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酸枣仁10~20克,糖6克。水煎服。或将酸枣仁研末,每次1.5~3克,睡前服。宁心养血安神。
1.夜啼,喜伏卧,四肢欠温,少食,便溏,唇色淡,舌淡,苔薄白,脉细软。可用加味乌药汤,适用于温脾散寒。
2.夜啼,啼声响亮,烦躁不安,多汗,面赤唇红,小便赤,便秘,舌尖红,苔黄,脉滑数。可用导赤散,适用于清心泻热。
3.多见于病后,夜啼虚烦,口干津少,手足心热,舌质淡尖红,脉虚数。可用归脾汤,适用益气补血,养心安神。
编辑提示:本站上的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代替您去医院进行治疗,您不能凭本网站上的信息诊断疾病或开处方。
6.桂心末3克,粳米30克。将粳米煮粥,待半熟时加入桂心末,以红糖拌食,每天1~2次。温中散寒补中。
1.莲米(去皮的)20克,百合20克。共炖成糊状,白砂糖拌食,每日1~2次。健脾养阴,清热除烦。
夜哭是指婴儿在白天嬉笑如常,能够安然入睡小儿夜啼符,入夜则哭闹不止,或每夜定时啼哭,甚至通宵达旦,少则几日,多则经月的现象。小儿夜哭的原因有多种:腹部受寒、突受惊恐、体质虚弱,或因营养过多、运动不足、怕黑暗等等。这大多由于白天睡眠饮食无规律、生活习惯不良形成的。
20.淡豆鼓、生姜、葱白,适适量。共切细以盐炒热,用毛巾包熨腹部。可治小儿受寒腹痛曲腰啼哭。
4.受惊恐后夜间啼哭不止,哭声尖锐,见灯光后啼缓,舌质淡红,脉小弦。可用朱砂安神丸,适用Baidu Nhomakorabea惊安神。
16.五倍子30克,烧存性研末,用乳母唾液调作成饼,外敷贴患儿脐部,以布缚定。连用2~3日。
版权声明:本文为 “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