲁”。故祖天师访而得之。
答曰:自老天师丹成之后将仙器藏于水者。四代天师自蜀迁来立真仙观。南唐时敕建祖天师庙。宋祥符中二十六代祖天师迁于山之阳敕赐“上清观”。至和年间始改为“上清正一宫”。大德戊申年复改“上清正一万寿宫”。自元以来此曰称“大上清宫”。康熙二十三年,蒙皇上御书“大上清宫”匾额。
答曰:宋真宗时,封二十四代祖正随为“真静先生”始以历代俱封先生。至元代,三十五代祖被封为“观妙先生”“观妙真君”。
答曰:都功、盟威、五雷、大洞、中盟、三洞、预修、拔亡、延生、伏魔、文昌、祈嗣、保童、血湖、三官、北斗、真武、玄坛、赵侯、玄女、华盖、咒诅、九牛、二十八宿、紫微、自然、神霄诸箓。
答曰:天将颇多。世所常用止三十六员。天罡、月孛、邓、辛、张、陶、庞、刘、苟、毕、雷公、电母、风伯、雨师、王、殷、朱、康、马、赵、温、岳、何、乔、萧、谢、高、李、魏、伍、朱、周、石、丘。诸将是也。
答曰:“道德”乃太上老君传于关吏尹喜子老。“正一”老君传于老天师者。“灵宝”乃老天师传度人经法于葛仙翁者。“清微”乃金阙后圣君传于青童君者。
答曰:閤皂葛仙翁派为“灵宝宗坛”,西山许真君为“净明宗坛”,句曲山三茅真君为“上清宗坛”。此三坛俱出老天师门下,故龙虎山为“正一玄坛”。后三山失传,坛箓尽归真人府,故“正一玄坛”改为“万法宗坛”。
答曰:龙虎山都功盟威三洞经箓,閤皂山出预修拔亡诸箓,西山中盟斩邪诸箓,句曲茅山出大洞紫虚诸箓因世久失传,渐有错误,故二十六代天师请敕三山符箓并听真人府所出,余山不得私传。
答曰:此又非前文三山也,乃明永乐间,敕建武当山一应宫观皆上清宫法官管理,茅山亦立灵官皆从上清宫选授,故武当茅山俱是一脉,上清宫相传。故言三山嫡血派,言至亲也。
答曰:四辅者,太玄、太平、太清、正一也。洞真太玄为辅,洞玄太平为辅,洞神太清为辅。贯通三洞是为正一。
答曰:元始天尊说洞真部。玉宸道君说洞玄部。太上老君说洞神部。据《道藏经目录》凡例:洞玄部为三界医王太上道君所出,号洞玄经。
答曰:一洞分为十二类:一本文、二神符、三玉诀、四灵图、五谱箓、六戒律、七威仪、八箓法、九众术、十记传、十一赞颂、十二表奏。
答曰:古之有五千四百余函,一万八千余卷。历代失散,今止存四百八十三函,五千五百零三卷。五十代天师张国祥续添入一十五函,今有四百九十八函,五千四百八十余卷。
答曰:三十六部真经有三说。一说玉清妙经、正一经、太上仙经、妙林仙经、开化经、仙人经、黄林先生经、太上正经、道教经、炼精经、至黄老集公经、小节品经等三十六部,其眷数甚多,世所未见,乃天上之经也。一说洞真十二部,洞玄经十二部,洞神经十二部共三十六部,今《道藏》之经也。一说三洞箓中所载《三十六部真经》,其卷数甚少,相传乃是葛稚川于嵩山石室降,魏真君所授。另一说为:天真修天经,洞天习地经,世间行人经,三经各有十二部,交会相通总说为三十六部。
答曰:《道德经》太上老君作,《南华经》庄子所作,《文始经》关令尹喜所作,《阴符经》轩辕黄帝所作,《黄庭经》金阙圣君所作。
答曰:其外如《列子》、《文中子》、《鹖冠子》、《淮南子》、《鬼谷子》、《谭子》、《大道经》、《抱朴子》、《胎息》、《艾虎》诸经暨《参同契》《悟真篇》诸书亦不可不知。
答曰:昔时法官能行神霄、景霄、天蓬、伏魔、挥天撞星及四圣五元紫庭诸法,今已失传。所传者惟有天罡、月孛、雷霆、三师、雷门、苟毕及火车、火犀、玄坛、魁神、地司、地祇、关康侯诸宗矣。
答曰:洞玄刘帅、金火天丁、三景灵官、追捉徐帅、小四圣、如意潘帅、忠靖张帅、梅仙张帅、水仙娄帅、石帅、赵侯诸法尚存,其余雷法虽多,法官难习学之,故此谓微矣。
答曰:自天皇独辖雷、月孛,斗姥之下只有火雷、烟都、三茅、金乌、宝珠、五雷、社零、火龙、四溟诸法,其余太枢、邵阳、斩勘、金鸦等法俱已失传。
答曰:天地气亢不一,有阳亢、阴亢、魃亢及山泽不通。所以历代天师立一法各有一法之用。如阳亢用水烟都法也;阴亢用火雷法也;魃亢则用月孛、斩勘诸法也;山泽不通则用第一社零诸法。其宝珠、金乌、火雷之变,艾虎、四溟、邵阳诸家各有所用也。错用水火如医家之方药不对症,何能应也。
答曰:三十六雷有数说,白玉蟾真人论之甚详。但五雷箓乃大禹王所谓颁行,内载三十六雷与白师尊论之不同,乃玉清洞真、护国判星、搜神镇星、阳熖炎光以致阳明、阴灵、九阴及召请诸名,共三十六雷也。
答曰:此传闻之讹也。吾祖天师以符印治邪,其道大行,求者甚众。每用印,累纸千张,不一而足,非敢言可透千张。
答曰:鄙山巽水流乾水口,归戊戌为墓库,有七十二水口故,堪舆家附会其说,此大谬也。吾家正法行之于世,譬如道之在天下,日月之行于天,宁有涯?区区风水之说能限之哉?况鄙宋派风水尚在岷峨,非仅止龙虎山之结聚也。
答曰:凡深山有虎皆为害民,惟吾鄙山龙虎,观有现形,而不伤人,若有守护者。然龙者有圣井,龙神变化大小不一,其形或如蚯蚓或如蜥蜴。有祷雨者净磁瓯迎请到坛时,封以符章,覆以锦袱,一旦雷雨倾盆,挟风云而飞去。
答曰:圣井祷雨,疏文投入,倘有误字,字辄而浮水面。雨足之日布囊盛果品以谢之,龙神即浮前所沉之果品以答之。投银牌者亦然。
答曰:三十代天师虚靖公,当时靖康之末,被召入京。行至泗州,无疾而化,即葬于泗州。后有萨守坚自川中而来。寄家书一函并朱履一双。于嗣天师处乃见虚靖公亲笔。及往,启棺视之,唯有一朱履存焉,乃是尸解而飞升。
答曰:虚靖五岁不语,语则吟静于池中,坐在莲花之上。既袭爵位,则修正不娶。以童真入道,是为仙胎示尔。
答曰:入京时,印剑授于张时修公。及虚靖祖于泗州尸解飞升,宫府咸谓印剑所授,法统所在,时修遂嗣爵位。
答曰:万法宗坛所供圣像系嘉靖五年所赐,乃三清四皇四相四圣十二真人,日宫月府,五星四曜,南宸北斗二十八宿,三十六雷及侍从玉女等一百三十八尊。
答曰:有《虚靖语录》、《元太极篇》、《岘泉集》、《龙虎山志》、《天师世家》、《皇明恩世录》、《玉字清涵集》、《性命圭旨注》等书行于世上。
答曰:此留人门也。乾为天门,宜开以通神灵,巽为地户,宜闭以除污秽;坤为人门,宜留以保长生;艮为鬼户,宜塞以绝邪气。
答曰:太上老君乃万道万法之宗祖,故必称之,以役使鬼神遵奉也;律令者言天律帝令也。或言雷边之鬼为律令未免穿凿也。
答曰:一箓有一箓之妙理,言其大略,皆有云篆天章,佩之可以却灾扫祸。微言妙诀,修之可以入道登仙。
答曰:天道祸淫不加悔罪之人。人于受箓之初能洗心革面而忏悔。受箓之后能依法修持,如此则何罪不除,何福不臻者也。
答曰:都功乃人造之初阶,有太上老君告曰,祭酒正经言道之妙,有炼五脏为四灵,又有四十四位都功君者俱可保命护身,故世之受箓者必从此始焉。
答曰:太上老君亲授付于老祖天师者二十四宗,各有妙用。言其大略,以神炼炁,以气炼神,炼化阴宫,以作却邪保命也。
答曰:大洞箓有三十九经二十八品箓,言身有三十九穴乃神炁之门。有舌根而始,逐穴修炼,能令三十九穴自然生神,遏截死户,乃得长生。
答曰:中盟威箓只有八篇,乃保制劫运之文。内有三皇五帝正文,五岳八景灵图,可以封山禁水,济度厄难。
答曰:五雷箓乃行雷者受纳。有十方盟正太乙,六部召雷功曹,可以召致三十六雷部雷神,能兴雷致雨。
答曰:黄箓乃夫妇预修,有九真妙戒,十宫金书,可以消现生之愆过,种后世之福田,因此黄箓为庶民预修之最大。
答曰:紫阳三洞秘文乃功名之梯级,有聪明神咒生炁宝图,可以招致雄文秀气、心开茅塞、笔写文澜,有二十四种应梦祥征,其验如神。
答曰:妇人产育,血色污秽,故有赦血湖正经秘箓,受之者干爱河而枯欲海,血湖无陷溺之虞,孝子报亲莫不重于此者。
答曰:人于生前不信罪福因果,自必恣睢暴戾,心纵意作,罪孽深重。殁受苦恼,理必然也。故孝子顺孙宜为祖祢追荐,修来世以报罔极。
答曰:天下有二十四炁,即历之冬至、小寒等是也。道家谓之都、贡、察、平、长五炁等也。都领神、都监神、监贡、领贡、监察等炁。炁者,乃阴阳二炁,各分右左,共成二十四炁。修炼者能明此五炁,然后按时焚修。
治者,理也,即治事之谓仙品职之衙门也。天有二十八宿,降炁于治,发生万物俱在蜀中,修炼者能知何治、涵何炁,即可调和六炁矣。
答曰:地脉以昆仑为首,分三派而入中国,山川包裹,以四川为胸膈,故二十二治并在蜀中,而阳平治在川陕之交,总二十二治之门户;北邙治在河南开封之北,当天下之中,受天下之正炁,如人之五脏居于胸腹,脉则行四肢也。
答曰:二十四治分上中下,各八治。阳平、鹿堂、鹤鸣、漓沅、葛璝、庚除、秦中、真多、昌利、隶上、涌泉、稠粳、北平、本竹、蒙秦、平盖、云台、濜口、后城、公慕、平罔、主薄、玉局、北邙山,凡二十四治。
答曰:老祖天师战鬼,夺回各治。山南为阳,建福庭治,选高士居之,命其吐纳阴阳,调和修炁。山北为阴,有岩穴,为鬼狱。收天下之邪以禁之。每一治以盟威箓镇之。
答曰:童子、一将军、十将军、百二十将军、左右百鬼箓、混沌元命赤箓、九天兵符、都章毕印箓、九州社令、河图保命星罡、五斗八卦护身箓、九宫捍厄、九凤破秽、辟邪斩鬼、长生保命等。
答曰:盈天地间不过五行,在天为五帝,在地为五岳。人之禀命不离五行,故某命所生即为某帝某岳所化育,一切修持悉求庇护也。
答曰:此亦从本命八字所定,如甲乙九炁,丙丁三炁,庚辛七炁,壬癸五炁,戊己一炁。又得某命即从某炁化生也。至于某先生乃元命真人,亦从本命中来,凡法之飞神拜表,召将呼神莫不赖此真人也。
答曰:正一品格有两阶,天枢院、驱邪院。乃文武二途,为南北两院,神霄总制,雷霆玉府兼理二院,是谓四司。
答曰:其外有清微、灵宝、净明、混元、斗尊之职,此系习一法者受一派之职也。别职之多,不一而足。
答曰:川中之治皆被妖邪踞者,老祖天师复夺还民,民感其德,被废之处重又立庙。立祖天师号清河府君。
答曰:茅山玉印乃第二代祖天师于阳平关所得卞和玉印二颗,大者作阳平治都功印,次者刊九老仙都之印,后传葛仙翁,翁传于许真君,君传于大茅君,君留镇上清宫宗坛即是印也。
答曰:九老乃五行四余,在人为九脏,在天为九霄,在元始元都为九老,是太上三清化身也,故九老仙都印乃太上老君印云尔,行令用之。
答曰:大上清宫以及神德、元成、仙源、正源、紫霄、崇禧、崇文、东岳等宫。鄙山龙虎观以及正懿、仁静、云锦、灵宝、祈正、迎正、金仙、浴仙、慈寿、仙源、留云、冲玄、天谷、明圣、逍遥、玉清、正应、寿春、慈庆、玄都、南山、繁禧、蓬华、瑞应、乾元、冲和、慈清、北正、南极诸观。东真、西真、精思、华阳、洞元、元隐、东隐、崇栋、内十华、外十华、崇元、东玉、华西、玉华、中和、仙隐、三华、紫微、西楼真、清富、迎和、洞观、混成、养素、嵩深、凤楼、明远、深秀、太素、崇禧、内繁禧、外繁禧、崇清、佑圣、正庆、达观等院。
答曰:止有精思、东隐、三华、紫微、西真、崇清、混成、达观、崇禧、繁禧、崇清、明远、富迎十三院。
答曰:因随行时,舟设印剑经箓涉诸江湖,恐水府神参揖。经陆之地又恐地祇来朝谒,故悬“诸神免参”之牌以重神事也,然吾无用此牌。
答曰:赵帅,太阳之精,故讳朗字公明。古时有十日并出作噩。后羿射之,坠青城,化为九大鬼王。八王行病灾民,而赵帅独跨黑虎来护丹室。丹成,老祖天师分丹饵之,遂能变化无穷,永助道教之法。
答曰:王帅乃湘阴庙神,三十代天师之门下弟子西河萨守坚真人见其血食童男童女,飞符变神召遣,焚其庙宇,帅乃暗随真人十二年,候其有过,即报前仇。至闽中,见真人十二年,一日无过,遂即拜为师。师保奏上帝,录入雷部,为三五火车王元帅,因劈破乾卦为王,赐名善。
答曰:邓帅,太昊之次子,封于邓,三帅均为帝喾之元(玄)孙也。三人并有大功勋,故元始天尊命之为雷霆之首将。
答曰:人能明了心性,虽则四大奔飞而一灵之真常在,明自无恶趣果报,今世之人平生作孽,一旦无常则知识交缠,沉沦恶趣,种种孽根,一一果报。报应之说信有之也。
答曰:卓者,远也。卓笔,书空也。诸念不生,一诚默感,故先用性一书太极,卓笔三下以象三才,然后可以化生万象。
答曰:变神有二说,凡胎肉质未敢呼召天神,当变为元命真人,始可策役。一者奉行大法役使万神,恐己德薄,必请上帝威光,变成圣像,乃可指挥奉道。
答曰:古时真人修炼阳神,一切表奏便可飞神谒帝敷奏,后世宗师惟出于阴神上奏,假方丈之地,作九重之天,足蹑罡,神飞碧落天。修仙炼真,降魔制邪,学道之人大用也。
答曰:宇宙在乎手。天地虽大,然在于干支,一掌虽小却备天地之体用,故寻捏诀可以通真制邪,役将治事。接驾、盘陀、相杻、锁、拷、炮、杨枝、青灵、铳、集神、象、枷、金桥、毫光、单剑、穿山过海、帅诸诀为常用。
答曰:人身一小天地,经云,万化生乎身,以吾神合天地之神,以吾炁合天地之炁,神炁相感,天地虽大,吾身何以动之,故人为三才之一,与天地参合,其信不谬矣。
答曰:古时谓之哉附,摄捉邪鬼,附入生身,用法拷勘之问。亦有天降入人身,通传幽意。犹恐邪猖,故必秘号分明,始为真将。
答曰:正一谓之圆光。昔时宗师,性光虚白,炼化金光,吐于坛上,命将入光,显现威灵,以通幽事,是人可见也。今之只凭幼童混看,此非正法也。
答曰:以一己之微而欲动天地之机,若无静功,何能感应。此必洞明真阴真阳,包裹功夫,始得激剥雷霆,兴致雨淋。
答曰:风暴雨狂,乃天地之煞气,故必起煞,雷雨始行,四箭者,金虎、黑虎、朱雀、使剑也。四煞冲日,雷电必兴。箭者,实为真炁,如箭之炁,一箭能透九重铁鼓。
答曰:大梵之斗天令法,月孛之卖花法,大雷三剪翅法,狗头符法,烟都之斩蛇法,射太阳法,三茅之翻江倒海法,拽北斗法,俱系极法。法官亦不敢行,内恐多阙路耳。
答曰:因天下邪巫能摄人生魂禁入邪坛,故用月孛之法,或在九州之内,或在四海之外,翻去邪坛则生魂出矣。
答曰:掌心雷久失其传,然前古之宗师能内结金丹,把握天地,故能运风雷于掌上,震霹雳于空中,有是说也。
答曰:大凡病症邪神侵附者则符法易治。如或本人之精神耗尽,更或本人心志颠迷,外入风寒,内伤情欲,虽法中有天医官将,可以攻治本,然终难愈也。
答曰:圣宫去京七百里,尚在畿服,故一年一朝,敝地去京五千余里,乃在甸服,故三年一朝,古制也。
答曰:三教同源,道祖元始王即佛之毗卢遮那圣主;道之先天斗姥,即佛之摩利攴天。道姥乃元始阴神,故为道家法主耳。
答曰:道教始于黄帝之时,老子生于殷商武丁庚辰二月十五日,文王时为柱下史,武王时佐守藏史,至周昭王二十三年(一说二十五年七月十二日)出函谷关,为令尹子著《道德经》,即入西域。佛释迦乃昭王二十四年生,住世四十九年,至汉明帝时中国始行其佛教,道佛二教先后可见也。
答曰:老子于商朝十八年主阳甲十四年分神于元始玉女,怀孕八十一年至武丁庚辰生于楚之苦县,剖左胁而出,指李树为姓,名耳,有三孔,故字聃,号伯阳父。
答曰:伏羲时化为化子,神农时为大成子,黄帝时为广成子,少昊时为随应子,颛顼时为赤精子,帝喾时为录图子,尧时为务成子,舜时为尹寿子,禹时为真行子,汤时为阳测子。此为十子化身也。
答曰:汉文帝为河上公,唐玄宗为元(玄)水金阙后圣君,说太平君,传青童君为洞玄法祖。老子无时不化身,但世人不知耳。
答曰:张伯端号紫阳传于石泰,再传于薛道光,三传于陈楠,后传于白玉蟾,是谓内丹派南宗五祖。马丹阳、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师承王重阳为七真,是为北派。
答曰:邱处机,道号长春子。拜王重阳为师。后隐居龙门励志精修,创立龙门派,全兼戒律,为今世上最盛。
答曰:古时全真止修金丹大道,原不以戒律为先。后因放纵太过,吾老祖天师受太上老君《朝真智慧大诫经》《太微灵书》诸经,令世人修身律己,斋戒为先,传至后之宗师,自立门户,谓之律宗。
答曰:大道虚无,一真独露,以神炼炁,以炁炼精,百日立基,千日结胎,真至身外有身,虚空粉碎,是为金丹大道矣。
答曰:此谓还丹接命之法,因世人闻道已慕,神气衰竭,故取彼家之先天一气接我之命,可成大道。今世人流为三峰采战,真邪术也。
答曰:此为服饵。亦因世之暮年,闻道者筋骨衰败,故烧炼大丹,刀圭入口,神气冲和,渐入圣域,今世愚人炉火骗人财物,世人大辱矣。
答曰:四君乃葛仙翁、许真君、葛稚川、大茅君。五子乃王长、赵升、李忠、张申、王升。八真人乃寇谦之、陆修静、陶弘景、白玉蟾、张留孙、张与材、张元吉、张国祥。
答曰:此讹传也。袭职自有宗法,岂有奇异,并浮铁牌。乃圣井龙潭其内,法官投牌鞭龙,牌速浮出,故有此讹传。
答曰:周时浮邱公姓李名良。晋时王道想,郭道意在江西大华盖山修道,自称是浮邱公之处。道成证果,为三省佥书也。
答曰:玉帝即为万天帝主;后土为万地帝主;紫微居北为万星帝主;勾陈即天皇为万雷帝主。此即四御也。
答曰:黄老初判五行之精也。即玉清昊极元老、座皇灵光始老、玄华宝老天真、露渺太灵祖老、婆郁洪京仙老。
答曰:神霄主神祇,青霄主雷雨,玉霄主妖孽,琅霄主劫运,碧霄主度亡,泰霄主水、紫霄主瘟、丹霄主生、景霄主学仙,即此明也。
答曰:后天五行之精。中央土德化为玉帝(按:此应非等同玉皇大帝),天蓬为木气之精,天猷为金气之精,翊圣为水气之精,佑圣为火气之精。天蓬、天猷、翊圣、佑圣为四圣。
答曰:一府乃先天一气都雷府,二院乃五雷院、驱邪院。三司乃元始一炁万神司、五雷都司、雷霆都司。
答曰:天地水三界并阳冥而为五帝也,天界玉帝、地界后土、水界扶桑大帝、阳界皇帝、阴界酆都大帝。
答曰:释家之多宝如来,道家老君亲授。释家自西域由达摩传入东土,后达摩递相受授,分支亦多,亦有以静坐默念为修,渐盛。
答曰:按《翊圣保德真君传》称,古云佛者,西方得道之圣人也,于玉帝如世之九御奉天子,不闻最尊之说也。
答曰:岳者山之狱,所以收摄邪气,安镇地脉。渎者,独也,言其不随他流,独行之海。东岳泰山于泰安州,南岳于衡州,西岳华山于华州,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江渎源出岷山小儿夜啼符,河渎出于星宿海,淮渎源出桐柏山,济渎源出王屋山。
答曰:四镇由五祖天师所定,潜山、霍山、青城、庐山为东镇;华州为西镇;会稽为南镇;天目为北镇。实为后说。
答曰:朔望乃日月交会之辰,初三、廿七为太阴之候,甲子干支之首,庚申纠察之辰,本命乃所生之岁,元辰乃生我之辰。故要斋。
答曰:人之假造为妖,物之性灵为精,人魂不散为鬼。天地乖气,忽有非常为怪,神灵不正为邪,人心癫迷为魔,偏向异端为外道。
答曰:妖则去其人,精则灭其物,鬼则散其气,怪则和其真,邪则诛其灵,魔则正其心,外道则道德化之。
答曰:老祖天师在元始时为天真皇人,三皇时为灵宝大法师,殷时为玄中教主大法师。至汉末始为正一真人耳。
答曰:古之真仙修炼阳神,身外有身,炼尽群阴,骨肉俱化,及至飞升。腾空驾鹤,乃阳神也,非肉身也。至于拔宅,真仙欲显其神通妙用,金丹钤固地上,乃能移于海外十洲三岛之中耳。
答曰:上部八景为行道受仙之日,岁有八节,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是也。中部八景即八色,二十八宿列四方,一方七星合为七曜兼上元总气为一景,计八景,下部八景为身中所具门户,眼鼻耳口是也。
答曰:符法中召神,召元气之神。变神者身居星斗之上,金光掩映,四灵翊卫,取先天一气变为元命真人,以此达通灵之境,言吾身即是神也。
答曰:无极万神天、无极都神天、无极浩神天、无极元神天、无极玉神天、无极道神天。此乃六神六天也。
答曰:鸣金玉分剖阴阳。玉磬朝天,上通三十三天,金钟覆地,下通十八重地狱,振金钟二十五声,按天干之清气也。击玉磬三十韵,按地支之重厚。交振金钟玉磬各三十六下,天上三十六,地下三十六。振金钟九钟,上按九天,下按九地。击玉磬六韵,通六合,和六律。
答曰:大禹治水,足病行难,步不能过,缓而趋之,名曰禹步,今修持者移用,步法多变,咒颂各异,制神召灵,为法术之根源。
答曰:咄神鸡五德能辟天关将军启钥,声应声还,身如绿凤,冠若丹砂,故曰金乌。雷坛前称五德,啼一声则三天振动,翼一鼓则万里翱翔,用以盟神,非当职之伤生。拔一毛,上洞天兵,助吾上顺天星,天得以清;拔二毛,中洞地兵,助吾中禳地煞,地得以宁;拔三毛,下洞猖兵,助吾下诛水怪,□济生灵,故恭对雷威,滴血祭献,否则,日月不明,草木不生。
版权声明:本文为 “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