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科仪大全

时间:2023-11-01 10:18 阅读: 评论: 作者:admin

道教科仪大全

  道众在殿内排班,高功拈香说文:〝太上开科教,神光烛慧灯,符颁酆都府,摄汝离幽冥,齐赴青华会,称念救苦尊。表白举:〝太乙救 苦天尊至灵位前。高功说文:〝法科传世三界通,化行阴阳度众生,若要众魂离地府,出坛度桥称天尊。起〝风交雪韵:〝超度三界难,地狱五苦解,悉皈太 上经,静念稽首礼,太乙救苦天尊。高功举:〝九幽拔罪天尊。高功起〝跑马韵:〝众魂受度往南昌,南昌宫里放祥光。祥光照彻幽冥府,冥府惊动十冥王。 冥王大赦诸罪魂,罪魂从此返仙乡。仙乡快乐无地狱,地狱今朝化天堂。香供养,光接引天尊。高功说文:〝伏以,青华教主,太乙慈尊。一枝杨柳开甘露之法门, 九色莲花作慈航之彼岸。建设法桥,接引幽灵。适伸召请当斋正荐亡故○○○真性灵魂,附度本音门中先远三代宗亲,已离幽界,将入清都,度此法桥,便是家乡, 随吾华幡,逍遥前进,法众虔诚,引度金桥。起〝天尊板众念〝华幡接引天尊(经师引道转一周,孝眷捧灵位随转,至桥头前香案,放灵牌于案)。高功说文 :〝此桥原非尘凡桥,法语持炼玄功造,凡境莫若清虚境,众魂得度罪孽消。表白举〝法桥大度天尊。高功说文:〝慈云霭霭覆幽冥,羽众持幡到玉京,祥云杳 杳扫沉测,众魂洗心礼金容。盖闻,秦王东度,始留鞭石之迹。武帝西游,亦赖舟楫之功。巨筏津梁,人人得之而通济;慈风混合,在在可得以均沾。视睹奈河,即 属苦海。众魂至此,胆战兮心寒。逝者临斯,魂飞兮魄散。若不合告恐免阻隔,恭炷真香,虔诚奉请,神虎何乔二大元帅,冥阳开路五道将军,桥头土地,桥尾使 者,桥梁大将,把桥神祇,引魂童子,奈河主者,桥边有阻合座威灵,悉仗真香,普同供养。〝向伸合告,神祇来临,今有度桥牒文,恭对〝敷宣。表白宣牒 毕,高功说文:〝向伸牒文,宣白云周,就于桥前,用凭火化。众念:〝金桥土地,神之最灵,升天达地,出幽入冥,为吾关奏,不得留停,有功之日,名书上清 。高功说文:〝伏以,夫金桥者,红光缭绕,紫雾缤纷,七真砌就密栏杆,八宝装成平道路。行善者仙童接引金桥路,作恶者夜叉推入奈河中。滔滔滚滚万层波, 浩浩洋洋千尺浪。其河势且远且深,其水色或黄或白。铜蛇口内吐毒火,铁狗睛中起寒 。牛头扶戟,马面横枪。苦海冤波,非慈航接引难通;孽树深密,得慧力光 明可度。众魂至此,善恶殊途。今宵当斋正荐亡故○○○真性形魂,前生有宿世多愆,仗此道经师宝之因,达彼升仙之路出离幽界,来赴青都。〝玄功妙力造法 桥,众魂得度罪业消,金童玉女尊符命,幢幡接引任逍遥。奉请众魂上金桥。众和〝请上金桥。高功说文:〝度桥有偈,法众称扬(置灵位于桥缓缓推行)高 功起韵∶〝上金桥行数步,望见家乡亲眷属,三魂杳杳在那方,七魄悠悠归何处,到奈何,无船度,意下凄惶心恐怖,惟原慈尊来接引,灵魂早上金桥路,求忏悔, 法桥普度天尊(扶灵牌度过桥至桥头)高功说文:〝请灵魂下金桥。众和〝请下金桥。高功说文〝下桥如仪,羽众加持。起〝三奠茶韵〝:〝东极内,妙严 宫,放大光明,九头狮子出云中,救苦天尊洒甘露,亡者蒙恩。高功说文:〝仰仗金容立阶除,仙意缭绕乍有无,转上银桥登紫雾,幢幡接引到蓬壶。羽众运诚, 引度银桥。起〝天尊。众咏:〝慈光接引天尊。

  斋醮科仪叙 论斋。“戒洁也”。注文引《祭统》曰:“斋之为言齐也,齐不齐以致齐者也”。湛然纯一谓之齐,肃然警惕谓之戒。斋戒联称,若折言之,如七日戒,三日斋;若统言之,则以戒训斋,故斋戒之义无别。古人在祭祀前或举行典礼前清心洁身日斋,以表示庄敬。道教把修斋的方法叫做“斋法”。《云笈七签》卷三七《斋戒》曰:“斋者齐也,齐整三业。外者不染尘垢,内则五脏清虚。降真致神,与道合真。其法略有三种:一设供斋,可积德解愆;二节食斋,可和神保寿;三心斋,即疏瀹(音越,浸渍,疏通河水)其心除嗜欲,澡雪精神去秽累,掊击其智绝思虑。盖所以“无思无虑则专道,无嗜无欲则乐道,无秽无累则合道”。以上三者,即祭祀斋与心斋也。合三者统言“斋法”。《道藏.洞玄部.威仪类,斋戒录》所记斋法有:洞玄灵宝六斋一直、年六斋、月十斋、六种斋、二种斋、十二斋、八节斋、斋直、释斋有九食法、说杂斋法、阴阳杂斋日,等等。醮。醮是古代一种祷神的祭祀。宋玉《高唐赋》:“醮诸神,礼太一”。道教用称祈福禳灾道场曰醮。或曰“打醮”。按《说文》“醮,冠娶礼祭也”。醮只是一种礼仪。然又写作“(礻焦)”,从“示”,若依此则有祭礼之义,故有祭神之礼曰醮。《道藏灵宝领教济度金书设醮》曰:“自古建斋无设醮之仪,只于散坛拜表后铺祭馔……备以茶酒列于坛心,自三宝而下至三界真司、将吏神祗,无不召请,三献宣疏酬其圆成斋福,翊卫坛场,辟斥魔灵,宣通命令故也。……诸斋后设醮,名为谢恩”。按此,斋事毕终而设醮者,正如《灵宝玉鉴.设醮辩》所云:“所以将恭敬之实也,且以答上下神祗之陟降也,亦以谢既往之咎也。……诸神效劳日久,得以善终乃事,未必非神之功,是又不容无此醮事以补报也”。道教大约在隋代以前,以降真致神道场谓之斋;以酬神谢恩道场谓之醮。隋、唐时把斋醮联称,称作“斋醮”。把求神免灾的设坛祭祷仪式,统称为斋醮。道教斋醮仪式,如若追根,可直溯到祖天师的“三官手书”和寇天师的“云中音诵新科之诫”,到了南朝刘宋时的陆修静演成为大型分类斋仪。陶弘景又因斋设醮,制定出醮仪。道教的斋醮仪式非常讲究,格调也有严格区别,见于道书的如《灵宝玉鉴》所载:“大斋之格其品有三,一曰上元金箓,可以清宁两仪,参赞天地,祈天永命,致国休徵,衍百世之本支,培万年之社稷,皆天子事,非有旨不可为也。二曰中元玉箓,诸王公侯为之,可以固本守邦,藩屏王室,大臣将相为之,可以敛福锡民,安镇寰宇,或资以调和鼎鼐,或藉以燮理阴阳,非庶人所可为也。三曰下元黄箓,星宿错度,日月失昏,雨旸愆期,寒燠失序,兵戈不息,疫疠盛行,饥馑荐臻.死亡无告。孤魂流落,新魂烦冤,若能依式修崇,即可消弭灾变,生灵蒙福,幽壤沾恩,自天子至于庶人皆可建也。其有孝子顺孙,义夫节妇,报亲追远,锡类推恩,倘竭一诚,如谷答响。故申之以三曰正斋,九时朝奏”。金箓大斋科仪有:宿启、启盟、三朝、九朝、解坛、祈禳、设醮、转经等科仪。玉箓大斋有:九朝、资度、宿启、三朝、转经、判斛、济幽等科仪。黄箓斋科仪,经南北朝、隋、唐、宋、元、明不断演进,科仪众多,《道藏、洞玄部》有:太上黄箓斋仪五十八卷、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五十七卷、黄箓大斋转经仪、黄箓五老悼亡仪等,皆普召天神地祗人鬼而设,追忏罪根,冀升仙界,不可思议之宏伟隆重科仪。清·乾隆十五年和亲王重刻印过一部经龙虎山娄近垣勘订的《黄箓科仪》,卷一至卷九为发奏、建坛、宿启、拜表、早朝、午朝、解坛、设醮各项科仪;卷十为总圣位科;十一为通用文检;十二为秘符手诀,坛图印式,步虚散花。乐谱赞文。隋唐以后斋醮联称,或直称为醮。唐·哀帝·天祐二年于太清宫建黄箓大醮。后唐。长兴四年于中兴殿建金箓醮,宋.开宝九年十月命内侍王继恩于建隆观设黄箓醮,宋大中祥符八年王钦若著《罗天醮仪》十卷,庆历八年高句丽王(文宗)行北斗星醮仪,金。明昌元年上清派教主秦汝达举行金箓醮,金,承安元年章宗行幸天长观设普天大醮,金。承安五年,南宋庆元六年修成《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元·宪宗三年宪宗召见全真教道士王志坦举行黄箓普天大醮,宪宗九年太一教主萧居寿举行黄箓大醮,元.至元元年、五年、十一年皆在长春宫建周天醮,十五年张留孙建金箓大醮,元.大德四年修成(灵宝领教济度金书》,至顺二年毫州太清宫、汴梁朝天宫、河南嵩山道士群集举行普天醮。到了明代更是建醮成风,皇帝生日要建醮。吉庆祯祥要建醮,祈福求子要建醮,如:万寿醮、生辰醮、祈年醮、启祝醮、太平醮、度亡醮……等等,名目繁多。只明世宗嘉靖二年、十年、十五年、十六年、十八年、二十七年、三十一年、三十四年、三十六年、四十年、四十二年、四十四年、四十五年都建过大型醮事。道教的斋醮仪范也在明代整理定型了一部《大明玄教立成斋醮仪》,这部斋醮仪范的一些至今还保留在正一道场中。道教历代大宗师们对斋醮皆为重视,且不说陆修静、陶弘景、杜光庭这些斋醮科仪的编篡者,象林灵真、宁全真、王玉阳、邱长春等也都是长于建醮者。王玉阳曾三次奉旨主持毫州太清宫普天醮,邱祖亦常建醮,大定二十八年金世宗特命邱祖“主万春节醮,职高功,蒙赐巾袍”。科。科可解作动作。《说文》科有程、条、本、品等义。《说文》“程”有法则义,荀卿日:“程者物之准也”。《玉篇》科亦作程解,故科即程式。俗云“照本宣科”,即是本着一定程序敷演如仪。仪。仪为典章制度的礼节程式、法式、礼式、仪式等,如常说的“行礼如仪”。道教徒做道场的规矩程序,依不同定的不同形式,按一定形式准则做道场叫“依科阐事”。俗话说的“照本宣科”,就是这一同义语。道教徒把这种“底本”叫做“科仪本”,把做某种的“底本”叫做“某某科仪”。如开坛的“底本”叫“开坛科仪”,荡秽叫“荡秽科仪”,简称叫:开坛科,荡秽科。道教继承民族文化,在民间信仰和民俗的基础上发展演绎的斋醮仪式,形成了道教多种用途的斋醮科仪,大则为国祝厘(音僖)、禳解灾疫、祈晴祷雨;小则安宅镇土、禳灾解厄、祈福祝寿、度亡生方等等。在凡人所希求的事多有用斋醮祈祷之法。现行道教斋醮科仪,基本是沿袭经明代整理的醮仪,但也不是照搬下来,而是根据各派、各地域而大同小异。正一道场科仪地区性更大些,全真道场科仪在全国十方丛林中都大致相同,但也有些小不同。所以,在同一的做法上甲地和乙地有不同处是不足为奇的。斋醮科仪,有阳事与阴事之分,也就是有清醮与幽醮之分。清醮有祈福谢恩,却病延寿,祝国迎祥,祈晴祷雨,解厄禳灾,祝寿庆贺等,属于太平醮之类的。幽事有摄召亡魂,沐浴渡桥,破狱破湖,炼度施食等,属于济幽度亡斋醮之类的。宫观道众每逢朔、望日、重要节日、祖师圣诞日,都要举行祝寿、庆贺典礼,这些常行的仪规也都统属于斋醮科仪。现行的全真斋醮,有一日的,有一夜的。有一昼夜的,有三昼夜的,有七昼夜的,最多的有四十九天的大道场。如斋主给家中老人做寿,农忙后酬谢天地神恩,或在家庭或在庙中念一天经、上一通表;或朝山拜祖到庙中打一场太平醮,大多是一天了事。或为病人禳星解厄,或超度亡人济炼施食(俗称放焰口),大多是一夜了事,或一日夜了事。这样的一些简单道场,到时开坛、诵经就行了。若是三天以上的道场,就要逐日顺序做多种,如开坛、取水、荡秽、祀灶、诵经、礼忏等等。在应做的中,科仪有简有繁,可以灵活运用,如荡秽,就有大荡秽和小荡秽之别,上表有单朝表和上大表之别。就是上单朝表,也有大上和小上。不管简做繁做,都有一定之规,根据高功的传授“依科阐事”,不能无法则地今天一个样,明天又一个样,如果这样,就叫做“没传授”,就说明这个高功是“剽学”,没有得到他上一代高功“拨职”,没拨职的高功按玄规在天曹没挂号纪名,不属正统传授高功。正一派按《三洞修道仪》亦须授正一箓后方可为人章醮,在章醮中方可称臣某。全真派的高功传代,犹如全真派方丈接“法”之义,下一代方丈不接上一代方丈的“法”,是不能“开期放戒”当律师称人天教主的。

  我找到的。我记得任宗权道长做过一个有视频。这是任宗权大师在08届道教高功研修班亲自登坛所做的科仪,十分珍贵。全真破狱科仪视频另外在黄信阳道长的博客里找的。道教全真科仪Daoist ritual 太上灵宝破狱科功白 太上开科教,神光烛慧灯。符颁丰都府,摄汝离幽冥,齐赴青华会,称念救苦尊。太上救苦法科传,三界通行度众生,若要众魂离地府,出坛破狱称天尊。举 丰都赦罪天尊。步虚 超度三界难,地狱五苦解,悉皈太上经,静念稽首礼。举 九幽拔罪天尊。吊挂亡魂拔度南昌宫,南昌宫里放祥光。祥光照彻通幽府,幽府惊动十冥王。冥王大赦诸罪魂,罪魂从此返仙乡。仙乡快乐无地狱,地狱今朝化天堂。香供养慈光接引天尊。功说东极妙严宫,现百亿光中之像。北都泉曲府,列诸天地狱之司。冥官执宪以典行,慈父寻声而救苦。举 太乙救苦天尊。功说 日月星辰,临照显幽而济度;罗丰狱渎,诠量罪福以无差。区分善恶之私,莫越生死之路。十王真君,十宫掌宰,总持拷校之权;六司幽官,六宫魔王,统理丰都之职。冥冥长夜,黯暗泉台。报对无停,转轮不息。况以,生居尘世难逃,故作误为;死击冥曹必适,阴愆阳过。匪凭道力救度,曷免地府。以今斋主某某某,筵杖黄冠羽士,叨就本处,修设济炼道场,讽诵仙经,施放法食,摄召当斋,正荐亡故,某某某灵以及本门中考妣先远三代宗亲,并及本方四维上下、五音男女、十类无祭孤魂等众。启叩十王真君赦放,仰仗五方仙童接引,不妄大造,须至真庥。举 金定玄通天尊功说 伏以,齐心肇启,始赞理域之中;法箓端严,肃叩穹苍之上。谨以修斋之仪,用伸启告之言。今具破狱牒文,谨当宣读。表白宣完向伸牒文, 宣白云周。提科 就于坛前,用凭火化。功起志心皈命礼,九气仙境,泰狱圣宫。总绕三界十极之圣真,掌管万天之权衡。通判十王之票命,亲授玉帝之宝诰。举九天之金仙,赐福善而应吉,较群品而化度。赫赫威灵,荡荡高明。众生慈父,五狱上圣,三教能仁。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丰都大帝,太阳真君,慈仁救苦天尊,总理大化天尊。提纲 萨祖神入丰都府,五老加持济幽冥。提科 若要众魂离地府,羽众称念救苦经。功起:尔时,救苦天尊,遍满十方界,常以威神力,救拔诸众生,得离于迷途,众生不知觉,如盲见日月。我本太无中,拔领无边际,庆云开生门,祥烟塞死户,初发玄元始,以通祥感机,救一切罪,度一切厄。渺渺超仙源,荡荡自然清,皆承大道力,以伏诸魔精,空中何灼灼,名曰尼丸仙,紫云覆黄老,是名三宝君,还将上天炁,以制九天魂,救苦诸妙神,善见救苦时,天上混无分,天炁归一身,皆成自然人,自然有别体。本在空洞中,空洞迹非迹,遍体皆虚空。第一委炁立,第二顺炁生,第三成万法,第四生光明,天上三十六,地下三十六,太玄无边际,妙哉大洞经,归命太上尊,能消一切罪。举 五灵五老天尊。功说文 伏以,委气宣太上好生之德,乘光入地照幽冥长夜之乡。停生死之苦轮,开幽翼之径路。悬深莫纪,德厚难量。辄陈醮谢之功,少遇勤拳之奉。升坛引道,设教五方之式;阐教诵经,追荐九幽之魂。百拜启告,香彻天堂之境;一念感通,剑破开地狱之门。(功击令,一指剑)夫剑者,光射斗牛,威降龙虎。长三尺而指天,横七星而按月。佩之则天清地宁,起之则鬼惧神惊。仗此太上宝剑,劈开丰都坚城。吊挂东方幽狱号风雷,法金森严宣威威。黑莲宾纷迷归路,红尘缭绕透心灰。凤凰召下宸恩薄,犴狴庭空帝泽回。祖气真光齐接引,单林界内任游戏。香供养玉宝皇上天尊。毕,功起天尊说经教,接引于浮生。勤修学无为,悟真道自成。不迷亦不荒,无我亦无名。朗诵罪福句,万遍心垢清。太乙救苦天尊。功说 太上设教,普传度人之典;灵宝乘科,广开济拔之人。伏闻,九幽之东震宫,幽冥之地,有风雷地狱。飞戈飘戟,冲突罪人。今夕斋主某某崇建法坛,追荐亡故某某灵,普及一切幽冥甶孑等众,仗此经功,超升净界。开劈东方符命,谨当告下。符命宣毕,用凭火化。功接说:若破狱者,按方而破之,开言者须食此咒:三星皇皇,万范开张,有罪无罪,悉皆引藏,昼夜乾坤,交泰天地,日月和合,左有六甲、右有六丁、上冲牛斗、下劈皇众、神剑决狱,亡者超升。功起:志一心召请,东方世界,青衣童子下瑶阶,手执青幡来接引,引将魂来。功说 适伸召请,想已来临。伏望,斋持灵符一道,径投东方青帝威灵仰神麾下,开劈东方风雷地狱,摄召当斋正荐亡故某某某,并及一切男女孤魂等众,来法筵领取斛食,具有大宝钱财,用凭火化。功说 仰启东方主,玉宝皇上尊。愿来风雷狱,超度众幽魂。往生神仙界,旋行至火翳。步虚超度三界难,地狱五苦解,悉皈太上经,静念稽首礼。举 太乙救苦天尊。吊挂南方火翳奋炎威,职领天章握化机。神昧阳清雷风瞑,形论阴翳晚云迷。清微泽泱颁御检,圣郁恩流观紫辉。祖气真光齐接引,梵天境界任飞仙。香供养玄真万福天尊。功说 真经秘箓,免开法会之门;救苦寻声,大开超度之路。伏闻,九幽之南,离宫幽冥之地,有火医地狱,吞火食炭,囚禁罪人。今夕斋主某某重建法坛,追荐亡故某某并及一切幽冥灵仪,仗此经功,超升净界,开劈南方符命,谨当告下。功咒:三星皇皇,万范开张。有罪无罪,悉皆引藏。昼夜乾坤,交泰天地。日月和合,左有六甲,右有六丁,上冲牛斗,下劈皇众,神剑决狱,亡者超升。举 来临法会天尊。功说 适伸召请,想已来临。伏望。斋持灵符一道。径投南方赤帝赤煌路神麾下,开劈南方火翳地狱,摄召当斋正荐亡故某某并及一切五音男女孤魂等众,来赴法筵领食。且有大宝钱财,用凭火化。功起仰起南方主,玄真万福尊。愿来火医狱,超拔众幽魂。往生神仙界,旋行至金刚。步虚符命与通传,惠光照九泉。三魂朝上帝,七魄听灵篇。三途离长夜,五苦悉释愆。孽海皆息浪,闻法到人天。举十方救苦天尊。吊挂西方幽冥号金刚,威烈玄曹统兑方。摇曳天垢趋业囿,沉沦地魄随冥乡。青华玉敕提圆幅,紫极金辉符混黄。祖气真光来接引,福堂境界任翱翔。香供养太玄至极天尊。功说 玄功玉宰,覆万物以无私;道法自然,至群灵而进善。伏闻,九幽之西,兑宫幽冥之地小儿夜啼符,有金刚地狱。金锥铁杖,讯拷罪人。今夕斋主某某重建法坛,追荐亡故某某并及一切灵仪,仗此经功,超生净界,开劈西方符命。谨当告下。功咒:三星皇皇,万范开张,有罪无罪,悉皆引藏,昼夜乾坤,交泰天地,日月和合,左有六甲、右有六丁、上冲牛斗、下劈皇众、神剑决狱,亡者超升。举来临法会天尊。功起:志一心召请,西方世界,白衣童子下瑶阶,手执白幡来接引,引将魂来。功说 适伸召请,想已来临,伏望斋持灵符一道,径投西方白帝白召巨神麾下。开劈西方金刚地狱,摄召当斋正荐亡故某某并及一切五音男女孤魂等众,来临法筵领取斛食,具有大宝钱财,用凭火化。功说仰启西方主,太妙至极尊。愿来金刚狱,超拔众幽魂。往生神仙界,旋行至寒冰。步虚 天尊说经教,接引于浮生。勤修学无为,悟真道自成。不迷亦不荒,无我亦无名。朗诵罪福句,万遍心垢清。举 花幡接引天尊。吊挂北方幽狱名寒冰,万难周回镇坎宫。心遂阴溟戏暖律,识辞阳狄堕寒冰。凡轮晓映金鸡唤,玄关会随玉兔升。祖气真光齐接引,郁单境界任腾凌。香供养玄上玉宸天尊。功说 龙章凤篆,忙生破黯之乡;玉箓金科,光仰大千界。伏闻,九幽之北,坎宫幽冥之地,有寒冰地狱。冰戟霜刀,击剥罪人。今夕斋主某某崇建法坛,追荐亡过并及一切灵仪,仗此经功,超生净界,开劈北方符命,谨当告下。功咒:三星皇皇,万范开张,有罪无罪,悉皆引藏,昼夜乾坤,交泰天地,日月和合,左有六甲、右有六丁、上冲牛斗、下劈皇众、神剑决狱,亡者超升。举 来临法会天尊。功起:志一心召请,北方世界,黑衣童子下瑶阶,手执黑幡来接引,引将魂来。功说 适伸召请,想已来临。伏望斋持灵符一道,径投北方黑帝叶光纪神麾下,开劈北方寒冰地狱,摄召当斋正荐亡故某某,并及一切五音男女孤魂等众,来赴法筵领取斛食,具有大宝钱财,用凭火化。功起 仰启北方主,玄上玉宸尊。愿来溟冷狱,超拔众幽魂。往生神仙界,旋行至普掠。步虚 太微辉煌旗,无英命灵幡。摄照长夜府,开度受生魂。举大慈接引天尊。吊挂上方破狱总天机,中御罗丰镇八维。方域冤愆皈掌握,因扇宪令籍扶持。驾台颁诏雷霆迅,驾陛永符雨露乘。祖气真光齐接引,紫霄境界任欢喜。香供养玉虚明皇天尊。功说 全真演教,济生于万劫之中;玉清应化,救苦于九幽之下。伏望,九幽之中,黄宫幽冥之地,有普掠地狱。刀山剑树,驱逐罪人。今夕斋主某某重建法坛追荐亡故某某,并及一切幽冥灵仪,仗此经功,超升仙界。开劈符命,谨当告下。功咒 三星皇皇,万范开张,有罪无罪,悉皆引藏,昼夜乾坤,交泰天地,日月和合,左有六甲、右有六丁、上冲牛斗、下劈皇众、神剑决狱,亡者超升。举 来临法会天尊。功起:志一心召请,中央世界,黄衣童子下瑶阶,手执黄幡来接引,引将魂来。功说 适伸召请,想已来临。伏望,持灵符一道,径投中央黄帝,含枢纽神麾下,开劈中央普掠地狱,摄召当斋主荐亡故某某并及一切五音男女孤魂等众,来赴法筵,领取斛食,具有大宝钱财,用凭火化。提纲 一炷真香通信去,摄召众魂返仙乡。提科 三境天尊乘慈赦,羽众转引召亡坛。功起仰启中央主,玉虚明皇尊小孩夜间哭是怎么回事。愿来普掠狱,超拔众幽魂。往生神仙界,旋行至濩汤。

  不需要所为的,佛经里没有给佛的说法,都是假和尚想挣钱的说法,记住和尚不可能给佛,那和尚比佛厉害多了,直接拜和尚吧!给佛像加持不是,不加持更灵。主要是你的心城不诚

  你说的去庙里礼神的礼仪么?如何敬香?信徒入宫观于殿堂内时,先在香炉中虔敬上三柱香。不上断香,不上没燃着的香。点燃后若起明火,可上下摆灭,不可用秽气吹灭。三柱香点燃后,来到垫前双手举香与额相平,躬身一礼再到香炉前左手上香。香与香之间距离不可过寸。上香次序为先中、后左,然后再右上香,上香后复回跪垫叩。道教礼叩姿势有(一)三礼三叩道教礼叩所谓“八十一化”即;足踏八卦,怀中抱一,手按十字。行礼时,双手上不过眉,下不过膝。其具体拜法是!端身正立,二目垂帘,平心静气,二是离跪垫约五寸,二足跟距离约二寸,足尖相距约八寸,形成外八字状。双手于腹前相交,左手大拇指掐右手无名指根节,右手大拇指掐右手中指稍节,左手其余四指抱右手,躬身一礼,行礼时手与鼻相平不可高于鼻。然后掌心向内,掌背向外画弧,内滑落于胸口上,右手画弧线向下右左环绕,同时躬身。右手心向下按在垫上,左手离开胸口弧线向下左、右方向环绕,按在右手背上与右手重叠形成十字,双膝同时跪在垫上,左右手小臂同时着垫上,二肘尖与二个膝盖同在一条直线上,头叩在双手背上,头叩下后身如伏蟾一样。抬头左手收回捂心,右手紧接收回,双手复握如前,起身站定,此为一礼一叩。动做自始至终要慢、圆、连,无有间断停留。如此三礼三叩毕,是向后退半步,复一礼,原地转向值殿道长,躬身一礼,此时三拜三叩完毕。(二)三礼九叩三礼九叩是道教隆重大礼。逢初一、十五。祖师圣诞等道教节日,庄观道众做祈祥、祝寿接驾道场时,方文、监院拈香行此三礼九叩大礼。其做法与三礼三叩基本相同,不同的是三礼三叩是一礼一叩,就是跪下后磕一个头起身。三礼九叩是一礼三叩,即跪下后磕个头,(磕头时轻,磕三下,不可大起大落)。如此伏拜三次即三礼九叩。三礼九叩后向后退半步,复一礼,原地转向值殿道长,躬身一礼,此时三礼九叩完毕。

  这个科仪我有,我们地方道士阴阳教做,没有师傅教你不会用的。道教科仪,以“济世度人”为宗旨举行道教斋醮活动,俗称做道场。道教的道场是由一个一个科仪组成的。不同的科仪有不同的内容。做道场的目的就是通过科仪中道士的诵念经礼忏,唱赞吟偈,步虚旋绕,步罡踏斗,召请神灵莅临醮坛,达到赐福延龄、升仙度亡的目的。[念经] 念经是道场中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道场,就是单纯的诵念经文的意思。根据信徒的不同目的,道士可以诵念不同的经文,例如:《三官真经》、《北斗经》、《高上 玉皇本行集经》、《太上老君说五斗经》等。道经中说,“斋戒诵经,功德甚重。上消天灾,保镇帝王;下禳毒害,以度兆民。生死受赖,其福难胜”。清经可用于 超度先灵,也可为祈福所用。灵宝派认为,人在世,嘴巴的业障特别多,用念经的方法即能减少心、意、口三业,同时也能够达到祈福、度亡的目的。[拜忏] 拜忏也是道场中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道场,是单纯的诵念忏文的意思。清忏和清经的区别只是诵念内容的不同。清忏诵念的忏文,一般包含对神忏悔所犯错罪的内 容,因此,拜忏一般使用于度化亡魂、拔罪超幽的道场之中,常用的忏有:《玉皇宥罪宝忏》、《九幽拔罪宝忏》、《北斗忏》、《南斗忏》、《升度忏》等。[发符] “符”原指古代调动兵将所用的兵符。而道教以“符”作为遣神召将的信物。发符就是道士按照信徒的要求,以灵符召请天将、功曹、符使专递等神,将符 文通报三界帝阙的科仪。发符科仪中,道士通过发奏启师,行法变神,化符召将,通疏送符等仪节,将信徒的赐福延龄、度亡升仙的愿望上达给神灵。发符科仪起于 东汉,仪式几经演变,不断丰富。发符仪约形成于北宋,有悠久的传承历史,音乐激昂,内容变化丰富。[进表] “表”是古代大臣书写给帝王的疏文。而在道教中则是由道士按照一定的格式为信徒按照所求目的书写的“信”。每当择日开坛进表时,法坛道士们就需要 通过拈香跪拜、起首作揖、敕水洒净、变神存思等等系统的过程启请神明、功曹。再由高功法师,步罡踏斗以本身元神飞到天庭默念表文,启禀上苍以求安泰。将表 文呈于功曹仙官,再送往仙府门第。[地狱灯] 正确的叫法应该是“灯仪”,在《道藏》中收录有《万神灯仪》、《九幽灯仪》、《血湖灯仪》等等。最常用的是“血湖灯”,主要是以启请神明,例如 “三官大帝”或者“太乙真人”按照灯仪的不同。放出大毫光,潜入地狱救出罪魂,所以“灯”有了“上照诸天,下照诸地,八方九夜,并见光明”的能力。从灯仪 不难看出道教正一派对沉溺魂魄的怜悯与慈悲。希望通过此道场,从而使得幽魂解脱,真是《度人经》中所云的“异骨同亲”的最典型表现。[炼度] “炼”是“一语双关”,指以法师的“内炼”去“交炼”亡魂。因为人生在世谁能没有毛病?这种毛病同样在死后也会继续下去,信徒希望通过召亡宣化, 经咒加持,再由法师元神交炼从而让亡魂脱离疾病。反映了人民对疾病的反感,对亡灵的惦念。最后,交炼的亡魂将飞升南宫,享福逍遥。[告斗] “斗”乃“紫光夫人斗母元君”的意思。在诸多度亡道场中,专门使用到该科仪。希望通过化符、通疏、书空、念咒以及金钟玉磬叩首拜揖,启请元君放光照地狱,救度沉溺魂魄。然后升上大梵宫逍遥自在。“告斗”只需要三位法师,但是依然十分热闹。[施食] 施食就是佛教讲的“放焰口”。“焰口”本是印度的一种饿鬼的名字,阿难尊者在修行时碰上了一个喉咙细、肚大食量也大的鬼那就是“焰口”,后来他急急忙忙去 找释尊,释尊变口传了《瑜伽焰口》,佛教传入中国后,焰口施食变被道教转化为“灵宝施食济幽科仪”道士通过宣说灵章,念咒化符,将坛桌上的米粒食品变化为 亡魂的法食甘露,并且让“沉沦六道、三途五苦、十类四生”之游魂也得到沾濡和饱满,达到亡魂超阴、共涉仙乡的目的。施食历史悠久,是道教常用的度亡之 一。施食中还要设“寒林坛”专门祭祀鬼王。道藏中收有《灵宝施食法》一种。《灵宝施食法》成书的时代已不可考,但其行仪方式和内容结构和“至夜静,望空默念”,所念的有净三 业咒、土地咒、救苦经、普照鬼神咒、甘露开咽喉咒、化食咒、五厨咒(《五厨经》)、 解冤咒,逐一宣传三皈依、九真戒和四大誓愿,最后以散食咒结束,称此施食功德令 “宗亲师资并眷属,普及诸众生,皆成无上道”。《灵宝施食法》中的咒语多有仿效 梵音,但与佛教蒙山施食的梵音咒语亦不同。至于南宋时期道教科仪总集中的施食科仪, 则多具道教自身的特点。[] “”就是为神像(或画轴、或雕像)请光分灵的科仪。因为,神像、法器在没有以前只是一个雕塑品或是普通的水墨画。在科仪中,行法高功通过上香 请神,十献散花,通疏焚化,请光分灵,朱笔点窍,明镜,达到神像金光覆映、神通万化、福佑生民的目的。经过的神像,按例须留庙经宿,次日才可以请 回本地或家中奉祀。科仪音乐跌宕起伏,锣鼓喧天,特别是到了高功呈送关告的文书上天上时,使众人眼花缭乱、欣然不已。科仪表现了道教信徒对神灵的崇 敬,并且希望经过法师点窍后的神灵供奉于家中或是店中,能够心想事成,幸福康泰、驱邪辅正。[拜斗安太岁] “太岁”为凶神,在地与木星相冲。然而该年出生与隔六年出生的人就会受到牵连,叫做“太岁煞”。然而通过道士的念经、画符、礼神、拜愿则可消除该“煞”。[该科仪与古代的堪舆风水有关。主要是安镇龙神、土地。不起土府之煞。保平安。先由道士请水念章再点敕八方按灶神安五方。奠五方五土龙神。[还受生] 还受生是正一派的科仪。指的是由道士诵念《太上老君说五斗金章受生经》、《禄库受生经》的道场。正一派道众于农历初一和十五(塑、望之日)于大殿举行还受生科仪,以超度先亡。[度桥] 这里所谓的“桥”乃“升天托化桥”而不是所谓的“奈何桥”。道众通过念咒化符、金钟玉磬等步骤将亡灵送度过桥,让他踏上升天路。[朝]古代大官皆在卯时之宫中报道,而后上朝。“朝”在道教中解释为礼神明、供神明,主要有“三朝”、“五朝”等[化坛卷帘]化坛指道士将举行斋醮的坛场幻化为瑶坛仙境、 神仙世界;卷帘指启请仙真降临坛场时,如同人世君王临朝听政,卷帘听取高功面陈奏 疏。 化坛卷帘可以作为一种仪式元被包含在其他仪式体之中,也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科 仪。《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开度黄箓斋五日节目》记述了建斋第一日“入夜,请光分灯, 次关金箓灯,次宿启告斋”以及“行卷帘仪,上表入坛”的内容。这里的“卷帘仪” 当是独立的仪式体,而江南地区目前演习的进表科仪,就将化坛卷帘包含在进表科仪之 中,作为一种仪式元。[分灯] 分灯是斋醮中燃点坛场灯烛的常用仪式元,起初是独立的仪式体,后来则被包含在 别的仪式体中,作为某种斋仪的一项内容。 据《上清灵宝大法》称:“欲荐拔阴灵照破幽暗之灯,须得慧光之法,方能降三光 之慧,以接凡火之光,方能追摄受度。如无此法,只是凡火之光不能超脱矣。”它认 为坛场灯烛之火非同凡火,必须取得日月星三光之“慧火”才能使灯烛具有上照天庭、 下彻地狱、拔度亡灵的功用。[解冤释结] 在科仪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谓冤结,主要指世间种种人际冤对,引起了阴讼牵连、人鬼牵连,阴鬼受难,阳世受报等,认为须用科仪和符文,解冤释结,以求阴鬼升仙,阳世平安。宋代王契真《上清灵宝大法》卷四十三称:“凡 人处世,多因躁心害物,或欠命负财,积诸冤结,以致阴讼牵连,无由托化,既承天恩开度,得领荐修,但其间怨气切齿,因邂逅恐生紊乱,当依斋法用符文,随事 与之解释,使回心向道,解结和冤,庶可同登乐土矣。”在道教科仪中有独立的解冤释结斋仪,也有将解冤释结的内容包含在某些科仪中,前者如《太上道君说解冤 拔度妙经》《太上三生解冤妙经》和《元始天尊说东岳化身济冤保命玄范诰咒妙经》等,后者如炼度仪和施食仪。不论是独立的斋仪或是被包含在某些科仪中,解冤 释结都属于黄箓类的内容。早期道教的《太平经》认为,以道德准则为指导思想的社会是无冤结社会,称“道兴者主生,万物悉生,德兴者主养,万物人民 悉养,无冤结”,认为“君为父,象天臣为母,象地民为子,象和。天之命法,凡扰扰之属,悉当三合相通,并力同心,乃共治成一事,共成一家,共成一体 也,乃天使相须而行,不可无一也。一事有冤结,不得其处,便三毁三凶矣”。而神仙世界,也是“诸神相爱,有知相教。有奇文异策相与见,空缺相荐相保,有小 有异言相谏正,有珍奇相遗”。以这样一种无冤结的太平社会理想作为追求的目标,反映了两汉社会绝大多数民众在被压迫,被剥削的冤对中寻求出路的一种美好愿 望。但是,据现存的史料,早期道教的科仪似乎尚未有解冤释结的内容。[礼三师] 是科仪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所谓三师即度师、籍师和经师,有天上和人间二种。“天上三师者,太上老君为度师,虚皇大道君为籍师,元始天尊为经师 也”。人间三师者,“所为师者曰度师,度师之师曰籍师,籍师之师曰经师”。在科仪中,道士要先存念人间三师,次存念天上三师,“乘青黄白三气下降,心礼三 拜,次五方卫灵诀,随方掐卯午酉子中,内思五脏、五岳、五星、五帝,各统从官兵马,备卫身中,四灵列侍,五色庆云,满身直射,五方罩覆,坛所吻合。内外之 境,无感不通”。故唐代道士张万福在《洞玄灵宝三师名讳形状居观方所文》中称:“先存三师,然后行道。凡厥读经、讲诵、行道、烧香、入室、登坛,皆先礼师 存念次当起愿,开度九祖,及以己身。此法不遵,真灵靡降。”即将“礼三师”置于行仪之先的地位。尊重师长是道教的传统。《道德经》第二十七章有云:“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意思是不尊重他的老师,不珍惜老师的借鉴作用,而自以为聪明的人,其实是最大的迷误。[散花] 是斋醮仪式组成中常用的仪式元。陆修静《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 称,天上神仙临降醮坛时,“皆驾飞云绿軿,八景玉舆。从真人玉女手把花旛,前导凤 歌,后从天钧,白鹤狮子,啸歌邕邕,烧香散花,浮空而来”。因此,散花原是想象 中神仙銮驾行仪的一部分。道教仪式常把醮坛幻化为神仙居处的瑶坛,存想自身为神仙 临坛弘道,因此,遂以散花作为颂赞神仙和幻化醮坛的仪式内容之一。 中国古代祭仪中并无“散花”的形式。道教的“散花”源于佛教,但又有自身的特 点。佛教的《大般若波罗密多经》和《华严经》中,都有“散花”一品,称“散花于佛 上,是为供养佛宝”。认为在佛前散花为对佛的供养,据传,魏世祖曾在四月初八 浴佛节时亲临门楼观看行佛,散花敬礼。现在南亚地区仍有撒花瓣以迎尊贵的民俗,当 是古时散花礼俗的遗风。佛教的散花,多用鲜花,后也有改用纸花的。 道教的“散花”,并不实地抛撒鲜花,只是诵唱。陆修静的《太上洞玄灵宝授度仪》 有在巡行中咏唱的步虚词多首,如“诸天散香华,倏然灵风起”,“灵风扇奇奇,清香 散人衿”,“香花随风散,玉音成紫霄”,“真人把芙蓉,散花陈我愿”等。

版权声明:本文为 “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fu.yonana.cn/cj/2023/1101/21532.html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排行榜
关于我们
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
扫码关注
 备案号:湘ICP备2022023140号-1 
Copyright ©2019-2023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